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64)
- 2023(14245)
- 2022(11433)
- 2021(10283)
- 2020(8611)
- 2019(18934)
- 2018(18918)
- 2017(36674)
- 2016(19986)
- 2015(21861)
- 2014(21550)
- 2013(21470)
- 2012(19623)
- 2011(17224)
- 2010(17451)
- 2009(16482)
- 2008(16500)
- 2007(15100)
- 2006(13705)
- 2005(12320)
- 学科
- 济(89990)
- 业(89868)
- 经济(89868)
- 企(72419)
- 企业(72419)
- 管理(66712)
- 农(46454)
- 方法(37562)
- 业经(31302)
- 农业(30849)
- 数学(29490)
- 数学方法(29316)
- 财(27225)
- 中国(23335)
- 务(19156)
- 财务(19136)
- 财务管理(19115)
- 制(18384)
- 企业财务(18129)
- 技术(17657)
- 贸(16656)
- 贸易(16647)
- 地方(16305)
- 易(16243)
- 策(16154)
- 学(14939)
- 体(14708)
- 划(14632)
- 和(13884)
- 理论(13560)
- 机构
- 学院(292606)
- 大学(285020)
- 济(128224)
- 经济(126110)
- 管理(115237)
- 理学(99702)
- 理学院(98744)
- 研究(97907)
- 管理学(97302)
- 管理学院(96812)
- 中国(77830)
- 农(71627)
- 科学(60559)
- 京(59215)
- 财(56123)
- 农业(55670)
- 业大(51927)
- 所(50782)
- 研究所(46084)
- 江(45786)
- 中心(45116)
- 财经(44705)
- 经(40780)
- 经济学(38942)
- 北京(36160)
- 经济学院(35425)
- 州(35107)
- 农业大学(34851)
- 院(34260)
- 经济管理(33966)
- 基金
- 项目(195519)
- 科学(154872)
- 基金(144274)
- 研究(138420)
- 家(127995)
- 国家(126751)
- 科学基金(108710)
- 社会(92297)
- 社会科(87268)
- 社会科学(87244)
- 省(78159)
- 基金项目(76706)
- 自然(70672)
- 自然科(69097)
- 自然科学(69076)
- 自然科学基金(67945)
- 划(64031)
- 教育(60601)
- 资助(57357)
- 编号(53979)
- 业(45027)
- 发(43756)
- 重点(43669)
- 创(43472)
- 部(42962)
- 成果(41132)
- 创新(39937)
- 国家社会(38918)
- 农(38407)
- 科研(37394)
- 期刊
- 济(149124)
- 经济(149124)
- 研究(81079)
- 农(72669)
- 中国(57009)
- 学报(50486)
- 农业(49019)
- 科学(46954)
- 管理(45003)
- 财(44996)
- 大学(38486)
- 学学(37318)
- 业经(30982)
- 融(29080)
- 金融(29080)
- 业(26321)
- 技术(24640)
- 经济研究(22974)
- 财经(22450)
- 问题(20562)
- 教育(19626)
- 经(19435)
- 技术经济(16983)
- 世界(16641)
- 版(16166)
- 农村(14790)
- 村(14790)
- 商业(14719)
- 业大(14386)
- 农业经济(14208)
共检索到4370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昭琰 乔方彬
工资增长不仅影响出口导向型行业,而且显著地影响农业的发展。通过对建立的理论模型进行定性分析得出工资增长对棉花等劳动力密集型作物的生产有消极影响,而对粮食作物等劳动力粗放型作物的生产有积极影响;再利用具有全国代表性的分省数据,实证结果证实理论分析结论;最后,实证分析结果还表明工资增长有助于机械化的发展,而机械化又进一步加速了劳动力密集型作物的减少和劳动力粗放型作物的增加。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随着工资水平的增加和机械化的发展,我国的棉花播种面积在三年内将减少六分之一以上,这可能会危及我国棉花产业的生产安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新利 赵琨
基于协整理论,采用ADF检验,构建VAR方程和VEC模型,对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水平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与农业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农户拥有生产性固定资产存量影响较大;短期内,农业机械等生产性固定资产的投入对农机综合作业水平提高能产生正效应,并引起农业总产值正向变动,且能达到峰值。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农业经济 协整分析 均衡关系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孟繁琪 董涵英 周志红
近些年来,一些学者根据西方发展经济学关于农业技术类型划分与选择机制的理论,把农业机械化技术看成单纯的活劳动替代技术,并根据中国人多地少的具体条件,认为不宜将农业机械化作为农业技术路线选择的一个重点。这种观点颇具影响力,其结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宋山梅 于海龙
利用我国1990年至2005年统计数据,对我国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通过运用ganger因果检验和协整分析,进一步验证农业机械化在我国农业经济增长中的巨大作用。
关键词:
中国 农业机械化 农业经济增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鲍洪杰 刘德光 陈岩
文章在分析了农业经济增长与农业机械化及相关因素的基础上,利用面板单位根、协整检验方法和面板误差纠正模型,根据西北典型地区甘肃省份1978-2010年的面板数据,对农业技术进步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西部甘肃地区存在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经济增长的双向因果关系,机耕面积、农机投入制约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最后,对构建西部地区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经济增长良性促进机制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谷成 李烨阳 周晓时
农业机械化和劳动力转移对农民收入增长的作用机制及其因果关系一直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基于2000~2015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中介效应检验模型,对三者之间的作用逻辑和因果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机械化与劳动力转移均可显著地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其中,机械化既可以直接作用于农业收入增长,也可以通过劳动力转移"部分地"间接作用于非农收入增长;劳动力转移则直接作用于非农收入增长。本文认为,农业机械化和劳动力转移是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两大抓手,不可偏废;但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和节奏,不可颠倒前后因果次序,否则可能发生对农业比较优势的偏离。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春迎
本文运用CobbDauglas生产函数模型对山东省1994—2002年农业机械化对种植业产出增长的贡献进行了定量研究,特别显示出了农机分工专业化产生的种植业规模经济效益对种植业产出增长的贡献度及其对种植业劳动生产率的贡献度。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仪秀琴 郭翔宇 朱晓统
用经济学、系统工程、农业机械化理论为基础,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农业机械化对黑龙江省的产业产生的贡献进行测算。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贡献率 测算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涛 杨佳怡 陈池波
厘清农业机械化在不同生产环节对农民收入的作用机理、路径及效应,对于促进农机装备结构优化、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农业踏车理论、中介效应理论,选取中国25个农业大省2008—2019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对命题假设进行检验,探究农产品价格、劳动力转移、农业经营规模、粮食生产效率在农业机械化影响农民收入过程中的中介作用。研究表明:农业机械化发展在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作用;农业机械化主要通过劳动力转移、农产品价格的中介路径影响农民收入。其中,生产环节农机通过阻碍劳动力转移使得农民农业收入减少;加工环节农机通过促进劳动力转移使得农民农业收入提升,通过提升农产品价格使农民农业收入增加。提出调整农机装备结构,加大生产环节农机补贴力度、加强加工环节农机技术推广是有效推进农业高质高效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农民收入 中介效应 影响机理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涛 杨佳怡 陈池波
厘清农业机械化在不同生产环节对农民收入的作用机理、路径及效应,对于促进农机装备结构优化、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农业踏车理论、中介效应理论,选取中国25个农业大省2008—2019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对命题假设进行检验,探究农产品价格、劳动力转移、农业经营规模、粮食生产效率在农业机械化影响农民收入过程中的中介作用。研究表明:农业机械化发展在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作用;农业机械化主要通过劳动力转移、农产品价格的中介路径影响农民收入。其中,生产环节农机通过阻碍劳动力转移使得农民农业收入减少;加工环节农机通过促进劳动力转移使得农民农业收入提升,通过提升农产品价格使农民农业收入增加。提出调整农机装备结构,加大生产环节农机补贴力度、加强加工环节农机技术推广是有效推进农业高质高效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农民收入 中介效应 影响机理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彭继权 吴海涛 汪为
[目的]粮食问题关系国家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深入剖析新时期下农户粮食生产的影响因素,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现实要求。[方法]基于农户实地调研数据,运用工具变量法和样本选择修正模型分析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农户主粮生产的影响。[结果]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农户主粮生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业机械化水平每提高1%,农户主粮单产就提高1.219%,其中,水稻单产增加1.220 7%,小麦单产增加0.807 6%,玉米单产增加1.106 4%,马铃薯单产增加1.379 8%。从控制变量来看,户主受教育年限、户主务农经验、粮食补贴、农药化肥投入和平原地形都对不同主粮作物生产有积极作用,家庭外出务工占比、土地流转和气候极端变化都对不同主粮作物生产有消极作用。[结论]在农户不大幅调整当前主粮种植结构的前提下,适当增加马铃薯种植面积,提高种粮农户农业机械补贴力度,推广农机社会化作业服务模式,从而提高粮食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杜美玲 祝宏辉 尹小君
在当前资源约束紧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背景下,探究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20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本文利用固定效应与门槛效应模型分析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农业机械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业生态效率,并且农作物种植结构“趋粮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强化了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态效率的正向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存在农地规模经营的门槛效应,即随着农地规模经营的扩大,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态效率呈现边际效应“先递增后递减”的规律。通过完善农机补贴政策,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推进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农机配套体系建设等措施,将有助于提升农业生态效率。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焦长权 董磊明
农业机械化是对中国小农经济的一次历史性变革。中国农业机械化自农业集体化时期即得以低水平起步,20世纪80年代之后虽有所发展,但速度非常缓慢。2000年以来,尤其是2005年之后,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进展,为农业机械化提供了内生动力;政府因势利导,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使之得以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很短的时间内由农业机械化的初级阶段迈入中级阶段,预计2020年左右将进入高级阶段。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农业机械化在中国的深度推进,确实是一场革命性的变化,对中国的农业经营形态、城乡关系格局等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工业化 城市化 农业转型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洋 颜华
本文通过阐述县域金融集聚、农业机械化与农民收入增长三者之间的理论逻辑,提出研究假说,然后选取河南省105个县2001—2017年的县域面板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检验模型、面板门限模型及分位数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县域金融集聚不仅可以直接作用于农民增收,还可以通过农业机械化间接"部分地"影响农民增收;同时农业机械化对农民增收的正向作用受到县域金融集聚双重门限效应的影响,相较于中层级县域金融集聚而言,低层级与高层级县域金融集聚下该正向促进作用明显减弱;此外,县域金融集聚与农业机械化对高收入农民群体的影响效应较低收入农民群体更显著。最后提出提升县域金融集聚水平,建立健全县域金融支持农业机械化发展体系及加强低收入农民群体的金融与农业现代化教育等措施。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淑雯 田旭 王善高
为厘清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与小麦生产的关系,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2010年调研数据,从生产方式(机械化)和生产技术效率2个方面考察了不同地形下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小麦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促进了小麦机械要素的投入,且对丘陵山地地区的促进作用更大;此外,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平原地区小麦生产的技术效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对丘陵与山地地区小麦生产的技术效率则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为应对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提高小麦生产技术效率,应结合不同地区地形地貌的特点,进一步提高机械对劳动的替代程度以及机械作业效率,加大农业机械的创新和研发力度,同时创建农机跨区作业市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