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988)
- 2023(18942)
- 2022(16458)
- 2021(15474)
- 2020(13157)
- 2019(30430)
- 2018(29922)
- 2017(57032)
- 2016(30968)
- 2015(35212)
- 2014(34778)
- 2013(34565)
- 2012(31660)
- 2011(28688)
- 2010(28755)
- 2009(26383)
- 2008(25617)
- 2007(22192)
- 2006(19492)
- 2005(17355)
- 学科
- 济(124709)
- 经济(124565)
- 管理(87677)
- 业(82690)
- 企(68846)
- 企业(68846)
- 方法(59952)
- 数学(52429)
- 数学方法(51596)
- 中国(34916)
- 农(32555)
- 财(32063)
- 贸(27361)
- 贸易(27346)
- 学(27212)
- 业经(26745)
- 易(26704)
- 制(23294)
- 地方(23066)
- 农业(21513)
- 理论(21281)
- 银(19549)
- 银行(19491)
- 融(19417)
- 金融(19415)
- 和(19406)
- 技术(19314)
- 务(19003)
- 财务(18914)
- 财务管理(18868)
- 机构
- 大学(439542)
- 学院(435822)
- 济(177644)
- 经济(174027)
- 管理(170327)
- 研究(149259)
- 理学(147735)
- 理学院(146133)
- 管理学(143152)
- 管理学院(142401)
- 中国(113494)
- 京(94350)
- 科学(92719)
- 财(80750)
- 所(75083)
- 农(72665)
- 研究所(68673)
- 中心(68258)
- 业大(66021)
- 财经(64769)
- 江(63253)
- 北京(59827)
- 经(59131)
- 农业(57268)
- 范(56616)
- 师范(55964)
- 院(54538)
- 经济学(54455)
- 州(51019)
- 经济学院(49194)
- 基金
- 项目(300381)
- 科学(236085)
- 基金(219612)
- 研究(215301)
- 家(193400)
- 国家(191873)
- 科学基金(164367)
- 社会(135876)
- 社会科(128888)
- 社会科学(128854)
- 省(115262)
- 基金项目(114786)
- 自然(108583)
- 自然科(106166)
- 自然科学(106136)
- 自然科学基金(104239)
- 教育(100254)
- 划(98150)
- 资助(92860)
- 编号(86104)
- 成果(69602)
- 重点(67681)
- 部(66786)
- 发(63231)
- 创(62157)
- 课题(59920)
- 创新(58053)
- 科研(58039)
- 教育部(57274)
- 国家社会(56644)
- 期刊
- 济(187084)
- 经济(187084)
- 研究(128479)
- 中国(84196)
- 学报(72790)
- 科学(65687)
- 农(64697)
- 管理(62987)
- 财(60963)
- 大学(55327)
- 学学(51739)
- 教育(49395)
- 农业(44942)
- 技术(38791)
- 融(37820)
- 金融(37820)
- 经济研究(31487)
- 财经(31251)
- 业经(29121)
- 经(26857)
- 业(24657)
- 问题(24439)
- 图书(23622)
- 贸(23101)
- 统计(21766)
- 技术经济(20936)
- 国际(20851)
- 版(20507)
- 科技(20384)
- 理论(20112)
共检索到6433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阙澄宇 李金凯
基于非线性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检验了各因素与出口绩效之间的互动关联,在此基础采用TVP-VAR模型考察不同时间点、不同提前期各变量对出口绩效的动态演变特征。最终得出以下主要结论:工资上升在短期内会促进出口增长,但并没有形成工资上升冲击对出口的"惯性效应",而中、长期冲击影响为负;国际油价的上涨冲击在短期内对出口额没有显著影响,在中、长期会通过出口价格上涨而抑制出口;此外,由于出口产品附加值低、出口需求弹性较大,使得实际有效汇率指数上升对出口产生了较为显著的抑制作用;"外需疲软、内需增强"的状况使得经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东祥 裴沙莎 刘英顺
本文采用2002-2012年中美股债市场指数的日频收益率数据,基于美国次贷危机前、中、后三个时期,分别运用非线性Granger模型和LM-GARCH模型对中美股债市场间跨国、跨市场的均值溢出效应和波动溢出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论表明不同市场间在不同时期受到的均值/波动溢出效应各不相同,市场间均值溢出效应在危机时期表现得更显著,波动溢出效应则没有表现出这个特点。以期对监管层金融市场调控和股债市场资产配置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克菲
本文运用VAR模型考察了2004年1月至2014年8月国际油价变动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并通过两个子样本比较了后危机时代前后国际油价变动对中国贸易差额和出口额的冲击效应,着重分析了不同形式的国际油价冲击对中国出口贸易的非对称影响。结果显示,全样本内正向的国际油价冲击在短期会导致中国贸易差额显著下降,对出口额的增加则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在全样本中国际油价下降序列的冲击形式对中国贸易差额和出口额的影响要大于其他形式的国际油价冲击,相对而言净石油价格增量的冲击效应最小。且在样本I区间内的油价冲击对中国贸易差额和出口额的影响普遍强于样本II区间。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郑燕 马骥
国际原油价格与中国粮食价格的关联性越来越密切。本文选取2001年1月-2017年3月国际原油价格和中国粮食价格数据,利用TVP-VAR模型分析了国际原油价格对中国粮食价格的动态冲击效应。结果表明:2001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对国内粮食价格的冲击影响具有明显的时变性特征,2010年之前冲击波动较为剧烈,2010年之后冲击波动较为平稳;国际原油价格对粮食及不同品种粮食价格基本为正向冲击,且随着滞后期的增加冲击逐渐减弱;从不同粮食品种价格上看,受国际原油价格影响最大的是玉米价格和大豆价格,其次是籼米价格和小麦价格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程立燕 李金凯
基于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了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在岸与离岸人民币汇差、利差以及汇率预期对外汇储备的动态冲击效应。结果表明: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于短期内增加了外汇储备,其原因在于跨境贸易结算"跛足"现象的存在;但在中长期,"跛足"现象逐渐消失,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对外汇储备具有显著负效应。在岸与离岸人民币汇差的不同提前期冲击对外汇储备的时变脉冲响应函数为正且基本稳定,"811"汇改的时点冲击对外汇储备产生了较为持久的影响。在岸与离岸人民币利差冲击对外汇储备的影响呈现非对称特征,短期和中期脉冲响应函数值的波动幅度显著小于长期。此外,人民币升值预期显著促进了外汇储备规模增加,且不同提前期冲击的脉冲响应函数均呈现"M"型特征。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陈昊 刘骞文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认为,出口贸易的就业效应普遍为正,即出口贸易的增加能够促进社会就业水平的提高,且不存在性别差异。然而,新-新贸易理论基于异质性企业思想提出的筛选-匹配模型却对此产生了质疑。本文基于2006-2009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重新检验了中国出口贸易规模与就业水平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出口贸易就业效应的性别差异。本文研究表明:虽然企业出口贸易的增加依然能够显著提高整体的就业水平,但对女性就业水平却呈现显著的负向作用。这进一步证明促进对外贸易发展虽然能够提高就业水平,却很难达到优化就业结构的目的。减少就业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以及性别歧视,是改善这种状况的途径之一。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张宗益 呙小明 汪锋
本文在一国经济子部门非均质化的假定下,利用中国1980-200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VAR模型和基于该模型的误差修正,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以及方差分解的实证方法,得出结论表明:就直接冲击而言,能源价格上涨短期内并不能提高第三产业的能源效率,但长期内对提高第三产业的能源效率有积极作用;就间接冲击而言,能源价格上涨有助于降低交通行业在第三产业中占比,优化产业内的行业结构;有助于降低煤炭比例,优化能源消耗结构,从而提高能源效率;也可通过技术进步作用于能源效率。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李文星
基于2000年1月至2016年5月国内外原油价格数据,运用非线性平滑转换回归(STR)模型实证研究国际油价对国内油价冲击的非线性特征。结论表明:国际油价对国内油价的冲击因国际油价增长率的差异而显著不同,二者的关系呈现分段特征,并在线性与非线性关系间转换;国内原油价格对国际原油价格变化的调整较快;国际油价冲击是国内油价波动的关键诱因,国内原油价格具有一定的惯性,由于政策调控的及时性,有效缓和了国内原油价格的上涨趋势。因此,政策制定者应关注国际原油价格对国内原油价格冲击效应的门槛值,把握主动权;国内原油价格水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李文星
基于2000年1月至2016年5月国内外原油价格数据,运用非线性平滑转换回归(STR)模型实证研究国际油价对国内油价冲击的非线性特征。结论表明:国际油价对国内油价的冲击因国际油价增长率的差异而显著不同,二者的关系呈现分段特征,并在线性与非线性关系间转换;国内原油价格对国际原油价格变化的调整较快;国际油价冲击是国内油价波动的关键诱因,国内原油价格具有一定的惯性,由于政策调控的及时性,有效缓和了国内原油价格的上涨趋势。因此,政策制定者应关注国际原油价格对国内原油价格冲击效应的门槛值,把握主动权;国内原油价格水平与国际原油价格水平已实现充分接轨,当前石油定价机制调整的方向是使油价充分反映国内石油市场的供需变化;应尽快理顺我国原油价格与成品油价格的关系。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孙薇 齐中英
以2000~2008年我国月度数据为研究样本,从油价冲击的正负冲击角度分析国际石油价格波动与我国进口价格之间的存在的动态传导关系,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讨论。首先采用结构VAR(SVAR)模型对我国进口价格受到的油价冲击进行结构分解,其次用移动平均形式的SVAR模型分析不同油价冲击对进口价格的影响。结果表明,油价上涨对进口价格有显著的正向拉动作用,同期经济需求上涨推动进口价格有较大涨幅;而油价下跌时进口价格跌幅较小,甚至与油价波动存在负相关关系,这主要是由经济需求增加造成的。因此,研究石油价格对进口价格水平的动态传导关系,要区分油价冲击形式,这一结论有助于政府部门针对油价正负冲击的不同影响来制...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杨子晖 温雪莲
传统的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在现代经济学研究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近年来的研究却发现,传统的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可能因忽略变量间的非线性关系而导致结论出现显著偏差。有鉴于此,本文首次采用最新发展的非线性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Diks和Panchenko(2006)提出的非参检验方法,对中国在价格国际传递链中的地位与作用展开非线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通货膨胀在国际传递过程中呈现出显著的非线性动态变化趋势,而进一步的分析则发现在价格水平非线性传递中,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实体的美国发挥着主导作用,而中国对贸易伙伴国物价水平的冲击则十分微小,中国既无输出通货紧缩,也无输出通货膨胀。与此同时,本文还发现,现阶段中国物价水平呈现明显的外部"输入性"特征,因此,为了实现物价的长期稳定,我们必须在较好地应对国际冲击的同时,防范"输入型通货紧缩"与"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引发风险。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乔发栋 吴冰洋
随着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程度的逐渐扩大,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研究也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焦点。使用SVAR模型与脉冲响应函数方法,定量分析了1994~2007年我国统一货币政策冲击对各区域产出和物价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在不同区域存在不同效应,表现为货币政策冲击对各地区产出和物价在反应程度和时滞上具有显著差异。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陈利锋
构建包含金融冲击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HDSGE)模型,考察金融冲击对我国房价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包含金融冲击的模型相对于未包含金融冲击的模型更好地拟合了我国经济的现实;金融冲击对我国房地产市场具有显著的冲击效应,并且积极的金融冲击在增加房地产部门投资的同时降低了其他部门的投资;同时,金融冲击具有扩大货币政策冲击效应的"加速器"作用。进一步对房价波动进行贝叶斯冲击分解,分析表明:在短期和中期,金融冲击是推动我国房价波动最为重要的因素;而在中长期和长期,货币政策冲击仍是我国房价波动的主要推动力。因此,货币政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黄威 陆懋祖
本文采用能够同时捕捉区制转换性变化和累积性变化的包含随机波动的时变参数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考察了1995~2009年间我国政府支出冲击效应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虽然财政支出冲击的传导机制出现了局部的趋势性变化,但是对冲击效应的影响并不显著;冲击效应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冲击本身的波动性。冲击的波动越大,冲击效应水平越高。这也使得冲击效应的动态变化在样本期间上表现出明显的区制转换性特征。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华军 何礼伟
文章基于经济增长空间传导的非线性趋势,利用最新发展起来的非线性GranGer因果检验技术,对中国省际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关系进行了识别,并在社会网络分析框架下揭示了其网络结构特征。研究发现:(1)线性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严重低估了中国省际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性,而采用非线性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不仅可以揭示出更多的空间关联关系,而且能够识别出更多可能的空间溢出渠道,这为提升中国经济增长的空间协同效应提供了更多的实证支持。(2)中国省际经济增长从整体上呈现出更紧密的、更稳定的网络结构形态,在中国省际经济增长的最大可能性网络(ML-network)中没有任何一个省份能够"孤立"于整体网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