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09)
2023(4748)
2022(3750)
2021(3636)
2020(2830)
2019(6329)
2018(6348)
2017(12797)
2016(7000)
2015(7084)
2014(6901)
2013(7116)
2012(6588)
2011(5936)
2010(5966)
2009(5597)
2008(5338)
2007(5137)
2006(4708)
2005(4113)
作者
(17697)
(15668)
(15118)
(14440)
(9167)
(7484)
(6552)
(6007)
(5880)
(5294)
(5251)
(4944)
(4771)
(4601)
(4596)
(4552)
(4518)
(4429)
(4215)
(4184)
(3834)
(3769)
(3757)
(3748)
(3617)
(3465)
(3409)
(3171)
(3164)
(3135)
学科
(48223)
(34371)
经济(34337)
农业(32021)
(24851)
业经(14026)
农业经济(12239)
方法(9696)
(9396)
劳动(9379)
中国(9347)
数学(9344)
(9319)
数学方法(9314)
农村(9302)
(8715)
管理(8687)
收入(7881)
发展(7856)
(7854)
地方(7473)
(7249)
土地(6966)
建设(6825)
人口(6464)
农业劳动(6434)
动力(6118)
劳动力(6079)
分配(5998)
及其(5904)
机构
学院(96282)
大学(89131)
(46164)
经济(45450)
(40859)
管理(36975)
理学(32644)
理学院(32400)
研究(32159)
管理学(31936)
管理学院(31788)
农业(30517)
中国(26906)
业大(22328)
农业大学(18637)
科学(18361)
(17247)
(16852)
中心(16436)
(15931)
(14677)
经济管理(14567)
研究所(14359)
(14046)
经济学(13648)
财经(13447)
(12882)
(12544)
经济学院(12479)
(12425)
基金
项目(64660)
科学(51359)
研究(51158)
基金(47191)
(40210)
国家(39692)
社会(34939)
科学基金(34100)
社会科(32595)
社会科学(32588)
(26799)
(26230)
基金项目(25451)
编号(22730)
教育(20882)
(20348)
自然(19051)
自然科(18580)
自然科学(18578)
自然科学基金(18232)
资助(17949)
成果(17091)
(15620)
(14860)
国家社会(14830)
(13920)
课题(13888)
(13663)
重点(13552)
(13528)
期刊
(58727)
经济(58727)
(50336)
农业(34355)
研究(24901)
中国(23392)
业经(18109)
学报(14850)
科学(14831)
(14331)
农业经济(14283)
农村(13395)
(13395)
大学(12882)
学学(12735)
(12221)
金融(12221)
(9793)
问题(9404)
农村经济(9027)
世界(8149)
(7997)
经济问题(7805)
社会(7507)
社会科(7114)
社会科学(7114)
管理(7114)
经济研究(6583)
技术(6581)
业大(6239)
共检索到1443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常进雄  赵海涛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是我国最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之一,对农民工的工资歧视以及农村劳动力供给短缺并存尤其引人关注。本文利用CHNS数据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结合工资歧视程度、农村居民非农劳动供给弹性以及农村劳动力的年龄结构进行的估计表明,如果农村户籍劳动力的工资能够增加到无歧视程度,农村户籍劳动力的非农劳动供给将增加31.11%。本文研究的主要意义在于,对农民工的工资歧视问题,不仅有悖于社会公平,也将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负面影响。改革户籍制度、减少劳动力市场的工资歧视,不仅可以促进社会公平,也有利于增加我国城镇劳动力市场上的劳动供给和促进经济增长,尤其是在劳动供给对我国经济增长形成...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锦华  吴方卫  王雅丽  
农村劳动力的迁移和流动产生了经济的区域溢出效应,而转移劳动力工资的扭曲在改变资本部门和劳动部门要素回报的同时又放大了这种溢出效应,使区域经济差距进一步扩大。同时,劳动力的流出行为受到流出地和流入地生活成本以及工资差距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人口结构的影响。伴随着我国人口红利逐步消失,转移劳动力市场结构发生改变,生活成本和工资结构的改变可能会影响劳动者的流动行为和工资扭曲的程度,进而导致区域经济增长速度的收敛效应。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秀中  
多年来 ,我国在城乡劳动力政策设计上人为地扩大了对农村劳动力的价格歧视 ,致使农村劳动力在市场上一直处于弱势地位 ,这种歧视不但影响了劳动力市场的发育 ,而且使歧视与被歧视者同时蒙受了损失。城乡劳动力中绝大多数价值含量相同 ,应一视同仁 ,不应对农村劳动力采取价格歧视 ,要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让城乡劳动力在同一个市场上展开公平、合理的竞争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雅丽  张锦华  吴方卫  
中国的劳动参与率下降带来劳动力市场供需变化,农村转移劳动力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受到的歧视正在发生改变。本文根据2002年和2008年中国居民收入调查数据库(CHIPS),利用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构建农村转移劳动就业歧视模型。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劳动参与率的下降,农村转移劳动力受到的就业歧视下降,"户籍制度"的作用在逐渐减弱,而市场调整的作用不断增强;但在发达地区受到就业歧视程度的下降速度大于欠发达地区,在中高收入行业的就业歧视上升,低收入行业就业歧视则呈现相反的趋势。建议放松制度约束,提升市场自身发展对劳动力的调节机制,以市场为主导,提高农村转移劳动力参与城市就业的意愿,刺激劳动参与率的后发...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锦华  吴方卫  胡军辉  何英姿  
本文采用多层线性模型(HLM),利用大规模调研数据,实证分析了职业异质性对农村转移劳动力工资歧视的影响。结果表明,异质职业所造成的工资歧视超过14%,其中职业的稳定性、人力资本结构、性别歧视与工资歧视程度之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性,而职业的竞争性越强则越有助于强化这种歧视效应。同时,职业特征对个体特征工资歧视效应的结构性调整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易福金  顾熀乾  
为分析新农合异地就诊和报销的地域性歧视政策对农村劳动力跨城乡、跨区域流动的影响,本文利用7个劳务输出大省2007~2011年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县内报销比例每提高10%,农村劳动力选择县内务工的概率增加1.9%。同时,县内报销比例的上升对农村劳动力跨省务工的积极性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另一方面,新农合的实施对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的提升、外省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回流以及对农村劳动力供给的负面影响使得这项医疗保障政策并没有显著提高农民收入。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黄容  毛中根  
论文运用1991-2010年中国29个省的数据,实证分析了劳动力流动、居民人均收入、消费习惯、收入预期等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劳动力流动对东、中部农村居民消费有正向促进作用,对西部农村居民消费有负向抑制作用;各地区居民消费对收入普遍存在过度敏感性;农村居民消费受城市居民"示范效应"影响;收入预期对消费影响显著。据此可以通过完善劳动力流动政策,采取增加收入、改变消费习惯以及改善收入预期等措施促进农村居民消费。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生龙  
本文利用2006年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数据验证健康对中国农村居民劳动力参与的影响。基于Probit模型回归的实证结果,本文得出的结论如下:①健康对中国农村居民的劳动力参与有显著的影响,平均而言,健康状况每增加一个等级,中国农村居民劳动力参与的可能性将会提高3.48个百分点;②健康状况对中国老年农村居民劳动力参与的影响远远地高于对中青年农村居民劳动力参与的影响;③健康状况对中国女性农村居民劳动力参与的影响要高于对男性农村居民劳动力参与的影响。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晓昀  
本文运用农户调研数据分析了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村居民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总体上可以显著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不同性别的劳动力外出务工对家庭成员健康水平的影响存在差异。男性劳动力外出可显著提高家庭成员的健康水平,而女性劳动力外出则显著降低了家庭成员的健康水平。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陈帅  葛大东  
本文对现有的非农劳动供给理论框架进行了拓展,关注就业风险对非农劳动供给的影响。理论推导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就业风险总是抑制非农劳动供给,而且个人的非农劳动供给还受到其他家庭成员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降低就业风险对非农劳动供给的边际促进作用很大。此外,在考虑家庭集体决策因素后,就业风险对个人非农劳动供给的实际影响程度和范围都将更大。因此,关注就业者权益、降低就业风险的政策能够有效促进农村劳动力扩大非农劳动供给。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孙婧芳  
本文利用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的中国城市劳动力调查,从就业进入、工资影响因素和工资歧视三个方面对2001年、2010年城市劳动力市场中户籍歧视的变化进行研究。对农民工和城市本地劳动力教育回报率的比较发现,农民工的教育回报率大幅提高,与相同学历的城市本地劳动力的教育回报率相似。农民工的工资决定机制与城市本地劳动力正在趋同。2010年农民工面临的就业隔离比2001年大幅下降,而且在各部门内部小时工资的歧视也大幅下降。然而,当农民工进入公有单位时依然受到较强歧视,就业隔离依然存在,因此,城市劳动力市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孙婧芳  
本文利用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的中国城市劳动力调查,从就业进入、工资影响因素和工资歧视三个方面对2001年、2010年城市劳动力市场中户籍歧视的变化进行研究。对农民工和城市本地劳动力教育回报率的比较发现,农民工的教育回报率大幅提高,与相同学历的城市本地劳动力的教育回报率相似。农民工的工资决定机制与城市本地劳动力正在趋同。2010年农民工面临的就业隔离比2001年大幅下降,而且在各部门内部小时工资的歧视也大幅下降。然而,当农民工进入公有单位时依然受到较强歧视,就业隔离依然存在,因此,城市劳动力市场需要进一步健全,仍需规范公有单位的用工和招聘制度。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亚辉  李秀彬  辛良杰  
基于2000—2014年中国29个省的平行面板数据,论文运用Hansen面板门槛模型,检验了农业劳动生产率与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并非呈现线性关系,而是存在鲜明的门槛效应。在不同的门槛范围内,农业劳动生产率对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存在不同的影响。当农业劳动生产率小于4 372.19元/人时,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能降低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当农业劳动生产率超过第一门槛值4 372.19元/人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对缓解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的效应减弱;而当农业劳动生产率跨越第二门槛值6 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一伟  刁力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分析了社会资本对农村居民贫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无论采用国际贫困标准还是采用国家贫困标准衡量农村居民贫困,社会资本均具有减贫效应;同时社会资本有助于提高农村家庭的非农就业水平,而非农就业降低了农村居民发生贫困的可能性。解释机制显示,社会资本可通过影响农村家庭非农就业,进而缓解农村居民的贫困状况。因此,在解决农村居民贫困的过程中,应重视社会资本与非农就业的作用,从而实现农村居民的脱贫。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海港  黄少安  李琴  罗凤金  
本文应用异质性处理效应模型方法研究了珠江三角洲农村的职业培训,发现:(1)村民的不可观察变量在村民的参与决策和收入获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不可观察变量使得那些最有可能参加培训的村民从培训中获得的边际收益最低,反而那些不太可能参加培训的村民的边际收益最高;(3)参加者的处理效应低于平均处理效应,而后者又低于未参加者的处理效应。我们的实证结果隐含的政策建议是政府应该吸引和动员那些不参加职业培训难以提高工资收入的村民参加培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