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23)
2023(11113)
2022(9881)
2021(9319)
2020(7977)
2019(18331)
2018(18322)
2017(35014)
2016(19175)
2015(21749)
2014(21903)
2013(21635)
2012(19710)
2011(17647)
2010(17410)
2009(15822)
2008(15524)
2007(13474)
2006(11662)
2005(10168)
作者
(56086)
(46409)
(46055)
(43758)
(29616)
(22275)
(20958)
(18256)
(17726)
(16588)
(15858)
(15664)
(14662)
(14573)
(14307)
(14178)
(14041)
(13838)
(13272)
(13252)
(11625)
(11370)
(11216)
(10590)
(10417)
(10349)
(10278)
(10132)
(9344)
(9114)
学科
(73539)
经济(73429)
管理(60578)
(57521)
(49495)
企业(49495)
方法(35295)
数学(30391)
数学方法(29993)
(20529)
(19108)
中国(18422)
(17365)
技术(17083)
业经(16383)
(14847)
(13866)
财务(13795)
财务管理(13770)
地方(13695)
企业财务(13089)
理论(13003)
农业(12793)
(12376)
贸易(12369)
(12098)
(12020)
环境(11542)
(10869)
(10868)
机构
大学(273405)
学院(270150)
管理(110143)
(102726)
经济(100328)
理学(95887)
理学院(94839)
管理学(93169)
管理学院(92673)
研究(88919)
中国(64616)
(58672)
科学(56813)
(47407)
(44805)
(43620)
业大(42638)
研究所(40956)
中心(40275)
(38355)
财经(38102)
北京(37114)
(35394)
师范(35029)
(34632)
农业(34286)
(32609)
(31639)
技术(29791)
经济学(29769)
基金
项目(189940)
科学(148416)
研究(138099)
基金(137178)
(120093)
国家(119117)
科学基金(101932)
社会(85013)
社会科(80423)
社会科学(80403)
(74308)
基金项目(73744)
自然(67771)
自然科(66141)
自然科学(66126)
自然科学基金(64930)
教育(63061)
(62745)
资助(56357)
编号(56334)
成果(45582)
重点(42462)
(41658)
(39972)
(39337)
课题(38499)
创新(37254)
科研(36476)
教育部(35511)
大学(35242)
期刊
(110942)
经济(110942)
研究(78226)
中国(50707)
学报(44930)
科学(41505)
管理(40148)
(38950)
(36421)
大学(33846)
学学(31827)
教育(30470)
农业(27472)
技术(25452)
(20081)
金融(20081)
财经(18219)
业经(17614)
经济研究(16810)
(15342)
图书(15183)
科技(15093)
问题(14247)
技术经济(14209)
(14095)
理论(13887)
实践(12922)
(12922)
(12744)
现代(12260)
共检索到3876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林星华  
对巨尾桉二代萌芽更新保留不同萌芽条数即不同密度的林分生长、生物量及林分结构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每伐桩保留 1~ 2株萌芽条的林分生长状况明显优于全留萌芽条的林分 ;提出保留适宜萌芽条数量、合理整理萌芽条的时间和方法等林分密度管理技术措施 ;综合考虑培育目标和立地条件 ,提出巨尾桉二代萌芽林分密度应以 1650~ 2 50 0株· hm-2 为宜。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宝福  蒋家淡  洪长福  王炳南  吴淑玲  
巨尾桉二代萌芽更新林地清理方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巨尾桉二代萌芽更新的林地清理方式以不炼山且伐桩不覆盖处理为最好 ,与炼山的处理方式相比 ,该模式不但有利于伐桩早萌芽且萌芽率高 ,而且林分径高比例较为协调 ,抗风能力强 ;不炼山的林地采伐剩余物多 ,白蚁食物丰富 ,伐桩及萌芽条基本不受白蚁危害 ,更新效果较为理想 ,2 6 5个月林分有效株数、萌芽率、平均树高和胸径分别达 3 2 1 7条·hm- 2 、81 0 4%、7 3 0m和 6 2 0cm ;实行不炼山 ,采伐剩余物的腐烂分解将使腐殖质增多 ,利于地力的维持。不论从经济还是生态角度出发 ,巨尾桉二代萌芽更新应采用不炼山伐桩不覆盖处...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黄世能  郑海水  
大叶相思(Acacia auriculiformis)是一适应性强、用途广泛的速生固氮树种,60年代初引进我国,被认为是在我国北回归线以南地区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荒山造林、园林绿化、环境保护及薪炭材树种。 薪材树种的重要特性之一,是要具有较强的萌芽或萌蘖能力。据报道,早在50年代就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光友  徐建民  陆钊华  陈健波  
对 5 9年生尾叶桉纸浆林生长分析表明 :(1)密度与树高、胸径呈反比。 3种密度的树高、胸径大小均为密度B >C >D。两配置树高、胸径也以配置B >A。 (2 )密度对单株材积的影响与对胸径影响的规律一致。 5 9年生时单株材积生长量以密度B最高 ,达到 0 0 85 33m3·株 - 1,是最低单株材积密度D的 2 0 4倍。两配置单株材积以配置B >A。 (3) 4 7年生时单位面积蓄积量大小为密度B >C>D ,密度B达到 94 185m3·hm- 2 ,是最低D处理蓄积量的 1 15倍 ;5 9年生时蓄积量最大者为密度C ,达到 12 7 6 0m3·hm- 2 ,是...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少雄  李天会  李志辉  谢耀坚  刘素青  
尾叶桉U6是南方分布最广的桉树无性系之一。研究表明,3个月生的U6的萌芽点、萌芽条数和萌芽高度均服从W eibull分布,峰度均大于3,比正态分布的峰值高;偏度大于0,呈不对称分布,数据均值右侧的离散性比左侧的强。萌芽点数按伐桩高度和伐桩直径分布均呈随机性,表明萌芽点数与伐桩高度和伐桩直径无关,仅与其生物学特性有关。萌芽条数受伐桩直径和高度的影响,伐桩直径越大,萌芽条数越多,呈线性关系;当伐桩高度低于16 cm时,萌芽条数随伐桩高度的增加而增加,超过16 cm高度后随之减少,呈三次抛物型。萌芽条高度与伐桩高度有关,当伐桩高度低于12 cm时,萌芽高度随伐桩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到12 cm以后随之...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荆涛  马万里  Joni Kujansuu  罗菊春  王广发  孙波  
为了研究水曲柳的萌芽更新特性 ,以便恢复和发展水曲柳资源 ,作者在长白山林区对水曲柳林进行了不同采伐季节、不同伐桩直径、不同伐桩高度、保留不同萌条数的试验 ,并调查了水曲柳自然定株的定株结果及定株时间 .结果表明 ,水曲柳萌生条只在采伐后的第一个生长季节内萌发 ,到第二个生长季节伐桩就失去了萌生能力 ;在非生长季节采伐而萌发的萌条其生长情况明显好于在生长季节内采伐而萌发的萌条 ;萌条数量随着伐桩直径的增大而增多 ,但萌条的平均高、茎生长量却不随伐桩直径的变化而变化 ;萌条数量与伐桩高度呈负相关关系 ;人工定株有利于水曲柳萌条的生长 ,以保留萌条 1~ 4株较好 ;水曲柳自然定株结果以 2~ 4...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伍琪   任世奇   韦振道   韦俏娜   杨中宁   刘媛  
【目的】探讨桉树纯林及桉树混交林坡面径流水质变化特征,揭示水质变化的客观规律,为正确回答和解决桉树人工林水质问题,实现桉树人工林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科学依据。【方法】以桉树纯林、桉树×灰木莲混交林(带状混交、行间混交、株间混交)、灰木莲纯林为研究对象,选取对森林水质有关键影响作用的因子,采用连续监测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比不同栽培模式条件下径流水质变化差异。【结果】1)试验样地坡面径流水pH值、COD、BOD5均达到我国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2021)对pH值(5.5~8.5)、COD(<150.00 mg·L~(-1))、BOD5(<60.00 mg·L~(-1))浓度的要求;2)桉树纯林坡面径流水中单宁含量(7.77 mg·L~(-1))显著高于其他样地,达到空白对照样地(1.22 mg·L~(-1))的6.4倍,桉树×灰木莲混交后可以有效降低坡面径流水中单宁含量,其中桉树×灰木莲行间混交模式效果最明显;3)桉树和灰木莲纯林坡面径流水中腐殖酸含量均高于混交林,其中桉树×灰木莲带状混交模式更有利于其坡面径流水中腐殖酸含量的降低。【结论】桉树混交模式的营建在保证坡面径流水质主要指标达标的同时能有效降低坡面径流水中单宁及腐殖酸含量,桉树混交栽培模式进一步缓解了桉树纯林对土壤酸碱性及微生物的影响。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唐继新  雷渊才  曾冀  李忠国  李武志  农良书  赵总  
为探索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皆伐迹地种子天然更新幼林生长及密度效应,基于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米老排皆伐迹地不同密度种子天然更新幼林生长状况。结果表明:(1)在间苗作业后1.0~3.5 a,未间苗抚育林分(ck)与间苗抚育林分在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平均单株材积生长量(总生长量与连年生长量)上差异显著;但各林分优势木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的总生长量差异不显著。间苗处理提高林分平均生长水平和减小林分径阶分化程度的作用明显。(2)间苗抚育林分平均生长量曲线与连年生长量曲线的相交时间与密度呈负相关;未间苗抚育林分平均胸径连年生长量的峰值出现在第2年,间苗抚育林分出现在第2~4年。前5 a为种子更新林径向生长的旺盛期,间苗抚育保留合理密度对林分的径向生长极为重要。(3)未间苗抚育林分平均树高的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在第2~3年相交,而间苗处理平均树高的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在第5年仍未相交;林分优势木前5 a的高生长处于旺盛期。(4)未间苗抚育和间苗抚育的林分径阶分布类型不同,前者呈倒J型分布,后者近似正态分布,间苗处理改变林分径阶分布的类型、峰值和分化程度作用明显。(5)在间苗抚育后第3.5年,密度较低林分的平均生长量优于密度较高处理林分。(6)充分利用米老排种子成熟期、落种期和天然更新特性,通过科学的采伐期、采伐方式、迹地剩余物清理方式和迹地更新林的间苗抚育措施,可有效实现采伐迹地天然更新和促进其更新林的生长。图2表3参18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曾奖  徐大平  江松远  温记贤  
对 5 5年生尾叶桉实生林砍伐后 ,保留不同萌条数量对其萌芽林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 ,定株使桩的存活率明显下降 ,特别是保留单株 ,但保留一定的株数却有利于萌芽林的生长 ;萌芽林的高、径和单株材积生长随保留株数的减少而显著增加 ;3 5年生单位面积蓄积量和出材率 (顶木 )以保留 3株·桩- 1为最好 ,其次为 4株·桩- 1和 2株·桩 - 1,蓄积量分别为 4 5 4 9、4 4 2 1和4 2 5 1m3·hm- 2 ,分别是对照的 131 7%、12 8 0 %和 12 3.0 % ,出材率 (顶木 )分别是对照的 174 .3%、14 8.6 %和 15 5 ....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韦东艳  杜阿朋  谢耀坚  贺亮亮  张沛健  
研究了尾叶桉萌芽性能差异及伐桩直径、高度对萌芽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尾叶桉萌芽点数、萌芽条数和萌芽条高度均服从低峰态正态分布,但萌芽点数和萌芽条数为正偏斜,萌芽条高度为负偏斜。从变异程度而言,三者均属中等变异。随着伐桩直径增大,萌芽点数和萌芽条数均随之增加;伐桩直径对萌芽条高度影响不大,仅对单桩最短萌条高有抑制作用。伐桩高度的影响复杂,当伐桩高度低于15 cm时,随着伐桩高度增大,萌芽点数、萌芽条数和萌芽条高度总体上均略有增加;但当伐桩高度超过15 cm时,随着伐桩高度增大,萌芽点数略有下降,萌芽条数和萌芽条高度均呈明显降低趋势。还发现,伐桩被土埋或被枯落物覆盖后其萌芽性能明显受到抑制,经过4...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江松远  杨曾奖  徐大平  温记贤  
尾叶桉萌芽林的施肥研究较少,国内的桉树施肥研究主要集中在第1代苗木造林。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肥对尾叶桉萌芽林当年高生长有极其显著的促进作用,并随施肥量的增加而提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高生长与施肥量成正相关的关系不断减弱。对胸径生长的调查结果有与同高生长相一致的规律,随时间的推移处理间的差异不断变小。对比树高生长,处理间胸径的差异更加显著,直至施肥后3a,在P=0.1水准上仍然差异显著。施肥促进高、径生长的同时,提高了材积和出顶率,从而明显提高了利润。但对比尾叶桉实生林更加显著的施肥效果,建议把有限的肥料用于实生林施肥,将更大程度地提高其产量和经济效益。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沫  何沙娥  陈少雄  欧阳林男  张程  张维耀  
[目的 ]挖掘和鉴定桉树中响应种植密度的木质部生成关键基因,阐释种植密度影响林木径向生长的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PacBio Iso-Seq和RNA-Seq联合分析,鉴定了在高、低2个种植密度水平下尾巨桉DH32-29主茎的差异表达转录本并利用qRT-PCR进行组织表达分析。[结果 ]分别获得45 490条在主茎中表达的非冗余全长转录本和443条在木质部中差异表达的转录本,并鉴定出60条差异表达的调控因子编码基因。在低种植密度条件下,植株直径生长量显著增加;参与细胞分裂调控的PXL2及其互作基因CUL1和T15D22.7、参与次生壁调控的MYB46、C3H14同源基因和其下游基因CesAs、LACs均上调表达,这些基因很可能是种植密度影响主茎径向生长过程中负责调控细胞分裂和次生壁合成的重要成员;参与筛管发育的NAC86同源基因及参与形成层发育和木质部分化的抑制子PTL同源基因也上调表达,它们可能促进木质部生成,这与草本植物中的功能不同。组织表达分析结果显示:PXL2、CUL1、T15D22.7、NAC86和PTL在韧皮部和木质部中优势表达;MYB46、C3H14、CesA和LAC17在木质部中优势表达。[结论 ]本研究鉴定了一批参与种植密度响应的木质部生成候选基因,构建了种植密度影响尾巨桉径向生长的分子调控网络模型,研究结果为深入解析种植密度影响林木径向生长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黄世能  郑海水  翁启杰  
不同轮伐期和不同林分密度以及不同轮伐期组合和重复采收对大叶相思萌芽更新和林分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①轮伐期对伐桩的萌芽力没有显著影响,但对萌芽林的生长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林分密度对伐桩萌芽力和萌芽林生长均无显著影响。林分的材积和生物量总产量(种植后8a)随轮伐期的延长而减少。研究证明,大叶相思实生林萌芽更新的首采轮伐期以4a为最佳。②矮林作业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大叶相思幼态化。在种植后5~6a内对这一树种进行第二次采伐的更新效果与第一次采伐的更新效果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对于以9a为一个经营期来说,以萌芽更新方式经营2代与3代其更新效果和林分总产量相当。为减少营林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建议经营两代即可,...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玉宝  王百田  乌吉斯古楞  
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research status of the plantation density control techniques based on domestic literature,and discussed the technical issues on plantation density control in the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Nowadays,more studies focused on modeling study,but with less mechanism;more on the pu...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黄宝灵  吕成群  蒙钰钗  张连芬  
在桂中象州县,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不同造林密度(833 、1111 、1250 、1429 、1666 、2000 、2500 株/hm2) 对6a 生尾叶桉( Eucalyptus urophylla) 生长、产量及木材材性的影响。经过一个轮伐期的定位观测,探讨种群密度与胸径、树高、立木单株材积、林分蓄积量、木材气干密度、木材纤维形态、冠幅、枝下高、林分保存率等的作用规律和相关模型。结果表明:密度对胸径、立木单株材积、冠幅及枝下高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对蓄积量、木材纤维宽度、导管分子长度的影响达显著水平;对树高、木材气干密度、木纤维长度虽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显著。根据试验结果提出尾叶桉人工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