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05)
- 2023(15343)
- 2022(13116)
- 2021(11971)
- 2020(10394)
- 2019(23786)
- 2018(23581)
- 2017(45430)
- 2016(25107)
- 2015(28246)
- 2014(28123)
- 2013(27619)
- 2012(25098)
- 2011(22418)
- 2010(22399)
- 2009(20775)
- 2008(20301)
- 2007(17954)
- 2006(15163)
- 2005(13026)
- 学科
- 济(103677)
- 经济(103564)
- 管理(72730)
- 业(72130)
- 企(58668)
- 企业(58668)
- 方法(56591)
- 数学(51280)
- 数学方法(50551)
- 农(27383)
- 财(27006)
- 中国(25541)
- 业经(21071)
- 学(20424)
- 贸(20302)
- 贸易(20297)
- 易(19750)
- 农业(18589)
- 务(18128)
- 财务(18065)
- 财务管理(18026)
- 地方(17463)
- 企业财务(17118)
- 制(16458)
- 理论(15993)
- 技术(15883)
- 和(14502)
- 环境(14497)
- 融(14032)
- 金融(14029)
- 机构
- 学院(359614)
- 大学(358778)
- 济(146234)
- 经济(143470)
- 管理(142000)
- 理学(124987)
- 理学院(123694)
- 管理学(121177)
- 管理学院(120561)
- 研究(113919)
- 中国(84132)
- 京(73341)
- 科学(73244)
- 农(66199)
- 财(64108)
- 业大(59476)
- 所(57876)
- 中心(53857)
- 研究所(53324)
- 财经(53173)
- 农业(52961)
- 江(51592)
- 经(48608)
- 经济学(45757)
- 北京(44876)
- 范(43478)
- 师范(42835)
- 经济学院(41783)
- 院(40788)
- 州(40673)
- 基金
- 项目(253744)
- 科学(199739)
- 基金(186519)
- 研究(175203)
- 家(165507)
- 国家(164210)
- 科学基金(141241)
- 社会(111956)
- 社会科(106326)
- 社会科学(106294)
- 省(99871)
- 基金项目(98573)
- 自然(95920)
- 自然科(93859)
- 自然科学(93832)
- 自然科学基金(92178)
- 划(84749)
- 教育(82865)
- 资助(78220)
- 编号(69077)
- 重点(57466)
- 部(55925)
- 成果(53390)
- 创(53197)
- 发(52761)
- 科研(50234)
- 创新(49693)
- 计划(48824)
- 教育部(47860)
- 课题(47391)
- 期刊
- 济(143070)
- 经济(143070)
- 研究(91178)
- 学报(62616)
- 中国(62447)
- 农(57535)
- 科学(55304)
- 财(50202)
- 管理(49361)
- 大学(46654)
- 学学(44673)
- 农业(39061)
- 技术(32686)
- 教育(32210)
- 融(27621)
- 金融(27621)
- 财经(25967)
- 经济研究(24385)
- 业经(23903)
- 经(22208)
- 业(21805)
- 统计(20681)
- 问题(19353)
- 策(18942)
- 技术经济(18467)
- 版(18171)
- 决策(17007)
- 商业(16797)
- 科技(16729)
- 业大(16230)
共检索到4943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建华 李红涛
使用1999~2010年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PVAR模型对工资、就业、物价及劳动生产率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长期看,工资上涨对就业的影响是积极的,劳动者的工资上涨对其生产率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工资上涨确实会在一定程度上推高物价水平,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对于减弱工资上涨的负面影响具有重要作用。总体来看,工资上升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是积极的,同时这也是中国发展模式转变的客观要求。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李通屏 马骏 丁舒熳
本文从促进"消费-生产"经济循环更加顺畅的角度出发,使用中国1992-2017年的数据,运用VAR模型研究中国消费升级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消费升级对劳动生产率存在显著且稳健的促进效应;农村的消费升级对劳动生产率的带动作用暂时要弱于城市,但未来会强于城市。由此提出建议:持续推动消费升级,以消费升级带动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刺激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助力脱贫攻坚工作。
关键词:
消费升级 劳动生产率 VAR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魏翔
本文基于时间配置理论建立公共假日的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则(NMIP)动态治理模型,利用求解约束整数程序(SCIP)算法器进行仿真测算,并利用126个经济体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分散休假模式既有利于劳动生产率最大化又有利于长期增长,是能够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优假日治理模式。因此,可以考虑对当前的黄金周等行政性集中休假制度进行适当调整,提高公共假日在全年分布的分散性,增强节假日安排的固定性和制度性,并通过推进带薪休假和短假期的自主结合来满足人们探亲访友、长途旅游的需求。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胡兵 王浩 吴吕思敏 张科
现有文献在探讨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对旅游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时,局限于从单一理论视角提出线性相关性的假设。文章基于效率工资理论和组织公平理论,从人力资本结构和薪酬差距两方面系统剖析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如何影响旅游企业劳动生产率。基于2000—2020年中国A股旅游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发现,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对旅游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呈现出先增强、后减弱的倒U形非线性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人力资本层次越高,上述倒U形关系曲线越平缓,薪酬差距越大,上述倒U形关系曲线越陡峭。文章从理论层面解析了最低工资标准上调与旅游企业劳动生产率的非线性动态关系,并且分别从人力资本结构和薪酬差距视角,进一步揭示出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影响旅游企业劳动生产率的边界机制;从实践层面有助于为旅游企业面临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时,如何优化人力资本结构和薪酬差距以提升劳动生产率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宫旭红 曹云祥
资本深化是中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提升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从工资上涨及政府投资等角度分析转型期的资本深化,并进一步分析不同力量引致的资本深化对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借助不同时间段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的对比分析得出,政府投资主导的资本深化的作用显著大于工资上涨的作用,随着中国工资水平的提高,工资上涨引致的资本深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开始发挥作用,而政府投资引致的资本深化对劳动生产率的作用显著但呈下降趋势。此外,技术进步及行业规模报酬递增效应整体上显著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但各行业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
劳动生产率 工资上涨 政府投资 资本深化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玲
On the base of analyzing the shortcomings of production function,the author analyses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growth of productivity of China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by using index method.The results show that 44 73% of the change of productivity is induced by the shift of employed persons between industries.
关键词:
指数方法 劳动生产率 实证分析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光宇
职工工资是劳动者为谋生所必须的那一部分劳动的报酬,在量上必须同劳动者生存所必要的消费资料的价值相一致。在现阶段,劳动报酬和消费品资料价值都以货币来表现,于是,工资、物价、劳动生产率就相互依存为一定的函数关系。人们研究三者之间的动态变化,求得建立合理的增长模式,以促使生产持续发展,物价保持稳定,人民生活相应改善,经济运行协调运动。本文试图就三者的增长关系,结合我国实际,谈谈一些看法。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娟
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成为中国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理论上,信息通信技术(ICT)可以更有效地利用生产要素促进创新的发展,进而影响劳动生产率。基于世界银行企业调查数据,采用扩展的CDM模型,通过创新投入的决定因素、创新的生产函数和生产率方程三阶段实证检验了ICT对中国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融资能力、资本强度、年轻公司、国际化的企业更加有意愿和能力进行ICT投资,ICT使用对创新有非常大的积极效果,其中对产品创新的影响较小,对于工序创新有非常大的影响,产品创新和工序创新对于生产率的影响难以确定。稳健性检验的结果也证实了上述结论。政策含义包括加大ICT投资、促进企业国际化和降低ICT对产品创新作用的障碍等。
关键词:
ICT 产品创新 工序创新 劳动生产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成宇 史桂芬
伴随人民币汇率的改革,中国贸易部门相对非贸易部门的相对劳动生产率的未来走势也表现出了很大的不确定性。文章选取中国1986-2012年的宏观经济数据,采用具有两区制门限的ADL模型,考察了人民币实际汇率对中国相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实际汇率的变动会对中国相对劳动生产率产生影响,且两者具有正相关关系;从短期来看,实际汇率对中国相对劳动生产率偏离长期均衡的调整过程是非线性的。文章最后基于实证结果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实际汇率 相对劳动生产率 ADL模型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王丽英 刘后平
自国家实施东部率先发展、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的区域发展战略以来,各地区的产业结构、要素配置效率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本文利用1997—2008年各省区的面板数据,运用Shift-share模型将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变迁从要素生产率中分解出来,度量产业结构变迁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研究发现:近10年中我国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主要得益于产业内技术效率的提高,但结构变迁对劳动生产率提高的贡献也不可忽视;西部的产业结构调整是有效的,而东北三省的产业结构调整并不理想;各区域内部劳动力的配置效率呈现分化的趋势。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周洲 段建强 李文兴 耿劭卿
本文在两部门一般均衡模型中引入乡村公路建设,从理论上说明了乡村公路建设、农业劳动生产率及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本文利用我国2002—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乡村公路建设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内部机制。研究发现,乡村三级、四级公路建设显著缩小了区域城乡收入差距,同时乡村二级公路建设对附近地区产生了空间溢出效应,即促进了周边区域城乡收入差距缩小。机制分析发现,乡村公路建设通过提高技术效率来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以实现城乡收入差距缩小。此外,乡村公路建设对不同地区影响具有异质性,其显著降低了东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但在西部地区却产生了虹吸效应,从而扩大了当地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孙赵勇 杨冬民
灰色模型CM(1,3)很好体现了资本使用量和劳动投入量对下期工业产出值增加率的影响。通过对2003-2005年劳动生产力和灰色模型分析可以看出,中国能源类工业部门产出的增加更多依赖于劳动力的投入;化纤和石油等工业生产率提高呈现出较高趋势,其劳动力对产出值增加的影响度在下降。
关键词:
工业结构 灰色模型 劳动生产率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蔡昉
通过国际比较发现,在显现劳动力短缺和工资上涨现象的刘易斯转折点,到迎来劳动年龄人口停止增长、人口抚养比停止下降的人口红利转折点,其间日本经过了30余年,韩国将经过40多年,而中国充其量只有9年。中国这一特殊性可以较好地解释民工荒或招工难现象的严峻性,以及工资增长的巨大幅度。研究指出,工资增长的可持续性在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速度能否与之保持同步和适应,同时提出关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鹏飞 李莹
本文将"巴萨效应"的工资传导机制引入古典经济学的劳动生产率——工资理论框架,采用1996—201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从全国层面和地区层面考察以贸易部门与不可贸易部门的相对生产率表示的"巴萨效应"对工资增长的影响。发现"巴萨效应"在全国层面是推动工资上涨的重要因素;分地区看,巴萨效应的工资传导机制仅在东部地区显著成立,而在中西部地区并不显著。中西部地区较低的城镇化水平和可贸易部门与不可贸易部门间的劳动市场分割阻碍了巴萨效应对工资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