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45)
2023(7134)
2022(5203)
2021(4803)
2020(3680)
2019(7960)
2018(8239)
2017(13208)
2016(8524)
2015(9714)
2014(9951)
2013(8663)
2012(7681)
2011(6875)
2010(7040)
2009(6004)
2008(5944)
2007(5647)
2006(5163)
2005(4922)
作者
(22300)
(18317)
(18313)
(17776)
(11626)
(8745)
(8464)
(7351)
(7087)
(6551)
(6325)
(6228)
(6010)
(5907)
(5883)
(5766)
(5579)
(5507)
(5487)
(5270)
(4913)
(4661)
(4565)
(4282)
(4281)
(4210)
(4191)
(4115)
(3770)
(3713)
学科
(23272)
经济(23249)
教育(19083)
中国(15987)
管理(14660)
(13494)
(9619)
企业(9619)
(9003)
(8854)
理论(8264)
(7690)
业经(7447)
教学(7074)
发展(6986)
(6864)
农业(5988)
方法(5808)
地方(5578)
(5049)
技术(4742)
产业(4731)
(4622)
数学(4575)
数学方法(4462)
研究(4369)
信息(4278)
总论(3967)
信息产业(3926)
(3800)
机构
大学(110396)
学院(105792)
研究(43901)
(32901)
经济(31817)
管理(31040)
教育(28990)
中国(26810)
科学(26747)
(26141)
(26071)
师范(25909)
理学(25723)
理学院(25261)
管理学(24501)
管理学院(24285)
(22007)
师范大学(21555)
研究所(20206)
(18682)
中心(18588)
北京(17390)
(16560)
技术(16543)
(16511)
(15752)
职业(14538)
(14317)
业大(14303)
研究院(13259)
基金
项目(68978)
研究(57210)
科学(55603)
基金(46066)
(40445)
国家(39965)
教育(34143)
社会(33208)
科学基金(32892)
社会科(31054)
社会科学(31048)
(28125)
(26173)
编号(26020)
成果(23891)
基金项目(23324)
课题(21858)
自然(19480)
自然科(19015)
自然科学(19011)
自然科学基金(18660)
(18407)
重点(18072)
资助(17014)
(16876)
(16134)
规划(15947)
项目编号(15248)
(15207)
(14150)
期刊
教育(48502)
研究(42482)
(40649)
经济(40649)
中国(32663)
学报(16405)
(15614)
科学(15185)
大学(13595)
技术(13263)
职业(12207)
管理(11395)
(11383)
学学(11045)
农业(10718)
技术教育(8059)
职业技术(8059)
职业技术教育(8059)
(7258)
金融(7258)
(6756)
论坛(6756)
(6350)
业经(6304)
(6218)
经济研究(5893)
财经(5765)
高等(5719)
图书(5605)
成人(5117)
共检索到1757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林健   杨冬  
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正在重构高等教育形态,智能化是工程教育在“数字-智能时代”的变革趋势。本文在阐述工程教育智能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之后,提出工程教育智能化是依托新兴数字智能技术,变革和创新工程教育,构建面向未来“数字-智能时代”的工程教育新形态、工程人才培养新模式和工程教育教学新方式,并且将其内涵具体诠释为智能技术在工程教育中的有机内嵌和深度应用以及支撑并赋能工程教育的系统转型和体系重构。在此基础上,系统解析了工程教育智能化所具有的技术集群耦合、资源多元集成、平台一体智联、人机协同交互、时空开放泛在、教学精准高效、学习个性自适、实践虚实贯通、评价数据驱动等基本特征,客观分析了工程教育智能化面临的教育教学环境智能化升级、教师与学生角色定位转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革新、重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打破教师与学生惯性惰性、优化教学效果和质量评价等诸多挑战,以期为工程教育智能化的相关研究及系统设计与实现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徐国庆  
智能化再次激起了人们对职业教育一些基本问题的思考,比如未来还需要职业教育吗?或者说还需要这么大规模的职业教育吗?智能化时代技术技能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是什么样的?为了培养适应智能化时代的人才,职业教育应做出什么样的变化?智能化是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这些问题在信息化初期职业教育界便深入讨论过,因此对过去30多年信息化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可以为我们预测未来智能化时代可能的变化提供一些线索。事实上,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乔海曙  王鹏  谢姗珊  
在"金融科技红利"扩大与"人口红利"衰减的背景下,效率和成本两种力量共同驱动着金融智能化发展。与互联网金融主要在营销渠道创新不同,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的发展正在深入到风险管理、资产定价等金融核心领域,推动着金融业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在肯定金融智能化发展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其蕴藏的潜在风险。在推进金融智能化发展过程中,若发生突发性金融风险事件,往往会波及众多金融机构和投资者,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对于造成的损失,事后监管往往于事无补。为此,要研究金融智能化发展过程中"替代"风险的类型、特征与度量,运用监管沙箱、监管科技等新理念、新方式,打造"穿透式"智慧监管新机制,构建应对金融智能化发展的监管新体系,强化事前监管,促进金融与科技融合共生,形成智能化时代金融发展新秩序。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乔海曙  王鹏  谢姗珊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徐和谊  
变革是企业的新挑战。旧世界不可避免地渐行渐远,新世界正在加速到来。从旧世界到新世界,是物种的进化,是基因的突变,不经历脱胎换骨的大手术,就不可能登堂入室。当前我们面临着两大任务:一是面对互联网大潮,我们要尽快摘去传统企业的标签,成为一个互联网企业。未来将无所谓传统企业和互联网企业之分,所有的企业都必须是互联网企业。植入互联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徐和谊  
变革是企业的新挑战。旧世界不可避免地渐行渐远,新世界正在加速到来。从旧世界到新世界,是物种的进化,是基因的突变,不经历脱胎换骨的大手术,就不可能登堂入室。当前我们面临着两大任务:一是面对互联网大潮,我们要尽快摘去传统企业的标签,成为一个互联网企业。未来将无所谓传统企业和互联网企业之分,所有的企业都必须是互联网企业。植入互联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胡婧琦  
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对高校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高校完成培养人才、进行科学研究等各项目标任务的核心和基石,也是高校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随着我国高科技、智能化技术迅猛发展和实际应用,为高校如何更加科学、合理地进行财务预算管理模式革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文章通过对高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的分析,探讨借助大数据、云计算、共享技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模式的巨大功能,将智能化模式赋能到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中,充分提高运行效率,强化预算管理执行力,保障财务信息安全,紧抓住信息技术革命的战略机遇,迎接智能化带来的挑战,全面提升高校的综合实力。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醴弘  
夯实数字经济基础设施,提升政务数字化水平,建立大数据驱动的“数字企业”新模式。深化数字融合应用,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和深度开发,构建太原市属国有企业智能化产业集群。文章立足于太原市属国有企业的数字经济发展转型现状,提出形成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智能化企业发展的新思路,推动太原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董艳   唐天奇   普琳洁   沙景荣  
数字化转型开启了教育5.0时代,为教育带来新的格局、多模态学习的新体验、人机协同的新范式。文章探讨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生成式人工智能为技术支撑、智慧教育生态环境建设为依托的教育5.0的内涵、需求及面临的挑战。教育5.0强调学习的主体性、包容性、公平性、可持续性与韧性、主观能动性和团结协作性。文章通过分析教育的演进过程与阶段特征,阐释了教育5.0时代的理念升级、内容更新和方式变革,指出未来教育更应注重人本主义,关注学习者学习体验,满足其个性化和多样化需求,促进其全面发展;将数字技术整合到教育各层面,推动全方位创新与变革,推进教育优质公平与支持终身学习,形成具有开放性、适应性、个性化、自主性等特征的教育新生态。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张伟  刘宝存  
教育软实力是一国教育发展所形成的对内凝聚力和对外辐射力,它是构筑国家对内发展与对外交往格局的重要力量。在全球竞争时代,中国教育软实力传播面临着全球性教育难题涌现、教育保护主义抬头与教育声音世界表达不畅等挑战。我们应以推进全球教育治理解决世界性教育议题为指引,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深挖国际教育资源为基础,以提炼中国教育经验构建中国教育话语体系为抓手,以推动教育产业升级实现教育创新发展为保障,助推教育软实力走向世界。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朱永新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教育强国建设的必要性与意义。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教育强国建设这一时代任务应当被全面理解与把握,包括其理论内涵、面临的挑战与实现路径。在理论内涵方面,教育强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语境下的突出特征,致力于建设全方位、高质量的教育体系,以强大的内部和外部综合教育实力为建成标志。就其面临的挑战而言,目前教育强国建设需要适应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新要求,做好超前布局,推动教育公平,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和教师队伍,降低教育功利化思想的影响。实现教育强国,需要依法提供政策保障与组织保障,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提升教育国际竞争力,促进国际教育格局的均衡发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蓝红星   畅倩  
立足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新征程,重新审视城乡融合发展问题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本文基于农业强国建设与城乡融合发展“双向赋能”的紧密联系,阐释农业强国视域下城乡融合发展的内涵特征,解析农业强国视域下中国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现实挑战与实现路径。研究表明:农业强国视域下的城乡融合发展具有多层次、强协调、有侧重的丰富内涵,涵盖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城乡要素优化配置、农耕文明传承发展提升、产业链协同与延伸、绿色低碳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等多维特征。与此同时,农业强国视域下的城乡融合发展仍面临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不均衡、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不顺畅、县域产业辐射带动能力不充足、产业协同发展与链条延伸不充分、绿色低碳发展推动机制不健全等现实挑战。新时代新征程应以县域综合承载能力与治理能力为基础、以要素市场化改革为动能、以县域富民产业为重点、以绿色低碳转型为趋向,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农业强国建设。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明  郭子睿  
上海自贸区的创建是新一届政府推动中国经济进一步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上海自贸区建设总体方案的核心内容包括推动服务业开放、加快金融改革、促进对外贸易的转型升级与实现简政放权。上海自贸区的创建有助于推动中国经济的结构转型,但自身也面临着套利行为难以监管、负面清单流于形式、监管思路亟待转变、改革红利沦为政策红利等问题与挑战。为进一步推动上海自贸区建设,中国政府应加快国内金融业改革、打破服务业的国企垄断、加强上海市政府与有关各部委的协调、防范自贸区沦为新一轮套利热潮。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Shirley Ann Jackson  学白羽  
今天,当我们讨论工程教育时不得不首先谈论工程学。同时,在我们谋划未来的变革之前,我们需要知道:我们从哪里来,现在处在什么位置,以及我们将向何处去。说到工程学,人们必然会说到变革。在这简要的论述之后,我将探讨工程教育的含义。我也将告诉你们一些伦塞勒理工学院正在做的事情。最后,我将探讨一个最为根本的问题——那就是,谁将成为明天的工程师? 这里,让我们先追溯一点历史,以便为后页的论述提供一个背景。五十年前,那些曾用于战时的技术领域的变革开始聚焦于和平的用途,例如原子能、飞机运输、农业、喷气机和火箭的推进以及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冯惠玲  胡娟  惠新宇  
一、内涵与动因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上世纪8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现代高等教育发展三个核心概念之一。这些年来受到我国政府和高等教育界的高度重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