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39)
- 2023(7791)
- 2022(6328)
- 2021(6007)
- 2020(4671)
- 2019(10643)
- 2018(10813)
- 2017(17992)
- 2016(10125)
- 2015(11193)
- 2014(11503)
- 2013(10439)
- 2012(9699)
- 2011(8550)
- 2010(8772)
- 2009(7675)
- 2008(7422)
- 2007(7014)
- 2006(5982)
- 2005(5193)
- 学科
- 管理(31466)
- 业(29040)
- 济(26490)
- 经济(26448)
- 企(25525)
- 企业(25525)
- 技术(15476)
- 中国(11865)
- 技术管理(11372)
- 理论(11081)
- 教学(9898)
- 教育(9630)
- 农(9576)
- 业经(8350)
- 制(8346)
- 体(7819)
- 方法(7460)
- 学(7412)
- 财(7203)
- 学法(6783)
- 教学法(6783)
- 地方(6614)
- 银(6525)
- 银行(6500)
- 行(6321)
- 农业(6271)
- 融(6009)
- 金融(6002)
- 学理(5822)
- 学理论(5822)
- 机构
- 学院(130060)
- 大学(126288)
- 管理(47050)
- 研究(44552)
- 济(43281)
- 经济(41925)
- 理学(39098)
- 理学院(38631)
- 管理学(37910)
- 管理学院(37636)
- 中国(32385)
- 科学(27699)
- 京(27408)
- 江(23506)
- 农(22635)
- 所(21997)
- 技术(21746)
- 财(20844)
- 中心(20434)
- 范(19941)
- 研究所(19931)
- 师范(19669)
- 业大(19436)
- 州(18408)
- 职业(18021)
- 农业(17496)
- 院(17304)
- 北京(17296)
- 教育(16014)
- 省(15921)
- 基金
- 项目(87356)
- 研究(70210)
- 科学(67771)
- 基金(56680)
- 家(49701)
- 国家(49161)
- 科学基金(41661)
- 社会(39988)
- 省(39584)
- 社会科(37528)
- 社会科学(37522)
- 教育(36142)
- 划(32232)
- 编号(30582)
- 基金项目(29861)
- 成果(25755)
- 自然(25481)
- 自然科(24937)
- 自然科学(24925)
- 创(24873)
- 自然科学基金(24495)
- 课题(24362)
- 创新(22051)
- 资助(21268)
- 重点(20581)
- 年(20492)
- 发(19627)
- 项目编号(18400)
- 规划(18058)
- 部(18037)
共检索到2127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元芳 严玲 尹贻林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教学改革实践为基础,系统论述高等工程造价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的目标、方案、模式、机制,并构建完整的培养体系,实现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工程造价 人才培养体系 创新实践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永生 屈波 刘拓
特色专业建设是当前高校人才培养创新的重要载体,是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内容。根据"质量工程"的部署,"十一五"期间国家将择优重点建设3000个左右特色专业建设点。2007年,第一批和第二批分别批准了420个和707个,北京交通大学有8个专业(方向)获得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立项。学校一直以来也在积极探索特色专业的具体建设,并以此带动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高学文 徐丽娜 张聪 岳丽娜
培养卓越农林人才对现代农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在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和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项目的资助和推动下,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在借鉴国内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高等农业院校特点,在完善卓越农林人才培养体系和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较为深入改革创新。明确了拔尖创新型和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建立分类培养和个性化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贯彻教风建设与教师发展相结合,学风建设与学生发展相结合等措施,使人才培养能力和水平跃升新的台阶。
关键词:
植物保护专业 卓越农林人才 培养体系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刘慧民 龚束芳 纪雪岩 张莉莉 车代弟
东北农业大学园林专业在近年重点专业建设中已成为具北方寒地特色的新兴专业,形成系列教学成果:形成创新教学为前提的教学理念;构建全新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打造"232"实践教学模式;建设主干课立体化配套教材体系;建成主干课精品课程教学网络平台;实现主干课多媒体教学方式;建成主干课试题库组卷为主体的考评体系;为园林行业与社会培养输送创新型人才。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王兴冲 柯昌平 王瑞红
为适应新工科建设,基于“应用特色+服务地方”提出“卓越工程+红色工匠”的工程造价人才培养目标,修订现有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工程类+经济类+管理类+信息技术类+数理统计类+职业技能”的学科交叉融合课程体系;探索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推进课程思政元素进课堂、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开拓校企合作新局面、建立“1+X”试点考核制度、推行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德学兼修、德才兼备的一流工程造价人才提供参考路径。
关键词:
工程造价 培养目标 培养方案 课程体系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吴瑛 何辉
工程造价专业具有实践性、复杂性、综合性等特点。阐释、介绍"工学融合工作室"的建设思路和建设定位、组织构架、运行机制;分析"工学融合工作室"实现校企资源充分整合、实现实践教学模式创新、实现产教真正互促融合等创新点。以期把"工学融合工作室"打造成工程造价能力训练平台、人才培养基地和校企创新平台。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冯万军 杜慧玲 贺立恒 冯伟
针对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涉及学科领域多、实践性强的特点,探讨新形势下如何突破传统教学思维定式,通过完善实验教学体系、满足区域种业发展需要、加强专业与企业合作以及专业间交流、建立多样性开放式实验等措施来开展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工作,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和水平,培养创新型种业人才。
关键词:
种子科学与工程 实践培养体系 创新型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炳生 陈志刚
主动适应现代工程的发展趋势,始终坚持为企业和社会输送以责任心为灵魂,以工程实践能力为核心,具有综合和集成多种相关领域知识的能力,踏实肯干的工程应用型人才,江苏工业学院在这些办学理念指导下,建校30年来,初步建立起了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胡慧 罗毅平 唐勇奇 徐运保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被确定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十大专项改革试点任务之一。在新工科背景下,以专业认证作为切入点,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合格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关键词:
工程应用型人才 实践教学体系 培养体系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吴环宇 杨柯华 丁志坤 刘泳奇 喻博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文献综述分析信息化与智能化背景下工程造价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构建“兴趣小组深度讨论、双创案例学习、过程性指导”三位一体的工程造价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实践工程造价新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法,提出加强工程造价“信息化与智能化”教育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议,力争在“新工科”的国家战略需求下培养出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新型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对同类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借鉴和推广价值。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孟凡云 朱崇先 魏仲香 范海燕 曹庆景 赵岐刚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医学检验专业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基于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双线并行、课证行赛四位一体"的梯度式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以"单项基本技能—单项核心技能—综合技能"三级递进的实践教学模式;形成了"培训+测评"的教师培养模式;建立了"校企共育"养成教育模式。通过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不断得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的高度认可。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吴国雄 苟寒梅 董莉莉 王维
建筑产业现代化是我国传统建筑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装配式建筑正是其核心载体。重庆交通大学联合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重庆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组建稳定实效的产教融合共建单位。主动适应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要求,深化教育教学供给侧改革,通过对接6个需求、构建4个体系、搭建2个平台,实现专业群与产业链的无缝对接,系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了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赵霞 王琦
新财经人才培养作为新文科建设分类推进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高等财经教育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响应与调整,新技术融入、学科交叉融合、优秀文化滋养成为发展方向。建构“价值引领·多元联动·协同育人”新财经培养模式和“价值教育·文化滋养·新技术融入·素质拓展”新财经课程体系,坚持立德树人,通过新财经实验班先行先试和教学体系优化升级,着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专业知识、信息技术、职业素养、国际视野的复合性应用型新财经高素质人才,以适应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对财经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伏永祥 王德明 郭万牛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强调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并指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要坚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