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45)
2023(6126)
2022(4413)
2021(4124)
2020(3117)
2019(7068)
2018(7373)
2017(11551)
2016(8037)
2015(9307)
2014(9764)
2013(8171)
2012(7212)
2011(6523)
2010(6809)
2009(5651)
2008(5652)
2007(5348)
2006(4914)
2005(4600)
作者
(19496)
(16087)
(15929)
(15558)
(10239)
(7588)
(7470)
(6510)
(6113)
(5908)
(5522)
(5351)
(5221)
(5208)
(5163)
(5096)
(5054)
(4865)
(4828)
(4593)
(4434)
(4137)
(4022)
(4014)
(3714)
(3674)
(3669)
(3571)
(3345)
(3291)
学科
教育(20952)
(18294)
经济(18276)
中国(15240)
管理(12555)
(11793)
理论(9735)
教学(9685)
(8318)
(8066)
企业(8066)
(7168)
发展(6699)
(6576)
(6324)
业经(5999)
农业(5497)
学法(5485)
教学法(5485)
研究(5391)
学理(4922)
学理论(4922)
地方(4781)
技术(4441)
方法(4350)
(4146)
(4098)
产业(3801)
改革(3754)
(3696)
机构
大学(97924)
学院(94995)
研究(37506)
教育(29608)
(27219)
经济(26214)
管理(25957)
(24888)
师范(24743)
(23304)
科学(21964)
理学(21363)
理学院(21004)
中国(20914)
管理学(20293)
师范大学(20171)
管理学院(20109)
(18795)
(17599)
技术(17458)
研究所(16956)
职业(16924)
北京(15655)
中心(15266)
(14665)
(13903)
(13525)
(13249)
业大(12652)
职业技术(11740)
基金
项目(59073)
研究(52718)
科学(46850)
基金(36291)
教育(34405)
(30850)
国家(30395)
社会(28873)
社会科(26855)
社会科学(26848)
(26263)
编号(25557)
科学基金(24869)
成果(23634)
(23598)
课题(22248)
(19294)
基金项目(18075)
规划(15852)
重点(15566)
项目编号(14604)
(14455)
(14247)
(14186)
资助(13968)
(13708)
自然(13584)
自然科(13269)
自然科学(13265)
自然科学基金(12996)
期刊
教育(54642)
研究(39760)
(34936)
经济(34936)
中国(34583)
职业(14779)
(14537)
技术(14265)
学报(14033)
大学(12039)
科学(11631)
农业(10212)
(10121)
管理(9649)
技术教育(9641)
职业技术(9641)
职业技术教育(9641)
学学(9388)
(7118)
论坛(7118)
高等(6793)
成人(6261)
成人教育(6261)
(6124)
(5819)
(5767)
金融(5767)
高等教育(5752)
业经(5657)
图书(5259)
共检索到1620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查建中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第1期撰文指出,作为专业教育,工程教育的目的应当是使学生形成能够胜任今后工作的能力,成为合格的公民和称职的产业人员。而我们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余寿文  王孙禺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现代工业对工程技术人员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业界对高等教育的期盼也愈加殷切,要求工程技术人员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能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技术的手段在“大工程”的环境中从事具体的实践活动。这些工程实践活动不仅体现在满足特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林健  
工程师的分类与工程人才的培养密切相关。在阐述了研究问题的重要性以及分析了国内外工程师分类的现状之后,首先提出了工程师分类的原则,并以此为基础将工程师分为服务工程师、生产工程师、设计工程师和研发工程师四种类型;然后提出了工程师培养标准的构成和各类工程师的培养标准;最后讨论了各类工程师培养和成长的各种途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慧研  
工程文化教育强调以人与工程的关系、人对工程的态度等为出发点,把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培养的工程师在道德伦理、知识能力、素质境界等各方面协调发展,成为一个完善的、全面发展的人。黑龙江工程学院在人才培养实践中,立足自身人才培养历史传统优势和学科专业特点,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工程需要,着眼培养既具有一流工程实践能力,又具有优良综合素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学  
现场工程师作为一种复合型、高素质、应用型的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人才支撑。在价值意涵上,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是职业教育适应性、类型性、创新性、高质量的体现与外显,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能级进阶和制造业数字化对接进阶。然而,当前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还存在规模性困境、结构性困境、功能性困境、保障性困境等,需要职业教育持续加大现场工程师培养总量以满足产业人才增量要求,通过结构调整优化培养效能,提升功能促进培养质量,强化保障以增强人才培养支持。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付达杰   张炜   唐琳  
面向先进制造业等重点领域的数字化、智能化职业场景,实施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既是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所需,亦是优化人才供给结构赋能制造强国建设、彰显职业教育类型特征所向,有其自身“可为”的逻辑遵循。在实践中,应当深化产教融合,打造基于专业群的现场工程师学院,推进数字赋能、创新基于学徒制的培养模式,实施专业认证、构建“专业认证+职业资格证书”的培养标准,强化关键能力、培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加强专题研究、夯实现场工程师教育理论与实践根基,以实际“作为”贡献职教智慧与工程力量。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培根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教育部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而率先启动的一项重大改革计划,其主要目标是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于我国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以及增强综合国力、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目前,中国已经有一些大学开始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那么,对于高校来说,工程师培养怎样才能算得上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林健  
落实"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学校方案应分为学校工作方案和专业培养方案两部分。本文在分析制定专业培养方案所应遵循的原则的基础上,具体研究专业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学校培养标准的制定与实现以及企业培养方案的制订与实施,以期为高校制定和实施"卓越计划"专业培养方案提供借鉴与参考。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林健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将强化实践能力作为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核心。不论是本科层次还是研究生层次卓越工程师的培养,不论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还是综合素质的养成,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基础,也是关键。因此,构建满足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要求的工程实践教育体系,是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卓越工程师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约翰·德·格瑞伍  
作者提出 ,高等工程教育必须从未来学习 ,确立建立在对立统一原则基础上的创新发展战略 ,培养明日具有未来素质要求的工程师。文章还通过比利时鲁汶理工学院的例子 ,探讨了如何通过从未来学习来塑造学习型的工程大学 ,形成创新性的发展能力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延翠   路宝利  
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是中国特色学徒制的体现,也是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创新举措。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及能力要求,需要多元主体协同合作。“合供”理论源于公共管理学,强调政府与多元主体协同合作,以提高政策执行效率与公共服务能力。基于“合供”理论的内涵及应用,围绕“谁参与合供”“为什么合供”“怎么合供”三个问题,分析政府部门、项目企业、职业院校以及公共组织在合作培养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中的主体作用。通过阐释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合作培养的缘由及意义,来选择多元主体合作育人模式、搭建多元主体合作育人平台、实施多元主体合作育人管理等方式,优化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合作培养的实践路径,以满足数智化职业场景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现实需求。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杨卫  王孙禺  吴小林  肖曦  马永红  杨院  薄拯  吴文生  肖振  
2022年3月,教育部召开卓越工程师产教联合培养行动座谈会,正式启动卓越工程师产教联合培养行动。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强调,要把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作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全方位深层次大力度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改革。9月,在教育部、国务院国资委的指导下,在北京举办了首届卓越工程师培养高峰论坛,首批18个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单位联合发布《卓越工程师培养北京宣言》。新时代卓越工程师作为担负民族复兴伟大使命的四类战略人才之一,对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刊编辑部为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特组织了笔谈会,邀请高校和行业企业专家就工科研究生教育、卓越工程师培养问题发表真知灼见。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薛浩  薛志谦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应用型、复合型的未来工程师"为培养目标,创新创业教育是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内在需求,但是实践中存在顶层设计不够、思想认识不足、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脱节、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脱节等诸多问题,要创新创业教育的新理念,从各方面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为卓越工程师植入创新基因和创业精神,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瑞明  
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存在人才培养缺乏顶层设计、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培养单位(部门)积极性不高、联动性不强等问题。由此,应充分考量系统思维与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的耦合性,聚焦培养着力点,以整体性思维完善顶层设计,以开放性思维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以层次性思维优化育人生态,探索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工程师培养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