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87)
2023(3288)
2022(2657)
2021(2383)
2020(2008)
2019(4529)
2018(4469)
2017(8566)
2016(4524)
2015(5280)
2014(5101)
2013(5141)
2012(4945)
2011(4282)
2010(4476)
2009(4048)
2008(3900)
2007(3638)
2006(3130)
2005(2953)
作者
(13175)
(11067)
(10994)
(10506)
(7036)
(5266)
(5009)
(4375)
(4046)
(3950)
(3752)
(3716)
(3599)
(3489)
(3462)
(3424)
(3363)
(3328)
(3152)
(3147)
(2824)
(2703)
(2687)
(2609)
(2495)
(2477)
(2440)
(2425)
(2321)
(2211)
学科
(19473)
经济(19451)
(17903)
管理(14233)
(13208)
企业(13208)
技术(10834)
方法(8701)
数学(7314)
数学方法(7271)
中国(7096)
(6336)
技术管理(6067)
(5958)
贸易(5958)
(5883)
(5660)
劳动(5643)
农业(5376)
(4379)
金融(4377)
(4184)
业经(4133)
(3720)
人口(3626)
理论(3392)
国际(3366)
(3313)
银行(3300)
世界(3203)
机构
大学(68822)
学院(67927)
(33409)
经济(32875)
管理(26616)
研究(25131)
理学(22754)
理学院(22534)
管理学(22294)
管理学院(22153)
中国(18621)
(14846)
科学(13303)
(13022)
(12713)
研究所(11522)
经济学(11154)
中心(11101)
财经(10566)
经济学院(10157)
(9757)
(9755)
(9661)
北京(9625)
业大(9173)
(8864)
(8533)
师范(8459)
技术(8170)
财经大学(7933)
基金
项目(44981)
科学(36077)
研究(33943)
基金(33335)
(29105)
国家(28899)
科学基金(24673)
社会(22692)
社会科(21722)
社会科学(21718)
基金项目(17312)
(16442)
教育(15501)
自然(14725)
自然科(14443)
自然科学(14441)
(14201)
自然科学基金(14183)
资助(13631)
编号(13207)
成果(10800)
(10650)
重点(10172)
国家社会(10135)
(10131)
(9800)
创新(9623)
教育部(9347)
课题(9022)
人文(9008)
期刊
(34651)
经济(34651)
研究(20973)
中国(16742)
管理(10313)
科学(9843)
(9118)
学报(9051)
技术(8866)
(8744)
教育(7416)
大学(7344)
国际(7295)
学学(6933)
(6449)
金融(6449)
农业(6342)
(6089)
经济研究(5776)
财经(5431)
技术经济(5380)
(4798)
问题(4792)
科技(4711)
世界(4687)
(4390)
论坛(4390)
业经(4132)
(3836)
现代(3042)
共检索到1065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宋雅楠  
国际劳动力流动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但受到各国针对外国劳动力流动政策壁垒影响,其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受到限制。文章利用收益函数和间接贸易效用函数,探讨外国劳动力流入的工资、数量和技术转移问题与东道国外国劳动力流动壁垒形成的逻辑关系,从理论上证明国际劳动力流动壁垒的形成机理,从而说明各国在设计外国劳动力政策时,主要以此三方面为主要考核因素,保护东道国居民福利。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张涛  陈磊  陈体标  
通过构建一个包含城乡劳动力转移的二元经济索罗模型,本文运用比较静态分析方法考察了各种外生变化对产业结构、要素收入分配的短期及长期影响。就部门技术水平、部门进入壁垒等总供给冲击而言,传统的鲍莫尔效应依然成立;就部门出口比例变动等总需求冲击而言,需求外生增加的部门占现代部门的产值比重,以及该部门密集使用的要素占现代部门收入的份额均会上升。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杜薇  余向华  姜慧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践行,围绕这一倡议形成的区域间、国际产业转移,人才流动将进一步加剧。本文针对此现象,以两个区域间的劳动力要素流动为对象,基于博弈思维建模分析了不同区域之间资源禀赋差异对劳动力流动趋势的影响。与以往单一考虑劳动力流动的文献不同,我们用劳动力税代表广义的劳动力在区域间转移的行政壁垒,并得到了以下结论:当两个区域的资本投入相似时,最初人均资本较多的区域拥有制定较低劳动力税的优势来吸引劳动力流入,而人均资本较少的区域则选择较高的劳动力税,这种选择对本地居民福利更有利;当两个区域的资本投入不同时,劳动力流动的路径存在加速或放缓的可能;这种路径,主要受各区域间资本禀赋和人口分布差距的影响,而不受可供选择转移的区域的数量改变的影响。该结论对优化"一带一路"国家间围绕要素流动的合作倡议具有启发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二震  
从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角度看,促使劳动力国际流动日益扩大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国际分工的深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各国之间的专业化协作不断加强,原来在一国可以完成的生产过程现在要在两个国家甚至更多国家的范围内进行。这不仅会引起原材料、资金和设备的国际转移,而且要求劳动力的跨国界流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赵连阁  钟搏  王学渊  
劳动力因技能水平不同而存在异质性,异质性劳动力的迁移与集聚会能够对地区收入差距产生重要影响。基于NEG模型,本文采用我国2002至2011年统计数据,实证检验了异质性劳动力集聚、人口迁移壁垒对我国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发现各省市的高技能劳动力资源分布严重失衡,高技能劳动力与普通劳动力之比上升能显著提高地区人均收入水平,普通劳动力面临的迁移壁垒是地区间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因素。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巫强  朱姝  安修伯  
本文实证研究中国劳动力跨省流动是否受到各省之间行政边界的负面影响。通过分析代表性居民的就业区位选择,本文建立劳动力流动的实证模型,并采用31个省2002-2013年面板数据,发现省际边界虚拟变量的估计系数显著为负,证明中国劳动力流动存在省际边界壁垒,该壁垒导致全国2013年跨省劳动力总流动潜在减少27.74%至43.84%。同时,劳动力流动收入增加能显著促进劳动力流动,而就业机会部分影响劳动力流动。本文还分别利用务工与服务,务工、服务与经商,务工、服务与务农动机的暂住证数据替代所有动机的暂住证数据,结果证明上述结论具有很好的稳健性。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蒋为   倪诗程   吉萍  
要素自由流动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劳动力在不同地区间的流动壁垒仍然是国内大循环的堵点,阻碍了统一大市场与新发展格局的形成。本文在人口迁移选择理论的基础上,基于跨地区劳动力流动数量提出了一种反推相对跨地区劳动力流动壁垒的测算方法,运用中国1990—2015年历次人口普查以及抽样调查数据,对跨地区劳动力流动壁垒进行了测算与分析。研究发现:中国跨地区劳动力流动壁垒始终保持快速下降趋势,但在不同地区的下降幅度并不均衡;东部地区劳动力流动壁垒的下降幅度远高于其他地区,而东北地区劳动力流动壁垒最为严重。进一步地,本文基于推拉理论将劳动力流动壁垒分解为自然壁垒与制度壁垒,结果发现虽然自然壁垒与制度壁垒均大幅降低,但在基础设施建设的驱动下,自然壁垒的下降幅度远高于制度壁垒。在基础设施建设对削弱劳动力流动壁垒边际效应逐步递减的情形下,破除制度壁垒已经成为中国畅通跨地区劳动力流动的关键因素。本文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支撑,为破除跨地区劳动力流动壁垒、畅通国内大循环提供了决策依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傅江景  
一、我国劳动力向国际转移的动因 1.国际间比较利益的巨大差异是驱动劳动力向国际转移的最原始动因。 资源的最优配置规律表明:资源总是从效率低的区位向资源配置效率高的区位转移。劳动力作为生产资源的一种也是从低价产业或地区流向高价产业或地区。从理论上讲,在充分竞争的国际劳动力市场条件下(出入境自由、无垄断),只要劳动力流向境外的劳动收益(设为G)同在国内的劳动收益(设为g)存在差异,且这种差异大于由转移劳动力所引发的成本W(如交通费、手续费、安置费、收集信息等)即G>g+W时,劳动力的国际流动就会涓涓不息。只有在劳动力转移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转移才会达到均衡。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傅江景  
作者通过对我国劳动力国际转移的动因、形式和特点的分析。进一步提出了加速我国劳动力转移应解决的几个问题:即克服小农经济意识,封闭、保守、安于平稳的观点;把人才视为私有财产的狭隘思想,制订适应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移民政策。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傅江景  
试论我国劳动力的国际转移傅江景劳动力的国际间流动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特征之一。许多发展中国家以劳动力在国际市场中的充分利用,作为其经济发展的掣动力。对于我国这么一个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来讲,科学地分析其转移动因、方式和特点并针对转移过程存在的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傅江景  
劳动力的国际间流动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特征之一。许多发展中国家以劳动力在国际市场中的充分利用,作为其经济发展的掣动力。对于我国这么一个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傅江景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就业压力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发展的重大问题。我国加入WTO后,我国劳动力的国际转移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针对我国劳动力在国际流动中存在的渠道窄、规模小、层次低和转移可逆性以及缺乏有效管理等特点和问题,我国应在加快人才的国际流动、推动和加大合法移民的力度和规模以及进一步开拓国际劳务合作等方面做出努力,才能有效地缓解国内的就业压力。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赵永亮  
本文基于劳动力个体的微观决策模型,考察了劳动力迁徙成本的影响因素,实证获取了省份层面劳动力迁徙的平均边界效应值。回归选取28省(市)4个年份的面板数据,结果认为迁入地的就业机会和社会网络均与劳动力迁徙行为呈正相关,跨省份边界也成为迁徙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即边界效应显著;而三个政策"关键年"的年份变量表明劳动力迁徙行为受到相关年份"或紧或松"的政策管制影响,2005年左右国家开始关注迁徙劳动力的福利待遇(可谓拉力),但同时农业税的取消和扶农政策得以大力推进(可谓阻力),我们的年份变量说明拉力的影响要大于阻力。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徐永良  
本文利用经我们扩展了的Harris—Todaro模型,同时加入Shapiro—Stiglitz模型的效率工资分析模式,在二元经济结构假设下,分别探讨了农村劳动力不具有无限弹性、农村劳动力无限供给,以及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情况下产业集聚的规模等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聚的规模受外部规模经济的强弱、制造企业和农业部门边际生产的高低、以及各生产要素间的替代弹性的大小等因素的影响;而农业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将导致区域外迁入的劳动力回流,制造业部门产业集聚规模可能下降。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守身  
论劳动力的国际流动李守身劳动力流动问题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资本主义促进了工业的发展,推广了机器的使用,从而使工资超过一般水平,吸引雇佣工人从不发达国家逐渐外流,推毁了劳动力流动的农奴制的、行会制的、地主的和宗教的障碍。可以说是资本主义开创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