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18)
- 2023(11200)
- 2022(9730)
- 2021(9414)
- 2020(7892)
- 2019(18766)
- 2018(18904)
- 2017(36300)
- 2016(20095)
- 2015(23004)
- 2014(23297)
- 2013(22573)
- 2012(20347)
- 2011(18197)
- 2010(18313)
- 2009(16178)
- 2008(15648)
- 2007(13566)
- 2006(11610)
- 2005(9958)
- 学科
- 济(76007)
- 经济(75931)
- 管理(55018)
- 业(51674)
- 企(43708)
- 企业(43708)
- 方法(39685)
- 数学(34985)
- 数学方法(34293)
- 农(19568)
- 中国(19119)
- 理论(16902)
- 财(16558)
- 学(16553)
- 业经(16395)
- 地方(14502)
- 农业(12975)
- 贸(12798)
- 贸易(12792)
- 技术(12587)
- 和(12524)
- 易(12418)
- 教育(12402)
- 教学(11663)
- 制(11574)
- 环境(11192)
- 务(10881)
- 财务(10805)
- 财务管理(10786)
- 划(10661)
- 机构
- 学院(276237)
- 大学(275684)
- 管理(112865)
- 济(100979)
- 理学(98596)
- 经济(98509)
- 理学院(97534)
- 管理学(95435)
- 管理学院(94954)
- 研究(86064)
- 中国(61765)
- 京(58956)
- 科学(55890)
- 财(44062)
- 业大(42564)
- 所(42556)
- 农(42262)
- 江(39333)
- 研究所(39175)
- 中心(38967)
- 范(37998)
- 师范(37662)
- 北京(37272)
- 财经(36212)
- 农业(33040)
- 技术(32977)
- 经(32940)
- 州(32575)
- 院(31744)
- 师范大学(30152)
- 基金
- 项目(194424)
- 科学(151811)
- 研究(143466)
- 基金(137920)
- 家(119533)
- 国家(118522)
- 科学基金(102371)
- 社会(85805)
- 社会科(81180)
- 社会科学(81155)
- 省(78101)
- 基金项目(73548)
- 教育(69123)
- 自然(68440)
- 自然科(66889)
- 自然科学(66876)
- 自然科学基金(65616)
- 划(65457)
- 编号(60871)
- 资助(58478)
- 成果(48652)
- 重点(43409)
- 课题(42360)
- 部(42158)
- 创(40605)
- 发(40416)
- 创新(37659)
- 项目编号(37264)
- 科研(37045)
- 大学(36773)
- 期刊
- 济(107114)
- 经济(107114)
- 研究(77340)
- 中国(52240)
- 学报(42995)
- 教育(42000)
- 管理(40944)
- 科学(39526)
- 农(37968)
- 大学(32833)
- 财(32017)
- 学学(30484)
- 技术(28809)
- 农业(27085)
- 业经(18284)
- 融(18171)
- 金融(18171)
- 财经(16477)
- 经济研究(16447)
- 图书(16369)
- 业(14109)
- 科技(14106)
- 经(13898)
- 技术经济(13693)
- 理论(13488)
- 问题(13289)
- 实践(12646)
- 践(12646)
- 统计(12432)
- 职业(12414)
共检索到3891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吴瑛 何辉
工程造价专业具有实践性、复杂性、综合性等特点。阐释、介绍"工学融合工作室"的建设思路和建设定位、组织构架、运行机制;分析"工学融合工作室"实现校企资源充分整合、实现实践教学模式创新、实现产教真正互促融合等创新点。以期把"工学融合工作室"打造成工程造价能力训练平台、人才培养基地和校企创新平台。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宜松
根据造价员岗位能力标准和相关岗位的能力要求,按照本专业的特点,以工作过程系统化思想为指导,探索出"过程导向、工学交替、能力递进"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此模式下依据"识图—工艺—计量—计价"这一主线重构工程造价学习领域。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舒灵智
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主旋律,也是市场经济环境下"校企共赢"发展的必要手段。随着近几年来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及复合型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大,构建基于产教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工程造价专业结合专业的特点和教学实践,创建了"平台+双站"产教融合实践育人模式,促进了工程造价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推动了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提升了专业教师的职业素养和学院的办学质量。产教融合已成为"学生—企业—学校"三方共赢的助推器。
关键词:
产教融合 工程造价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王兴冲 柯昌平 王瑞红
为适应新工科建设,基于“应用特色+服务地方”提出“卓越工程+红色工匠”的工程造价人才培养目标,修订现有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工程类+经济类+管理类+信息技术类+数理统计类+职业技能”的学科交叉融合课程体系;探索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推进课程思政元素进课堂、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开拓校企合作新局面、建立“1+X”试点考核制度、推行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德学兼修、德才兼备的一流工程造价人才提供参考路径。
关键词:
工程造价 培养目标 培养方案 课程体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爱华 张宗国
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分析是确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性工作。在确定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之后,将学期项目、集成化课程体系和分阶段集中式教学模式,体现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中,并在此基础上构建"1+0.5+1+0.5"人才培养新模式,可以通过深化校企合作的方式,有效提升毕业生的社会服务能力。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孔繁森
在吉林大学实践了工业工程专业的2种不同培养模式的探索。一种叫市场驱动模式,另一种则称为大学精神导向模式。前者,课程教学主要以团队形式的大作业为主,而后者采用本硕连读的模式。结果表明,前者在满足社会对工业工程师的需求来说是成功的。后者,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关键词:
工业工程教育 创新 教学模式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郑小侠 徐志超 尹贻林
通过对比BIM技术在国内外建筑业及人才培养方面的差异,分析国内BIM技术在建筑业的应用及在高等院校教学体系中的构成,并详细阐述BIM技术的发展对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的冲击,提出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理念构建工程造价BIM技术的教学思路,最后从课程设置、师资队伍、课程实训方式三个方面提出BIM技术在国内高等院校教学体系中的实施方案。
关键词:
建筑业 BIM 工程造价专业 人才培养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洪军明
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工程监理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而对国内监理企业的人才需求和高职监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适应行业发展和建筑市场竞争需要的全新工程监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工程监理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目标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晓季 吕常山 郑鹏武
通过对制药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课程建设、教学实践进行了广泛调研与深入思考,根据医药工业发展的要求和制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我省医药工业发展现状和我校办学条件,在创新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专业教材编写与实践教学基地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改革与尝试。构建具有我校办学特色的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加以完善和优化,培养社会急需的制药工程专业高素质人才。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杨振刚 陈建国
目前国内许多IE专业的发展模式还不够完善,因此探索新型的IE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教学效果成为了重点。基于华南农业大学IE专业的现状,参考香港相关大学IE专业的培养模式,提出了一种基于港式思路的IE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在培养过程、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优化与创新。所提新模式应用到华南农业大学的IE人才培养中,结果表明教学效果总体良好。
关键词:
工业工程 培养模式 创新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李宏
探究设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旨在进一步提高设计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在充分肯定高校设计学专业人才培养取得成绩的基础上,运用问题分析方法客观地看待并揭示设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诸多现实问题——人才培养目标方面的窄口径及职业化倾向、课程内容设置呈现的失衡状态、管理制度不健全以及评估方式及手段的不尽合理。进而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提出高校设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举措——优化设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调整并改进设计学专业课程内容、建立并完善设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管理机制与制度。
关键词:
高校 设计学 人才培养模式 问题 创新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宣国萍
高职教育必须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正因如此,确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高职教育的关键。本文介绍了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探索与实践的成果。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智秋
将小学教师教育纳入高等教育体系,是当代国际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小学教师教育应关注对小学教师特质的研究,对小学教师的培养应强调:在人格上更具情感性和人文性;知识结构上突出综合性;教育教学过程强化技能性和艺术化;思维模式体现半童性等,从而初步形成基于教育现场的研究反思能力。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可凝练为:综合培养、发展专长、注重研究、全程实践。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辉作
高等职业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适应21世纪旅游经济发展需要,要确保培养出具有开拓性、创造性和应变能力的复合型的中高级旅游管理人才,就必须分析研究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本文主要结合目前高职旅游教育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以培养应用性和适应性相结合人才的原则,构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高职 旅游人才 培养模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海
创业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在教育界得到普遍应用,能够为社会培养出创业型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是艺术设计专业改革与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首先分析了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接着探讨了建构以创业为导向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观的必要性,最后指出创业导向下建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具体路径,即政策支持,建构创业环境、实践辅助,培养创业意念、教学引导,锻造创业能力。
关键词:
创业导向 艺术设计专业 人才培养新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