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8)
2023(985)
2022(946)
2021(827)
2020(647)
2019(1685)
2018(1605)
2017(3184)
2016(1717)
2015(1899)
2014(1809)
2013(1912)
2012(1858)
2011(1651)
2010(1638)
2009(1441)
2008(1358)
2007(1220)
2006(1124)
2005(976)
作者
(4936)
(4358)
(4290)
(4028)
(2692)
(2126)
(1945)
(1622)
(1586)
(1575)
(1497)
(1462)
(1339)
(1331)
(1324)
(1295)
(1284)
(1251)
(1193)
(1156)
(1080)
(1066)
(1024)
(996)
(930)
(920)
(915)
(913)
(904)
(893)
学科
(10554)
经济(10550)
地方(4942)
方法(4199)
数学(4078)
数学方法(4045)
(3530)
(3369)
收入(3221)
管理(3204)
地方经济(3044)
(2971)
农业(2732)
中国(2390)
国民(2208)
国民收入(2102)
(2076)
财富(2076)
业经(1569)
环境(1534)
(1462)
贸易(1461)
(1415)
企业(1415)
(1376)
(1371)
(1123)
(1111)
金融(1110)
(1084)
机构
学院(25236)
大学(25051)
(12921)
经济(12760)
研究(9960)
管理(9000)
理学(7970)
理学院(7826)
管理学(7687)
管理学院(7633)
中国(6848)
科学(5977)
(5457)
(5200)
研究所(4832)
经济学(4776)
(4750)
中心(4548)
(4517)
经济学院(4425)
财经(4058)
(3900)
师范(3875)
(3688)
业大(3649)
农业(3486)
(3454)
北京(3414)
科学院(3320)
(3318)
基金
项目(19154)
科学(15135)
基金(14436)
研究(13759)
(12990)
国家(12912)
科学基金(10723)
社会(9743)
社会科(9208)
社会科学(9205)
基金项目(7794)
(6703)
自然(6446)
自然科(6281)
自然科学(6280)
自然科学基金(6174)
教育(6047)
(6001)
资助(5918)
编号(5080)
(4809)
国家社会(4558)
(4495)
重点(4461)
成果(3993)
发展(3936)
(3896)
教育部(3872)
人文(3761)
(3674)
期刊
(13253)
经济(13253)
研究(7659)
(4266)
中国(4224)
科学(4125)
学报(4027)
(3126)
大学(3052)
学学(2959)
农业(2853)
管理(2625)
经济研究(2230)
财经(2124)
资源(2095)
问题(1976)
统计(1900)
(1872)
技术(1816)
业经(1750)
(1709)
金融(1709)
(1575)
(1560)
教育(1533)
决策(1503)
技术经济(1414)
(1325)
(1264)
经济问题(1261)
共检索到358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晓宁  邱长溶  田敏  
本文利用工资绝对差距、变异系数、地区差距系数和基尼系数等指标对工资地区差距进行了度量和测算,并计算了工资基尼系数的地区分解和泰尔指数分解。结果表明,三大地区间的工资差距和东部省际间的工资差距是形成总的工资地区差距的主要部分,但我国的工资收入分配仍是很均等的,不失公平。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晓宁  
本文通过计算地区工资基尼系数、行业工资基尼系数、城乡工资基尼系数及构成来源工资基尼系数,并对它们进行相应的分解,以考察工资收入分配的均等状况。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工资基尼系数基本上都未超过0·3,这说明我国目前的工资收入分配状况比较均等,但工资差距不断拉大的趋势值得注意。本文最后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Anthony Shorrocks  万广华  田士超  
本文首先回顾了按地区对收入差距进行分解的方法及其应用,进而得出了一些新的结论,这些结论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文章最后对来自许多国家的经验证据进行了检验。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葛玉好  赵媛媛  
工资差距分解方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实证研究方法。本文对文献中出现的多种工资差距分解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不仅讨论了各种方法的缺陷和使用范围,还说明了新方法和老方法之间的传承关系,以及新方法对老方法所做出的改进。本文涉及的分解方法有Oaxaca分解、Cotton分解、Neumark分解、Brown分解、Appleton分解和分位数分解等等。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范剑勇  朱国林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田柳  周云波  
使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考察了城镇居民2007年、2008年和2013年行业工资差距的变动趋势和特征,并着重检验了2007年行业技术因素在行业工资差距中所起的作用。主要结论有两点:首先,通过测度微观层面行业工资差距,发现在控制了能表示个体特征、工作特征的变量后,行业工资差距依然存在,这与针对其他国家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其次,行业技术水平对我国城镇地区劳动者的行业工资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尤其是对国有制单位、城镇本地居民和小规模企业从业人员的效应更加明显,这说明行业的技术特征可以解释部分的行业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停  
文章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行结构分解,在此基础上测算出各分项收入对总体居民收入差距的贡献度。基于GE指数分解,选用MLD指数测算出1985—2018年我国城乡区间、城镇区内和农村区内收入差距对居民总体收入差距的贡献度。研究发现: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贡献度持续下降;而财产性收入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贡献度呈上升趋势,成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最大隐患;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解释了我国居民总体收入差距的70.1%,城镇区内收入差距逐渐成为导致城乡居民总体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因素。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宁光杰  
本文运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2006年的数据对劳动者的工资性别差距进行测度和分解,研究发现在控制个人特征和单位特征后,男性劳动者的小时收入比女性劳动者高23.8%,考虑就业选择偏差后的工资性别差距更大一些,达25.2%。由于劳动者特征差异形成的工资差异很小,而且往往是女性由于个人特征占优而有助于缩小差距。差异的更大部分是由收益率差异造成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性别歧视的存在。主要表现在工龄方面受到歧视,女性的工龄收益率低或者为负值。进一步考虑选择性偏差和找到工作概率进行分解的结果说明,女性在就业获得方面受到歧视,这会严重影响其与男性劳动者的收入差距。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娜  李利  郭艳平  
我国的行业工资差距是收入差距的重要形式之一,运用行业大类的数据,计算出来的泰尔指数最大达到了0.14,根据产业类型对泰尔指数的分组分解发现,第三产业的内部差距为工资差距做出了主要贡献,根据竞争程度分组分解发现,垄断性行业向上拉动了工资差距,而竞争性行业内部的工资差距也较大,并对分解结果进行了解释。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江庆  
本文以1997-2005年全国31个省级财政数据为样本,运用基尼系数和GE指数分解法对省级财力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1997至2005年间我国省际间财力差距70%以上来源于地区内部,并且地区内部差距呈现扩大趋势;对省级收入来源,基尼系数分解表明对财力差异贡献最大的是本级财政收入,总转移支付解释了财力差异的约40%,税收返还和专项转移支付是造成省际间差异的主要原因,唯一起到均等化作用的是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旨在均衡地区间财力差距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并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晓娟  
基于CHNS数据库,运用人力资本函数模型和动态工资分解法,对中国十年来性别工资差异逐渐拉大的原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受教育年限有效缩减了性别工资差异的扩大,但工作经验和性别歧视等因素加剧了性别工资差异的扩大。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陈梅  周申  郑妍妍  
本文利用中国城镇住户收入调查(CHIP)2002、2007和2013年数据,对我国城镇劳动力市场上的性别工资差距进行测度、分解和影响因素分析,同时比较分析了不同时间维度上和不同分位数上,性别工资差距的变化及其来源。本文研究发现,尽管2007—2013年我国性别工资差距有小幅度缩减,但是在整个研究区间内,性别工资差距增长迅速,其中特征变量不可解释部分的性别工资差距增长尤其明显而且占据整体性别工资差距的绝大部分,体现了性别歧视的严重性;对于特征变量可解释部分,传统人力资本因素如教育和工作经验的解释力度在减弱,而就业特征变量行业分割因素的解释力度在不断增强;从分位数分解结果上看,各年份不同分位数上性别工资差异大小主要由系数效应决定而非特征效应决定。据此,政府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促进工资公平分配机制的设计与建设进程,矫正劳动力市场对女性就业的工资歧视行为,创造男女两性就业"同工"和"同酬"并举的宏观大环境。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芳  周兴  
1978年以来我国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过程可以分为形如倒N型的三个时期,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趋势基本上与我国经济发展与制度改革的进程相一致。在1978-1983年、1983-1988年与2003-2008年这三个时期内我国地区间的长期收入差距得到缓解;然而在1988-2003年间,地区间的长期收入差距问题变得更为严重。对1978-2008年各时期地区间收入差距变动的分解显示各时期内地区收入序位的排列相对稳定,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相对较小;而各时期地区间收入增长的累进性却有着很大的不同,这是造成地区收入差距变动的主要因素。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乔俊峰  
采用GE指数分解法,对1994-2006年的我国财政支出差异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我国财政支出的总体差异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区域间和区域内差异贡献率呈现相反的变动趋势,东部地区内的差异是导致地区内差异的重要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明  黄慧  
1990年以来中国地区经济差距扩大具有深刻的产业变动原因。文章以地区GDP为基本指标,通过对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分别进行产业分解进行和地区分解,分析了1990~2009年20年间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动态变化、产业构成和地区构成,揭示了中国地区经济差距及其演变的产业结构变动与产业地区集中因素。结果表明,1990年以来第二产业发展水平的地区差距是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决定性因素,而非农产业向东部沿海地区的集中又是推动中国地区经济差距扩大的主导性因素。缩小地区差距的关键是推进中西部地区制造业发展以及缓解非农产业地区分布的不平衡状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