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07)
2023(13880)
2022(11937)
2021(11689)
2020(9669)
2019(22633)
2018(22220)
2017(42623)
2016(23273)
2015(26608)
2014(26593)
2013(26619)
2012(24709)
2011(22056)
2010(22069)
2009(20374)
2008(20436)
2007(17676)
2006(15621)
2005(14272)
作者
(66219)
(54608)
(54356)
(52231)
(34988)
(25999)
(24720)
(21552)
(20786)
(19695)
(18679)
(18553)
(17558)
(17195)
(17113)
(16820)
(16360)
(15868)
(15595)
(15341)
(13580)
(13430)
(13053)
(12454)
(12195)
(12177)
(12090)
(11922)
(11005)
(10748)
学科
(95823)
经济(95694)
管理(70064)
(64556)
(53305)
企业(53305)
方法(43407)
数学(37157)
数学方法(36735)
(35171)
中国(30088)
(26182)
(20771)
业经(20426)
(20166)
(18872)
贸易(18861)
(18406)
(18009)
财务(17937)
财务管理(17879)
地方(17713)
农业(17328)
企业财务(17012)
理论(16740)
(15775)
银行(15742)
(15246)
(14931)
(14246)
机构
大学(336497)
学院(331381)
(139893)
经济(137072)
管理(130162)
研究(115059)
理学(112050)
理学院(110822)
管理学(109117)
管理学院(108519)
中国(88547)
(72989)
(71052)
科学(68742)
(58060)
财经(53577)
研究所(52303)
中心(50562)
(48770)
(48225)
北京(47436)
(47267)
业大(45320)
(44427)
师范(44132)
经济学(43656)
(41433)
财经大学(39747)
经济学院(39193)
(38112)
基金
项目(219547)
科学(172902)
研究(163891)
基金(160799)
(139198)
国家(138057)
科学基金(118247)
社会(104385)
社会科(98850)
社会科学(98824)
基金项目(84638)
(81538)
自然(74928)
教育(74826)
自然科(73166)
自然科学(73150)
自然科学基金(71838)
(69789)
资助(67268)
编号(66228)
成果(55895)
(50106)
重点(48853)
(46011)
课题(45641)
(44868)
教育部(43576)
国家社会(43426)
人文(41914)
创新(41882)
期刊
(154810)
经济(154810)
研究(107063)
中国(65905)
(57558)
学报(50030)
管理(47842)
科学(46717)
(44119)
大学(38393)
教育(37610)
学学(35750)
农业(30677)
(29067)
金融(29067)
财经(27482)
技术(26696)
经济研究(25272)
(23506)
业经(22215)
问题(20634)
图书(17505)
(17315)
理论(16651)
技术经济(16019)
(15761)
世界(15331)
实践(14724)
(14724)
(14638)
共检索到5013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许光伟  胡璇  
工资是以人为范畴的经济规定,这决定工资研究是劳动价值论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重要研究组成,从"唯物史观=通史规定"角度看,则是其中的基础部分。沿着通史的理论道路,以生活资料生产的历史发展形式为考察路径,以工资形式为考察中心,于是引出"身份工资"与"财产工资"范畴。研究表明,对工资范畴的历史规定进一步引申出"所有制形式本位论"问题,即理论逻辑要求通过人本位与物本位(两类所有制形式本位规定)来区分工资的身份形式与工资的财产形式,界定其概念内涵和知识逻辑。中国共产党的按劳分配观是"通史原理"与"断代史批判"的工作统一,是百年道路的辩证法思考产物,其指导了社会主义工资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标识"重建个人所有制"的伟大历史启航。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吴星泽  喻斯敏讷  王月丽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分配观。这一分配观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具体表现形式不同,但都以"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为目标,以解决当时经济社会主要矛盾为出发点,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原则。未来应通过赋予劳动者剩余分配权利,提高劳动者的分配地位,节制资本权利,体现物为人所用导向,加强顶层设计,保障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等措施继续坚持和发展这一分配观。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姚星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以“使命”为驱动,它所追求的不是一种短暂的、易变的目标,而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引领,展现为永续发展的时间信仰维度的价值目标。马克思主义使命观在政治引领、思想教育、组织整合、作风塑造、纪律规范等五个方面指导着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任党的主要领导人在回答“中国共产党是什么”命题的过程中,在使命理念的渐进发展和实践中,塑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党类型的特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璠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根据理论与现实的需要,提出了"六个基本"的和"八大举措"的"三农"理论。与我们党以前的"三农"理论相比较具有产生的社会背景新、追求的目的新、体现的指导思想新、提出的观点新、制定的措施新等基本特征。十六大以来中共共产党解决"三农"问题理论探索的贡献主要表现在:把马克思主义与我们党的"三农"理论发展到新阶段;论述了在工业化中期政府如何解决"三农"问题;探索到解决"三农"问题的新途径。
[期刊] 求索  [作者] 丁小芳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文化观的演进历程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文化观的构建阶段、改革开放到党的十八大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的创新发展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的深入推进阶段。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文化观的演进具有其内在逻辑,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不断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文化观的演进实质、广大人民的鲜活实践是中国共产党文化观的演进动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共产党文化观的演进方向。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顾明远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教育价值观,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建设社会主义为教育的目的,逐步形成了全面发展的人才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观,培养"四有"好老师的教师观,改革创新的科学发展观等系列思想。当下,我们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教育工作者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铸魂育人、立德树人,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吴明海  
中国共产党民族教育理论—政策—实践互动机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族教育事业取得的重要历史成就与成功经验,其理论基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根本理念是立德树人、全面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该机制包括实事求是与理论自信相结合的基本理论建设子系统、普常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兴学理论—政策—实践互动子系统、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课程建设理论—政策—实践互动子系统、"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结合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理论—政策—实践互动子系统、优先发展与协调发展相结合的教育扶持理论—政策—实践互动子系统。该机制是历史性与时代性、初心与使命、有领导性与群众性、中国共产党三大优良传统、自洽性与开放性及可持续发展性等关系的辩证统一;不仅能为中国民族教育事业智慧导航,且能促进教育事业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双向建构、和谐发展,是推进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有生力量。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魏礼庆  常翠鸣  
我们党高度重视来华留学工作,一代代来华留学生的身影活跃在世界各个领域,为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的政治互信、经贸关系、科研合作、教育文化交流和增进中外友谊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要继续推进来华留学教育体系的社会化、专业化、趋同化,推动来华留学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期刊] 求索  [作者] 陈金龙  
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生成与演进是一个过程,随着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历史进程的推进和历史成就的取得,逐渐形成了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的自信,历史自信的内涵和视域不断拓展,历史自信的程度和水平日渐提升。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以党史自信为核心,是历史自信与历史自觉、历史主动的交织,是历史、现在和未来的有机统一,既基于历史真实和历史事实,又蕴含国际比较和世界视野。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甘小武  邹进文  朱华雄  
在中国共产党诞生百年之际,在中国社会经济转型升级的今天,在财政已经上升为国家治理基础和重要支柱的背景下,研究和总结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财政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思想根源于现实也反映现实,土地革命时期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孕育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的财政思想,具体包括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和财政管理三大方面。这三个方面的思想密切关联,初步形成了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早期传统财政学的雏形,构成了新中国社会主义财政学的重要基础,对于我国当今财政工作和现代财政制度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桑杰  
以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态文明的思想为基础,以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关于生态文明的理论为指导,阐述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生态文明建设将会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方晓东  陈金芳  
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特色教育发展道路的过程中,先后形成了两大教育理论成果:一是毛泽东教育思想;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教育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理论和科学发展观教育理论。中国共产党不断回答与探索什么是教育的根本宗旨,教育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系,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如何发展教育等重大理论问题,提出的一系列基本教育主张,不断丰富与发展中国共产党教育理论的科学内涵。中国共产党教育理论以马克思主义教育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为理论支点,以建党以来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为基本背景,以各时期教育建设的现实问题为实践空间,是中国共产党努力探索中国特色教育发展道路在最高思维层次上...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汪金英  徐悦  
践行"两山"理论是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重要途径,是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经济社会优势的途径和方式,为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提供文化基础。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完善具有溢出效应和政策叠加的正外部性效应。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体现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改革的勇气,对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而言是理论上的突破,能激发生态产品制度供给;统筹考虑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四个制度是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关键。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高迎爽  郑宜帆  
教育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一项基本活动,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抓手,而教育目的的明晰则是党推动教育治理的前提条件。党关于教育目的的认识,经历了由"引进来"到"中国化"继而"体系化""制度化""现代化"的历程。党在这一历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对教育目的的根本指导、坚持教育法制建设与教育目的探索的统一、坚持政治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坚持历史性与现实性的统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应着眼教育强国,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目的;坚持实践导向,不断提升教育目的理论的执行力;面向未来挑战,持续推进教育目的理论的守正创新,以教育目的的现代化推动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李春峰  
在最近的十余年中,西方学界出现了对中国共产党调适性的研究,它以共产党国家体制持久性为研究问题,以中国共产党的能动行为为研究对象,探讨中国共产党在变化环境中的调适现象。文章认为,这一研究有着西方式的问题意识,对中国共产党在变化环境中的能动做出了多层面的分析,带动了以党为中心的研究范式的复兴。但是,这一研究仍受限于西方政治理论与政治文化场景的影响,有其内在的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