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418)
- 2023(2614)
- 2022(2298)
- 2021(2077)
- 2020(1740)
- 2019(3885)
- 2018(3758)
- 2017(7134)
- 2016(4046)
- 2015(4465)
- 2014(4286)
- 2013(4283)
- 2012(3920)
- 2011(3616)
- 2010(3638)
- 2009(3191)
- 2008(3297)
- 2007(2486)
- 2006(2164)
- 2005(1881)
- 学科
- 济(17802)
- 经济(17794)
- 业(10768)
- 方法(10211)
- 数学(9657)
- 数学方法(9581)
- 管理(9356)
- 企(6541)
- 企业(6541)
- 农(6099)
- 农业(4268)
- 中国(3843)
- 业经(3488)
- 学(3465)
- 贸(3206)
- 贸易(3206)
- 易(3120)
- 环境(2858)
- 财(2769)
- 地方(2436)
- 技术(2333)
- 划(2167)
- 发(2109)
- 理论(2053)
- 服务(1997)
- 产业(1934)
- 制(1916)
- 劳(1766)
- 出(1764)
- 劳动(1763)
- 机构
- 大学(59144)
- 学院(58746)
- 济(26540)
- 经济(26147)
- 管理(22426)
- 研究(21473)
- 理学(20055)
- 理学院(19814)
- 管理学(19422)
- 管理学院(19323)
- 农(15267)
- 中国(15224)
- 科学(14028)
- 京(12431)
- 业大(12304)
- 农业(12290)
- 所(11257)
- 研究所(10596)
- 财(9803)
- 中心(9600)
- 经济学(8832)
- 农业大学(8551)
- 财经(8421)
- 江(8390)
- 经济学院(8139)
- 经(7822)
- 北京(7388)
- 院(7346)
- 经济管理(7334)
- 范(7282)
- 基金
- 项目(44298)
- 科学(35172)
- 基金(33395)
- 家(30657)
- 国家(30437)
- 研究(29330)
- 科学基金(25705)
- 社会(19883)
- 社会科(18993)
- 社会科学(18986)
- 基金项目(17661)
- 自然(17235)
- 省(17054)
- 自然科(16879)
- 自然科学(16875)
- 自然科学基金(16630)
- 划(14752)
- 资助(13863)
- 教育(13708)
- 编号(10712)
- 重点(10322)
- 部(10047)
- 发(9595)
- 创(9265)
- 国家社会(8986)
- 计划(8984)
- 科研(8761)
- 创新(8725)
- 教育部(8417)
- 业(8291)
共检索到802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平 张庆昌
本文利用1952—2008年中国29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两步系统广义距(Two—step system GMM)估计方法考察了工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952—1978年,工资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不明显;1979—2008年,工资通过劳动生产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显著为正,而通过资本生产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显著为负。本文进一步从劳动力市场发育程度和出口两个方面来探析工资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偏离,结果显示劳动力市场发育不完善阻碍了工资作用的发挥,出口增加缓解了工资上涨企业寻求创新的动机。
关键词:
工资 全要素生产率 劳动力市场 出口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Selin Ozyurt
本文利用柯布-道格拉斯(C-D)模型和加总的年度数据对1952—2005年中国工业的生产率表现进行了估算,分别从理论和方法上对C-D函数进行改进以回应学界之前对它的批评:首先,相应的经济假定使我们放松了新古典增长理论框架下一些严格的限制条件,例如竞争性市场行为、固定规模效应和希克斯中性技术进步;其次,本文中的TFP增长率还针对经济周期进行了调整;同时,本文还对大多数相关文献中存在的自相关问题进行了处理。文章的主要发现包括:(1)资本积累是1952—2005年中国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2)改革开放之后,全要素生产率对于经济增长有十分显著的作用;(3)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中国日益融入...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生产函数估算 资本存量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舜佳
本文利用DEA方法测算了1952~2006年27省份的全要素生产率,结果表明,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且改革开放后比改革开放前明显,改革开放后东部地区比中西部地区明显;以1979~2006年27省份面板数据为样本的协整检验结果表明,虽然短期内FDI有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但国际贸易和FDI在长期弱化了我国全要素生产率,而且基于误差修正模型的检验还显示国际贸易、FDI同全要素生产率下降构成长期因果关系。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房汉国
文章首先采用永续存盘法对1952年-2014年的资本存量进行估算。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并分析其增长率。文章得出我国经济增长是要素驱动型的粗放增长模式;且近十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逐渐下降,全要素生产率较之前有较大的落差。最后,文章从产业结构、体制变革等角度提出了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进而带动经济复苏的建议。
关键词:
永续存盘法 资本存量估算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华
为了与SNA2008关于研发支出资本化的核算标准接轨,国家统计局对我国的研发支出核算方法进行了相应改革,并于2016年发布了依据新的核算标准修订后的GDP数据和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数据。基于此修订数据,本文对1952-2015年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了重新测算,并就此次数据修订对测算结果的影响效应进行了评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TFP测算模型的参数估计结果对此次数据修订表现得不太敏感,生产函数的形式对TFP测算结果的影响也不明显;数据修订使多数年份的TFP增长率出现小幅上调,TFP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有所上升;R&D资本投入的增加对TFP增长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这种影响效应具有较强的稳健性,不随R&D资本折旧率的不同和TFP序列的不同而有明显变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永康 叶先宝
文章利用国民统计成果,通过对1952-2005年福建省经济运行数据的整理,并利用经济统计软件对其回归分析得出福建省柯布-道格拉斯(Cobb-Douglas)生产函数,并利用索洛余值法求出1952-2005年福建省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及其指数。对福建省经济增长源泉进行了定量分析,探讨了资本因素、劳动力因素和广义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发现在改革开放前全要素生产率波动很大,20世纪80年代以后全要素生产率有了明显的提高并趋于稳定。同时指出福建省经济增长属于资本和技术双推动型。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张军 施少华
本文通过对1952-1998年中国经济统计数据的回归分析,计算了中国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增长率。作者发现,在改革前,中国经济的TFP波动很大,1978年的TFP水平与1952年相比,不仅没有增长,反而有所退步。但是在改革后,中国经济的TFP有了明显的提高。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中国经济 经济增长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周华东 丁帅 高玲玲
本文结合2007年至2018年中国上市工业企业数据和216个地级市数据,研究了房价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揭示了企业房地产投资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高房价抑制了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并主要集中于二线城市地区及技术密集型的产业。房价高涨背景下,企业房地产投资的增加通过挤占研发部门的投入降低了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并且这种"挤出效应"在低融资约束企业中更为明显。本文为识别房价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有助于深化对房价上涨的资源配置效应的理解。
关键词:
房价 房地产投资 全要素生产率 研发投入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赵奉军 高波
笔者通过对1952年~2007年中国经济统计数据的回归分析,采用索罗残差法计算了中国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增长率,并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及其决定因素做了简要分析。结果发现,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总体上是递增的,但波动剧烈且呈现顺周期的特征。进一步研究显示,劳动储备和技术冲击是中国全要素生产率顺周期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顺周期 决定因素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盛斌 牛蕊
外包作为一种新型资源组织与生产方式对各国技术进步与要素报酬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利用中国31个工业部门1998—2006年的面板数据检验了外包及与其相关联的FDI对全要素生产率(TFP)、平均工资和要素收入分配变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外包和FDI显著促进了中国工业部门TFP与工资水平的提高,它们对后者在样本期内增长的贡献度分别达到约42%和80%,但另一方面它们也导致了国内熟练与非熟练劳动力工资收入差距的扩大。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江春 吴磊 滕芸
本文使用序列DEA和当期DEA方法测算了中国2000—2008年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并在规模报酬固定的假设下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和技术变化指数。结果显示自2000年以来全国及各省份的全要素生产率均发生下降,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增长几乎完全依赖于要素投入的增加。全要素生产率持续降低是同期资本产出比率迅速上升造成的,这反映出中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投资、收入分配不合理,同时也反映出金融体系的不健全。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DEA 资本产出比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支道隆
核算全要素生产率支道隆ABSTRACTTheannualfulfactorproductionratearelistedsince1987anditscalculationmethodisexplainedindetail.一二次大战前,西方国家多核...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安宇宏
2015年12月7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国内外专家座谈会上指出,"企业要通过提高生产率提升效益,中国经济也要通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十三五’规划编制要推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那么,什么是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将会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哪些影响呢?全要素生产率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索罗提出的,因此又称为"索罗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孙辉 支大林 李宏瑾
通过可靠的统计数据来源和方法,我们利用生产函数法对我国各省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我国各省资本产出弹性是偏高的,而且资本产出弹性与经济增长负相关,说明目前的经济增长方式仍然是以投资型外延增长方式为主,长期来看是不利于经济增长的;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而且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东部地区各省全要素生产率要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这为分析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为促进落后地区发展,应加强公共教育、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投入,引导东部地区向落后地区转移技术,从而促进各地协调发展。
关键词:
生产函数法 全要素生产率 经济增长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杨飞虎
根据索洛余值法和C-D生产函数,建立了江西省总量生产函数模型,并利用江西省1952-2007年相关指标数据进行了测算。研究发现,江西省总量生产函数是一个规模报酬递减的生产函数,江西省经济增长模式为投资驱动型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代表技术进步的全要素生产率对江西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长期在20%左右。因此,要提高江西省的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率,必须把技术进步放在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战略地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