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73)
- 2023(10013)
- 2022(8218)
- 2021(7924)
- 2020(6250)
- 2019(13975)
- 2018(14004)
- 2017(24135)
- 2016(14179)
- 2015(15946)
- 2014(15633)
- 2013(14184)
- 2012(13027)
- 2011(11650)
- 2010(12231)
- 2009(10975)
- 2008(10841)
- 2007(10092)
- 2006(8898)
- 2005(8197)
- 学科
- 管理(45208)
- 业(40592)
- 济(38102)
- 经济(38023)
- 企(36679)
- 企业(36679)
- 教育(21762)
- 中国(18883)
- 技术(17277)
- 财(14676)
- 制(14359)
- 理论(13674)
- 方法(12426)
- 技术管理(11987)
- 业经(11708)
- 教学(11347)
- 农(11063)
- 体(10635)
- 数学(9648)
- 数学方法(9479)
- 学(9119)
- 银(8936)
- 银行(8926)
- 行(8554)
- 务(8546)
- 财务(8525)
- 财务管理(8505)
- 体制(8358)
- 融(8078)
- 金融(8076)
- 机构
- 大学(182365)
- 学院(179348)
- 济(65603)
- 管理(64624)
- 经济(63849)
- 研究(61356)
- 理学(54380)
- 理学院(53721)
- 管理学(52880)
- 管理学院(52474)
- 中国(41882)
- 京(39593)
- 财(35034)
- 教育(33510)
- 范(32974)
- 师范(32776)
- 科学(32624)
- 江(30999)
- 所(28419)
- 中心(27294)
- 师范大学(26693)
- 财经(26161)
- 北京(25851)
- 研究所(25117)
- 技术(24609)
- 州(23907)
- 经(23621)
- 职业(23070)
- 院(22834)
- 业大(20425)
- 基金
- 项目(113669)
- 研究(96695)
- 科学(92479)
- 基金(77707)
- 家(65014)
- 国家(64243)
- 社会(59122)
- 科学基金(56274)
- 社会科(55699)
- 社会科学(55691)
- 教育(54051)
- 省(47738)
- 编号(41784)
- 划(40776)
- 基金项目(40140)
- 成果(37186)
- 课题(33648)
- 自然(32222)
- 自然科(31506)
- 自然科学(31499)
- 自然科学基金(30989)
- 创(30058)
- 资助(29299)
- 制(28962)
- 年(28441)
- 重点(27241)
- 部(27060)
- 创新(26937)
- 规划(26060)
- 项目编号(25610)
- 期刊
- 济(79241)
- 经济(79241)
- 研究(67746)
- 教育(62339)
- 中国(54379)
- 财(29519)
- 管理(28621)
- 技术(23307)
- 科学(20550)
- 学报(20370)
- 农(19315)
- 大学(18307)
- 职业(17582)
- 融(16599)
- 金融(16599)
- 学学(15108)
- 财经(13537)
- 农业(12660)
- 业经(12193)
- 经(11760)
- 技术教育(11741)
- 职业技术(11741)
- 职业技术教育(11741)
- 坛(11542)
- 论坛(11542)
- 经济研究(11528)
- 科技(10308)
- 问题(8894)
- 图书(8589)
- 技术经济(8368)
共检索到2963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大中 张文修 叶取源 陈皓明 刘惠琴
教育必须主动适应我国经济建设、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需要,推进教育培养由封闭式向社会开放式转变、教育管理由政府计划向学校自主办学转变;必须坚持教育创新,大力推进教育机制的创新与实践。作者从人才培养机制、人才选拔机制、教育运行机制、质量保障机制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工程硕士教育机制的创新与实践。
关键词:
工程硕士 教育机制 创新 实践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陈皓明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史静寰 郭歆
本研究以工程硕士学位制度在我国的生成和制度化过程作为研究对象, 以清华大学为个案,采取新制度主义的微观分析模式,探索在高等院校工程硕士学位制度的生成过程中,高校、政府、市场三者的角色和作用。在工程硕士学位制度的生成和发展中,高校在制度生成阶段起了重要作用,政府在制度化的过程中作用明显,市场则在不同时期都提供了制度变革的空间。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胡小唐 钟登华 李云章 陆培毅 何振雄 杨秋波
认为校企互动不足是影响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科学发展的瓶颈。介绍天津大学在长期的工程硕士教育实践中的做法,即坚持校企紧密合作,聚焦企业需求,服务行业发展,创新工程硕士教育的办学理念;面向企业自主创新,实施"订单"培养,创新工程硕士生的培养模式;重点服务国家大中型企业和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校企合作实现双赢。
关键词:
工程硕士 校企合作 培养模式 研究生教育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杨玉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践基地近年来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成为指导工程硕士生实践基地建设的理论逻辑。立足功能主义,夯实知识基础、过程控制及质量评价,是工程硕士生实践基地建设的实践指向。政企校协同作用下,政策扶持保障体系的建构,"工程类"双导师队伍的建设,立体多元的校企一体化建设机制和以实践案例为导向的专业教学体系的建立,是工程硕士生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的根本出路。
关键词:
工程硕士 专业学位 实践基地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张海英 汪航
随着我国工程硕士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这些问题的背后涉及教育发展中的模仿与借鉴、政府职能和定位问题、企业在工程师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社会地位和工程教育本身的社会地位等一系列问题,本质上是政府、社会、企业、工程教育机构之间互动关系的深层次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从教育内部进行变革,政府、用人单位乃至全社会对工程教育的认识的协调一致更是必不可少的环境与条件。当然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关键词:
工程硕士 工程教育 社会评价 教育发展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乐勇 肖立山 姚成郡
认为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具有自身的办学要求和特色,在其教育体系和培养模式不断完善的过程中,需要正确处理好工程硕士与工学硕士、质量标准与工程特色、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专业学位与任职资格、传统教学与现代远程教学、学校自律与社会监督六个关系。
关键词:
工程硕士 专业学位 研究生教育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周远清
设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工程硕士和成立教育指导委员会,是我国工科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这标志着我国工科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在制度建设、教学改革和办学模式改革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展,开拓了新的发展方向。为了在社会经济发展和整个高等教育改革的...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马永红 郑晓齐
本文从教育供应链的视角考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内外部环节,重新描述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供应链基本形态,提出了该专业学位教育供应链节点的主要状态因子,并依据不同的招生对象所构成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专业学位教育供应链节点的主要状态因子描述和分析,并比较了中美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在状态因子上的不同表现形式,提出进一步开展我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
工程硕士 专业学位教育 供应链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刘惠琴 雍翠菊 张文修
本文从教育创新的高度出发,阐述了如何从自主与自律、规模与质量及改革与发展的角度,正确处理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几个关系,促使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全面适应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梁德东 于爱国 陈雪梅 高振海 田文晶
以车辆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为例,介绍了吉林大学作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院校,坚持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通过对工程硕士培养的科学定位和工程硕士培养各环节的创新性改革,积极探索符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律且体现工程硕士培养特色的车辆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赵景波 翁捷
为推进地方高校硕士授予单位建设,分析了江苏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现状,梳理了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省重点学科分布情况,结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对应调整关系,以获得硕士授予单位为总目标,提出了立足地方产业推进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建设的建议。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建 张文修
试论设立“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必要性王建,张文修自1978年我国恢复研究生招生以来,工学研究生教育一直在整个研究生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工学研究生的在校人数和毕业授学位人数都占整个研究生的45%左右。因此,如何使工学研究生教育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启亮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实践中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人们对这些问题的解释还囿于教育者的权威性、不同角色立场的多元性、不同性质的功利性。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健康发展,需要从其教育专业、硕士学位、职业性、实践性等特殊规格出发进行解释:办学宗旨应当超越功利性体现公益性,招生及学制的灵活性不能松动,质量标准、课程和教学方式应当适合培养规格, 导师遴选和论文指导都需要消解教育者霸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论文—就业—创新”四位一体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在职人员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两段制招生考试的实践与思考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的现状研究
控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东北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为例
探索开放式教育模式 提高工程硕士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控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的制订与实施建议
“控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中课程体系的制定研究
论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开放式自主创新的工程硕士教育
服务特需 职业导向 创新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重庆科技学院“2461”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