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29)
2023(14060)
2022(11403)
2021(10641)
2020(8715)
2019(19307)
2018(19400)
2017(34233)
2016(19486)
2015(21638)
2014(21560)
2013(19893)
2012(17880)
2011(15735)
2010(16349)
2009(15284)
2008(14865)
2007(14049)
2006(12218)
2005(11132)
作者
(51226)
(42761)
(42449)
(40101)
(27023)
(20145)
(19375)
(16349)
(16315)
(15518)
(14426)
(14154)
(13572)
(13416)
(13073)
(12934)
(12931)
(12742)
(12563)
(12044)
(10741)
(10657)
(10167)
(10123)
(9908)
(9653)
(9424)
(9259)
(8728)
(8489)
学科
(78384)
(72484)
企业(72484)
管理(67972)
(63805)
经济(63715)
业经(26925)
(24555)
方法(23931)
(23741)
中国(23554)
教育(23032)
技术(21244)
理论(20316)
(17859)
财务(17826)
财务管理(17812)
农业(17567)
企业财务(16798)
(16236)
数学(15852)
数学方法(15615)
(14018)
(13932)
(13884)
技术管理(13509)
(13227)
(12698)
教学(12435)
地方(11501)
机构
学院(259581)
大学(257400)
管理(97608)
(95064)
经济(92822)
研究(84227)
理学(82550)
理学院(81673)
管理学(80288)
管理学院(79778)
中国(60246)
(55704)
科学(49471)
(46394)
(43533)
(42857)
师范(42518)
(41109)
(40701)
中心(37419)
教育(36978)
研究所(36902)
财经(35552)
业大(35501)
北京(35356)
(34117)
技术(33619)
师范大学(33617)
(32081)
农业(31802)
基金
项目(165066)
研究(133297)
科学(132278)
基金(113431)
(96400)
国家(95271)
科学基金(83264)
社会(81138)
社会科(76586)
社会科学(76570)
(70254)
教育(68554)
基金项目(59089)
(58046)
编号(57608)
自然(50904)
自然科(49802)
自然科学(49787)
成果(48986)
自然科学基金(48950)
资助(43778)
课题(43477)
(40519)
重点(37936)
(37592)
创新(36658)
(36575)
(36450)
(36400)
项目编号(35820)
期刊
(116663)
经济(116663)
研究(86683)
教育(67577)
中国(65143)
管理(42796)
(40447)
(39199)
学报(33808)
科学(32662)
技术(29984)
大学(27941)
农业(27222)
学学(24021)
业经(22965)
(20388)
金融(20388)
职业(17989)
财经(17732)
经济研究(17410)
(16865)
(15554)
技术经济(13834)
(13811)
论坛(13811)
科技(13641)
问题(13545)
图书(13354)
财会(13019)
现代(12328)
共检索到4117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国辉  张宏  刘雅南  
在工程教育的背景下,高等院校中的工程教育大都是以技术科学来作为主要的学科基础的,着重以培养能够将科学技术有效地转化成实际的生产力的工程师为教学目标而开展教育工作。如今,时代已经成为了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个时代中,工程专业的大学生就必须要具备技术创新的意识和相关的创新能力。而积极地培养创新型人才,就是工程教育在这个时代的使命。对此,高校就必须要进行课程体系的重构。文章针对这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分析。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赵会利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纷纷尝试,积极实践,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思想开始影响当代大学生。但由于创新创业知识的缺乏,导致热情有余效果不尽人意的现象,急需高校探索和建立适合学生需求的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本文着重从课程体系的构建方面深入探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途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滕智源  
随着"双创"环境的创造日趋完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也"因地制宜"地进行了诸多尝试。本文主要以"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融合",以及"单一个体与团体融合"的思想为指导,从基础素质教育、专业技能教育和兴趣通识教育三个方面着手,将创新创业课程全面融入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从而培养出适合学校原有特色和社会现有需求的创新创业人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申双花  
在新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地方高校因为思维意识、师资队伍、资源保障等限制,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存在:应然与实然的矛盾,即地方高校教学改革中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遇冷;回避与融合的矛盾,即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融入高校专业课程建设困难;理想与现实矛盾,即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没有成熟的体系。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需要加强基础保障、融入专业课程、创新课程建设理论等方面,以期促进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发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黄兆信  赵国靖  
创业教育课程作为创业教育发展的核心环节越来越多地受到各高校的重视。通过对比中美两国高校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发现美国高校创业课程普及程度较高,课程类型丰富,重视实操;拥有聚焦模式、磁石模式、辐射模式和混合模式等类型。同时,师资力量雄厚,教师学术和创业背景均很深厚。与此相比,无论是普及程度还是师资队伍等各方面,我国均有较大差距。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春琴  
高校创业教育的兴起和开展创业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成为必要,高校要从课程目标体系、课程内容体系和课程实践体系三个方面入手,进行课程体系建设。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欧阳伦四  郭岚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规模从小到大,课程从少到多,但至今还没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主要存在课程量严重不足、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分离、课程结构不合理、课程设置缺乏特色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就完善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提出了一些建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黄兆信  郭丽莹  
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解决好五个核心问题:课程体系目标是什么?如何选择课程内容?如何整合这些课程资源?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应该遵循什么样的规律或原则?要采用哪些有效的策略来实施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本文从目标定位、内容整合、结构优化三个关键环节着手,探讨当前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原则和实施策略,以期对深化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有所启示。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景旺  
高校创业教育是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的基本素质、培养有开创个性的高等人才的教育,它以培养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能力为基本目标。创业教育课程可以设置为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创业实践课程,创业教育的评价是对创业教育目标完成的程度、水平、状况所做出的价值判断。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胡业华  徐德培  倪锋  
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是推进高校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因为创业教育课程是创业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中介和载体。现行高校创业教育实效低下的诸多问题其实是与一些创业教育课程的基本问题紧密相关的。当前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迫切需要加强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树立系统的创业教育课程观;二是开发和建设优质的创业教育课程。文章以建设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为目标,结合实际,从课程观和课程开发两个关键问题入手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系统建构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设想。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林盛光  
跟随党中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创新创业风潮在全国各行各业逐渐兴起。高等院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任,更应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促进大学生就业方式转变。本文就“双创”背景下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取得的成就与不足以及实施路径进行了探讨,旨在对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提出参考性建议。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高文兵  
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既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也是众创时代下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加强高校人才培养的关键举措。1.深刻认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大意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赵宇  
大学生创业素质包括身心素质、知识素养和创业能力三方面核心内容。科学的创业教育模式应以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为目的,以学生为本位,以培养创业能力为导向。提出了基于创业素质核心内容的"三核心融合递进式"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模式,并探讨了实现该课程体系的保障机制。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魁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能够提升职业教学质量,推动学生全方位发展。为此,对工学结合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改革模式进行探究。针对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发展障碍与发展要求,根据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模式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四个方面构建工学结合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实现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重点对课程建设改革进行探究,通过能力本位课程模式校正当前课程,实现课程结构优化。将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贯穿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内容中的各个环节,实现课程内容完善,并在学校和企业相关人员共同参与下实现课程开发。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叶岚  
高校构建创业教育视域下的创新创业专业学科课程体系,既要以专业学科的学科应用价值为基础,以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为方向,实现专业学科的应用性价值,也要引导学生以专业学科实践价值为基础开展具有专业性、学科性的创新创业实践。创新创业专业学科课程体系的建设需要高校推进现有专业学科教学的改革,引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并且建立相应的专业学科实践机制、教育管理机制,最终实现创新创业专业学科课程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指导的系统化和全面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