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61)
- 2023(8457)
- 2022(6962)
- 2021(6560)
- 2020(5138)
- 2019(11937)
- 2018(11868)
- 2017(20853)
- 2016(12759)
- 2015(14764)
- 2014(15211)
- 2013(14011)
- 2012(13241)
- 2011(12064)
- 2010(12321)
- 2009(10571)
- 2008(10497)
- 2007(9701)
- 2006(8401)
- 2005(7554)
- 学科
- 济(48438)
- 经济(48387)
- 管理(29858)
- 业(25503)
- 方法(23537)
- 教育(21655)
- 数学(21508)
- 数学方法(21334)
- 企(19987)
- 企业(19987)
- 中国(18410)
- 地方(13421)
- 理论(12222)
- 农(11919)
- 财(11903)
- 教学(10969)
- 学(9398)
- 业经(8642)
- 地方经济(8386)
- 农业(8236)
- 技术(7480)
- 制(7446)
- 贸(7418)
- 贸易(7412)
- 发(7405)
- 务(7321)
- 财务(7308)
- 财务管理(7280)
- 易(7116)
- 企业财务(6938)
- 机构
- 大学(168926)
- 学院(166589)
- 济(59212)
- 经济(57538)
- 管理(56681)
- 研究(54987)
- 理学(48062)
- 理学院(47399)
- 管理学(46514)
- 管理学院(46160)
- 京(36885)
- 中国(36802)
- 范(33914)
- 师范(33714)
- 教育(32858)
- 科学(30646)
- 财(29631)
- 江(28651)
- 师范大学(27502)
- 所(26004)
- 中心(25393)
- 北京(24055)
- 技术(23684)
- 职业(23679)
- 财经(23418)
- 研究所(23078)
- 州(22961)
- 经(21271)
- 院(20544)
- 经济学(19149)
- 基金
- 项目(104961)
- 研究(88914)
- 科学(84435)
- 基金(71208)
- 家(59108)
- 国家(58418)
- 社会(53292)
- 教育(51667)
- 科学基金(50561)
- 社会科(50237)
- 社会科学(50230)
- 省(43485)
- 编号(40385)
- 划(37892)
- 基金项目(36568)
- 成果(35565)
- 课题(31999)
- 资助(29316)
- 自然(28909)
- 自然科(28188)
- 自然科学(28184)
- 自然科学基金(27669)
- 年(27361)
- 部(25691)
- 重点(25476)
- 规划(24626)
- 发(24122)
- 项目编号(23629)
- 教育部(23403)
- 性(23196)
- 期刊
- 济(66896)
- 经济(66896)
- 教育(60445)
- 研究(59399)
- 中国(44429)
- 财(23744)
- 技术(22072)
- 学报(20111)
- 管理(19760)
- 职业(18169)
- 科学(17942)
- 大学(17163)
- 农(15881)
- 融(14229)
- 金融(14229)
- 学学(13889)
- 技术教育(12366)
- 职业技术(12366)
- 职业技术教育(12366)
- 财经(11990)
- 图书(10833)
- 农业(10791)
- 坛(10423)
- 论坛(10423)
- 业经(10395)
- 经(10331)
- 经济研究(9925)
- 发(8711)
- 问题(8281)
- 书馆(7923)
共检索到2639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郑小林 冯潇 冯斌
从理论探索与实践经验两个方面论证了从区域层面将工程硕士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相衔接,不仅有必要而且切实可行,由此最终形成集政府、高校、行业协会、企业为一体的有机合作培养体系,以回归工程硕士教育初衷,保障工程硕士培养质量,促进我国工程硕士教育与国际接轨,实现工程硕士教育可持续发展。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杰 李镇
阐述了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属性,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与工程师职业资格认证相对接的必要性,提出了工程硕士教育与工程师职业资格认证相对接的建议。
关键词:
工程硕士 职业资格 认证 研究生教育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顾姗姗 朱建达 邵永健
阐述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相衔接的重要意义和背景条件,讨论了实现衔接的政府制度政策保障,并从高校视角,深入探讨了通过修订培养方案、设置课程体系、调整考核方式、规范师资队伍、制定鼓励政策等路径实现两者的衔接。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陈皓明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钰 康妮 刘惠琴
在总结清华大学10年经验基础上,明确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定位是具有创新活力的未来工程人才。分析了清华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课程教学兼顾学科和行业需求、专业实践注重培养解决工程实际能力、组织实施以培养项目形式开展等特色,并对工程人才多模式培养提出了几点建议与思考。
关键词:
全日制工程硕士 专业实践 培养项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毕秀玲 李昕冉
当前无论是审计专业硕士教育还是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资格认证,均不能满足社会对高层次、应用型审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二者共有的实践性和职业性使得其对接成为必然趋势。本文从相关概念出发,论述对接的合理性,分析对接现存的问题,阐述对接的重要意义,从培养单位、企业、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和政府部门等各方合作的角度,设计对接体系,明确各自职责。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毕秀玲 李昕冉
当前无论是审计专业硕士教育还是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资格认证,均不能满足社会对高层次、应用型审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二者共有的实践性和职业性使得其对接成为必然趋势。本文从相关概念出发,论述对接的合理性,分析对接现存的问题,阐述对接的重要意义,从培养单位、企业、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和政府部门等各方合作的角度,设计对接体系,明确各自职责。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郭蕾
以北京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为例,阐述了北京大学如何从办学理念、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实习实践等方面探索开放式、协作式的教育模式,提高工程硕士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满足社会与国家对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汤新国 胡建平
本文在分析总结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已开展的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沟通和衔接试点的实践基础上,结合自学考试的特点,深入探讨构建以职业资格标准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培养核心,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并重发展、相互沟通与衔接的自学考试专业体系。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刘婷 高虹 王应密 王晖
通过对国内工程硕士教育专业认证的发展状况、组织制度、实施成效等方面的调查研究,结合西方国家硕士层次工程教育开展专业认证的经验,从认证组织、认证标准、认证程序、认证报告制度等方面对我国当前工程硕士教育专业认证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工程硕士 专业认证 职业资格 研究生教育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传毅 乔伟峰 程哲
基于欧美国家主要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文本分析,研制了我国工程硕士教育认证的通用标准,包括知识掌握、实践创新能力、专业精神与职业道德、可迁移能力四个维度十项指标,并提出了相应的测度方法。构建工程硕士教育认证专业标准,推动工程硕士教育认证的试点,必须充分汇聚政府、高校、行业学会和企业的改革合力。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林健武 周毅 田雅芳
金融工程专业是一个跨多学科的综合应用性的专业,需要同时具备严谨的科学研究和切合实际的实践经验,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此,从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出发,提出了以立体式实践培养金融工程硕士研究生的教学体系,其中包括教学场景、教学内容、师资队伍、教学方法四个维度。在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的应用和探索中,这一体系初见成效,受到了广大研究生的欢迎,也获得了学界同行的认可和业界的好评。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聂文斐 杨吉 宁更新 姚若河
针对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具体对象,以华南理工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为例,提出了以实践为主线的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三段式的培养方案及相应的培养机制,以期创建富有特色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杨雷 孙延明 陈小平
分析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现状,以"工业工程课程设计"为例,分析阐述实践基地现场教学课程的设计思路、组织流程、选题方式、企业导师选聘标准、课程成绩评定方法、企业实践教学基地选择依据、实践教学课程教材建设等关键环节及其解决方法;讨论学校、企业、学生、导师各方在现场教学课程中的收益;提出企业实践基地现场教学课程运行中需要进一步思考解决的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