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28)
2023(10758)
2022(9605)
2021(9050)
2020(7580)
2019(17681)
2018(17600)
2017(33877)
2016(18684)
2015(21108)
2014(21330)
2013(21113)
2012(19503)
2011(17391)
2010(17323)
2009(15751)
2008(15140)
2007(12850)
2006(11286)
2005(9776)
作者
(54624)
(45371)
(44666)
(42725)
(29073)
(21917)
(20427)
(17834)
(17458)
(16253)
(15920)
(15325)
(14460)
(14396)
(13915)
(13715)
(13501)
(13336)
(13112)
(12934)
(11358)
(11012)
(10806)
(10369)
(10129)
(10103)
(10070)
(9991)
(9060)
(8979)
学科
(74740)
经济(74662)
管理(52109)
(47029)
(39241)
企业(39241)
方法(33757)
数学(28171)
数学方法(27849)
(20743)
(20356)
地方(19735)
中国(17884)
业经(16726)
环境(16059)
(15920)
农业(14100)
(13915)
理论(13056)
(12389)
贸易(12381)
(11943)
技术(11431)
(11248)
(10825)
教育(10575)
资源(10241)
(10025)
土地(9975)
财务(9967)
机构
大学(261778)
学院(261031)
管理(105937)
(95882)
经济(93533)
理学(92023)
理学院(90925)
管理学(89288)
管理学院(88842)
研究(88038)
中国(63414)
科学(58808)
(57552)
(44836)
(44493)
业大(42825)
(42229)
(41585)
研究所(41105)
中心(40071)
(36684)
师范(36351)
北京(35592)
农业(35153)
财经(34094)
(32614)
(31441)
(30925)
师范大学(29493)
技术(27279)
基金
项目(187459)
科学(146284)
研究(135685)
基金(134422)
(117844)
国家(116871)
科学基金(99694)
社会(83209)
社会科(78652)
社会科学(78626)
(74503)
基金项目(72973)
自然(66822)
自然科(65039)
自然科学(65023)
自然科学基金(63788)
(62568)
教育(60802)
编号(56278)
资助(54562)
成果(44757)
重点(42056)
(40280)
(40237)
课题(38343)
(38312)
科研(35764)
创新(35665)
计划(34147)
大学(34112)
期刊
(106249)
经济(106249)
研究(71851)
中国(50407)
学报(44215)
科学(41303)
(40238)
管理(36668)
大学(32202)
学学(30298)
(29065)
教育(28878)
农业(28461)
技术(20972)
业经(18597)
(17804)
金融(17804)
资源(16553)
图书(16387)
财经(15236)
经济研究(14824)
(14721)
问题(14128)
科技(13884)
理论(12810)
(12799)
(12351)
现代(12317)
实践(12053)
(12053)
共检索到3725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建清  胡衡生  韦倩虹  梁海华  
从坚持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相协调统一出发。通过对左江壮文化生态保护区土地利用现状的分析,明确当前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且以壮族文化遗产保护花山岩画群为前提,提出左江壮文化生态保护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永桂  
基于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的1561名地方居民的调查数据,运用分层回归法分析了文化生态保护区居民文化认同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社区依附对居民的文化认同和社区认同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影响系数分别为0.248、0.244,生活满意度调节了社区依附对文化认同和社区认同的影响作用,影响系数分别为0.156、0.120;社区认同在社区依附对文化认同的正向影响中具有一定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0.058,同时社区认同的中介作用受到了生活满意度的调节。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何琪敏   谈国新  
文化生态保护区发展旅游业,不仅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重要措施,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保护与传播的现实要求。文章基于知识-态度-行为理论和刺激-机理-反应理论,以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区和迪庆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为样本收集地,构建游客非遗先前知识、游客感知价值、满意度与忠诚度之间的影响模型,并检验旅游经历水平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游客非遗先前知识显著正向影响各维度的游客感知价值;(2)游客感知价值对游客满意度与忠诚度也产生重要影响,其中,游客的文化感知价值显著正向影响游客满意度,成本感知价值显著正向影响游客满意度与忠诚度;(3)游客的成本感知价值分别在“非遗先前知识-游客满意度”“非遗先前知识-游客忠诚度”路径中起完全中介作用;(4)旅游经历水平的提高,会强化游客满意度对游客忠诚度的影响、弱化游客感知成本价值对游客忠诚度的影响。文章拓展了“知识-态度-行为”理论和“刺激-机理-反应”理论在旅游研究领域的应用范围,丰富了文化生态保护区游客感知价值与游客行为的相关研究,为文化生态保护区旅游管理机构在旅游宣传、活动设置、个性化旅游服务等方面提供了具体的对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盛学峰  
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我国还没有成熟的推广模式。文章以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为例,提出了全面启动生态保护区建设应具备系统的制度体系、保障体系和管理工作体系等基本条件,包括领导体制、规划编制、法规政策、资金保障,以及实施工作措施的系统性建设。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闫琪  侯晓斌  
研究山西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建设与发展对于保护、传承和发展山西文化,尤其是保护传承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维护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山西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实践情况着手进行研究,结合山西省情,针对山西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中遇到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对于推动山西保护、展示、活化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协调文化遗产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实现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有着积极作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宋增文  周建明  所萌  王茜  
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是国家文化部落实民族文化保护精神,整体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批准设立的文化生态保护地域。基于文化生态、生态旅游等理论的研究,探索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文化生态旅游的理论渊源和理论基础。以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为例,探索了热贡文化生态旅游的资源条件与市场潜力,提出了文化生态旅游发展的模式和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许尔琪  张红旗  
该文以县域为研究单元,针对中国黄土高原区、北方农牧交错区、西北干旱风沙区、西南岩溶区和三江源区等生态脆弱区域,从环境支持性、资源保护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接受性等四方面建立了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体系,综合评价了各区的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程度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区和三江源区的弱度、较弱可持续性等级县数比例各为55.14%和87.5%,整体可持续性较低;其余三区强度和较强可持续性等级的县比重均超过或接近40%,可持续性相对较高。从空间上看,新疆昆仑山北坡绿洲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宁夏南部山区、青海三江源区和贵州南部岩溶山区是弱度土地可持续性的主要聚集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韦惠兰  冯茹  范文安  
生态补偿已经成为生态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以及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随着国家生态安全问题日趋严峻,森林的生态效益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林缘社区居民寻找长久的可持续生计是森林生态效益保护的重要因素。本文利用可持续生计框架分析出甘肃白水江林缘社区居民的生计方式不可持续,通过定性、定量的分析,指出生态补偿对于改善居民生计可持续性的重要意义。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韩念勇  
自然保护区的迅速发展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即如何有效持续地管理这些保护区。这几乎是各国政府政策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生物圈保护区的概念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重要思路。中国的自然保护区是在强大的人口资源压力和抢救保护政策下建立起来的 ,管理体制内的责任未能理顺和与经济发展脱节成为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解决目前的问题需要配套的政策改革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所萌  
随着文化遗产概念的不断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日益受到重视,在这样的背景下,为探索一种区域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我国自2006年起开始设立文化生态保护区,迄今已设立了15个。在对我国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特点分析基础上,对文化生态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相关概念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并以迪庆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为例,从民族历史文化整体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间的整体性保护以及文化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保护三个层面,对整体性保护的内涵与策略进行分析。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毕兴  张林  粟海军  张明明  
构建农户可持续生计分析模型和发展水平评价模型,以贵州梵净山自然保护区为例,分析生态旅游对自然保护区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结果表明:梵净山保护区农户可持续生计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保护区的生态旅游产业还有较大的优化和发展空间;1986—2016年,生态旅游发展对缓解梵净山保护区农户传统生计和生态保护矛盾发挥了积极影响;梵净山保护区与地区政府的政策措施对提升农户生计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为发展保护区生态旅游提出应充分考虑地区农户生计资本发展的差异等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吴倩  曹安勇  
我国民族地区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有机组成部分的各少数民族文化,大多植根于秀美的自然环境与悠久的社会历史之中,蕴含丰厚价值。在开发这些旅游资源时,需充分保护其文化生态,这也是发展民族旅游业的关键所在。坚持生态旅游观念,不但要保护利用好自然资源,更要保护好民族地区的文化生态,利用好文化旅游资源,发掘文化生态的市场价值。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何琪敏   史中超   谈国新  
文化生态保护区发展旅游业,既为文化生态保护区内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新的活态传播路径,也为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提供新的案例。文章首先利用ROST CM6工具,通过政策文本分析构建出相关政策的三维分析框架,提出文化生态保护区旅游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基于16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统计数据,综合评价各文化生态保护区旅游发展水平,根据各维度评价的差异情况,总结了文化生态保护区旅游发展的不同模式。研究发现:(1)从评价结果看,我国非遗保护指标权重高于主体获益与旅游市场,且各文化生态保护区旅游发展水平差异较大;(2)从发展模式看,各文化生态保护区旅游发展形成了上下贯通型、从上至下型、从周边到中心型、以大带小型4种模式。最后,为更好地保障文化生态保护区的非遗活态传播,提出了促进文化生态保护区与旅游业可持续融合发展的实践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郑群英  周生路  任奎  
土地利用生态效益考量已成为区域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采用多目标优化模型,以生态承载力、生态支持能力和生态绿当量作为土地生态效益的衡量指标,对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生态效益考量方法进行研究,并以南京江宁区为例,求得土地利用生态效益优化的若干方案,然后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及主成分投影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方案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择优。结果表明:①该方法对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生态效益考量是可行的,可以为区域的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新一轮规划修编提供有利借鉴;②采用该方法,目标年与基期年相比,研究区耕地面积减少幅度较小,可完成耕地保有量目标,园地、林地比重分别增加1.02%、4.41%,居民点工矿用地比重增加1....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燕  高吉喜  王金生  
运用3S技术,分析辽宁省1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0~2010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结合生态服务价值系数对不同时期的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10年期间,保护区总面积增加6%,湿地和草地面积有所减少,未利用地、水域、农田、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有所增加。生态服务价值净增值为6.96×106元/年,增长率0.04%。各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服务构成比例保持相对稳定,各单项生态服务价值均有所增加,表明自然保护区对生态服务作用的保护和维持效果较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