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34)
2023(13148)
2022(11607)
2021(10978)
2020(9326)
2019(21425)
2018(21144)
2017(41597)
2016(22264)
2015(25050)
2014(24868)
2013(24190)
2012(21923)
2011(19478)
2010(19040)
2009(17205)
2008(16457)
2007(13727)
2006(11521)
2005(9606)
作者
(61150)
(50831)
(50265)
(48007)
(32409)
(24387)
(23148)
(20253)
(19379)
(17768)
(17431)
(16907)
(15915)
(15792)
(15666)
(15213)
(15198)
(15196)
(14465)
(14385)
(12356)
(12224)
(12073)
(11570)
(11426)
(11242)
(11044)
(11021)
(10095)
(9984)
学科
(85213)
经济(85119)
管理(64113)
(63424)
(51560)
企业(51560)
方法(44943)
数学(39816)
数学方法(39288)
中国(22634)
(22551)
(22284)
业经(18581)
(17228)
地方(16335)
(15220)
财务(15151)
财务管理(15119)
(15030)
贸易(15025)
(14970)
农业(14949)
理论(14847)
(14598)
企业财务(14339)
技术(13809)
(13735)
银行(13702)
(13407)
环境(13085)
机构
大学(305253)
学院(303657)
管理(128016)
(119210)
经济(116698)
理学(112196)
理学院(111071)
管理学(109005)
管理学院(108470)
研究(93092)
中国(71170)
(62907)
科学(58187)
(54765)
业大(45721)
财经(45226)
(45137)
(44216)
中心(43834)
(41417)
(40927)
研究所(40734)
北京(38999)
(38291)
师范(37937)
经济学(35726)
农业(35325)
(34532)
财经大学(34312)
(33860)
基金
项目(220040)
科学(173763)
基金(161326)
研究(160312)
(139655)
国家(138537)
科学基金(120881)
社会(100981)
社会科(95703)
社会科学(95679)
基金项目(86454)
(85260)
自然(80270)
自然科(78431)
自然科学(78413)
自然科学基金(76966)
教育(73815)
(71633)
资助(66675)
编号(65549)
成果(50865)
(48563)
重点(48325)
(45822)
(45420)
课题(43458)
创新(42705)
科研(42559)
教育部(42164)
大学(41619)
期刊
(119113)
经济(119113)
研究(85812)
中国(49618)
学报(46172)
管理(44380)
科学(43257)
(40748)
(39780)
大学(35824)
学学(33876)
教育(30223)
农业(27766)
技术(27156)
(26417)
金融(26417)
财经(20984)
业经(20096)
经济研究(18889)
(17714)
理论(15548)
问题(15450)
图书(15393)
科技(14654)
技术经济(14502)
实践(14498)
(14498)
(13802)
(13668)
资源(13224)
共检索到4174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卓志  周志刚  
在有限理性的决策模式下,巨灾冲击带来的情绪变化引起的风险感知变化为显著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本文选择距离地震中心、接受地震信息、过往地震经历等指标作为风险感知的不同维度刻划风险感知的变化。通过我国各省市样本月度数据,以财产保费变化额反映保险需求的变化,在控制了样本财富、收入水平、保险机构数量以及CPI等因素,证实了保险需求与风险感知正相关、接受信息量负相关、过往地震经历负相关等假设。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李翼彪  
2008年的5.12汶川里氏8.0级地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影响最大的一次地震,在这次地震中遇难69225人,失踪17939人,其中四川省68712人遇难,17921人失踪,其中更有5335名学生遇难或失踪,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贾建民  李华强  范春梅  郝辽钢  王顺洪  解洪  
5.12汶川地震及所造成的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给灾区民众带来了巨大的风险感知,导致人们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和行为反应。文章通过实际调研数据,对比分析重灾区和非重灾区民众的风险感知影响因素、对地震的熟悉性、可控性程度,以及伴随的心理健康状态和应对行为反应。文章最后总结了对比分析结果,并提出地震风险感知与应急沟通方面可资借鉴的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徐承红  冯尧  樊纲治  
本文采用"汶川"地震后震区主要城市的问卷调查数据,检验汶川地震对房地产市场带来的冲击。结果表明,对地震前后购房区域相对固定的人群而言,在自我保险成本可预期的情况下,家庭长短期收入是决定风险规避行为的主要因素,个人风险偏好并不起主要作用,然而当自我保护成本不可完全预期时,不同人群的风险偏好差异便显示出来。性别及家庭特征将影响个体对地震风险厌恶程度,而地震带来的心理上的影响冲击并不决定消费者的理性选择。震后,收入越高的群体更注重房屋质量,高质量房屋的需求会有一定增长。女性、有小孩的家庭以及受损严重市县的消费者将更注重房屋的抗震强度。本文的结果也验证了自我保险与自我保护理论的不同影响因素。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华强  范春梅  贾建民  王顺洪  郝辽钢  
突发性灾害对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也给应急管理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灾害所导致的巨大风险感知是引发人们的一系列心理和行为反应的核心中介变量,是应急风险管理应考虑的中心问题。本文以汶川地震为例,基于重灾区的实际调研数据,分析重灾区公众在地震中的风险感知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构建了一个完整的风险感知理论模型,有利于更好地理解风险感知对人们的心理健康和应对行为的作用机理,并为政府风险管理机制构建和应急反应策略制定提供心理和行为方面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予丰  
在今天这个"危机象死亡和纳税一样"追逐着我们的时代,无时不在的危机就像悬在我们头顶的达摩克斯之剑,时刻威胁着我们。如何在做好常规经营管理的同时也做好危机管理,以期在危机发生之前做到"防患于未然",在遭遇危机后又能够"化腐朽为神奇",是每一个现代企业都面临的重要课题。保险行业是经营风险的行业,危机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保险行业的情况,根据危机的特点来探讨危机管理的"道"和"术",阐述危机预防、危机处理的策略与方法,进而阐述危机中存在的机会以及保险企业如何把握这些机会,转危为机。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田玲  姚鹏  
我国要建立巨灾保险基金的提议由来已久,然而包括理论研究上的缺乏等因素导致巨灾保险基金迟迟难以推出。以地震风险为例,通过对历史地震损失数据的统计分析,利用随机模拟技术对地震风险进行模拟;采用在险价值(VaR)方法,对我国的地震保险基金规模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地震保险基金的规模随着风险容忍度与再保险附加费率的不同差别较大,从最小的8.56亿元到最大的216亿元不等。最后,对该测度结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刘昕龙  姜世杰  李哲  
本文通过构造基于共保体的巨灾指数保险、巨灾债券和巨灾保险基金的风险过程模型,采用1992~2015年云南省地震损失数据,应用Monte Carlo方法进行地震风险仿真模拟,探讨了不同模式下巨灾风险转移效率及破产概率,并对国家选择巨灾风险转移组织形式体系提出建议。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刘昕龙  姜世杰  李哲  
本文通过构造基于共保体的巨灾指数保险、巨灾债券和巨灾保险基金的风险过程模型,采用19922015年云南省地震损失数据,应用Monte Carlo方法进行地震风险仿真模拟,探讨了不同模式下巨灾风险转移效率及破产概率,并对国家选择巨灾风险转移组织形式体系提出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卫星  周洪建  
大量事实表明,每发生一种重大灾害总会诱发一系列次生灾害,形成破坏力远超单一灾种的灾害链现象。要有效防范灾害链风险,理清其形成过程、构建其评估模型是前提。在梳理国内外链式风险评估概念模型的基础上,结合"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链案例,初步提出灾害链风险评估的概念模型。①孕灾环境敏感性是致灾因子链发的重要影响因素,决定灾害链风险的链发概率,确定影响孕灾环境敏感性的因素及定量关系是评估关键;②灾害链中承灾体重复受灾导致脆弱性增大,脆弱性变化评估的引入将提高灾害链风险评估结果的精度。本文旨在为完善区域灾害系统理论,进一步推动灾害链风险防范提供依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韩伟  
汶川"5·12"大地震是我国建国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损失最重的一次特大地震,举世震惊。尽快重建家园,恢复和提升发展能力,是今后几年四川省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灾后重建工作浩繁、持久、面广,为了使灾后重建免走弯路,减少甚至避免未来可能的类似灾难,在承受巨大创痛的同时更需要对灾后重建规划进行理性思考。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陈升  孟庆国  胡鞍钢  
本文通过2008年8月、2009年2月、2010年1月三个时点对五个汶川地震受灾县(市)近3000个样本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城乡受灾居民的各类需求变化趋势。研究表明,随着时间推移,受灾居民的基本生活、住房修建、就业生产需求均与"地震对收入来源影响"、"除房屋外财产损失情况"显著正相关;但基本生活、住房修建需求与"震前家庭经济状况"负相关;公共服务、伤残救助需求与"因灾人身受伤情况"显著正相关。心理疏导需求与"地震心理影响"显著正相关。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祝伟  陈秉正  
识别影响居民巨灾保险需求的影响因素对于建立合适的巨灾保险制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地震风险为例,选择北京、大理、成都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得出的研究结果表明,居民对于地震风险的认知是影响其保险需求的关键因素之一,并且居民关于地震风险的不同类型的认知对地震保险需求的影响不同。另外,居民的防损行为、年龄和受教育水平、灾后的政府救援政策也是影响居民地震保险需求的显著因素。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甘露  刘燕  卢天玲  
在灾后旅游业的研究中,游客对受灾目的地的感知情况的实证案例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对汶川地震后到四川旅游的国内游客按动机进行聚类,将游客划分为观光游览、公务或商务、地震旅游和多重动机4种类型。进一步的调查分析显示,游客对四川旅游业的整体恢复状况和恢复措施具有较高的认同,对地震所产生的影响也有一定程度感知。不同类型的游客在四川旅游形象感知、旅游业地震影响感知和对四川旅游恢复措施的看法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本文对这些差异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总结分析。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刘玮  孙双琳  
本文旨在研究公私合作(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PPP)框架下政府与保险机构在地震巨灾保险中的风险与风险分配机制。首先对PPP地震巨灾保险全生命周期公私共担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需要进行分配的主要是市场需求风险和偿付能力风险。之后在风险分配原则的指导下,明确各阶段不同类型风险的责任主体,并构建风险分配模型。最后通过蒙特卡洛仿真模拟,对不同风险分配比例的三种市场需求风险分配模式和三种偿付能力风险分配模式进行比较与选择。研究表明,通过财政补贴地震巨灾保险保费的方式,政府可以承担部分市场需求风险,提高保险覆盖率。承保地震灾害损失的偿付能力风险主要交由商业保险和再保险机构负担,超出市场化机制责任分层和地震巨灾基金支持的重大地震灾害损失由政府承担,能够促进公私长期稳定合作,推进完善地震巨灾保险制度的较优模式,本文拓展了PPP模式风险分配框架在地震巨灾保险中的应用,为地震巨灾保险模式选择提供新的理论支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