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20)
- 2023(10189)
- 2022(8211)
- 2021(7508)
- 2020(6241)
- 2019(14738)
- 2018(14982)
- 2017(28202)
- 2016(15930)
- 2015(17872)
- 2014(18277)
- 2013(17688)
- 2012(16413)
- 2011(14712)
- 2010(15061)
- 2009(14150)
- 2008(14270)
- 2007(12784)
- 2006(11420)
- 2005(10411)
- 学科
- 济(68570)
- 经济(68504)
- 管理(37782)
- 业(37409)
- 企(28300)
- 企业(28300)
- 方法(27633)
- 数学(24406)
- 数学方法(24195)
- 农(21255)
- 中国(19924)
- 地方(17579)
- 财(15806)
- 业经(15446)
- 学(15242)
- 制(15092)
- 农业(13934)
- 贸(11346)
- 贸易(11342)
- 体(11131)
- 易(10880)
- 银(10516)
- 银行(10489)
- 融(10444)
- 金融(10442)
- 行(10028)
- 和(9656)
- 发(9632)
- 环境(9576)
- 理论(9316)
- 机构
- 大学(225756)
- 学院(225330)
- 济(92089)
- 经济(90075)
- 研究(83486)
- 管理(81009)
- 理学(68816)
- 理学院(67869)
- 管理学(66573)
- 管理学院(66140)
- 中国(62113)
- 科学(53163)
- 京(49881)
- 农(44657)
- 所(43877)
- 财(42914)
- 江(41171)
- 研究所(40013)
- 中心(37875)
- 业大(36308)
- 农业(35065)
- 财经(33056)
- 范(32728)
- 师范(32392)
- 北京(30646)
- 院(30109)
- 经(29798)
- 经济学(28603)
- 州(28429)
- 省(27034)
- 基金
- 项目(148743)
- 科学(116228)
- 研究(107331)
- 基金(106329)
- 家(94013)
- 国家(93251)
- 科学基金(78515)
- 社会(67294)
- 社会科(63661)
- 社会科学(63639)
- 省(59655)
- 基金项目(57105)
- 自然(50737)
- 划(49948)
- 自然科(49460)
- 自然科学(49445)
- 教育(49295)
- 自然科学基金(48513)
- 编号(44081)
- 资助(42181)
- 成果(36058)
- 重点(34662)
- 发(33582)
- 部(32732)
- 课题(31346)
- 创(30034)
- 科研(28488)
- 创新(28270)
- 国家社会(27842)
- 计划(27377)
- 期刊
- 济(106768)
- 经济(106768)
- 研究(68526)
- 中国(48704)
- 农(40330)
- 学报(37997)
- 科学(34868)
- 财(33620)
- 大学(27920)
- 管理(27887)
- 农业(26642)
- 教育(26302)
- 学学(26066)
- 融(21261)
- 金融(21261)
- 技术(19212)
- 业经(17936)
- 经济研究(16741)
- 财经(16438)
- 问题(15023)
- 业(14930)
- 经(14180)
- 资源(12590)
- 版(11532)
- 技术经济(11012)
- 贸(10886)
- 图书(10623)
- 现代(10538)
- 商业(10407)
- 理论(10227)
共检索到3444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韦燕飞 李莹 童新华
为探究耕地破碎化的空间分异程度和集聚格局,基于2013年Landsat tM影像的耕地数据,构建基于景观格局指数的耕地破碎化综合评价体系,采用空间自相关的空间统计方法定量描述耕地破碎化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左右江革命老区耕地破碎化综合值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耕地破碎化分布具有空间正相关性且集聚程度由高到底的指标有:破碎化综合值>斑块密度>聚合度>连通度,空间负相关性的指标只有斑块平均最邻近距离;表明耕地破碎化空间分布具有负相关性的指标只有平均最邻近距离。LIsa聚集图表明,H-H型集中分布在区域东部,L-L型主要分布区域西部,而H-L型分布于西南部。该研究对土地整治、耕地可持续利用和农村...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业明
2015年2月,国务院批复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2015~2025年),标志着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规划以广西百包市为代表的左右江革命老区为核心,范围包括:广西百色市、河池市、崇左市全境以及南宁市部分地区;贵州省黔西南自治州全境,黔东南自治州、黔南自治州部分地区;云南省文山自治州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黄柳靖 李玲
左右江革命老区(以下简称"老区")地处桂黔滇三省区交界处,为左江、右江、红水河三江汇聚之地,处华南、西南和东盟经济圈交汇的中心地带,更是我国西南地区通边达海的重要通道和面向东盟开放的前沿地带。虽然老区具备优势的区域地理位置,但仍属于老、少、边、山、穷的欠发达地区。如何用好各项税收政策,促进老区经济发展已成为桂黔滇三省区税务部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调研课题之一。本文以百色市为例,提出振兴老区的政策建议。一、老区经济发展的优势与劣势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庆琳
2015年2月9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标志着振兴左右江革命老区1上升为国家战略,广西短板区域发展迈入新阶段。振兴左右江革命老区是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体现,是广西推进"双核驱动、三区统筹"战略的重要一环,对进一步优化"两区一带"区域发展总体布局、构筑广西开放合作和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税收是国家调节宏观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秦成方
革命老区的发展问题一直是困扰政界、学界的重点、难点问题,也是学术界探讨的热点问题,近年红色旅游成为热门词,红色旅游也成为革命老区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但种种因素始终制约着红色旅游的发展。左右江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丰富,但红色资源开发程度低、红色文化影响力不足等问题也始终制约着红色旅游发展。在发展红色旅游过程中如何发挥左右江革命老区资源优势,提升红色旅游吸引力,通过发展红色经济带动革命老区经济发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
红色旅游 左右江革命老区 旅游经济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晓瑞 周艳 邵薇 王振波
耕地是国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耕地用途、强化耕地管制、把握耕地格局是当前耕地保护不容或缺的部分。基于县域尺度,选取Fragstats共5个一级类景观指标,分析指标数值,权重计算各类指标得到耕地破碎度空间分异情况,再利用莫兰指数与冷热点分析空间自相关性剖析耕地破碎度格局。综合指数平均值为0.47,标准差为0.19,破碎化最小值为0.16,最大值为0.77,耕地破碎化呈现出“分层分布”的空间格局特征;全局空间自相关Moran's指数为0.322,且通过置信度检验,由局部空间自相关得到冷热点分析。最终基于综合指数划分出高中低破碎度分区,及基于冷热点分析划分出的集聚与离散分区。灵璧县空间分异格局差异性明显,整体表现为“北部高、中部低、南部低”的破碎度格局;在耕地现状上,破碎程度反映了耕地减少或调整的间接原因;在耕地保护层面,应当落实保护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实行小田变大田,整合闲置耕地,优化连片耕地;在耕地发展规划层面,利用破碎分区发展多价值的耕地景观,提升耕地利用效益,带动乡村整体耕地格局发展。研究成果尝试从建立耕地分区的角度分析耕地破碎度,区别当前耕地利用现状,可为当前耕地农田细碎化问题的完善和治理提供理论借鉴和参考。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蔡银莺 罗成
江汉平原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棉油基地及城市化快速扩张的典型地区,研究其耕地资源生态安全状况及空间集聚格局可为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及促进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运用"隐患―状态―免疫"模型,构建耕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型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法和空间自相关法对江汉平原耕地资源生态安全的时空差异特征及空间集聚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江汉平原耕地资源生态安全整体水平较低,耕地资源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为0.228,处于不安全状态,历年耕地资源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呈波动趋势,耕地生态系统呈不稳定状态;江汉平原各市县耕地资源生态安全空间集聚现象不显著,呈从集聚向离散化扩展的变化趋势,尚未形成较为稳定的空...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杜国明 张宇 章尤琴
揭示东北黑土区典型县域耕地细碎化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可以为黑土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三轮土地承包及黑土地保护等提供依据。本文以拜泉县作为研究区,运用熵值法测算各指标权重并求得耕地细碎化综合评价值,并通过皮尔森相关系数分析法计算各影响因素的作用强度。结果表明:1)耕地景观细碎化深受地形影响,丘陵与平原交界地区耕地细碎化水平最高,丘陵地区其次,平原地区最低。耕地权属细碎化受到土地分包方式、户均耕地面积等影响;2)耕地细碎化模式中,“景观低度细碎化-权属低度细碎化”和“景观低度细碎化-权属中度细碎”占主导地位,占比分别为33.33%、17.20%;3)耕地细碎化影响因素主要为权属、设施和自然切割力。权属切割力呈现高度负相关,设施和自然切割力呈现中度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75、0.617、0.661,权属切割力的影响最大。拜泉县耕地细碎化空间分异特征明显,可从景观与权属双重视角下探索东北黑土区耕地细碎化治理对策,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制定耕地第三轮承包政策提供参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建林 陈瑜琦 江清霞 匡晓宇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曹隽隽 周勇 叶青清 于雷 刘强
采用马尔科夫模型与地类转移矩阵合成地学信息图谱单元的方法对湖北江汉平原1980—2010年耕地资源空间格局演变进行图谱分析,并对研究区范围内县域耕地动态度区域差异进行测度。结果表明:①1980—1990年耕地主要向水域转换,1990—2000年耕地变化主要特征为转入,耕地新增来源主要为水域,2000—2010年耕地与建设用地之间的转换占据主导;②30年间,耕地动态度呈现"东升西降"的态势,江汉平原东部区域耕地动态度不断提高,西部区域耕地动态度不断降低。研究认为,江汉平原仍旧是以耕地—水域为主的生态景观系统,科学地应对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于整个区域生态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研 钱磊
[目的] 用统计学方法定量分析陕西省耕地多功能的时空分异格局、变化趋势及其功能相互转换关系,为耕地的多元化管护提供参考。[方法] 构建陕西省耕地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以县域为研究单元,采用熵权法、综合指数评价法、Spearman 秩相关系数法、空间自相关分析法,综合探析陕西省耕地多功能时空分异格局和集聚特征,划定耕地功能协调/权衡分区。[结果] (1)2010—2022年,陕西省耕地生产功能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社会保障功能,生态功能最低;从变化趋势来看,陕北和陕南生产功能逐年提升,陕南社会保障功能提升明显,各功能区域间差异均逐年减小,整体呈现均衡发展态势。(2)陕西省县域耕地功能区域差异明显。其中,生产功能中、高水平主要分布于关中渭河平原和陕南的低山平坝区,低、较低水平多分布于陕北黄土高原和陕南秦岭两麓;社会保障功能中、高水平区县零星分布于渭北黄土塬区、关中平原及陕北黄土高原区;生态功能中、高水平县域主要分布于陕南低山平坝区。(3)2010—2022年陕西省耕地生产功能与社会保障功能表现为协同关系;生产与生态功能,2016年以期表现为协同关系,2016年以后为权衡关系;社会保障功能与生态功能基本为权衡关系。(4)陕西省耕地功能协同区主要分布于关中平原、渭北黄土塬、陕南低山区,其次是商洛山地丘陵和陕北长城沿线风沙区;权衡区主要分布于陕南秦岭两麓、少部分分布于陕北黄土高原区和风沙区。[结论] 陕西省关中渭河平原区、渭北黄土塬区、陕南低山平坝区耕地多功能整体呈现向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而陕南秦岭两麓、部分陕北黄土高原区和风沙区耕地多功能协同性差。未来需在全面分析不同区域资源状况,各功能变化趋势和协同/权衡关系的基础上,挖掘区域资源优势,因地制宜采取多元化的耕地保护和利用政策。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彭 张超 李春泽 李珊儿 孔祥斌 郧文聚
针对当前耕地破碎化评价方法不够全面、客观以及难以开展地块尺度评价等问题,在总结和归纳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对耕地破碎化进行了重新定义。基于耕地的面积、形态、聚集性以及地形特征,设计了耕地破碎度指数(Cultivated land fragmentation index,CLFI)。最后,以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为研究区,在地块和乡镇尺度上,利用CLFI开展耕地破碎化评价,并分别与遥感影像、基于景观指数的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地块尺度上,CLFI的评价结果与耕地实际的破碎化状况基本吻合,并能结合道路、水系等数据,分析区域耕地破碎的原因和整治潜力;在乡镇尺度上,6个景观指数与CLFI回归方程的调整R2为0.44,通过显著性检验,CLFI一定程度上综合了6个景观指数的特征。本研究提出的CLFI更全面、直观和准确地反映了区域耕地破碎化状况,可为面向现代农业的国土综合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提供支撑。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永军 李团胜 刘康 苏建文 程水英
基于1998年榆林地区1∶50万土地利用图,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WiewGIS)和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栅格版)支持下,从景观总体特征、斑块面积、斑块数、斑块周长、分形维数和结合度指数的角度进行了格局分析和破碎化评价。结果表明,该区草地面积最大,保持的最为完整,以草地、林地和耕地类型为主,三者占全区面积的93 83%。其他类型分布极不均衡,且多呈小面积零散分布。果园、居民地斑块密度较大,说明果园、居民地高度破碎化。同时旱地有最多的斑块数,其斑块密度大于草地和林地,说明它比草地和林地有更高的破碎化。各景观类型的平均斑块面积和周长遵从分形规律,分形维数1 6001,景观整体的斑...
关键词:
景观组分 景观格局 景观破碎化 榆林地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洁 陈美球 谢贤鑫 赖昭豪 刘艳婷 张淑娴 张玉琴
[目的] 为清晰识别影响农户生态耕种决策行为的影响因素,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快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目标的实现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江西省11市47县(区)共148 8份农户的调研数据,从农户劳动力禀赋结构转变和小农生产造成耕地破碎的两大社会现象切入,采用双栏模型将农户生态耕种决策行为分为采纳意愿和采纳程度两个阶段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 以中位数为划分依据,有生态耕种采纳意愿的农户数占样本总数的67.20%,有采纳意愿的农户对10项具体生态耕种行为的平均采纳数为5.323项;家庭总人口对农户生态耕种采纳意愿与采纳程度均呈负相关、劳动力人数均呈正相关,兼业程度对农户生态耕种采纳程度呈正相关,耕地破碎化对农户生态耕种采纳意愿呈负相关。此外,农户生态耕种决策行为还受到受教育程度、农业收入占比、是否加入合作社、是否享受农业补贴等因素影响。[结论] 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一方面应注重农户临时务工平台搭建,拓展相关信息视野以提升生态耕种采纳度;另一方面应规范和推动土地流转与土地整治,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降低破碎度。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志龙
以往学界认为中共的"耕地农有"是实行土地为农民私有,但是从政策出台的背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步宣传解读以及政策的执行过程来考察,其是在没收具有封建剥削性的土地归国家所有并分配给农民使用。由此观之,在大革命失败后的1927年下半年中共并不存在一个从实行土地私有向国有的转变过程,而且从酝酿建党到1931年2月之前,中共一直坚持以土地国有思想为指导并努力予以实践。这一结论对于认识建国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的很快兴起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
耕地农有 土地国有 中共 共产国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