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40)
2023(9583)
2022(8454)
2021(7851)
2020(6776)
2019(15498)
2018(15475)
2017(28657)
2016(15866)
2015(18265)
2014(18257)
2013(17762)
2012(16646)
2011(15021)
2010(15433)
2009(14230)
2008(14410)
2007(13700)
2006(11654)
2005(10400)
作者
(45996)
(38565)
(38371)
(36609)
(24491)
(18580)
(17616)
(14981)
(14333)
(14001)
(12964)
(12922)
(12394)
(12157)
(12142)
(11890)
(11815)
(11318)
(11240)
(11030)
(9564)
(9532)
(9270)
(9040)
(8768)
(8685)
(8670)
(8601)
(7880)
(7806)
学科
(61006)
经济(60951)
(50499)
管理(50281)
(42717)
企业(42717)
方法(28157)
数学(24014)
数学方法(23750)
技术(19123)
中国(17942)
(17808)
(16867)
业经(14128)
理论(13180)
地方(12770)
(12715)
技术管理(12680)
(12520)
农业(11990)
(11744)
贸易(11736)
(11376)
(10857)
银行(10828)
(10634)
财务(10601)
财务管理(10565)
(10314)
(10254)
机构
学院(226217)
大学(224044)
(89537)
管理(87782)
经济(87373)
理学(74510)
理学院(73704)
研究(72716)
管理学(72438)
管理学院(71995)
中国(55996)
(47603)
科学(45096)
(41766)
(37312)
(37288)
(37071)
中心(34776)
研究所(33274)
业大(33120)
财经(32596)
北京(30232)
(29690)
(29448)
(29289)
农业(29175)
师范(29134)
技术(27759)
经济学(26691)
(26185)
基金
项目(143935)
科学(112556)
研究(109187)
基金(99839)
(86056)
国家(85241)
科学基金(73061)
社会(65897)
社会科(62293)
社会科学(62275)
(60203)
基金项目(53297)
教育(51938)
(49348)
自然(46282)
编号(46277)
自然科(45228)
自然科学(45211)
自然科学基金(44426)
资助(39972)
成果(37902)
(35947)
课题(33007)
创新(32611)
重点(32564)
(31598)
(31239)
项目编号(27880)
大学(27573)
(27103)
期刊
(102990)
经济(102990)
研究(65993)
中国(52791)
(35026)
管理(33501)
教育(33348)
(33260)
学报(32881)
科学(30989)
大学(24830)
技术(24540)
学学(22804)
农业(22045)
(20022)
金融(20022)
业经(17618)
财经(16014)
经济研究(15608)
科技(14548)
(13824)
技术经济(13744)
(13175)
问题(13020)
图书(12574)
(12279)
论坛(12279)
商业(11149)
(10837)
(10794)
共检索到3459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邢怀滨  刘华  王庆  李明  
根据当代工程的新特点,剖析了工程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是由知识基础、思维方式和品格素养构成的三维结构;指出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是大学和企业的共同任务,需要建立新的社会化培养体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崔玉祥  刘颖楠  石华敏  艾红  
目前,我国工程教育规模位居世界第一,是工程人才培养大国,却远不是人才培养强国,人才质量难以满足需要。在瑞士洛桑发布的"世界竞争力报告"中,我国"合格的工程师"的数量和总体质量在参加排名的55个国家中仅列位第48。合格工程科技人才的短缺已经不能满足我国走"工业化道路"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因此,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创新型的工程科技人才是高等工程教育的首要任务。按照高等工程教育的任务和培养目标要求,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陈玲  徐晓艳  管图华  刘红梅  
从培养计划、教学体系、师资队伍、创新平台、育人环境几方面进行探讨,采取科学制定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合理构建综合性实践教学体系、扎实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着力搭建校企协同育人创新平台、积极营造创新人才孵化生态环境等举措,促进高校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锴  赵希男  
为了实现快速发展而短期内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往往效果不佳,当前研究对此现象缺乏有效解释。为了解决该问题,首先从个体角度出发,运用凯利方格访谈技术识别出高层次科技人才创新能力要素;其次根据竞优思想,构建个体优势判别模型、群体聚类模型和团队成员选择方法。研究发现,在充分发挥个体优势基础上,群体优势模式和个体之间的互补优势可弥补创新团队成员之间的不足。在个体方面,个体优势差异带来彼此之间的异质性,判别出在大一统指标下的个体优势,从而提升个人创新能力;在群体层面,个体优势差异带来不同的创新能力聚类,突出模式中优势的发挥,有利于识别出创新群体;在团队层面,个体优势差异构成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创新能力匹配,创新团队的能力优势协同发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潘云鹤  
经历了2008年以来的世界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经济将加速转向基于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的双轮驱动的新模式,即不仅要依靠改革开放,还要依靠科技创新。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尤其在创新型科技人才。世界范围内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特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良成  陈欣  郑石明  
分析了科技人才与科技创新之间的相互作用,阐述了两者协同发展的机理。基于此,构建了科技人才子系统有序度模型、科技创新子系统有序度模型、复合系统协同度测度模型。对2006-2016年我国科技人才与科技创新复合系统相同基期和相邻基期协同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科技人才与科技创新复合系统相同基期协同度显著上升,科技人才与科技创新复合系统相邻基期协同度处于稳定的低度协同演变状态,科技人才子系统与科技创新子系统协同度增长幅度在协同作用中更加趋于一致,两个子系统趋于良好的互相促进过程中。最后,提出了促进该复合系统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房宏君  陈雄鹰  汪昕宇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科技人才开展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本文利用信息可视化软件对CSSCI数据库创办以来收录的1998年-2012年国内有关科技人才研究文献的关键词共现计量及年份演变的视角,科学、客观、精确地对15年来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其演进历程进行了探索和分析。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潘琦华  
科技人才作为专业化的人力资源,其敬业度水平与其工作绩效和组织绩效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广东252名科技人才进行问卷调查,基于统计数据,分析科技人才敬业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从心理收入、薪酬待遇、组织管理、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工作环境等五个方面,提出提升科技人才敬业度的策略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伟  
人才是科技发展的基石。作为世界发达国家,法国政府非常重视科技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本文分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法国科技人才发展状况:科研人员的发展情况、大学毕业生的发展和理工科大学毕业生的发展以及法国针对青年人才所采取的特殊政策,以期对国内科技人力资源的开发有所裨益。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安双宏  
印度在科技人才培养方面的成就举世瞩目。本文研究了印度在科技教育机构的设置、科技教育的管理以及师资培养等方面采取的措施,概述了印度科技教育取得的成就,分析了印度科技教育存在的问题,希望能对我国全面深入了解印度的科技人才培养机制有所帮助。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郭峥   梁力军   张梦婉  
为深入探究科技人才创新能力的演进机理和提升机制,本文基于国内科研机构的实际科研数据,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和VENSIM仿真建模工具等,构建了科技人才创新能力演进的系统动力学流图和仿真模型,并进行了模型验证和敏感性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科技人才创新能力的演进呈现出兼具内在创新与外显创新的全面性和复杂性的特征,其中内在创新能力表现出稳定的增长态势,而外显创新能力在演进后期呈现更显著的增长趋势。(2)科研环境支撑能力对科技人才创新能力提升的放大效应尤为显著,凸显了优化科研环境在促进创新能力提升中的关键作用。值得注意的是,科研环境支撑能力在演进后期呈现非线性增长趋势,这得益于专业学术水平、自主研发水平、团队协助水平等多维变量的协同增强效应。(3)科研机构组织能力的提升存在一定的波动性,这揭示了科研机构在能力提升过程中面临潜在的不确定性。此外,尽管科研机构组织能力的提升对科技人才创新能力具有积极影响,但表现出一定滞后性,这可能是因为科研机构组织管理和流程优化后的效应延迟所致。本文构建的系统动力学流图和仿真模型能够有效揭示创新能力提升的内在逻辑和演进规律,旨在为科技人才创新能力的提升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科研机构在科研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优化利用方面提供参考。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曾建丽  刘兵  梁林  
探讨科技人才集聚受到Allee效应影响时与区域创新环境共生演化问题。构建科技人才集聚与区域创新环境互惠共生演化模型,分析共生演化模型的平衡点及稳定条件并以雄安新区为例,对不同的稳定条件进行仿真,进而提出促进科技人才集聚与区域创新环境共生演化的策略。研究表明:科技人才集聚与区域创新环境的演化趋势符合预设的共生演化模型运行轨迹;共生演化模型的稳定取决于Allee效应、科技人才集聚初始规模、科技人才集聚与区域创新环境共生系数的取值。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陈书洁  李雨明  
实施科技创新国际化战略,是我国"十三五"时期全面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以往科技人才创新环境的考察,研究选取了突出当前国际化进程的17项指标,构成了区域科技人才国际化创新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我国31个省份的统计数据为样本,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以上海和北京为代表的发达地区表现出了科技创新的先发优势,各区域国际化创新环境的发展不均衡。针对不同发展实际,要重视离岸创新合作研发引领的全球智力环流价值链,探索构建世界一流科技创新数据智能评价系统并提升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芮雪琴  李亚男  牛冲槐  
借鉴产业聚集指数,本文建立了科技人才聚集空间结构系数来反映科技人才聚集的变化态势。并据此应用DEA-Tobit两步法,基于2003—2013年的相关数据,分析中国科技人才聚集的区域演化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区域创新效率整体水平不高,经济发达地区整体上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科技人才聚集强度与科技人才聚集均衡度对区域创新效率具有促进作用;科技人才聚集规模对区域创新效率具有负向影响,主要因为当前的科技人才聚集规模与区域创新效率不匹配,经济发达地区科技人才过度聚集,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科技人才聚集不足。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相林  
在国内首次对青年创新人才的科学精神进行了界定和研究,特别是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我国青年科技人才科学精神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研究发现:科学精神在创新任务设计、创新投入、创新环境、创新组织气氛等外部影响因素和创新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是制约青年科技人才创新行为的重要因素。增加创新投入和改善创新环境有助于改善青年科技人才的创新行为,但不是关键的因素。该研究结论对于青年科技人才开发与管理以及创新型国家建设有启示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