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01)
- 2023(10389)
- 2022(9063)
- 2021(8204)
- 2020(6991)
- 2019(16016)
- 2018(15710)
- 2017(31187)
- 2016(16883)
- 2015(18751)
- 2014(18496)
- 2013(18296)
- 2012(16812)
- 2011(14974)
- 2010(14978)
- 2009(14184)
- 2008(13973)
- 2007(12687)
- 2006(10639)
- 2005(9351)
- 学科
- 济(72979)
- 经济(72919)
- 管理(48263)
- 业(48071)
- 企(39656)
- 企业(39656)
- 方法(33809)
- 数学(29633)
- 数学方法(29360)
- 农(20512)
- 财(19662)
- 中国(17674)
- 业经(16587)
- 地方(15062)
- 贸(14012)
- 贸易(14009)
- 学(13803)
- 易(13584)
- 制(13519)
- 农业(13272)
- 务(13022)
- 财务(12998)
- 财务管理(12966)
- 企业财务(12014)
- 产业(11509)
- 技术(10679)
- 和(10603)
- 理论(10400)
- 银(10250)
- 银行(10224)
- 机构
- 学院(239962)
- 大学(236720)
- 济(102211)
- 经济(100256)
- 管理(92733)
- 理学(80619)
- 理学院(79789)
- 管理学(78447)
- 管理学院(78013)
- 研究(76823)
- 中国(57107)
- 京(48102)
- 科学(46759)
- 财(45903)
- 农(39358)
- 所(38343)
- 财经(37238)
- 中心(36066)
- 江(35398)
- 业大(35212)
- 研究所(34867)
- 经(33691)
- 经济学(32512)
- 农业(31214)
- 范(30519)
- 师范(30206)
- 经济学院(29724)
- 北京(29643)
- 州(28188)
- 财经大学(27628)
- 基金
- 项目(160687)
- 科学(126870)
- 研究(118758)
- 基金(116067)
- 家(100099)
- 国家(99307)
- 科学基金(85491)
- 社会(76265)
- 社会科(72483)
- 社会科学(72462)
- 省(64357)
- 基金项目(61632)
- 教育(54566)
- 自然(53939)
- 划(53342)
- 自然科(52700)
- 自然科学(52685)
- 自然科学基金(51766)
- 编号(48734)
- 资助(47226)
- 成果(38692)
- 重点(36509)
- 发(36213)
- 部(35727)
- 创(34261)
- 课题(33083)
- 创新(31956)
- 国家社会(31401)
- 科研(30928)
- 教育部(30905)
共检索到3381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蒋文莉 刘日星
广东省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在工资成本上升和人民币汇率水平上升的情况下,有些产业出现向海外和内地转移的倾向,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升级,通过实证表明:广东省的工资水平上升促使第一产业的比重减少,但是第二或第三产业的比重会增加,同时第二、三产业的比重增加又会推动工资水平的上升;广东省的工资水平对第一、二、三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作用要大于技术进步水平和资本形成水平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作用;广东省的第一产业结构实际值与最优结构值偏离度相对小,第二产业结构和第三产业结构实际值与最优结构值偏离度较大。
关键词:
工资成本 产业结构 测度分析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代明 陈俊 姜寒
"中心-外围"说是经济地理与区域经济学的"要核",经济活动的集聚会推高本地工资水平而出现产业外移的"离心力"。本文研究发现知识外溢和市场潜力可强化本地的产业"向心力",惠及并吸纳相对倚重知识、信息和市场氛围的研发活动(产业)。这两种力的"对冲"效应及其消长得到了国内相关区域数据的证实,较好地解释了国内外普遍发生的产业外移和研发集聚现象,对我国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政策启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段端
本质上看,融资成本的居高不下与经济金融结构性因素关联较大。因此,降低融资成本,既需要做好流动性的总量管理,也要做好流动性管理的结构优化当前我国宏观流动性宽松,而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却居高不下。本质上看,融资成本的居高不下与经济金融结构性因素关联较大。因此,降低融资成本,既需要做好流动性的总量管理,也要做好流动性管理的结构优化。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脱节,实体经济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武力超 张中弛 满月
本文在近年来广义要素成本上涨的背景下,利用HS98章商品2010-2014年的月度数据,对我国出口商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进行中长期动态预测。文中选取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作为表征贸易商品竞争力的度量指标,结合要素成本上涨的背景,利用马尔可夫链动态模型,对我国外贸的中长期趋势进行预测。研究发现:短期内在广义要素成本上升的背景下,第一产业的大部分商品及第二产业中纺织原料及纺织品受到较大冲击;从长期趋势来看,第一产业维持了稳定的比较优势,而对于第二产业其影响效应分化,纺织原料及纺织品、轻工业产品、陶瓷及玻璃制品的国际竞争优势呈明显下跌趋势,而矿产品、普通和精密机械、木制品和纸制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并无明显变化,第二产业受到的长期影响要比短期更显著。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韩民春 李根生
本文基于空间经济学理论,对中国2000—2012年37个大中城市的实证结果表明,相对劳动力上升对第二产业具有微弱的增促作用,而对第三产业发展具有显著的"挤入效应",这说明劳动力成本上升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进一步对比东、中西部城市的实证结果发现,目前区域劳动力成本上升和合理差距并没有导致东部"去工业化"的发生,而是有助于东部城市内的工业高端化和产业服务化,同时对中西部工业化有推动作用,这些都有助于中国经济结构深度调整。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杨亚平 周泳宏
当前,中国出现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西进"以及工业企业投身服务业的浪潮。中国要素成本特别是土地成本的快速攀升导致区域间和行业间成本差距加大,这种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促使资本在区域间和产业间流动,诱发了区域间产业转移和区域内结构升级,从而推动了全国层面的结构升级。本文在理论分析和构建数理模型的基础上,利用中国35个大中城市2000—2010年面板数据进行经验检验,回归结果发现城市相对劳动力和土地成本对工业相对产值存在"挤出效应",对服务业相对产值具有"促增作用"。并且相比服务业,劳动力成本变化对工业产值的挤出作用更明显;由于工业用地存在较明显的机会成本,土地相比劳动力对工业的离散力作用更显...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贾小玫
劳动力作为生产的重要要素投入,在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古典贸易理论,我国存在着明显的劳动力比较优势,带来了我国对外贸易依靠国内大量存在的廉价劳动力的长期繁荣发展。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日益显著,我国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通过对我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上升的现状及其负面效应、正面效应的分析,认为我国应从国家层面、产业层面以及企业层面来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
制造业 劳动力成本 出口 效应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廖骏
长期以来,经济学界普遍认为,廉价的劳动力成本支撑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一方面,它支撑着我国对外贸易中的高出口率,另一方面,又是吸引外商投资的重要因素。按照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在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情况下,我国的优势产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是其比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云 邓桂丰 李秀珍
我国在经济新常态增速"换挡期"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新方式,而中国产业结构低碳化是经济低碳转型背景下实现量化减排目标的必然选择,约束性减排目标必然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宏观经济成本。文章以经济增长和二氧化碳排放减少为目标函数,以排放强度、一般均衡、水资源、部门扩张、就业等为约束条件构建多目标规划模型,利用妥协规划方法迭代求解产出增长与CO2排放量之间联动关系,测度分析经济新常态不同产出增长率下产业结构低碳化模拟结果以及控制碳排放的宏观经济成本。结果证实通过产业结构低碳转型可以实现我国量化减排目标,而且我国产值增长率越大则实现减排目标的平均宏观经济成本越小,严控高碳行业增长的产业结构优化不仅可以实现较高水...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寒 周正康 杨红强 刘璨
本文从林业社会化服务供给约束的视角出发,在理论层面探讨劳动力成本上升背景下农户营林投入结构调整趋缓的关键约束及作用机理,并使用来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展研究中心的全国9省(区)固定样本连续监测数据,采用面板数据Tobit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劳动力成本上升促进了农户营林投入结构的资本化,但这种促进作用会受到林业社会化服务供给水平的调节。当前林业部门普遍较低的社会化服务供给水平使得资本替代劳动的必要条件缺失,抑制了要素替代的实现。此外,农户营林投入结构亦受到地形条件和制度因素的影响。其中,地形条件的调节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验证;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促进了农户营林投入结构的资本化。更进一步地,林业社会化服务供给水平的调节效应在劳动力市场发育程度、产权强度和土地资源禀赋三个方面呈现出异质性。上述研究结论表明,多措并举加快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促进集体林区农户营林投入结构优化升级的可行路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阳立高 谢锐 贺正楚 韩峰 孙玉磊
本文基于2003-2012年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面板数据,对劳动力成本上升影响制造业结构升级的效应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劳动、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影响分别为显著为负、显著为正、为正但不显著;劳动力成本上升已成为促进制造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推手;我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传统优势日渐消失,且通过大量的劳动、资本与R&D投入同样难以维系其可持续发展;当前应有机融合资本与劳动要素,重点发展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同时推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强力扶持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发展。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许召元 胡翠
随着农村可转移劳动力减少和资源环境压力的不断上升,中国劳动力工资和原材料价格呈现快速上涨的趋势,引发了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丧失的担忧。然而,成本上升对竞争力的影响到底有多大还缺乏相应的实证研究。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定量分析原材料和工资成本上升对综合成本进而对制造业竞争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要素价格上升使中国工业品综合成本在2001~2011年平均每年提高7%左右,但生产效率提升则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要素成本上升对竞争力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
要素成本 投入产出 产业竞争力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孙畅
本文基于产业共生的作用机理,选取2005—2014年我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产业共生水平评价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对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共生背景下产业结构升级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共生发展水平较低,处于生产性服务业高度依赖于制造业的非均衡初级共生阶段,产业共生发展呈现由东至西梯度递减的区域不平衡态势。产业共生与产业结构升级具有空间正自相关性,但各区域产业共生背景下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因素不同。加快产业转型发展、营造共生环境、实行动态调节机制、重组产业管制框架是产业共生背景下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有益措施。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孙畅
本文基于产业共生的作用机理,选取2005—2014年我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产业共生水平评价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对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共生背景下产业结构升级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共生发展水平较低,处于生产性服务业高度依赖于制造业的非均衡初级共生阶段,产业共生发展呈现由东至西梯度递减的区域不平衡态势。产业共生与产业结构升级具有空间正自相关性,但各区域产业共生背景下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因素不同。加快产业转型发展、营造共生环境、实行动态调节机制、重组产业管制框架是产业共生背景下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德敏 高艳红
废旧物资回收和处理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课题,研究中国劳动力市场机会成本不断上升趋势下,废旧物资回收企业与政府行为的双向选择问题,对于规范我国废旧物资回收市场主体行为,指导再生资源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回收企业行为分析,理论上得出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回收企业会选择放弃废旧物品回收行业而转向其他更高收入行业;政府通过设计相应的激励契约会促使回收企业继续从事废旧物品回收工作。设立基于激励相容理论的数学模型并分析模型结果,最后通过数值算例得到系统参数对回收企业和政府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劳动力机会成本的上升导致了回收市场的疲软和不景气,该部分机会成本由政府给予补偿后,会达到回收企业...
关键词:
劳动力成本 回收企业 政府行为 激励契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