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133)
2023(17057)
2022(14209)
2021(12991)
2020(11119)
2019(25368)
2018(24892)
2017(47279)
2016(25963)
2015(29090)
2014(28856)
2013(28973)
2012(26698)
2011(24192)
2010(24222)
2009(23117)
2008(23304)
2007(21089)
2006(18509)
2005(17057)
作者
(77375)
(64761)
(64752)
(61300)
(41208)
(31062)
(29220)
(25328)
(24398)
(22988)
(22276)
(21501)
(20855)
(20648)
(20389)
(19910)
(19532)
(19273)
(18731)
(18617)
(16286)
(15953)
(15706)
(14682)
(14645)
(14460)
(14420)
(14364)
(13027)
(12913)
学科
(112686)
经济(112524)
(97288)
管理(88865)
(84997)
企业(84997)
方法(50713)
数学(41538)
数学方法(41249)
(37759)
(35389)
业经(32293)
中国(31325)
(26597)
(24906)
财务(24874)
财务管理(24824)
(24609)
贸易(24599)
农业(24421)
(24035)
企业财务(23530)
技术(20041)
(19745)
(19012)
(18844)
(18126)
(18079)
银行(18025)
地方(17751)
机构
学院(383683)
大学(383045)
(167526)
经济(164523)
管理(148439)
研究(131255)
理学(127612)
理学院(126259)
管理学(124556)
管理学院(123841)
中国(102978)
(80447)
(79692)
科学(78659)
(72952)
(67587)
财经(62880)
研究所(61034)
中心(59440)
业大(58868)
(58244)
农业(57825)
(57219)
经济学(52293)
北京(50656)
经济学院(47334)
财经大学(46484)
(46393)
(44926)
(44876)
基金
项目(250660)
科学(198081)
基金(185452)
研究(179086)
(163191)
国家(161794)
科学基金(138256)
社会(117546)
社会科(111515)
社会科学(111484)
基金项目(98019)
(96511)
自然(89356)
自然科(87322)
自然科学(87290)
自然科学基金(85856)
(81421)
教育(80736)
资助(75232)
编号(69434)
(56660)
重点(56646)
成果(56109)
(54603)
(53601)
(50747)
创新(50471)
国家社会(49860)
(49179)
科研(48587)
期刊
(186491)
经济(186491)
研究(113296)
中国(75711)
(67733)
(65857)
学报(63126)
科学(57878)
管理(57404)
大学(47479)
农业(45550)
学学(45278)
(36738)
金融(36738)
财经(32413)
技术(31396)
教育(31156)
业经(30523)
经济研究(30386)
(27938)
(26956)
问题(25099)
(22676)
技术经济(20987)
世界(19941)
国际(19612)
(19247)
商业(17607)
现代(17567)
财会(17399)
共检索到5773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亚斌  吴小波  曾铮  
文章根据劳动经济学的派生需求理论,证明工资通过4个渠道对劳动力就业造成影响。文章的实证分析表明,工资水平的上涨对于中国制造业出口部门的就业有显著正向影响;中国制造业的产品需求弹性对工资就业效应虽然产生负向影响,但效果并不明显;其他要素的可替代性高有助于促进工资的就业效应;在中国制造业出口部门其他要素的供给弹性与工资的就业效应负相关;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比例作为影响工资就业效应的主要因素,对其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友国  
为了定量评估中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性,本文基于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提出了生态效率的评价方法,区分了完全生态效率和直接生态效率。在此基础上实证分析了2002—2006年中国出口部门总体生态效率的变化趋势及其相对于消费和投资的生态效率水平。分别基于直接生态效率和完全生态效率对高效率和低效率的出口产品或服务进行了认定,并对这两种评价结果做了比较。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吴国松  林大燕  孙爱军  
运用农业进口竞争部门和出口部门的贸易限制指数,对中国主要进出口农产品和不同农业部门的农业保护支持政策调整所引致的主要农产品和不同农业部门的贸易保护效果展开分析、测度和对比。研究因融入了价格弹性等反映农产品特征的参数,研究结果优于已有研究中的生产者名义支持率和消费者税收等价,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中国进口竞争部门和出口部门的农产品贸易因农业保护支持体系调整受到的影响,可以为今后不同农业部门的保护支持措施的针对性使用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蒲艳萍  成肖  
笔者利用中国以RCA指数测算的具有比较优势的11个出口部门的数据建立行业面板数据模型,就我国行业出口贸易、劳动生产率与工资水平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劳动生产率增长对工资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工资的增长率低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存在从劳动收入到资本收入的国民收入再分配现象;出口贸易通过改变产品出口价格显著地影响出口部门工人工资;不同出口部门出口价格对工资影响存在显著的差异,抑制了部门间工资差距的缩小。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宏  任家禛  
文章基于工业企业数据和海关贸易数据探究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中国制造业企业进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汇率上升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出口技术复杂度有促进作用,对进口技术复杂度有抑制作用。从影响机制上分析,人民币升值通过"种类效应""创新效应"和"资本效应"提高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技术复杂度,并通过"种类效应"以及"竞争效应"降低中国制造业企业进口技术复杂度。进一步的异质性检验发现,一般贸易企业、非国有控股企业和东部企业的进出口技术复杂度对汇率变动敏感,国有控股企业和中西部企业的进出口技术复杂度对汇率变动不敏感,而加工贸易企业的进口技术复杂度对汇率变动敏感,出口技术复杂度对汇率变动不敏感。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孝松  周嘉辰  翟光宇  
本文旨在考察中国制成品出口对美国就业正向拉动作用的具体途径。使用OECD STAN按行业和终端用途分类的双边贸易数据库,本文计算了中国对美国制造品出口中来源于美国的中间产品成分,发现中国制成品中的"美国含量"随制成品技术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且随时间呈递减趋势。2006—2010年,全部制造业出口中"美国含量"平均为1%左右,其中高端制造业的"美国含量"平均为1.6%。在此基础上,利用美国就业需求矩阵中的就业—产出比率,笔者计算出同期中国出口制成品从美国进口的中间产品为美国创造了171万多个就业岗位。由此可见,中美两国贸易的发展对促进美国的就业具有正面积极的影响。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朱克朋  樊士德  姜德波  
当前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会重构中国制造业内部各行业的相对竞争力,使制造业出口的结构发生变动。构建两部门模型分析了其中的机理:当前低技能劳动力工资的较快上涨,虽然能推动低技能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但依旧会促使要素从低技能劳动力密集型行业转移到高技能劳动力密集型行业。从2003—2014年制造业分行业数据中总结出的经验事实佐证了理论模型的推论:这期间的高技能劳动力密集型行业(而非资本密集型行业)的出口份额在增加。面板数据模型的回归结果表明:一个行业的工资增长对出口份额有显著的负面作用;对于工资增长较快的行业,虽然劳动生产率也增长得比较快,但出口份额的下降并不因此而改变。在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背景下,应推进制造业的转型,实现结构优化。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朱克朋  樊士德  姜德波  
当前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会重构中国制造业内部各行业的相对竞争力,使制造业出口的结构发生变动。构建两部门模型分析了其中的机理:当前低技能劳动力工资的较快上涨,虽然能推动低技能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但依旧会促使要素从低技能劳动力密集型行业转移到高技能劳动力密集型行业。从2003—2014年制造业分行业数据中总结出的经验事实佐证了理论模型的推论:这期间的高技能劳动力密集型行业(而非资本密集型行业)的出口份额在增加。面板数据模型的回归结果表明:一个行业的工资增长对出口份额有显著的负面作用;对于工资增长较快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樊秀峰  程文先  
制造业出口国内外附加值测算是科学评估一个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贸易利益的关键难题。传统的HIY方法因高估了出口国内附加值而与实际不符,Koopman测算方法对此虽有改进,但在信息不完全条件下由于无法利用传统的I/O矩阵以及直接投入系数矩阵而使其应用有所局限。本文通过构建GAMS模型解决了上述问题,并利用改进后的模型测算了2002—2012年中国出口国内外附加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HIY方法忽略了加工贸易出口,因而高估了中国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由于加工贸易出口中使用了更多的进口中间投入品,本文的测算结果纠正了HIY方法在国外附加值率以及趋势方面的预测偏误。进一步研究出口国内附加值的相关影响因素发现...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柳哲; 杜梦琳;  
近年来,劳动力价格逐步上涨对我国出口产生重要影响。为研究劳动力价格上升对中国制造业不同产业出口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本文运用2009-2014年中国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劳动力价格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的影响在不同行业间确实存在差异,其中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出口存在负面影响,对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出口存在正面影响。基于此,本文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柳哲  杜梦琳  
近年来,劳动力价格逐步上涨对我国出口产生重要影响。为研究劳动力价格上升对中国制造业不同产业出口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本文运用2009-2014年中国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劳动力价格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的影响在不同行业间确实存在差异,其中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出口存在负面影响,对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出口存在正面影响。基于此,本文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徐伟呈  范爱军  
本文通过构建小国经济的劳动力市场动态均衡模型,推导出汇率变动影响就业的传导机制及均衡劳动力和均衡工资的表达式,然后利用岭回归实证研究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就业和工资的影响,并考察了行业特征在此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通过进口投入水平和出口份额两条传导机制,人民币升值不利于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就业和工资增长,但细分行业的进口投入水平上升或出口份额下降会部分抵消这一不利影响。此外,经营活动的性质是造成行业间就业水平差异的显著因素;平均受教育水平、专业技术水平、经济性垄断程度和所有制垄断程度能够对行业间工资回报差异产生决定性影响。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张宏  刘文悦  刘震  
本文借鉴Hummels和Klenow(2005)的思路,对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出口边际进行解构,采用装备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完全消耗系数表示装备制造业的服务化程度,实证检验发现其对三元边际均产生促进作用,且主要通过数量边际促进出口;在不同要素密集度的产品中,装备制造业服务化程度对技术密集型装备制造业产品出口边际的传导更有效;在不同收入水平的出口目的国中,装备制造业服务化程度对高收入国家装备制造业出口边际的传导更有效,但对其出口的扩展边际和价格边际的促进作用并没有得到完全发挥,因而从政府的角度提出与进口国展开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周达  
作者利用结构主义理论引入问题研究的必要性,从理论上分析了进出口结构同制造业结构变动之间的关系,实证分析了我国进出口结构对制造业结构变动特性的"反映"。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汤毛虎  
汇率变动会影响到进出口产品(包括中间投入品)的价格,改变企业的出口竞争力和生产规模,进而影响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表现为就业创造和就业破坏两种效应。使用1998—2007年的微观企业面板数据和固定效应计量方法,并将实际有效汇率对就业的冲击分解为破坏效应和创造效应,分析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我国就业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对于出口企业,实际有效汇率上升(人民币升值)的就业创造和就业破坏效应同时存在,且影响系数大致相当,其总体就业情况并没有受到实质性的影响;但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制造业的整体劳动力需求会产生显著的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