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52)
2023(14447)
2022(12353)
2021(11218)
2020(9768)
2019(22493)
2018(22185)
2017(42956)
2016(23288)
2015(26675)
2014(26776)
2013(26475)
2012(24593)
2011(22168)
2010(22121)
2009(20559)
2008(19926)
2007(17823)
2006(15409)
2005(13776)
作者
(67021)
(56460)
(56335)
(53602)
(35939)
(27051)
(25775)
(22121)
(21320)
(19934)
(19114)
(18978)
(17910)
(17753)
(17624)
(17506)
(16796)
(16653)
(16368)
(16114)
(14093)
(13825)
(13769)
(12983)
(12858)
(12561)
(12375)
(12210)
(11464)
(11179)
学科
(116632)
经济(116516)
管理(67201)
(62552)
方法(51792)
(50822)
企业(50822)
数学(46624)
数学方法(46154)
(27650)
(26490)
中国(26091)
地方(24018)
(21736)
贸易(21731)
(21655)
(21128)
业经(21040)
(18768)
农业(17604)
(16608)
财务(16549)
财务管理(16504)
企业财务(15601)
(15435)
金融(15427)
理论(15144)
(15034)
(14986)
银行(14951)
机构
大学(337565)
学院(337313)
(150760)
经济(147891)
管理(130890)
理学(113037)
研究(112372)
理学院(111899)
管理学(109992)
管理学院(109391)
中国(85211)
(69531)
(67915)
科学(66236)
(55958)
(54671)
财经(54420)
中心(52791)
研究所(50605)
(50593)
(49436)
业大(48840)
经济学(48153)
经济学院(43404)
北京(43050)
农业(42973)
(41511)
师范(41045)
财经大学(40337)
(40325)
基金
项目(224730)
科学(177726)
基金(165106)
研究(162721)
(143148)
国家(142041)
科学基金(122748)
社会(105498)
社会科(100171)
社会科学(100147)
(87544)
基金项目(86653)
自然(78870)
自然科(77111)
自然科学(77089)
教育(75837)
自然科学基金(75729)
(73142)
资助(69025)
编号(64851)
成果(52269)
(50818)
重点(50588)
(48441)
(46300)
课题(44759)
国家社会(44312)
教育部(44097)
科研(43453)
创新(43419)
期刊
(163608)
经济(163608)
研究(98363)
中国(62054)
(54610)
学报(51398)
(48184)
管理(47634)
科学(46346)
大学(39388)
学学(37475)
农业(32213)
技术(31563)
教育(30323)
(30243)
金融(30243)
财经(28023)
经济研究(27958)
业经(24620)
(24115)
问题(21676)
统计(19492)
(18905)
技术经济(18536)
(17063)
(17006)
理论(15763)
决策(15729)
商业(15575)
世界(15523)
共检索到4988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崔日明  张玉兰  
近年来,低生育率和老龄化等人口问题导致劳动力资源紧缺,许多工业化国家的劳工成本不断上涨。新兴经济体大量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推动了经济快速增长,是否会面临同样的问题?本文借助引力模型,实证研究了工资上涨对新兴经济体增加值出口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工资上涨并没有阻碍新兴经济体的增加值出口,反而促进了出口,这主要源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在工资和劳动生产率的共同作用下,新兴经济体仍能保持劳动力成本优势;分样本来看,各类型技术工人的工资上涨都会推动增加值出口,高级技术工人的工资上涨促进增加值出口增长幅度最大,低级技术工人的促进作用最小。最后,预测了新兴经济体增加值出口的贸易潜力,多为贸易潜力巨大型和潜力再造型,建议拓展与发达国家的贸易合作,从劳动力数量和质量角度保持劳动力成本优势。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晓  张宇璇  
本文基于双边贸易出口增加值的分解方法,利用对外经贸大学全球价值链研究院提供的数据,分析了中国出口到美国的日本、韩国及中国台湾地区增加值的变化趋势,并探讨了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第三国增加值的作用。研究表明,1995~2017年间中国出口到美国的来自日本、韩国及中国台湾地区的增加值呈现出先快速上升、后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的态势,同时亚洲经济体出口到美国的中国增加值要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增加值,表明中国不仅已经开始进行产业转移,而且对亚洲发展中经济体产业的影响要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其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中国通过承接日本、韩国及中国台湾地区的产业转移日益融入东亚区域生产网络,并在其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二是随着中国自身经济实力的增强,对其他亚洲国家的产业转移日显重要。因此,中美贸易争端将会给日本、韩国及中国台湾等东亚国家和地区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但所谓的全球产业链重构或者"去中国化"是不可能的。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牛华  马艳昕  
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下中国服务业出口中有一定比例来自国外的增加值,官方贸易统计数据不仅存在"统计幻象",还可能会误导贸易政策。利用总贸易核算法对中国服务业出口APEC~①经济体的增加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服务业出口中国内增加值率呈现下降趋势;隐含在最终品中的增加值减少,被直接进口国(地区)用于生产出口品的中间品占比增加,服务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正在逐步提升;服务业出口的国别(地区)分布呈现出"一头独大"趋势,作为主要出口地的美国占比从1995年的16.59%上升至2011年的34.41%;服务业出口APEC经济体的结构已经实现了由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知识和资本密集型产业转变。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崔岩  周晔  
以WIOT 2003~2009年数据为基础,使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MRIO)以及结构分解方法(SDA),对日本增加值出口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日本的增加值出口主要来自于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包括亚太、东亚和北美,但对新兴经济体的增加值出口额也在逐步增加;从行业层面看,电气及光学制成品、机械设备制造、运输设备制造等高技术制造部门,以及设备租赁、金融、贸易与运输服务等生产性服务部门的贡献较大。日本增加值出口变动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部门增加值系数效应、外需规模效应、前向国际产业关联效应、国家需求结构效应等发挥了显著的正向效应,表明日本在提升国内产业附加值、产品市场适应性及海外市场多元化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而日本国内及外国国内的产业关联效应,则发挥了较为显著的负向效应,这与日本产业对外转移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文城  盛斌  
研究目标:测算1995~2009年中国增加值出口排污强度,分析其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方法:利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构建八种空气污染物的增加值出口排污强度,利用结构分解方法考察其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增加值出口排污强度出现显著的下降,但仍远高于其他出口强国。中国增加值出口排污强度下降主要源于生产部门直接排污强度的下降。相反,2000年以来中间投入结构变化不利于增加值排污强度的下降。这两个因素也是造成中国增加值排污强度与发达国家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研究创新:构建增加值排污强度指标来考察中国出口环境成本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价值:增进对中国出口环境成本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解。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文城  盛斌  
研究目标:测算19952009年中国增加值出口排污强度,分析其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方法:利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构建八种空气污染物的增加值出口排污强度,利用结构分解方法考察其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增加值出口排污强度出现显著的下降,但仍远高于其他出口强国。中国增加值出口排污强度下降主要源于生产部门直接排污强度的下降。相反,2000年以来中间投入结构变化不利于增加值排污强度的下降。这两个因素也是造成中国增加值排污强度与发达国家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研究创新:构建增加值排污强度指标来考察中国出口环境成本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卢姗  
全球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发展尤为令人瞩目。近十年,新兴经济体的出口增长显著,本文尝试从出口多样性角度来解释出口的快速增长。本文首先回顾了出口多样性和出口绩效的理论背景,介绍了出口多样性的衡量方法,并利用广义边际法计算出中国及其他新兴经济体、发展中国家及地区、发达国家的出口多样性,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国际比较。最后,利用跨国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了本文结论:出口多样性对出口绩效有显著的正的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廖益杰   吕建兴   钟海庆  
在全球价值链背景下,生产环节之间的交流和信息传递效率变得愈发重要,而标准是缓解信息不对称的重要措施,但却存在遵从成本。那么,标准如何影响全球价值链?作用机制是什么?文章基于2009~2020年国家—行业层面的数据,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了标准对出口国内增加值率(GVCR)的影响和机制。结果显示:第一,总体来看,标准有助于提高中国的出口GVCR,更换度量指标、不同固定效应以及处理内生性问题后估计结果依然稳健;第二,中间品种类效应和中间品质量效应是标准提升出口GVCR的重要机制,但中间品种类效应的促进作用极易被国外中间品价格下降的作用稀释甚至覆盖,导致其产生的中间品替代效应不显著,而中间品质量效应的促进作用则不受影响。文章的研究发现对深入认识中国不同类型标准的作用,以及针对不同国情组合使用标准来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荣林  徐邦栋  
基于2003~2015年投入产出表数据,文章从出口增加值的视角分析了中国对非洲出口的价值构成,然后探讨中国对非直接投资的出口效应以及中国与非洲国家之间的产业联系或产能合作。文章的研究结果显示:(1)中国的对非出口增加值在电气与机械、纺织与服装以及运输设备三类产品上主要满足了非洲的最终需求,而在石油化工和非金属矿物、电气与机械、金属产品、纺织与服装、运输产品的出口中包含了较多的间接增值,这表明非洲国家在这些行业承接了中国的下游分工环节。(2)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具有明显的出口效应,主要促进了出口中的间接增值部分,且该作用随着目的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增加而提高。但中国对非直接投资提升最终产品直接增值部分的出口效应并不明显。这反映出中非之间以直接投资为基础的产能合作主要是服务于第三方市场,而不是非洲的最终消费需求。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徐久香  拓晓瑞  杨文芳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发展方向。为了准确揭示中美服务业发展差距,加快中国服务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模式转变,文章从出口增加值角度,对中美服务业展开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从中美服务业全行业和分行业出口情况来看,中国服务业出口增加值总量远低于美国,但差距在不断缩小,中国服务业出口结构呈现出传统化和非均衡的发展态势;从中美服务业出口增加值的构成分解情况来看,中国服务业出口中行业自身价值创造能力相对较低,处于"微笑曲线"的相对低端位置;从中美服务业出口的贸易伙伴国情况来看,中国出口的服务产品在伙伴国的市场占有率普遍较低,国际竞争能力相对较弱,但也在不断提升之中。此外,金融危机对两国服务行业出口国内增...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拓晓瑞  左连村  
为了揭示全球价值链分工下我国出口产业的综合竞争实力,更好地促进产业发展,文章利用OECD-WTO Ti VA数据库对我国产业的出口增加值进行统计,进而核算了我国出口产业的国内增值率,增加值修正的RCA指数、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指数和全球价值链位置指数。结果显示,全球价值链环境下我国出口产业的国内增加值总量较大,但各行业的国内增值率不高,我国出口产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虽高,但在全球价值链的位置并不高,许多产业处于国际竞争劣势,综合竞争能力有限,迫切需要全面提升。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飞  王一智  
纺织品和服装的出口主导地位虽然已被机电产品所取代,但其出口一直保持较高稳定的增长。在经济转型和转变出口增长方式的背景之下,如何看待这些传统的出口行业对经济和社会的贡献以及这些行业自身如何升级和进行结构调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主要依据增加值出口的观点,在扩展了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之后,从参与和带动增加值出口两个方面对纺织和服装业展开分析,并与新兴的出口行业-机电行业进行对比,较为全面地阐述其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和就业的作用,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祝坤福  陈锡康  杨翠红  
中国对外贸易中加工贸易的比例很大,出口带来的国内增加值偏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需要重新评估。因此准确测算中国出口贸易的国内增加值,对正确理解中国对外贸易的利益格局、把握对外贸易在经济增长发挥的作用和地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反映加工贸易的中国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2002年和2007年中国出口的国内增加值,以及出口的国内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情况。结果发现,中国出口的国内增加值率明显提高,加工出口的国内增加值率远低于非加工出口,但加工出口的国内增加值率上升速度较快,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加工出口生产,特别是加工出口生产中使用国内原材料和服务的比例在不断上升。2002-2007年中国出口的国内增加...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邵建春  
文章选取巴西、印度、俄罗斯和南非作为主要新兴经济体,构建贸易引力模型,在对1995~2011年相关面板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的基础上,运用面板数据SUR模型就我国对这些主要新兴经济体出口的具体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经济发展阶段相似、地理位置近以及双边较快的经济增速有利于我国对新兴经济体的出口,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却对其有消极影响;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出口商品档次目前尚能满足低收入新兴经济体的进口需求,但却不适应较高收入新兴经济体的消费偏好。此外,运输成本对出口的影响要视双边贸易的竞争性或互补性而定。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邵建春  
以二十国集团中的新兴经济体为代表,构造新的贸易引力模型,在对1996-2013年国别面板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和协整分析的基础上,选择面板数据随机效应模型对我国向新兴经济体出口的具体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贸易互补性有力推动了我国向新兴经济体的出口,我国出口商品档次整体尚能够满足新兴经济体的进口需求,双边稳定的经济增长更是为我国出口扩张提供了坚实的供需保障;然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不断高企的出口运输成本,已对我国向新兴经济体的出口产生了显著负面影响。为此从产业和金融层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