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18)
2023(7120)
2022(6082)
2021(5573)
2020(4701)
2019(10737)
2018(10429)
2017(19740)
2016(10610)
2015(11674)
2014(11279)
2013(10939)
2012(9993)
2011(8936)
2010(9087)
2009(8572)
2008(8426)
2007(7758)
2006(6832)
2005(6401)
作者
(27809)
(23489)
(23346)
(22222)
(14879)
(11086)
(10553)
(8970)
(8723)
(8304)
(8000)
(7688)
(7521)
(7458)
(7401)
(7179)
(6877)
(6815)
(6727)
(6680)
(5860)
(5622)
(5521)
(5354)
(5223)
(5193)
(5142)
(5132)
(4662)
(4579)
学科
(38573)
经济(38496)
管理(34926)
(30906)
(25806)
企业(25806)
(15425)
方法(14679)
(13642)
贸易(13640)
(13484)
(13056)
数学(12605)
数学方法(12450)
(11738)
(11654)
中国(11297)
业经(9405)
(8921)
(8099)
(8081)
出口(8079)
出口贸易(8079)
财务(8079)
财务管理(8054)
企业财务(7588)
体制(7568)
农业(7415)
(7336)
银行(7329)
机构
学院(144031)
大学(143622)
(62582)
经济(61340)
管理(54272)
研究(47188)
理学(46326)
理学院(45834)
管理学(45188)
管理学院(44913)
中国(36995)
(33407)
(29168)
科学(25626)
财经(25418)
(22928)
(22424)
(22395)
中心(22024)
经济学(20531)
(19941)
研究所(19823)
财经大学(18725)
经济学院(18547)
业大(18351)
北京(18007)
(17701)
(17658)
师范(17543)
(17439)
基金
项目(95720)
科学(76364)
研究(73467)
基金(70441)
(60303)
国家(59796)
科学基金(51851)
社会(49013)
社会科(46570)
社会科学(46560)
(36884)
基金项目(36667)
教育(34219)
自然(30800)
(30590)
自然科(30086)
自然科学(30078)
编号(29816)
自然科学基金(29556)
资助(28052)
成果(25237)
(24649)
(22059)
重点(21615)
国家社会(21116)
课题(20882)
(20350)
(19964)
教育部(19667)
(19505)
期刊
(70073)
经济(70073)
研究(44920)
中国(32566)
(27790)
管理(21112)
学报(19651)
(19257)
科学(18373)
教育(16601)
大学(16085)
学学(15130)
(14994)
金融(14994)
财经(13035)
农业(12400)
技术(12252)
经济研究(11608)
(11197)
业经(11102)
(10440)
问题(9649)
国际(8628)
世界(6850)
财会(6830)
(6671)
理论(6571)
会计(6447)
(6302)
技术经济(6186)
共检索到2242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沙占华  
由工资引发的劳资冲突日益突出,实行工资共决,成为理顺收入分配关系、实现劳资两利的关键环节。我国目前工资共决的施行还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如地方政府的政绩观的约束、企业方的约束、工会角色的约束、谈判能力的约束、立法上的约束等。工资共决制度的构建,要从转变地方政府的政绩观、完善工资共决的相关立法、转变工会角色等方面着手。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谢延龙  
随着教师流动的深入发展,我国现有的教师流动制度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包括正式制度宰治、制度功能异化和制度伦理遮蔽。针对这些问题,我国教师流动制度走出困局的出路在于,重视并充分发挥教师流动非正式制度的作用,实现教师流动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深度融合;恢复教师发展在教师流动制度功能实现中的本体地位,以教师需要和教师解放为核心设计教师流动制度功能的实现机制;确保教师流动制度公共利益的实现并彰显制度的人文关怀。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小强  彭隆辉  
我国今天的高等教育专业制度总体上是在20世纪50年代建立起来的,是计划经济、精英高等教育和小科学时代的产物,至今天已处于"两难"困境之中:一方面,科学、经济和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高等教育专业种数不断增加,但是按照学科逻辑设置的专业的增加造成了人才培养口径窄、基础薄、发展乏力等问题;另一方面,适应知识经济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不断拓宽专业口径,减少专业种数,但是专业种数的减少又造成了人才培养中的重复建设、就业困难等问题。走出困境的重要出路之一就是设置跨学科专业。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姜传松  
部分人士将高考制度的社会、政治与文化基础抽象化,进而抨击高考甚至建议废除高考,反映出高考制度所遭遇的现实困境,其合法性也受到质疑。笔者认为,高考合法性及相关理论命题被遮蔽有深刻的社会根源,也与人们的认识和观念变化有关。当前,为高考创设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制度环境,是高考理论研究的重要命题。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耿益群  
本文通过审视美国学术职业所面临的挑战,将美国高校终身教授制度置于学术职业的背景之下,对美国社会和学术界关于终身教授制度的质疑和批评进行了梳理,评述了美国高校对终身教授制度的改革,并重点介绍了终身聘任后评审制度这一改革措施。说明美国高校终身教授制度所面临的问题以及一些州政府和各高等院校对终身教授制度的改革是与美国高等教育所处的外部社会经济政治环境和高等教育自身的困境息息相关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余辉  
教师流动影响着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稳定性,进而影响院校进一步发展。文章从教师流动的社会现状出发,在论述高职院校教师流动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认为高职院校教师流动的困境在于,缺乏完善的制度与法规引导,影响教师劳动力市场的规范性;教师流动趋于无序阻碍落后地区建设,近亲繁殖影响学科结构平衡;对教师重视程度不够,未给予稳定的发展平台导致流动频繁。由此提出应建立规范的教师流动市场,建立健全人才流动法规;加大西部等边远地区流入政策的倾斜力度,拓宽流入来源渠道;优化教师发展的学校环境,建立稳定机制,加强培养力度,以更完善的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蒋悟真  尹迪  王洁若  
基本养老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险的五大险种之一,在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转型期大量"断保"现象的出现不仅给养老保险的运行带来冲击,加剧了个人账户的"空账"压力,也昭示出目前养老保险存在的法治困境与制度缺陷。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法治化亟待进一步合理调整主体间的责任配置,完善养老保险的运行模式,健全制度内部及其与外部制度的衔接规定,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与管理效率,从而更好地发挥其应对风险的功能,促进社会与经济稳定且可持续发展。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黎平辉  
教师教学个性是教师"自我"在教学中的一种显示。制度化教育以其专制型的知识供应制度,以其管理上的单向行政化,以其教育目的的过度功利化,妨碍了教师的教学自主自由,抑制了教师的创造性及其个性的发挥。因此,民主型知识供应制度的建构,双向契约型管理关系的建立以及促进人的发展的"质"的评价体系的确立等无疑是教师教学个性脱离困境的理想出路。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丽君   戴蕾   廖思敏  
大学教学评价制度改革的重心在于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主体价值,并据此评价大学教师作为学术职业的本质价值。基于学术职业视角,大学教师学术发展与教学质量改进应置于制度统一体中,以此增强教学评价的针对性与合法性。但是,评教制度一统性与教学发展多样性矛盾、单一化评教导向割裂教与学的内在联系、教学活动的复杂性与教学的不可评价性,以及绩效评价原则在教学评价改革中难以奏效等问题,已经深刻影响大学评教制度改革实效。大学需重新构思重视教学、回归教学、研究教学与激励教学的制度框架,促进多主体联动展开教学评价,推动以教与学为中心的改革,加强教学学术与实践融合,构建责权利相统一体系,才能推动大学教师的职业发展。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黄丽静   朱敬  
学前融合教育制度化是健全学前融合教育制度体系,并实现制度价值理念被普遍接受且自觉规范践行的过程。学前融合教育制度化以制度的制定为逻辑起点,以制度的有效落实为逻辑进路,以制度内化为逻辑旨归。当前,学前融合教育制度化面临着制度要素供给不足引发的“合法性”困境,普特二元教育体制形成的路径依赖困境,“理性人”利益博弈导致的集体行动困境。要突破制度化困境,推进学前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从三方面做出努力:一是重视三大制度要素供给,增强学前融合教育合法性基础;二是突破普特并行惯性依赖,增强多元主体创新实践驱动力;三是夯实集体行动制度逻辑,优化利益分配格局。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瑞雪  
研究目的:分析土地换保障制度面临的逻辑困境,并寻求走出困境的出路。研究方法:以文献法为基础,综合运用集体所有制、社会保障及"农转非"后地价增值分配基本理论,分析土地换保障面临的逻辑困境。研究结果:土地换保障制度在参保主体选定、保险项目选择、保障水平确定、保障资金筹集4个方面均面临多重困境。研究结论:土地换保障制度难以彻底解决征地补偿水平偏低问题,也难以建立真正现代意义的社会保障制度。走出困境的出路在于:一方面,政府勇于担当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责任;另一方面,继续深化土地制度改革,限制征地公权力,打破地方政府土地一级市场垄断地位,改革不合理的财税体制,剥离地方政府城市建设主导者的职能。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谢芬  
文章以中小微企业为切入点,阐述企业合规认罪的必要性,深入分析企业认罪面临检方接触认罪时间较晚影响诉讼效率、企业认罪真实性受质疑、检察院自由裁量权过大、外部监督不力、企业难以在认罪和利益之间寻找平衡点等困境,进一步从保障诉讼参与人和公众两方人员的知情权、发挥第三方监督作用、对直接责任人员慎用不起诉三个方面提出解决路径,以推动企业合规经营,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周兴国  
薄弱学校改进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在我国,它是实现教育公正必须解决的问题。从制度分析理论视角看,竞争机制与行政主导是我国公立薄弱学校产生的两个主要原因。薄弱学校的改进,一方面需要确立非竞争性理念、教育性理念和公共性理念;另一方面则需要通过薄弱学校的自我改进与自我努力,强化自我担当意识,把教育-学习共同体作为学校建设的目标。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樊晓燕  
该文探究了造成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困境的历史因由,分析了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特征:及制度体系的从属性、制度设计的差异性和制度实施的低效性;指出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困境是"城乡两难",解决的路径是遵循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演变规律,构建独立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分阶段、分层次地逐步推进,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城乡一体化。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凌云  
技术事实的查明是知识产权诉讼案件中难以回避的问题,新设置的技术调查官制度为破解相关技术难题提供了保障,有助于发掘知识产权诉讼的案件真实,进而提升纠纷解决质效。在司法实践中,技术调查官制度遭遇了选任与管理不明、参与诉讼活动的程序不规范、与司法鉴定制度不协调等困境。为克服上述不足,有必要从选任标准与管理办法的构建、诉讼程序的法定和公开、从内而外协调与司法鉴定制度的关系等三个层面加以完善,充分发挥该制度在查明案件技术事实方面的积极性,以助益知识产权诉讼在科技创新领域有效发挥司法保障职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