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28)
- 2023(14653)
- 2022(12680)
- 2021(12061)
- 2020(10494)
- 2019(24042)
- 2018(24027)
- 2017(45205)
- 2016(25453)
- 2015(29438)
- 2014(29797)
- 2013(29070)
- 2012(27095)
- 2011(24286)
- 2010(24620)
- 2009(22300)
- 2008(22680)
- 2007(20629)
- 2006(17621)
- 2005(15795)
- 学科
- 济(98520)
- 经济(98402)
- 管理(71942)
- 业(67516)
- 企(55796)
- 企业(55796)
- 方法(50218)
- 数学(44442)
- 数学方法(43718)
- 财(28912)
- 农(27195)
- 中国(26227)
- 学(22106)
- 制(20631)
- 业经(20493)
- 理论(19043)
- 务(18925)
- 财务(18861)
- 财务管理(18800)
- 贸(18620)
- 贸易(18608)
- 地方(18160)
- 易(18071)
- 企业财务(17808)
- 农业(17621)
- 银(15936)
- 银行(15887)
- 教育(15203)
- 行(14941)
- 和(14939)
- 机构
- 学院(359601)
- 大学(358755)
- 济(137492)
- 经济(134075)
- 管理(133998)
- 研究(117977)
- 理学(114220)
- 理学院(112938)
- 管理学(110458)
- 管理学院(109826)
- 中国(89868)
- 京(76411)
- 科学(74083)
- 财(67035)
- 农(62580)
- 所(60412)
- 江(57772)
- 中心(56729)
- 业大(54912)
- 研究所(54251)
- 财经(52651)
- 农业(49106)
- 范(48245)
- 北京(48097)
- 师范(47671)
- 经(47601)
- 州(45888)
- 技术(43709)
- 院(42962)
- 经济学(41641)
- 基金
- 项目(234965)
- 科学(182955)
- 研究(171222)
- 基金(167128)
- 家(145754)
- 国家(144493)
- 科学基金(123405)
- 社会(103132)
- 社会科(97520)
- 社会科学(97492)
- 省(94435)
- 基金项目(87838)
- 教育(83738)
- 自然(81969)
- 自然科(80077)
- 自然科学(80054)
- 划(79461)
- 自然科学基金(78564)
- 编号(72126)
- 资助(70783)
- 成果(59608)
- 重点(53788)
- 部(51824)
- 课题(51147)
- 发(49065)
- 创(48528)
- 科研(45938)
- 创新(45271)
- 大学(45084)
- 教育部(44355)
- 期刊
- 济(152850)
- 经济(152850)
- 研究(104179)
- 中国(76739)
- 学报(59733)
- 财(55867)
- 农(55226)
- 科学(51724)
- 教育(51708)
- 管理(48312)
- 大学(45090)
- 学学(41923)
- 农业(36989)
- 技术(36005)
- 融(32877)
- 金融(32877)
- 财经(26271)
- 业经(24528)
- 经济研究(23377)
- 经(22534)
- 业(20097)
- 问题(19925)
- 图书(19883)
- 统计(19108)
- 版(18397)
- 技术经济(17354)
- 理论(17098)
- 策(16660)
- 财会(16577)
- 贸(16461)
共检索到5436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丁楠 杨院
采用文本分析、深度访谈法对部分试点院校工程博士生培养实践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工程博士生培养中存在培养目标定位的精准度不足、各培养环节自成体系、培养成效不够理想等问题,其深层原因包括国家顶层制度设计不健全、院校层面培养运行机制不完善、工程博士生工学矛盾突出等。基于上述问题及原因,从注重形成工程博士特色的目标定位、优化依托科研项目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完善工程博士培养的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
工程博士 研究生教育 专业学位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彭安臣 沈红
使用对全国12所大学913名博士生的调查数据,应用"教育生产理论"、"入学选择理论"以及"激励理论"构建分析框架,考察博士生资助与博士生培养质量之间的关联性。结果发现,我国博士生接受的资助水平整体偏低,且效率取向不明显;资助类型与博士生学术产出、生源吸引以及学位完成时间存在相关关系;"高水平效率主导型"资助相对其他资助类型,在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吸引优秀生源、促进学位完成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这证实了资助是有效博士生教育的必要条件及其对博士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影响。有鉴于此,必须加大资助力度、提高资助水平,改善资助结构、提高资助效益,构建"绩效+公平"导向的资助体系。
关键词:
博士生资助 资助类型 培养质量 学术产出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翱 孟成明
通过对H农业大学近四年内已回国的71名出国联合培养博士生的调查发现,出国联合培养经历对提升博士生科研意识和精神、科研及协作能力的作用很大。同时,留学管理部门和高校应通过高水平培养支撑博士生国际化学习研究的承载能力,构建"短-中-长"期的多层次国际化培养体系,加强绩效考核和强化质量控制,发挥好回国博士生的后续优势等措施,进一步提高出国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的综合效益。
关键词:
多国联合培养 博士生 科研素质 教育交流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扬 雷庆
博士生对博士学位论文的价值感是影响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要因。本研究对典型工科研究型A大学的博士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了他们对其博士学位论文的价值感,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影响博士学位论文价值感的主要因素做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工科博士生的年龄、研究兴趣、未来发展方向、课题关联度、导师指导满意度等因素对其博士学位论文的价值感存在显著影响,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了针对博士学位论文质量提高和改进的建议。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谷志远
本研究基于美国"基于调研评估‘研究-博士’项目(ARDP)"调查中关于美国研究型大学与博士生培养质量相关的调查数据,对美国研究型大学博士生培养现状以及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论是,美国研究型大学博士生源优秀,具有多样性和国际化程度高的特点;博士生完成学业年限较长且具有学科差异性;博士筛选及选拔机制严格,淘汰率高;博士生导师科研能力突出,学术能力和科研项目是选拔;博士生培养规模一般都比较小;博士生资助面广,资助力度较大。
关键词:
美国 研究型大学 博士生培养 质量 导师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陈珊 王建梁
博士生教育是国际上公认的正规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导师的指导在博士生培养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对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关于博士生导师指导情况的调查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通过国际比较,从博士生的角度,阐述了导师指导频率这一影响博士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最后对提高我国博士生导师的指导频率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
导师 指导频率 博士生质量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丁岚 李海峥
为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我国政府于2007年开始实施"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根据项目资助条件下1977名赴美联合培养博士生建立的独特的数据集,构建GLS模型和截断模型,着重研究非传统因素(如社会关系)对学校与学生之间双向选择的影响。研究表明:社会关系的广度显著影响高校接纳的联合培养博士生人数;国际化水平高的高校接纳国际学生的可能性较大;相对于私立高校,美国公立高校更愿意邀请中国学生;美国高校的排名、声誉对联合培养博士生的择校倾向也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
关键词:
联合培养博士生 择校 社会关系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戚兴华 汪华侨 高久群 周云 郑华 宁黎
通过对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的回顾,以入选论文的学科分布为切入点,分析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分布特征,探究优秀博士生的培养规律。在理性认识和有效利用这些规律的基础上,以论文评选工作促进学校高层次拔尖人才的培养,构建多元互补、多层有序的博士生培养资助体系,完善制度建设,形成体系优势。
关键词:
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学科建设 博士生培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蒋梦琪 石伟平
职业教育教师对课程改革的良好适应是课程改革理念变为实践的重要"桥梁",但是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在角色定位、教学理念、能力结构、外部支持等方面出现了适应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教师能力素质的"先天不足";课程改革方案的"变动不居";教师在课程改革行动中被边缘化;政府、学校在课程改革行动中的功利化。针对上述问题,应从健全外部保障制度、构建长效培训机制、完善评价激励机制、加强教师团队合作4个方面破解。
关键词:
职业教育教师 课程改革 适应性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立万 李红兵 陈强 刘利利
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研究生作为高端人才,新形势下提升其创新能力已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培养的一项迫切任务,但我国现有的部分研究生创新能力明显不足,影响了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本文通过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内涵诠释及对影响内外部问题的分析,探索了新形势下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创新型人才 问题 路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黄维海 罗英姿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非认知能力对职业发展存在重要影响,通过对已毕业博士在学期间科研态度、创新、合作与交流、职业认知四个维度13项非认知能力的调查发现,非认知能力增值的影响因素不同于认知能力。被动求学对全部样本都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性别、录取方式和独立申请课题也会对部分样本产生不同程度影响。从促进博士生认知和非认知能力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应当考虑在招生录取、导师组培养和自主科研支持力度方面采取措施。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曹淑江
作者通过研读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结合自己指导研究生的实践感悟,认为在社会科学类专业博士生培养中,应该强化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教学,引导博士生处理好理论学习、方法训练与做研究、发表论文之间的关系,帮助和鼓励博士生学习、吸收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要补充博士生的数学知识,加强定量研究方法的训练。指出博士生要养成适合社会科学学科特点的学习方法和习惯,认真钻研。
关键词:
社会科学 博士生 培养 研究生教育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许丹东 沈文钦 翟月 陈洪捷
博士毕业生的实际就读体验对于改进博士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基于全国261所博士生培养单位、15512名博士毕业生的调查数据,分析了我国博士生的培养状况,结果表明:博士毕业生对于导师、课题研究过程、科研硬件条件的评价较高,但对课题申请环节、课程教学、生活条件、教学能力提升的评价相对较低。另外,约50%的博士生是延期毕业的,并且其归属感和整体满意度得分都明显不如未延期毕业的博士生。博士生培养单位需要进一步重视博士生的学术训练过程,重点在课题研究支持、课程教学、生活条件保障、教学能力培养方面做出改进,并通过提升培养过程各环节的质量降低博士生的延期率。
关键词:
博士生教育 博士生培养质量 博士生调查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亚敏 胡甲刚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博士生培养模式。在培养目标方面,着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学术性人才;在招生选拔方面,5种方式并举,选拔过程严密;在导师遴选和指导方面,逐渐走向高校自主训练,实行个人指导和集体指导相结合;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方面,实行公共课、基础理论课、专业课、选修课分类开设,以讲授为主;在科研训练和学位论文方面,以多种方式进行科研训练,学位论文逐级把关,强调创新。
关键词:
博士生教育 培养模式 特征 解析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胡甲刚
博士生教育是当代国际上公认的正规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自1980年建立新的学位制度以来,我国博士生教育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博士生培养模式,积累了宝贵经验,取得了明显成效。不过,由于我国博士生培养开展的时间还不长,在发展中难以避免地会存在一些问题和情况。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提高思想认识,深入加以分析,通过进一步的改革创新,在不断的发展中予以解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