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56)
2023(7617)
2022(6839)
2021(6463)
2020(5773)
2019(13513)
2018(13463)
2017(25990)
2016(14398)
2015(16576)
2014(16857)
2013(16866)
2012(16029)
2011(14669)
2010(14807)
2009(14023)
2008(14123)
2007(13210)
2006(11519)
2005(10219)
作者
(42798)
(35987)
(35644)
(34157)
(22789)
(17500)
(16572)
(13879)
(13687)
(12653)
(12155)
(12085)
(11558)
(11249)
(11097)
(11082)
(11049)
(10493)
(10385)
(10380)
(9031)
(8875)
(8613)
(8353)
(8141)
(8115)
(7954)
(7953)
(7236)
(7218)
学科
(63242)
经济(63080)
管理(37649)
(36777)
(30369)
企业(30369)
方法(29369)
数学(23719)
数学方法(23499)
(18094)
(17660)
中国(16056)
(15389)
地方(14281)
业经(13772)
理论(13280)
(12290)
(12021)
农业(11686)
(10570)
贸易(10566)
(10137)
(9151)
财务(9125)
财务管理(9100)
教育(8773)
企业财务(8525)
(8386)
金融(8381)
环境(8281)
机构
大学(219321)
学院(215121)
(84361)
经济(82353)
管理(78565)
研究(72100)
理学(66766)
理学院(65873)
管理学(64707)
管理学院(64266)
中国(53433)
(46815)
科学(45641)
(40491)
(37332)
(36819)
(34043)
研究所(33791)
中心(33699)
(32705)
师范(32450)
财经(32090)
业大(31582)
北京(29441)
农业(29022)
(28714)
(27198)
经济学(26448)
师范大学(26231)
(24831)
基金
项目(135181)
科学(104641)
研究(100866)
基金(95708)
(82404)
国家(81613)
科学基金(68815)
社会(63333)
社会科(58708)
社会科学(58684)
(53568)
基金项目(51336)
教育(47391)
(45086)
自然(43434)
编号(42864)
自然科(42319)
自然科学(42306)
自然科学基金(41558)
资助(38651)
成果(36984)
重点(30381)
(30348)
课题(29445)
(28956)
(27119)
大学(25939)
科研(25935)
教育部(25899)
(25569)
期刊
(98162)
经济(98162)
研究(65276)
中国(42040)
学报(36534)
(34258)
(33321)
科学(31673)
教育(27437)
大学(26854)
管理(25820)
学学(24567)
农业(22087)
技术(18241)
财经(17468)
(16903)
金融(16903)
业经(15150)
(15031)
图书(14516)
经济研究(14513)
问题(13926)
(11998)
(11962)
技术经济(10723)
理论(10513)
书馆(10335)
图书馆(10335)
(10122)
资源(10038)
共检索到3233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洪晴  
娼妓是社会的边缘人,她们的生活凸显了别样的社会面貌,折射出某些隐蔽的世态人情。民国时期间断性开展的废娼运动,引起了左翼人士对娼妓和性病的关注,并成为二三十年代有关娼妓话题书写的社会语境,不少作家以患性病的妓女为主人公进行了文本创作。作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疾病意象之一,对性病的文学叙事也涉及对娼妓生活的艺术性再现,呈现出患病妓女所遭遇的排斥与冷落,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失望和批判。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邱诗越  
中国现代市镇小说作品中有大量属于左翼文学范畴的作品。中国现代市镇小说的左翼叙事是时局与使命的遇合下的书写,是在政治和时代潮流的共同影响下的必然性选择,是文学的时代性与作家使命感的重要表现。中国现代市镇小说的左翼叙事呈现出了鲜明的特色与丰富的内涵,获得了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价值与意义。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杨向荣  周洪英  
在马格利特的作品中,图像不再成为再现的媒介,图像通过组合、重复和命名等方式,将不可见性思想转化为可见性图符,赋予叙事无限可能性和张力。马格利特通过画笔传达形而上的哲理思考和隐秘的内心意识,实践着现代绘画的先锋性和革命性精神。在马格利特笔下,图像叙事展现不可见性为绘画的哲学探索提供了新的路径,同时将观者引向对图与物、图与词、词与物的关系及其背后复杂话语张力的反思。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杨向荣  周洪英  
在马格利特的作品中,图像不再成为再现的媒介,图像通过组合、重复和命名等方式,将不可见性思想转化为可见性图符,赋予叙事无限可能性和张力。马格利特通过画笔传达形而上的哲理思考和隐秘的内心意识,实践着现代绘画的先锋性和革命性精神。在马格利特笔下,图像叙事展现不可见性为绘画的哲学探索提供了新的路径,同时将观者引向对图与物、图与词、词与物的关系及其背后复杂话语张力的反思。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徐永  
在诗化的语言背后,"儿童底层叙事"所承载的内容意蕴深远。面对当下课堂教学中盛行的"虚假生成"的现象,对《山彦学校》的深度解读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在此等解读的背后,嵌入中国教育境遇中的"儿童叙事思维模式"的形成和固化值得教育者们认真地反思——为什么我们会树立这样一种儿童教育观,它的存在意味着什么?不同于教育理想主义者们的本质主义追问,教育社会学的眼光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扇理解儿童教育的视窗,这或许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去发掘"儿童底层叙事"的教育意蕴。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熊和平  方庆圆  
应用题叙事是社会数理生活方式的镜像。应用题的人物关系及其话语特征表征了学生的数理生活语境与价值结构。应用题的编写机制、叙事门类与方式,折射了特定时期数学教育的目标与数学核心素养的话语体系,以及"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等教育学的基本母题。数学知识的社会建构主义,为解读应用题叙事的知识社会学性质提供了一种解释学框架。面向生活世界的应用题创作,需要容纳多样性生活价值指向,开放数理生活的阐释空间,从而培养学生切实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与创新精神。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纪燕  
隐喻是西方文学理论传统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文学基本问题之一。隐喻在认知和语言之外的被当代隐喻研究所忽略的文学层面的价值理应受到关注:作为一种艺术,文学是充满隐喻性的创作。作家的整个思维运作方式和创作过程都是隐喻性的。隐喻不再局限于语言层面的表现形式或修辞方式,而是作为一种人类的思维方式,成为一个解读文学作品的重要途径。文学意义的隐喻研究以认知隐喻研究为理论参照,并以自身的理论与之相互观照,而不仅仅是认知隐喻研究的补充。注重文学意义的隐喻研究,有利于促成相得益彰且均衡有序的隐喻理论发展态势。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红娥  武晋  李小云  
禽流感事件为更好地反思现有风险管理体系,更有效防范与应对乡村社会爆发的突发性事件提供了一个典型的范例。禽流感疫情的一再变异,且可能导致人际感染的预测性,挑战了现有风险管理体制的预设前提,修订了流行病框架中风险可视化的基本命题。在疫情的现代建构中,疫情同贫困、落后的东方文化相联系,具有浓郁的中国暗喻色彩,提供了反思西方话语霸权下,单纯自上而下国家知识"灌输式"式发展的典型案例。现有风险管理的实践,忽视了预测性风险的日常准备和日常反思,无力应对禽流感周期性的恶性爆发。根源在于,漠视乡土知识,单纯自上而下的"灌输式"式发展导致现有疫情生物规训权力的设置遭到乡村知识的抵制以及碎片化风险管理现状。因此,...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徐福增  
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小说《中国佬》,将华裔族群从美国历史的边缘位置推到了主体地位,主要方式并不是通过对抗/屈从主流话语的权威,将话语作为商品展示给西方读者,而是以边际性身份展开创作,试图在文化、性别、历史之间游走,由此完成其个人化的华裔叙事:东西方经典的改写,体现对文化归属的思考;男性人物形象的塑造,折射出强烈的女性关怀;自传体式的族群书写,使个人叙事上升为民族寓言。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钱亚玲  
发表于1943年4月的短篇小说《两条鱼》是苏青于文学体例和小说题材双重探索的结果。小说有关战时都市"底层"市民生活的叙述,既演绎了苏青小说不易察觉的技巧,也折射出苏青小说的思想力度——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对国民性和海派市民性格的反思。苏青"底层"叙事的探路,为现代女性写作如何叙述城市生活提供了两点启示:既要重视如何将有限的现实经验植入文学世界成为自身创作的"专属物",也要重视塑造富有地域色彩和人性深度的鲜活人物。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怀昭  
在“工农兵”文学时期女作家的小说中,革命女干部/群众的关系表述常常成为知识女性身份建构的叙事支点,但不同时期的女作家对干群关系的书写存在差异。《我在霞村的时候》中“我”与贞贞由启蒙到感召的复杂情谊,揭示启蒙知识分子转变为革命文艺工作者的过程。《百合花》以军民同盟的女性关系,表现战争年代中母性之爱与女性之爱的复杂集合与节制释放。《长长的流水》中以团结友爱的同志关系叠加干群关系,通过引导与被引导的良性互动,双双完成她们作为革命主体的建构。这表明女作家们面对知识分子政策的微妙变化,努力调适自己在革命中的身份位置,重构知识分子与农民的关系的曲折心路。三个文本中关于干群关系的表述,动态化地呈现不同时期知识分子与乡土社会关系的变更,亦凸显出知识分子经历的多重精神变迁。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元锋  
宋人在对前代特别是本朝文学发展历史的理论总结和批评阐释中,逐步产生了自觉的诗歌史观并形成自成体系的文学史叙事话语。其文学史叙事主要在时序论、文脉论、文体论、典范论、派家论五个范畴内展开,同时运用以纪年区分时段、确立经典人物图谱、命名文学典范与诗家派别等言说方式,构成交错联结的文学史叙事链,搭建了宋代文学史的基本框架。其大量"互文性"的诗学文献所提出的丰富议题,为后人提供了可置身其境的历史视域和可资利用的理论资源。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张楚楚  
鲁迅在小说创作中运用了多重的感官叙事技巧,除了大量的视觉叙事之外,对听觉叙事的灵活运用也十分值得关注。这不仅拓展了作品的表意空间,更折射出作家本人的思维特性和写作态度。鲁迅小说文本中的听觉叙事在传达作品的象征意蕴、营构作品的典型情境、深化作品的心理特写等方面都呈现出了极其重要的意义。综合把握鲁迅笔下听觉叙事的特质,发掘其在音景色彩、词语选择、结构形态等诸多层面的艺术考量,有助于呈现鲁迅小说文本广阔的探讨研究空间。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罗珉  
在组织理论研究中,我们常用形象的语言来隐喻地说明组织及其结构的本质或现象。组织隐喻可以说是人类表象思维的一种集中体现,它是向概念思维演化的一个关键阶段。本文从组织隐喻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视角讨论了组织隐喻问题,认为组织及其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从本质上是由隐喻所支配、控制的,隐喻深刻地影响着我们对组织及其管理的看法和组织理论研究的方式、方法和路径选择。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袁征  张文敬  
对学术研究和个人感想的混淆阻碍了中国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发展。许多人觉得文科的研究不过是写文章,网络名人机灵的感想可以取代学者规范的研究。在教育学界,"教育叙事"一度非常流行,并且很快进入了教育研究法教材。本文的探讨发现,"教育叙事"是有意义的写作,但它属于个人感想。文章从四个方面指出它跟学术研究的区别。笔者认为,在十七世纪的科学革命以后,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也发生了革命,形成了一套新的治学规范。跟革命前的作品相比,现代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论著的写作形式和论证方法都完全不同。到了今天,不使用合适的研究方法就不能算作学术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