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92)
- 2023(2430)
- 2022(1829)
- 2021(1977)
- 2020(1392)
- 2019(3397)
- 2018(3540)
- 2017(4468)
- 2016(3829)
- 2015(4360)
- 2014(4646)
- 2013(3657)
- 2012(3461)
- 2011(3204)
- 2010(3504)
- 2009(2752)
- 2008(2656)
- 2007(2697)
- 2006(2497)
- 2005(2314)
- 学科
- 教育(18788)
- 中国(8600)
- 教学(5765)
- 理论(5673)
- 学(3563)
- 研究(3435)
- 发(3300)
- 发展(3229)
- 革(3224)
- 改革(3167)
- 展(3107)
- 思想(3099)
- 高等(3030)
- 政治(2949)
- 济(2891)
- 经济(2891)
- 管理(2868)
- 思想政治(2818)
- 政治教育(2818)
- 治教(2818)
- 德育(2794)
- 教育改革(2782)
- 生(2768)
- 学法(2704)
- 教学法(2704)
- 学校(2594)
- 学理(2417)
- 学理论(2417)
- 研究生(2355)
- 计算(2232)
- 机构
- 大学(44332)
- 学院(38900)
- 教育(25397)
- 研究(18039)
- 范(17087)
- 师范(17051)
- 师范大学(14335)
- 京(11630)
- 职业(10488)
- 教育学(9857)
- 科学(9570)
- 技术(9360)
- 北京(8510)
- 所(8461)
- 江(7914)
- 管理(7719)
- 研究所(7695)
- 教育学院(7241)
- 职业技术(7200)
- 院(6836)
- 中心(6679)
- 济(6524)
- 中国(6373)
- 技术学院(6070)
- 经济(6020)
- 理学(6010)
- 州(5953)
- 理学院(5816)
- 管理学(5520)
- 研究院(5498)
共检索到741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希亮
认为目前工程硕士教育存在生源质量不高、课程教学针对性不强、学位论文缺乏特色、社会认可度降低等一系列问题,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当重新思考工程硕士教育的发展战略和目标定位,开展实用而有效的个性化教育,保证培养质量,推动工程硕士教育的健康发展。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刘晓 石伟平
2009年3月教育部提出"积极调整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结构,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加快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举措。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发展的20多年里,在规模、体系、模式上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但是在培养过程中仍然呈现出"应用性"的缺失,无法体现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经济生产的应用性的特征。因此,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培养需要在观念、培养过程、校内外的联系等方面实现转变,顺应我国研究生培养的结构性调整。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姜尔林 马桂敏 常宗惠 钱伟芳
围绕“工程硕士培养质量保障”这个主题,结合对126名工程硕士生的问卷调查结果,简要分析了影响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主要因素,并据此提出相关的对策。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马永红 李汉邦 郑晓齐
美国工程硕士教育按教育对象分类,可分为以本科应届生、科学硕士应届生和在职工程技术人员为招生对象三个层次;按教育的取向分类,可分为工程科学教育、从业前教育和职业教育等不同的梯次。多数专业在传统的工程领域内开办,但越来越多的专业具有跨学科性质,由多个学科联合开办。专业的教育重点针对学生的需求,越是实践性的专业对课程学习的要求越高。
关键词:
工程硕士 工程教育 职业教育 美国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周晓娅 康飞宇
本文介绍分析了中美两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的基本情况 ,并通过从学位设立背景、培养层次定位、课程教学等方面的中美比较 ,分析了中美工程硕士培养的异同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工程硕士 学位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张海英
工程硕士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工矿企业培养合格的工程师。企业界对工程硕士教育的关心和参与是保证工程硕士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本文从教育社会学的视角,着眼于工程硕士教育产生和存在的社会条件与环境,从文化传统和体制、政府、企业、学校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我国企业界对工程硕士教育参与不足的原因,并提出健全机制的重要性。
关键词:
工程硕士教育 企业 参与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姜尔林 宋恭华
认为在我国工程硕士教育中,由于制度环境不够完善,导致了工程硕士教育发展的种种不足。在列举了工程硕士教育制度环境的种种不足后,对加强工程硕士教育制度建设提出了几点措施。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2009年10月27~28日,主题为"终身学习中的质量发展-理论与应用"的第六届欧洲继续工程教育论坛在丹麦奥胡斯大学召开。此次论坛由丹麦奥胡斯大学(Aarhus University)、欧洲工程教育协会(SEFI)、国际工程教育协会(IGIP)、欧洲国家工程联合会(FEANI)及欧洲大学终身学习质量管理工具项目(UNI-QM)共同举办。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高绿绮
针对工程硕士教育模式的特点及市场化的特征,分析了工程硕士教育的市场化属性,指出了市场化的必然性和趋势。阐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强调工程硕士教育市场化必须在政府的主导下、依靠政府的监控才能持续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
工程硕士 市场化 政府主导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沈岩 刘惠琴 雍翠菊 张文修
说明工程硕士教育实现了从封闭式办学向开放式办学的转变,实现了教育管理从国家计划向学校自主创新的转变,是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中,经济和社会对教育的必然要求,是教育进一步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并提出了建立以提高培养质量为中心的工程硕士教育长效发展机制的建议。
关键词:
工程硕士 创新 教育改革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陈皓明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刘婷 高虹 王应密 王晖
通过对国内工程硕士教育专业认证的发展状况、组织制度、实施成效等方面的调查研究,结合西方国家硕士层次工程教育开展专业认证的经验,从认证组织、认证标准、认证程序、认证报告制度等方面对我国当前工程硕士教育专业认证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工程硕士 专业认证 职业资格 研究生教育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大中 张文修 叶取源 陈皓明 刘惠琴
教育必须主动适应我国经济建设、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需要,推进教育培养由封闭式向社会开放式转变、教育管理由政府计划向学校自主办学转变;必须坚持教育创新,大力推进教育机制的创新与实践。作者从人才培养机制、人才选拔机制、教育运行机制、质量保障机制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工程硕士教育机制的创新与实践。
关键词:
工程硕士 教育机制 创新 实践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夏东伟 刘恩贤 孔燕 姜辉
借鉴利益相关者理论,讨论在新的形势下影响工程硕士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和对策,为工程硕士教育质量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认为工程硕士教育质量活动是政府、学校、生源单位、社会、学生等利益相关者的关联体;工程硕士教育质量具有明显的显性和隐性特征并行的特点。建议进一步提高资源配置的意识和能力,充分整合与构建利益相关者关系,通过持续改进工程硕士教育质量建立竞争优势。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秦荣 姬红兵 张文修
回顾了我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各个阶段,说明了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效果,如:初步建立起了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调节机制,增强了培养单位的自律意识、质量意识和竞争意识等,指出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