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34)
- 2023(8486)
- 2022(7698)
- 2021(7348)
- 2020(6133)
- 2019(14407)
- 2018(14474)
- 2017(28147)
- 2016(15393)
- 2015(17371)
- 2014(17383)
- 2013(17215)
- 2012(15587)
- 2011(13952)
- 2010(13676)
- 2009(12303)
- 2008(11680)
- 2007(9848)
- 2006(8405)
- 2005(7050)
- 学科
- 济(57968)
- 经济(57904)
- 管理(43400)
- 业(40927)
- 企(34727)
- 企业(34727)
- 方法(29473)
- 数学(25518)
- 数学方法(25235)
- 农(14832)
- 中国(13925)
- 学(13867)
- 财(13731)
- 业经(12881)
- 地方(12011)
- 理论(10407)
- 和(10202)
- 贸(9968)
- 农业(9964)
- 贸易(9964)
- 易(9657)
- 技术(9630)
- 环境(9542)
- 务(9187)
- 财务(9130)
- 财务管理(9116)
- 制(8888)
- 企业财务(8636)
- 教育(8620)
- 划(8370)
- 机构
- 大学(214519)
- 学院(212737)
- 管理(89068)
- 济(78552)
- 理学(78362)
- 理学院(77514)
- 经济(76711)
- 管理学(76163)
- 管理学院(75801)
- 研究(68708)
- 中国(48422)
- 科学(45848)
- 京(45639)
- 所(34418)
- 农(34414)
- 业大(34282)
- 财(34106)
- 研究所(31926)
- 中心(30649)
- 江(28931)
- 北京(28636)
- 财经(28363)
- 范(28142)
- 师范(27869)
- 农业(27106)
- 经(25850)
- 院(25408)
- 州(24255)
- 技术(22919)
- 师范大学(22629)
- 基金
- 项目(155055)
- 科学(120689)
- 研究(112338)
- 基金(111474)
- 家(97398)
- 国家(96592)
- 科学基金(82741)
- 社会(68069)
- 社会科(64389)
- 社会科学(64371)
- 省(61270)
- 基金项目(60546)
- 自然(55757)
- 自然科(54409)
- 自然科学(54398)
- 自然科学基金(53386)
- 划(51401)
- 教育(51013)
- 编号(46418)
- 资助(45949)
- 成果(36982)
- 重点(34160)
- 部(33439)
- 创(32348)
- 发(32320)
- 课题(31361)
- 创新(30059)
- 科研(30025)
- 项目编号(28945)
- 大学(28790)
共检索到2911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曹月华
在保存9个月中,检测了包于胶丸内巨尾桉节段(种质)呼吸速率、叶绿素和可溶蛋白含量以及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的合成分别在保存的第2和第4个月达最高值,而后降解。胶丸种质呼吸速率被抑制,随保存时间延长而降低。PPO活性于保存开始时呈增加趋势,保存7个月时出现最高峰后,则降低,但仍较高于初始水平。POD活性不同,一开始就急剧下降,而后逐渐降低。添加蔗糖后,胶丸种质叶绿素和可溶蛋白含量的变化趋势与没加蔗糖的胶丸种质相似,但随蔗糖浓度增加,蛋白含量增加,而POD活性却显著下降;低浓度(1.5%)海藻酸钠和低浓度蔗糖(0.5%)表现出有利于缓慢的合成代谢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荷美
“巨尾桉种质胶丸常温保存研究”成果通过鉴定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曹月华副研究员主持研究的“巨尾桉种质胶丸常温保存研究”成果于1994年12月20日通过鉴定。采用常温保存巨尾桉种质资源,投资少,适合我国情况,对保护植物资源,发展优良桉树造林...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曹月华 刘文明
巨尾桉组培苗的节段(包括茎尖、第1和第2节段)用海藻酸钠包成胶丸,胶丸埋于无营养的琼脂培养基内,在25~30℃,15001x(10~14)一般培养室条件下,保存10个月时,再生率可达52%,研究证实这是一种可行的种质保存方法。光照是保存的必要外部条件。低浓度(1.5%~2%)海藻酸钠比高浓度(5.5%)有利于维持种质的活力。胶丸基液筛选结果表明,蔗糖浓度是制约种质活力和再生率的关键因子,低浓度蔗糖(0.5%)和无机盐表现出有益影响,蔗糖易导致胶丸内节段变黑、降低种质活力和再生率;保存期间,胶丸颜色由绿逐渐转白或转黑,是胶丸种质丧失活力和再生能力的两个主要表现过程;由此显示,可用种质胶丸颜色估测...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金文
为培育巨尾桉大径材,对造林密度为1 650株.hm-2的10年生巨尾桉,开展二次间伐试验,首次间伐在造林后3 a进行,第二次间伐在第1次间伐后3 a进行,分别设置间伐株数2/3、1/2、1/3及不间伐(对照)4种间伐强度处理,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析不同间伐强度对巨尾桉林分胸径、树高、单株材积、林分蓄积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第2次间伐保留密度为645株.hm-2的林分,其平均胸径23.6 cm、立木单株材积0.552 5 m3、林分蓄积356.379 m3.hm-2、经济效益为293 385元.hm-2,分别比对照增加21.2%、54.2%、5.2%、28.4%,均优于其他不同处理。表...
关键词:
巨尾桉 大径材 间伐试验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阳乾程 杨梅 程飞 刘世男
【目的】研究磷对尾巨桉组培苗生理及养分利用的影响,进而筛选出耐低磷的尾巨桉无性系,为桉树优良无性系的遗传改良提供参考。【方法】以生长一致的60日龄尾巨桉(无性系27,28,29和43)组培苗为试验材料,设置0,0.01,0.1,1.0 mmol/L 4个供磷水平,采用水培法进行试验处理,20 d后采样测定各处理尾巨桉地上和地下部分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叶片Ca、Mg、Fe、Mn、Zn含量,叶绿素含量及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探索供磷水平对尾巨桉组培苗生理响应及养分利用的影响,并对组培苗抗磷胁迫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当磷浓度为0~1.0 mmol/L时,随着磷浓度的降低,尾巨桉地上、地下部分的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均呈下降的趋势;随着供磷水平的提高,叶片Ca、Fe、Mn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Mg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Zn含量则变化较复杂。随着磷浓度的下降,各无性系氮磷钾利用效率呈增加趋势,低磷水平(0.01 mmol/L)下各无性系的磷利用效率依次为无性系29>无性系43>无性系28>无性系27。(2)与正常磷水平(1.0 mmol/L)相比,低磷胁迫处理尾巨桉组培苗叶片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下降,而SOD、PPO、POD、APX、CAT活性及MDA含量均增加。(3)各无性系尾巨桉组培苗抗磷胁迫能力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无性系29在低磷胁迫时抗逆性更强,对磷的利用效率更高;无性系28和27次之,无性系43最差。【结论】低磷胁迫对各无性系巨尾桉的生长有明显影响,其中尾巨桉无性系29的抗逆性最强,是最佳耐低磷无性系。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郝建 陈厚荣 王凌晖 秦武明 曾冀 张明慧
用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纯林土壤水浸提液处理菜心Brassica parachinensis,早熟白菜Bras-sica pekinensis,水稻Oryza sativa和萝卜Raphanus sativus幼苗,研究浸提液对这4种作物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浸提液对菜心、早熟白菜、水稻和萝卜叶绿素质量分数、脯氨酸质量分数、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均有显著影响。随着浸提液浓度的升高,受体植物叶片的叶绿素质量分数均降低;脯氨酸质量分数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菜心、早熟白菜、萝卜可溶性糖质量分数也是呈下降趋势,而水稻的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却先升高后降低。根据所测定指...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林国祚 彭彦 谢耀坚 尚秀华 张华林
以2月生尾巨桉盆栽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称重控水的方法,设置5个水分梯度(CK、T1、T2、T3、T4),研究不同土壤含水量下尾巨桉幼苗在生长及生理特性上表现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含水量的下降,尾巨桉幼苗形态生长及生物量等均呈下降的趋势,CK、T1下各项生长指标要显著优于T2、T3,而CK与T1之间差异不显著,同时各处理下根冠比呈上升的趋势;尾巨桉幼苗叶片P n、Tr、G s、FV/Fm及ФPSⅡ随土壤含水量下降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C i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游离脯氨酸含量、MDA含量、POD活性在T1下显著降低,而在T2、T3下又显著地提高,根系活力呈显著下降的趋势,叶绿素含量呈升高的...
关键词:
尾巨桉 土壤含水量 光合特性 生理特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谢安强 洪伟 吴承祯
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大规模种植桉树(Eucalyptus spp.),现在栽植已经遍布我国17个省、自治区的600多个县,栽植面积达到150多万hm2(祁述雄,2002)。然而,随着桉树大面积的种植,影响其种植的主要限制因子低温伤害也逐渐呈现。目前对桉树抗寒性的研究主要有抗寒锻炼、良种选育与引种、抗寒分子水平的研究等方面(庄国庆等,2010;赵娟娟,2006;郭祥泉,2003;黄德先等,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潘辉 张金文 林顺德 赖银华 王丽梅
对造林密度为 1 65 0株·hm- 2 的 3a生巨尾桉林分 ,设置 1 /2、1 /3、1 /4共 3个间伐强度及不间伐对照4个处理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 ,研究不同间伐强度对巨尾桉林分胸径、树高、材积和生物量等生产力的影响。通过间伐前及间伐后 3a各标准地的连续定位调查 ,对其生长量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不同间伐强度对间伐 3a后的林分胸径生长、立木单株材积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 ;对林分树高、蓄积量及生物量生长有一定的影响 ,但不显著。根据试验结果得出 ,通过间伐能提高巨尾桉人工林的生产力 (包括间伐木材积 ) ,间伐后保留木的密度宜控制在 1 1 0 0株·hm- 2 左右 ,林分的生...
关键词:
巨尾桉 间伐强度 密度 生产力 生物量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徐大平 何其轩 杨曾奖 龙友深 简新华
对1.5~3.5年生巨尾桉扦插苗造林林分的生长、生物量增长、养分积累、凋落物量及其分解、林下植物生物量及养分积累和林分养分循环的调研结果表明,巨尾桉林木生长和生物量增长高峰期为2年生,3年生时开始下降。1.5,2.5和3.5年生林木地上部分生物量分别为14.5,28.5和38.0t/hm2,林下植物地上部分生物分别为2.6、3.4和6.3t/hm2。林下植物地上部分的主要养分元素积累占20%~40%。林分凋落物年平均为5.6t/hm2,凋落物年失重率为55%,1年内凋落物中大部分养分元素已被分解释放,林分能较快地建立起养分循环体系。施N肥能较好地改善林分的N吸收和循环速率,如能施P肥也将会得到...
关键词:
巨尾桉,净生产力,养分循环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曹馨蕾 李凯夫 陈文军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用不同工艺参数压制白千层-尾巨桉中密度纤维板(MDF),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显示:木片的蒸煮压力对白千层-尾巨桉MDF静曲强度和吸水厚度膨胀率影响较大,而白千层木片与尾巨桉木片的混合比例则对内结合强度影响较大;对4.4 mm厚MDF试验成品的各项性能进行极差分析,得出在白千层与尾巨桉混合比例为1∶1、蒸煮时间为13 min、蒸煮压力0.95 MPa的条件下MDF的质量为最好,符合GB/T 11718-2009中对普通型中密度纤维板的性能要求。
关键词:
白千层 尾巨桉 中密度纤维板 正交试验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少雄 周国福 林义辉
试验设造林密度和追肥 2因素 ,每个因素 6个水平 ,4次重复。在参试的处理范围内 ,初植密度越大 ,其数量成熟和轮伐期的年龄越小 ;密度处理从 1到 6达到数量成熟的年龄分别为 5 5、6 2、6 6、6 7、6 8、6 4a ;最佳轮伐期分别为 5、6、7、7、7、6a ,这时的内部收益率分别为 2 4 8%、2 3 9%、2 3 5 %、2 2 8%、2 1 6 %、2 4 1%。施肥处理 1到 6的数量成熟年龄分别为 6 3、6 6、6 5、6 .5、6 .5、6 .6a ,全部在6 .3 6 .6a之间 ,而轮伐期分别是 6、7、6、6、6、7a ,这时的内...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蒋玮 姚春丽 蒲俊文
为研究尾巨桉碱性过氧化氢机械浆(APMP)制浆过程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该文对比了尾巨桉APMP预浸渍过程中的浆料和废液的红外光谱图,比较了12、段化学预浸中NaOH和H2O2发挥的不同作用。结果表明:第1段废液的红外光谱图基团峰数目明显多于第2段废液,证明第1段化学预浸以NaOH脱出木素为主,同时也有部分纤维素降解;NaOH除了提供OH-以外,还会对纤维素和木素等有部分降解作用,所以废液在3 400 cm-1左右有峰出现。第2段预浸后的浆料与磨浆后最终浆料的红外光谱图相似,说明在预浸渍结束后就基本形成了浆料的大部分性能;NaOH的主要作用是为H2O2反应提供OH-;H2O2可以氧化木素中的发色基...
关键词:
尾巨桉 APMP 红外光谱 制浆过程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宝福 蒋家淡 洪长福 王炳南 吴淑玲
巨尾桉二代萌芽更新林地清理方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巨尾桉二代萌芽更新的林地清理方式以不炼山且伐桩不覆盖处理为最好 ,与炼山的处理方式相比 ,该模式不但有利于伐桩早萌芽且萌芽率高 ,而且林分径高比例较为协调 ,抗风能力强 ;不炼山的林地采伐剩余物多 ,白蚁食物丰富 ,伐桩及萌芽条基本不受白蚁危害 ,更新效果较为理想 ,2 6 5个月林分有效株数、萌芽率、平均树高和胸径分别达 3 2 1 7条·hm- 2 、81 0 4%、7 3 0m和 6 2 0cm ;实行不炼山 ,采伐剩余物的腐烂分解将使腐殖质增多 ,利于地力的维持。不论从经济还是生态角度出发 ,巨尾桉二代萌芽更新应采用不炼山伐桩不覆盖处...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任世奇 陈健波 邓紫宇 郭东强 刘媛 黄明军 蒙江拢 肖文发 项东云
以尾巨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未修枝、轻度修枝、中度修枝和重度修枝4种修枝强度,采用裂区设计连续2年度实施人工修枝,研究修枝对尾巨桉生长动态和单板质量等级的影响。结果表明:幼林龄尾巨桉生长量受修枝强度的影响更大;随着林龄的增加,胸径生长将在生物量就近分配原则下受到影响,但修枝对树高生长的影响相对较小,这主要与修枝后林冠的高度以及叶片净光合速率有关;经2011和2012年连续实施2次人工修枝后,4种修枝强度的2013年双月连续单株材积、2013年定期单株材积基本一致;重度修枝能增加单板单位面积活节和降低单板单位面积死节,提高单板质量等级;重度修枝是综合尾巨桉生长量和单板质量等级前提下的定向培...
关键词:
修枝强度 尾巨桉 生长 单板质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