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25)
2023(7675)
2022(6502)
2021(5870)
2020(4907)
2019(11090)
2018(10908)
2017(21071)
2016(11591)
2015(13022)
2014(13079)
2013(12825)
2012(11666)
2011(10311)
2010(10591)
2009(10361)
2008(10514)
2007(9636)
2006(8866)
2005(8526)
作者
(32205)
(26936)
(26919)
(25863)
(16940)
(12828)
(12078)
(10260)
(10222)
(9863)
(9262)
(9017)
(8644)
(8642)
(8625)
(8317)
(7932)
(7906)
(7846)
(7627)
(6920)
(6657)
(6452)
(6178)
(6064)
(6037)
(6024)
(5946)
(5430)
(5309)
学科
管理(44059)
(43640)
经济(43549)
(41112)
(34708)
企业(34708)
(18681)
(15806)
方法(15322)
中国(14627)
(14374)
数学(12930)
数学方法(12697)
(12224)
财务(12186)
财务管理(12160)
企业财务(11536)
业经(11386)
(10472)
(10169)
贸易(10165)
(9940)
(9765)
银行(9757)
农业(9590)
(9286)
体制(8881)
(8838)
金融(8836)
地方(8693)
机构
学院(165149)
大学(165117)
(70744)
经济(69209)
管理(62910)
研究(54668)
理学(52799)
理学院(52259)
管理学(51474)
管理学院(51155)
中国(45298)
(38840)
(34504)
科学(29998)
财经(29163)
(27393)
(26852)
(26219)
中心(25636)
研究所(23748)
(23511)
经济学(22310)
北京(22227)
财经大学(21450)
(21183)
业大(20799)
(20329)
师范(20158)
经济学院(19848)
(19824)
基金
项目(102369)
科学(81370)
研究(77888)
基金(74943)
(63734)
国家(63213)
科学基金(54944)
社会(51341)
社会科(48652)
社会科学(48640)
(39961)
基金项目(38930)
教育(35751)
自然(33613)
(33028)
自然科(32839)
自然科学(32832)
自然科学基金(32241)
编号(31282)
资助(30724)
成果(26982)
(25903)
(23147)
重点(23049)
课题(22511)
(21723)
(21492)
国家社会(21204)
(20920)
教育部(20517)
期刊
(86281)
经济(86281)
研究(54528)
中国(39091)
(32913)
管理(26089)
(23206)
学报(22113)
(21080)
金融(21080)
科学(20931)
大学(17949)
教育(17473)
学学(16849)
财经(15496)
农业(14611)
业经(14250)
技术(13933)
(13322)
经济研究(13314)
问题(11503)
(9534)
会计(8843)
财会(8367)
国际(8244)
理论(8164)
(7813)
技术经济(7514)
现代(7426)
(7401)
共检索到2687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冯同庆  
工资协商在欧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表明,该制度能够化解劳资对立而实现协调。参照东亚的日本、台湾、香港等国家或地区的经验,工资协商制度也适用于政府规范型制度的调整。中国大陆2010年春夏劳动社会事件的连续发生,表明建立工资协商制度已经成为必要,但尚需创造相关的条件。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姚锐敏  董念念  
随着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劳资关系由政府部门的行政调控为主转变成市场调节为主,作为一种劳资力量平衡及平等对话的机制,工资集体协商引起了政府、企业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基于对武汉市部分民营企业的调查,发现实质性工资集体协商可显著提升员工的组织承诺、工会承诺及双组织承诺,与积极劳资关系气氛中度正相关;而形式化工资集体协商显著降低员工的工会承诺及双组织承诺,与消极劳资关系气氛高度正相关;双组织承诺在工资集体协商与劳资关系气氛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卢飞  
本文在对重庆市企业工资集体协商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炼和总结了可供借鉴的地方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的实践经验,主要包括与地方实际和企业实际紧密结合的"集中要约彩虹行动"、工资集体协商指导队伍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完善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保障等四方面的内容。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王黎黎  
劳资沟通成败的决定因素是什么呢?借助国外学者的集体谈判效果评价指标,选取合作主义下的劳资沟通成功案例、多元主义下的劳资沟通成功案例、劳资沟通失败案例,各1例。通过对比分析,认为劳资沟通成败的决定因素是劳动者谈判力、工资集体协议对劳动条件的影响力和政府监管。其中工资集体协议对劳动条件的影响力是首要决定因素。完善劳资沟通的制度保障,可以采取重视工资集体协议的法律地位、完善增强劳动者谈判力的配套制度、细化政府监管规则的措施。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夏小林  
中国的劳资关系失衡,主要表现是雇主主导劳动市场,违法违规现象严重,劳资纠纷快速增加。同时,劳资协调机制滞后于私营部门和改制企业的发展。近几年来,加快完善劳资协调机制任务的紧迫性在不断提升。解决这个问题,既需完善政府、工会、雇主组织的职能和组织建设,也需要调整或校正存在于政府和工会某些部位中的不当目标和行为。治理失衡的劳资关系,首先要完善“吏治”。发展企业外的区域/行业性集体谈判机制,对于完善私营部门工会的维权职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应该修改《劳动法》和配套法规的有关条款。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明亮  
市场经济中的劳资关系是以劳资双方为主要参与者,相关主体博弈过程及其结果的客观呈现。劳资利益失衡分配格局是劳资力量不对等博弈的必然结果。扭转"资强劳弱"利益分配格局的关键在于强化劳工博弈能力。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正在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的生产组织方式,进而从根本上改变全球的劳资关系,形成了严重失衡的国别化劳资利益分配体系,传统劳资利益协调"三方机制"面临挑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资利益协调机制,必然是一个以集体协商为基础,政府、社会多方参与的多维网络化机制。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朱一瑞  于璐  
集体协商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有利于预防劳资矛盾,协调、稳定劳动关系。上海市闵行区人社局会同区总工会、区企联、区工商联等劳动关系三方,加大力度推进集体协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是集体协商制度覆盖面不断扩大。截至2014年6月底,全区集体合同覆盖企业9974户,覆盖劳动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杨正喜  李敏  
本文认为,工资集体协商从一定意义上讲是一种劳资冲突解决机制。资方在解决矛盾和冲突主要有三种战略选择,在实践中企业工资集体协商表现为多种类型。这意味着集体谈判只是劳资间解决冲突并追求共同利益的机制之一。对政府而言,公共政策的作用是为工人提供一个公平的机会,对是否利用集体谈判来解决冲突并追求与雇主相同的利益做出选择。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张莉   侯亚  
工资协商是一种可以兼顾企业承受能力的工资增长机制,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除了最低工资标准、劳动力市场机制的作用之外,劳资双方的平等协商更能在企业发展和劳动者权益之间取得平衡。本文基于广东省企业调查数据,比较分析了个体协商和集体协商对劳动者工资增长作用的差异性,结果发现:集体协商和个体协商对于劳动者工资增长都有作用,但是个体协商的作用优于集体协商。该结论在更换代理变量、消除可能存在的极端值以及内生性等一系列检验之后仍然稳健。工会对工资协商作用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在有工会的企业不管是个体协商还是工资集体协商对劳动者的工资增长的作用都有所加强。本文从总体上肯定了中国特色劳动关系体制对促进劳动者收入增长的积极作用。为了进一步促进劳动者收入合理增长,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本文认为应将强化个体协商能力与构建集体协商机制并重,既要提升劳动者本人的权利意识和议价能力,也要通过强化工会职能、提升集体协商在维护劳动者权益中的积极作用。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章群  蔺琳  牛忠江  
作为既不同于西方集体谈判,又有别于亚洲新型工业国家劳资协调机制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工资集体谈判,在政府强力主导下广泛实践,但客观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究其原因,概由法律规定不完备、协商主体话语权缺失、体制机制不够优化等引致,应从完善制度设计、加强协商主体话语权、创新体制机制等角度加以完善,增强工资集体协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更好地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留禄  
企业因工资分配不合理激化劳资矛盾,引发劳动争议事件不断上升,已成为影响企业劳动关系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工资决定机制,对于协调企业劳动关系,维护企业和劳动者双方的权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我国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现状着手,总结了当前我国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特点,并通过对我国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在借鉴国外相关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对策:一是应尽快完善与工资集体协商相关的法律法规,二是培育和发展多层次的协商主体,三是强化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四是充分发挥政府的调控职能。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青  朱海伦  
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是一种新的工资决定机制。在当前劳动力供给远远高于需求,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如何合理地确定工资水平不仅具有经济学意义,更具有政治学价值。文章试图从政治学的角度,基于协商政治理论的基本观点,对这一机制能否真正地起作用进行理论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杨静  
伴随建制率逐年上升,覆盖面逐步扩大以及协商层级结构的多元化,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维护劳动者权益的有效性日渐显现,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形成发挥积极作用。但是建设与发展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是一个系统工程,完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要妥善处理影响工资集体协商的诸多核心要素,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从国情出发,遵循"理论基础、实践基础;组织保证、制度保证"的"两基础、两保证"的基本原则来解决相关问题。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王阳  
本文由浙江温岭推行行业工资集体协商案例入手,首先分析我国推进区域及行业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建设的外部动因及内在难点,进而剖析建制路径、主体动因和机制运行三个要点。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高正  
和谐劳资关系无疑是当前劳资关系领域中研究的热点问题,但囿于传统劳资双方从属关系的定性,鲜有对劳资集体协商机制进行的系统建构和梳理。为此,有必要通过对当前劳资双方集体协商的现状分析,探讨畅通劳资集体协商模式、优化劳资集体协商结构,尤其是要建构并完善劳资集体协商机制。即通过强化政府的协调和监督职责、完善工会主体地位和代表作用、培育和发展资方代表企业组织,实现劳资集体协商的制度化、法治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