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9)
2023(478)
2022(417)
2021(374)
2020(301)
2019(683)
2018(633)
2017(1175)
2016(736)
2015(827)
2014(756)
2013(769)
2012(788)
2011(639)
2010(677)
2009(657)
2008(540)
2007(500)
2006(393)
2005(369)
作者
(2216)
(1960)
(1873)
(1745)
(1177)
(879)
(850)
(721)
(699)
(678)
(662)
(641)
(620)
(619)
(607)
(605)
(579)
(568)
(542)
(536)
(504)
(479)
(434)
(434)
(424)
(401)
(394)
(392)
(381)
(374)
学科
(2297)
经济(2287)
管理(1252)
(961)
(856)
中国(850)
(829)
地方(774)
方法(756)
数学(675)
数学方法(666)
(591)
企业(591)
业经(558)
农业(557)
(531)
劳动(531)
理论(489)
地方经济(451)
(393)
环境(385)
教育(383)
(372)
(366)
(357)
贸易(357)
(352)
(346)
生态(346)
人事(328)
机构
学院(9733)
大学(9707)
研究(4020)
(3370)
经济(3276)
科学(2905)
管理(2861)
中国(2752)
理学(2451)
(2412)
(2405)
理学院(2387)
管理学(2328)
管理学院(2314)
(2167)
研究所(2033)
业大(1977)
农业(1960)
中心(1760)
(1639)
(1623)
师范(1583)
(1563)
北京(1496)
(1493)
(1455)
(1427)
技术(1360)
农业大学(1335)
实验(1312)
基金
项目(7094)
科学(5596)
基金(5117)
研究(4816)
(4784)
国家(4754)
科学基金(3896)
社会(2992)
社会科(2812)
社会科学(2811)
(2792)
基金项目(2638)
自然(2625)
自然科(2556)
自然科学(2556)
(2551)
自然科学基金(2517)
教育(2329)
资助(2036)
编号(1930)
重点(1815)
成果(1626)
(1564)
(1561)
课题(1529)
计划(1504)
科研(1467)
(1421)
创新(1331)
教育部(1307)
期刊
(3589)
经济(3589)
中国(2703)
研究(2599)
学报(2504)
(2176)
科学(2084)
大学(1865)
学学(1777)
农业(1517)
教育(1446)
(1244)
管理(976)
业大(807)
(781)
财经(722)
技术(717)
(682)
农业大学(651)
资源(648)
(618)
(616)
金融(616)
林业(605)
图书(584)
经济研究(548)
中国农业(532)
问题(529)
职业(499)
科技(486)
共检索到145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马小丽  
企业工资单元是不同工资制度下的工资结构,宽泛的划分有固定工资和浮动工资两大部分,固定工资综合考虑员工基本生活需要、劳动力价值、岗位要求和特殊付出等因素,浮动工资主要与企业效益和员工业绩表现挂钩。工资单元的设置体现了劳动力供给与需求两个方面的要求和需要。一、工资制度模式与工资单元细化工资单元划分可以视工资制度模式不同而有所不同,比如,适合于大多数企业的岗位绩效工资制的工资单元可以包括: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光新  姚先国  
最低工资制度是政府通过法律手段保障低工资工人的收入、维护劳动者最基本的权益而对劳动力市场进行人为干预的一种政策选择,它对就业的影响引起了人们的广泛争议。本文利用我国2000—2010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以最低工资制度最为直接的影响人群——其他人员的就业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可行的广义最小二乘(FGLS)方法考察了该制度对我国就业的影响。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我国的最低工资水平相对于社会平均工资每提高10%,其他人员的就业在社会总就业中的比重下降约为2.3%,敏感性分析和动态回归把弹性范围扩大到-0.09~-0.29,这与国际上早期的时间序列研究的结论基本一致,这表明我国的最低工资制度对我国...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熊燕  盛丹  倪何永乐  
文章以中国2004年实施《最低工资规定》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对最低工资政策与进口中间品质量的因果关系进行识别。研究发现:最低工资政策的实施可以显著促进进口中间品的质量升级,该结论在一系列识别检验以及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最低工资政策可以通过“相对价格效应”和“优胜劣汰效应”两个渠道提高进口中间品的质量水平;最低工资政策对进口中间品质量的影响效应会受到地区人口禀赋和企业资本劳动比的影响;进一步的研究得出,对于持续进口企业来说,最低工资政策主要影响了企业进口中间品质量变动的组内效应、组间效应和进入效应。文章的结论为中国政府如何将提高进口的“质”与保障民生的政策目标联系起来提供了一定的经验依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叶林祥  李实  杨灿  
为了使最低工资和平均工资具有可比性,文章对最低工资和平均工资的口径分别进行调整。如果在计算平均工资时加入城镇私营单位和个体就业人员,最低工资与平均工资的比值将上升6个百分点左右;如果各地最低工资标准包含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最低工资与平均工资的比值将提高0.8个百分点;如果在平均工资中扣除加班工资,最低工资与平均工资的比值至少还会上升6个百分点左右。此外,如果以工资中位数度量平均工资,最低工资与平均工资的比值至少还会上升8个百分点。经过上述调整,2013年中国最低工资与平均工资的比值从28%上升到49%,已达到公认的40%~60%的合理水平。文章研究表明,从保护劳动者的实际利益出发,目前中国统一最低工资和平均工资口径或许比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更加紧迫。最低工资政策要取得预期效果,不能仅提高标准,还应加强企业对最低工资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凯  顾昕  
该文基于国内外最新可获得的数据,对中国的最低工资水平进行了历时态和共时态的比较研究。研究发现:在2005-2014年间,中国最低工资水平有所提高,地区差异也有所缩小,但增长速度不高,其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有所下降。从国际比较的视角来看,中国最低工资水平低于其经济发展水平,但增速却不低。就中国所处的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其最低工资水平尚处在一个相对正常的区间。从最低工资标准的变化来看,中国的调整方式存在着法律法规不明确和主观随意性较大的问题。为了增强最低工资标准设定的合理性,中国应当保持一个适当的最低工资标准增长速度,并尝试建立最低工资标准的自动调整制度。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问敏  
一、要不要规定最低工资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工资水平也必将根据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来调节。在这种情况下,工资的宏观调控越来越重要了。其中高工资要通过个人收入调节税适当控制;但对最低工资要不要进行保护,要不要规定一个额度,则争论较大。反对者认为,规定了最低工资,就不再是对最低工资数量的临时调控,而是一种直接的干预。另外,国家规定最低工资,不仅违背了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原则,也否定了由市场供求决定劳动力价格的原则。更重要的是,在我国劳动力素质结构中,低素质的劳动力比重极大,国家规定最低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彭仁贤  韩兆洲  
最低工资制度是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干预工资分配的一种制度,该制度设计是为了保障低收入劳动者,但是在实施中却引来了很多的争论。对此经济学家们分别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对实施最低工资的后果进行了分析。文章尝试对这些不同的观点进行梳理,以期能对最低工资的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兆洲,魏章进  
合理的最低工资标准是最低工资制度能否实现其作用的关键,本文借鉴贫困线的测算归纳了最低工资的测算方法,认为使用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是一种理论和实践都能较好的测算最低工资的客观定量方法,并对广州、北京、上海三个城市的最低工资进行了实例测算。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李连友  黄保聪  谭光荣  
现有文献对劳动保护如何影响社保基金征缴缺少关注。本文基于2004年的《最低工资规定》改革构建非参断点回归模型,探究最低工资对社保基金收入的影响及潜在机制。研究发现,最低工资对社保基金收入产生了显著而稳健的抑制作用。具体地,最低工资标准提高产生了缴费基数效应和要素替代效应,降低了企业的工资总额和从业人数,提高了资本劳动比,进而减少了社保基金收入。而且,在那些经济越落后、劳动越集聚、企业规模越小的地区以及那些工资水平较低的企业中,这种抑制作用越明显。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刘柏惠  寇恩惠  
本文在扩展Lee(1999)模型的基础上,解决方程设定中的分割有偏问题,使用UHS、CHIP的微观家户数据和作者搜集的县级最低工资数据,分析以相对价值衡量的有效最低工资变动对工资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有效最低工资会对40分位及以下的工资分布产生显著溢出效应,利于缩小底端工资差距,这在多项稳健性检验下依旧成立。然而,有效最低工资趋于萎缩使其转变为向下的引导作用,反而拉大了底端工资差距,在10、20、30、40分位数与50分位数工资差距中的贡献分别达到150%、53.8%、45.5%和16.7%。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刘柏惠  寇恩惠  
本文在扩展Lee(1999)模型的基础上,解决方程设定中的分割有偏问题,使用UHS、CHIP的微观家户数据和作者搜集的县级最低工资数据,分析以相对价值衡量的有效最低工资变动对工资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有效最低工资会对40分位及以下的工资分布产生显著溢出效应,利于缩小底端工资差距,这在多项稳健性检验下依旧成立。然而,有效最低工资趋于萎缩使其转变为向下的引导作用,反而拉大了底端工资差距,在10、20、30、40分位数与50分位数工资差距中的贡献分别达到150%、53.8%、45.5%和16.7%。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