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86)
2023(3711)
2022(3119)
2021(2967)
2020(2588)
2019(5927)
2018(5863)
2017(10913)
2016(6129)
2015(6735)
2014(7005)
2013(6949)
2012(6326)
2011(5621)
2010(5831)
2009(5547)
2008(5622)
2007(5310)
2006(4496)
2005(4077)
作者
(17923)
(14766)
(14720)
(14042)
(9360)
(7210)
(6849)
(5978)
(5813)
(5279)
(5187)
(5102)
(4696)
(4675)
(4667)
(4638)
(4467)
(4412)
(4280)
(4208)
(3784)
(3590)
(3569)
(3490)
(3368)
(3364)
(3319)
(3255)
(3121)
(2958)
学科
(22274)
经济(22257)
(18361)
管理(16286)
(14126)
企业(14126)
方法(11719)
(10702)
保险(10610)
数学(10270)
数学方法(10122)
中国(8499)
(6300)
银行(6298)
(6202)
(6175)
(5909)
(5255)
(4877)
金融(4876)
理论(4847)
业经(4830)
地方(4500)
各种(4414)
类型(4302)
种类(4274)
各种类型(4269)
(4225)
贸易(4220)
(4217)
机构
大学(84572)
学院(83661)
管理(35505)
(33042)
经济(32170)
理学(28881)
理学院(28599)
管理学(28130)
管理学院(27990)
研究(26811)
中国(25213)
(18583)
(17900)
科学(16185)
(13490)
财经(13459)
(13255)
中心(13204)
(12706)
(12238)
北京(12111)
业大(11874)
研究所(11856)
(10609)
(10407)
公司(10209)
财经大学(10103)
农业(9772)
(9571)
师范(9486)
基金
项目(54521)
科学(42372)
研究(39804)
基金(38568)
(33275)
国家(32967)
科学基金(28472)
社会(24339)
社会科(22954)
社会科学(22942)
(21495)
基金项目(19989)
自然(18740)
自然科(18308)
自然科学(18300)
(18206)
教育(18081)
自然科学基金(17935)
资助(16728)
编号(15990)
成果(12781)
重点(12194)
(11909)
课题(11701)
(10745)
(10593)
科研(10393)
教育部(10030)
创新(9943)
计划(9853)
期刊
(38699)
经济(38699)
研究(27180)
中国(19221)
(14307)
(13235)
金融(13235)
管理(12875)
学报(11237)
科学(11046)
(10744)
教育(8921)
技术(8906)
大学(8844)
学学(8245)
农业(7073)
财经(6302)
统计(5515)
(5263)
技术经济(5211)
(5169)
业经(5033)
经济研究(4793)
决策(4771)
(4603)
资源(4484)
财会(4389)
保险(4299)
(4299)
问题(4284)
共检索到1345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吴泽斌  吴泽宇  易璐  
从适宜性视角构建社会适宜——生态适宜——经济适宜的"SCS-ELS-ENS"评价指标体系,在评价思路上先分别测度项目社会适宜子系统、生态适宜子系统和经济适宜子系统的运行水平,然后通过协调度函数对三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进行评价,以三个子系统运行的协调程度来表征工程项目风险承载力的大小。协调度越高表明工程项目风险承载力越好。在管控工程项目的外部风险时,必须重视社会适宜--生态适宜--经济适宜子系统的均衡性。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孔凡文  刘亚臣  常春光  
在对城市综合承载力的概念和内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综合承载力测算的基本思路:测算不同时间尺度上相应城市的单项资源和发展条件的供给能力;确定不同时间尺度上相应城市的人均单项资源和发展条件的需求标准;根据相应的供给能力和人均需求标准,计算各单项资源和发展条件的现实与潜在的可承载人口数量;综合确定相应城市的现实与潜在的综合承载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邱鹏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力之一。文章通过分析和比较几种评价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方法,从中总结出供需比较的理念,并在此理念基础上,利用指标体系评价法、层次分析法、均值化法对西部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了评价。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赵艺为  张培林  陈沿伊  孙孝文  袁子文  
为了研究长江航道承载力中众多影响要素之间的协同互适状态,实现系统中四个利益主体:生态、经济、航运和社会在利益、供需与约束、水资源分配三个方面的协同发展,根据协同论、博弈论、突变理论、耗散结构理论对长江航道承载力的互适协同发展的互适性内涵及互适发展规律进行归纳总结。研究发现:长江航道承载力的发展路径是循环往复的非线性螺旋上升过程,此过程中需要解决三个主要矛盾:"长江水资源分配博弈"、"多目标利益冲突"及"多约束因素与需求因素的矛盾",而航道尺度是解决长江航道尺度多约束、多利益协调的调控参量,需要充分考虑其受到生态、经济、航运、社会各类因素的共同影响,为后续长江航道承载力计算模型设计奠定理论基础。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龚世飞  肖能武  丁武汉  居学海  吴平华  余永松  李虎  
【目的】十堰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全面认识畜禽养殖污染现状及其对耕地的潜在威胁,为加强畜禽粪便风险管控提供依据。【方法】运用畜禽粪便环境风险评价模型,对十堰市各县(区、市)2020年主要畜禽粪便来源结构进行定量分析,并从种养平衡视角对其环境风险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十堰市2020年主要畜禽养殖粪便猪粪当量达306.85×10~4 t,且主要分布于郧阳区、丹江口市和房县,粪便中有机物的化学需氧量(COD)最大(57.00×10~4 t),总氮(TN)(2.63×10~4 t),总磷(TP)含量较少(0.65×10~4 t)。十堰市畜禽养殖等标污染负荷总量为15.532×10~(10) m~3,且在不同地区的来源结构差异明显,TP是畜禽养殖的首要污染物,其污染等标负荷占负荷总量的41.68%,其次为TN,污染负荷率为33.85%,COD的等标污染负荷率最小,为24.47%。养牛是十堰地区畜禽养殖面源污染的首要污染源,对等标污染负荷总量的贡献率达49.47%,其次为家禽(21.60%)。环境污染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全市单位耕地畜禽粪便负荷强度为10.15 t·hm~(-2),警报值为0.338,分级指数为Ⅰ,对环境构成污染的威胁为“无”。TN、TP的负荷强度分别为0.09和0.02 t·hm~(-2),环境风险指数为1.023和1.223,但区域间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全市有超过1/2地区存在潜在的畜禽养殖污染风险,其中以茅箭区和郧阳区最为突出。以磷(P)为衡量标准,十堰市养殖总量须在现有基础上消减98.51万头猪当量。【结论】保持合理的畜禽养殖规模(≤441.00万头猪当量),同时做好污染物消减措施,对促进十堰市种养平衡和畜禽养殖业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贺成龙  
应用水电工程的能值足迹模型,构建生态盈余(EP)、生态影响系数(γ)、生态平衡时间(Te)、生态盈余时间(Ts)参数,实现对三峡工程建设期和运行期生态效应的定量评价。研究表明:1)三峡工程建设期的能值足迹占用为5.92×10~8hm~2,水库移民是其主要方面(占56.12%),做好移民工作是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2)2014年,三峡工程的生态承载力供给为4.38×10~7hm~2,对社会、经济和环境贡献最大的是水力发电(占59.48%),其次是库区航运、对下游的补水和防洪效益,分别占15.45%、9.74%和7.36%。3)库区水质污染是三峡工程运行期的最大影响因素,每年的能值足迹占用为1.04×10~7hm~2(占70.94%),其中,COD、TN、TP和Hg分别占28.7%、26.50%、5.75%和5.37%;其次是生态及地质灾害等的防治(占21.68%);泥沙淤积的影响比预计的小(占6.20%)。控制入库水污染物并对已经入库的水污染物采取减量化措施,是控制和减小三峡工程对社会、经济和环境影响的关键。4)在维持2012—2014年平均投入产出、合理使用年限为150 a的情况下,三峡工程将在2026年实现生态平衡;生态影响系数为0.15,影响等级为Ⅰ级,三峡工程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是积极有利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贺成龙  
应用水电工程的能值足迹模型,构建生态盈余(EP)、生态影响系数(γ)、生态平衡时间(Te)、生态盈余时间(Ts)参数,实现对三峡工程建设期和运行期生态效应的定量评价。研究表明:1)三峡工程建设期的能值足迹占用为5.92×108hm2,水库移民是其主要方面(占56.12%),做好移民工作是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2)2014年,三峡工程的生态承载力供给为4.38×107hm2,对社会、经济和环境贡献最大的是水力发电(占59.48%),其次是库区航运、对下游的补水和防洪效益,分别占15.45%、9.74%和7.3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曹智  闵庆文  刘某承  白艳莹  
生态承载力是生态学研究的难点之一,是较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等更为复杂和综合的概念。论文在分析当前生态承载力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以"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服务—人口和经济(承载力)"为研究主线的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承载力(Ecosystem-Servicesbased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ESECC)的定义,即某个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过程及其空间格局决定的生态系统服务所能支撑的具有一定发展水平的人口和经济规模,并构建ESECC评估模型:将所有与人类密切相关的生态系统服务纳入评估模型,把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看作"黑箱",针对每种生态系统服务分别评估其承载力,并根...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付金存  李豫新  徐匆匆  
承载力研究范畴随人类社会的变迁而日渐扩大,承载基体、承载客体的内涵不断丰富和细化,互动机理也愈发复杂,从而引发了对为城市综合承载力的概念内涵、决定因素、评价理念和评价标准的学术争论。针对这些争论,本文指出城市综合承载力并非是伪命题,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城市综合承载力的阈值是客观存在的。城市综合承载力的决定因素是资源环境的约束,但也应重视后天经济因素的影响也应重视;这两类因素既要区别对待,也要重视其综合效应。在此基础上,应以承载区间为评价标准,用状态指数发掘和评价城市综合承载力的限制因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林子  傅泽强  沈鹏  高宝  谢园园  
水生态承载力作为一个新的概念,其概念和内涵目前仍处于争论和探索之中。在回顾水生态承载力内涵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首先阐明具有"量、质、序"递进关系的水生态系统健康特征及其综合表征因子,然后基于复合生态系统原理,构建由水生态、经济和社会子系统共同构成、相互作用的流域复合水生态系统模型。在此基础上,以流域水生态系统的健康为目标,基于复合水生态系统模型,提出水生态承载力概念,并解析其内涵。流域水生态承载力具有极限性、可调性、动态性、相对稳定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等多种特征,在人类自身发展和主观调控的共同作用下呈现出沿"S"型不断增大的演化轨迹。通过提高经济效率和优化社会配置来降低经济社会压力,或者通过扩充...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刘寅  黄志勤  辜寄蓉  余如意  
作为连接资源环境要素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桥梁,资源环境承载力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学术和行政的重视。在总结土地利用规划中资源环境承载力内涵的基础上,融合社会经济条件、资源条件、和环境条件,设计了基于空间尺度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并以泸州市为例进行了实践。研究发现泸州市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具有以下分布特点:(1)在社会经济格局、资源格局和环境格局的共同影响下,呈现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基本格局;(2)受交通线路和水系的影响,表现出带状分布特征;(3)受资源条件的限制,市中心建设用地开发的承载力不高。研究从理论和实践意义上证明了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开展基于空间尺度量化式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必要性...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罗凤金  许鹏  程慧  
本文在分析综合承载力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等要素对全国14个大城市进行综合承载力评价,并以广州为例判断大城市人口承载现状,进而提出了增强大城市承载力的途径和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孙雪莲  邓峰  王海灵  
本文探讨了区域资源承载力系统的基本模式,笔者认为区域资源承载力系统是一个需要考虑时间尺度的、动态的、开放的系统。区域资源承载力的大小受其上级系统的影响与制约,并且与人类设定的经济社会目标相关。基于以上认识,本文参照相对资源承载力的思路,以研究区资源承载力系统的上级系统的整体协调度最大为目标,提出了一种计算区域资源承载力的新的思路,并以1995-2009年的数据为样本,对新疆资源承载力做了实证分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晓红  何群  
经济发展、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张,提高了人类生活的质量、生活空问和时间,但却带了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这是人类违背环境承载力的结果。因此,重新审视环境承载力的价值功能对于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丹  陈爽  
城市承载力分区以城市系统为分区对象,从资源环境与经济人口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运用生态学和地理学理论,在分析城市承载力空间分异规律的基础上,将区域空间划分为不同类型承载区。城市承载力分区是进行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城市在由无序蔓延向有序发展转变时期的特殊需要。本文对城市承载力分区的理论、方法、指标体系等进行了初步探讨,基于城市承载力"状态-压力-响应"概念模型提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将区域分为高、中、低3个承载区,进一步按承载力制约因素将低承载区分为可调控区及不可调控区。在此基础上,将城市承载力分区方法应用于常州,通过实例研究对承载力分区方法进行补充,并将研究结果作为常州城市发展和建设的空间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