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541)
- 2023(17911)
- 2022(15363)
- 2021(14109)
- 2020(11723)
- 2019(26952)
- 2018(26621)
- 2017(51786)
- 2016(27550)
- 2015(30853)
- 2014(30792)
- 2013(30921)
- 2012(28718)
- 2011(26023)
- 2010(26348)
- 2009(24469)
- 2008(23691)
- 2007(21333)
- 2006(19376)
- 2005(17503)
- 学科
- 济(136973)
- 经济(136832)
- 业(77536)
- 管理(74974)
- 企(55818)
- 企业(55818)
- 方法(53691)
- 农(52063)
- 数学(46534)
- 数学方法(46086)
- 农业(34652)
- 中国(33535)
- 地方(30698)
- 业经(30684)
- 财(28962)
- 学(26707)
- 贸(24255)
- 贸易(24241)
- 易(23511)
- 制(22538)
- 理论(19151)
- 环境(18077)
- 融(17787)
- 金融(17783)
- 和(17756)
- 银(17509)
- 银行(17462)
- 发(17406)
- 技术(16832)
- 行(16739)
- 机构
- 大学(402991)
- 学院(401776)
- 济(175838)
- 经济(172391)
- 管理(157365)
- 研究(139560)
- 理学(135989)
- 理学院(134511)
- 管理学(132372)
- 管理学院(131634)
- 中国(105974)
- 京(85622)
- 科学(82594)
- 财(78482)
- 农(75128)
- 所(69908)
- 研究所(63006)
- 中心(62958)
- 财经(62275)
- 业大(60593)
- 江(60259)
- 农业(57324)
- 经(56710)
- 经济学(54450)
- 北京(54103)
- 范(53217)
- 师范(52827)
- 院(49641)
- 经济学院(48877)
- 州(47759)
- 基金
- 项目(267972)
- 科学(211899)
- 研究(199332)
- 基金(195966)
- 家(169437)
- 国家(167994)
- 科学基金(144633)
- 社会(129422)
- 社会科(122468)
- 社会科学(122439)
- 基金项目(103353)
- 省(103188)
- 自然(90639)
- 教育(89673)
- 自然科(88484)
- 自然科学(88465)
- 自然科学基金(86882)
- 划(85812)
- 编号(81053)
- 资助(80397)
- 成果(66297)
- 部(60285)
- 重点(59604)
- 发(58639)
- 课题(55122)
- 创(54670)
- 国家社会(54075)
- 教育部(51898)
- 人文(51078)
- 创新(51033)
- 期刊
- 济(202284)
- 经济(202284)
- 研究(125518)
- 中国(80733)
- 农(75026)
- 学报(62006)
- 财(58123)
- 科学(57909)
- 管理(56154)
- 农业(50683)
- 大学(48365)
- 学学(45597)
- 教育(41497)
- 融(38689)
- 金融(38689)
- 业经(34245)
- 技术(33947)
- 经济研究(31641)
- 财经(31496)
- 问题(27286)
- 经(27058)
- 业(24094)
- 技术经济(21181)
- 贸(20540)
- 世界(20464)
- 版(19571)
- 图书(19305)
- 理论(19051)
- 统计(18465)
- 现代(18083)
共检索到6121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锦华 吴方卫 王雅丽
农村劳动力的迁移和流动产生了经济的区域溢出效应,而转移劳动力工资的扭曲在改变资本部门和劳动部门要素回报的同时又放大了这种溢出效应,使区域经济差距进一步扩大。同时,劳动力的流出行为受到流出地和流入地生活成本以及工资差距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人口结构的影响。伴随着我国人口红利逐步消失,转移劳动力市场结构发生改变,生活成本和工资结构的改变可能会影响劳动者的流动行为和工资扭曲的程度,进而导致区域经济增长速度的收敛效应。
关键词:
农村转移劳动力 工资歧视 区域经济溢出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锦华 吴方卫 胡军辉 何英姿
本文采用多层线性模型(HLM),利用大规模调研数据,实证分析了职业异质性对农村转移劳动力工资歧视的影响。结果表明,异质职业所造成的工资歧视超过14%,其中职业的稳定性、人力资本结构、性别歧视与工资歧视程度之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性,而职业的竞争性越强则越有助于强化这种歧视效应。同时,职业特征对个体特征工资歧视效应的结构性调整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海鸿 龚明越
工资歧视与歧视工资是两个不同概念,但理论上至今未对二者进行清晰界定和区分,应还原工资歧视的经济学本意。目前学术界将不同群体的系统性工资差异普遍解释为歧视原因的观点是错误的,其中应包含无歧视倾向的工资歧视。对二者区分有助于寻求经济机制以减轻工资歧视、缩小收入差距和避免劳动者过度维权。本文用经济租金剖析了二者的经济原因,用Rubinstein模型分析了劳资双方经济租金分配中二者形成的经济机制。主要结论:二者的经济动因都是经济租金;工资歧视是企业利润最大化时自发经济行为和工资策略;歧视工资由歧视行为和经济租金双重引发;不同群体工资差异由工资歧视与歧视工资组成;应将工资出价而不是工资结果作为歧视的判别标准;应将经济租金纳入税基并实行累进税率以缩小工资差距。
关键词:
工资歧视 歧视工资 经济租金 工资差异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海鸿 龚明越
工资歧视与歧视工资是两个不同概念,但理论上至今未对二者进行清晰界定和区分,应还原工资歧视的经济学本意。目前学术界将不同群体的系统性工资差异普遍解释为歧视原因的观点是错误的,其中应包含无歧视倾向的工资歧视。对二者区分有助于寻求经济机制以减轻工资歧视、缩小收入差距和避免劳动者过度维权。本文用经济租金剖析了二者的经济原因,用Rubinstein模型分析了劳资双方经济租金分配中二者形成的经济机制。主要结论:二者的经济动因都是经济租金;工资歧视是企业利润最大化时自发经济行为和工资策略;歧视工资由歧视行为和经济租金双
关键词:
工资歧视 歧视工资 经济租金 工资差异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雅丽 张锦华 吴方卫
中国的劳动参与率下降带来劳动力市场供需变化,农村转移劳动力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受到的歧视正在发生改变。本文根据2002年和2008年中国居民收入调查数据库(CHIPS),利用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构建农村转移劳动就业歧视模型。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劳动参与率的下降,农村转移劳动力受到的就业歧视下降,"户籍制度"的作用在逐渐减弱,而市场调整的作用不断增强;但在发达地区受到就业歧视程度的下降速度大于欠发达地区,在中高收入行业的就业歧视上升,低收入行业就业歧视则呈现相反的趋势。建议放松制度约束,提升市场自身发展对劳动力的调节机制,以市场为主导,提高农村转移劳动力参与城市就业的意愿,刺激劳动参与率的后发...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常进雄 赵海涛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是我国最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之一,对农民工的工资歧视以及农村劳动力供给短缺并存尤其引人关注。本文利用CHNS数据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结合工资歧视程度、农村居民非农劳动供给弹性以及农村劳动力的年龄结构进行的估计表明,如果农村户籍劳动力的工资能够增加到无歧视程度,农村户籍劳动力的非农劳动供给将增加31.11%。本文研究的主要意义在于,对农民工的工资歧视问题,不仅有悖于社会公平,也将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负面影响。改革户籍制度、减少劳动力市场的工资歧视,不仅可以促进社会公平,也有利于增加我国城镇劳动力市场上的劳动供给和促进经济增长,尤其是在劳动供给对我国经济增长形成...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秀中
多年来 ,我国在城乡劳动力政策设计上人为地扩大了对农村劳动力的价格歧视 ,致使农村劳动力在市场上一直处于弱势地位 ,这种歧视不但影响了劳动力市场的发育 ,而且使歧视与被歧视者同时蒙受了损失。城乡劳动力中绝大多数价值含量相同 ,应一视同仁 ,不应对农村劳动力采取价格歧视 ,要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让城乡劳动力在同一个市场上展开公平、合理的竞争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价格歧视 劳动力市场 竞争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孙娟 费方域 刘明
实验和行为研究方法的发展使得经济学领域对于信任的研究成果日渐丰富。本文通过汇报一个利用学生和工人作为实验参与者的经济学信任博弈实验,说明个人对于陌生人的信任存在差异和歧视。这种对于对方信任的差异甚至歧视与对方所来自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信任者自身的某些背景因素(学历、参与兼职)有关。在实验中我们发现,来自平均被投资水平较高(低)地区的工人在实验中的回报水平也较高(低)。
关键词:
信任差异 信任歧视 信任博弈 实验研究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孙婧芳
本文利用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的中国城市劳动力调查,从就业进入、工资影响因素和工资歧视三个方面对2001年、2010年城市劳动力市场中户籍歧视的变化进行研究。对农民工和城市本地劳动力教育回报率的比较发现,农民工的教育回报率大幅提高,与相同学历的城市本地劳动力的教育回报率相似。农民工的工资决定机制与城市本地劳动力正在趋同。2010年农民工面临的就业隔离比2001年大幅下降,而且在各部门内部小时工资的歧视也大幅下降。然而,当农民工进入公有单位时依然受到较强歧视,就业隔离依然存在,因此,城市劳动力市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孙婧芳
本文利用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的中国城市劳动力调查,从就业进入、工资影响因素和工资歧视三个方面对2001年、2010年城市劳动力市场中户籍歧视的变化进行研究。对农民工和城市本地劳动力教育回报率的比较发现,农民工的教育回报率大幅提高,与相同学历的城市本地劳动力的教育回报率相似。农民工的工资决定机制与城市本地劳动力正在趋同。2010年农民工面临的就业隔离比2001年大幅下降,而且在各部门内部小时工资的歧视也大幅下降。然而,当农民工进入公有单位时依然受到较强歧视,就业隔离依然存在,因此,城市劳动力市场需要进一步健全,仍需规范公有单位的用工和招聘制度。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世伟 郭凤鸣
文章依据东北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微观数据,分别对男性和女性工资方程进行分位数回归,并对分位数回归结果进行性别工资差异分解。研究结果表明,在工资分布的所有分位数上,东北城市劳动力市场中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工资差异;在工资分布的底部,性别工资差异一部分是由个人特征差异造成的,一部分是由性别歧视造成的;在工资分布的中部以上,性别工资差异完全是由性别歧视造成的;随着分位数的提高,性别工资差异不断缩小,但性别工资歧视程度却不断扩大。因此,政府在提升低收入女性人力资本的同时,应设计和实施公平的工资制度以逐渐消除针对女性的工资歧视。
关键词:
性别歧视 工资 工资分布 分位数回归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周小亮
本文以劳动力市场城乡歧视为对象,分析其背后原因及其在效益与公平、农村剩余劳动力与工业化以及计划生育上产生的效应。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顾天竹
文章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分析了具有不同身高等外貌特征的劳动力的工资差异及其来源。分解结果显示,较高男性的高收入几乎全部可以用人力资本、社会交际及其他劳动能力特征差异来解释,劳动力市场歧视等不可解释部分非常小。较矮男性的低收入有60%可以用劳动能力特征差异来解释,有40%属于劳动力市场歧视等不可解释部分。身高较高(矮)的女性的高(低)收入也主要源于劳动能力特征差异;对较矮女性来说,歧视等不可解释部分具有相反的影响,即劳动力市场不但不歧视反而偏爱较矮的女性。因此,劳动力市场歧视并不是身高溢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学功 吴国玺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自然转移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经济增长是最主要的驱动因子。采用变率偏差度和贡献率两个指标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中原城市群中县域经济的快速增长对域内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吸引转移作用弱,弱作用将延缓中原城乡一体化进程。
关键词:
县域 变率偏差度 贡献率 弱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