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14)
2023(15628)
2022(13220)
2021(12574)
2020(10287)
2019(23842)
2018(23429)
2017(43484)
2016(24580)
2015(27769)
2014(27805)
2013(26752)
2012(24475)
2011(22038)
2010(22360)
2009(20350)
2008(18768)
2007(16779)
2006(14791)
2005(13032)
作者
(68933)
(56680)
(56333)
(53790)
(36140)
(27386)
(25772)
(22222)
(22025)
(20483)
(19549)
(19084)
(18014)
(17893)
(17807)
(17622)
(17279)
(16853)
(16402)
(16295)
(14274)
(14212)
(13810)
(13056)
(12902)
(12836)
(12781)
(12598)
(11517)
(11403)
学科
(81902)
经济(81811)
管理(63132)
(60312)
(50929)
企业(50929)
方法(37021)
中国(33702)
数学(31610)
数学方法(31181)
(27159)
金融(27157)
(25299)
银行(25236)
教育(24858)
(24350)
(23299)
(23220)
(21805)
理论(20638)
业经(20260)
(19333)
地方(18781)
农业(15869)
(15600)
财务(15533)
财务管理(15509)
(14872)
贸易(14858)
企业财务(14792)
机构
大学(331886)
学院(327916)
管理(121828)
(118309)
经济(115102)
研究(114095)
理学(105000)
理学院(103725)
管理学(101698)
管理学院(101115)
中国(84079)
(72881)
科学(71749)
(57695)
(55094)
(54021)
研究所(52891)
中心(52236)
(52083)
师范(51573)
(49777)
业大(49619)
北京(46941)
财经(44223)
农业(42306)
教育(42100)
师范大学(41932)
(41865)
(40792)
技术(40435)
基金
项目(224855)
科学(175728)
研究(169787)
基金(157605)
(137653)
国家(136316)
科学基金(115251)
社会(101799)
社会科(96073)
社会科学(96043)
(90842)
教育(84675)
基金项目(83034)
(77995)
自然(74649)
自然科(72845)
自然科学(72823)
编号(71981)
自然科学基金(71492)
资助(64898)
成果(60878)
课题(53119)
重点(52318)
(49990)
(49321)
(47563)
项目编号(44426)
创新(43968)
(43312)
教育部(43042)
期刊
(130803)
经济(130803)
研究(104271)
中国(75619)
教育(70144)
学报(54653)
(48939)
科学(48367)
管理(43811)
大学(41875)
(41234)
(38061)
金融(38061)
学学(38030)
农业(33810)
技术(31772)
财经(21203)
业经(20894)
经济研究(20011)
职业(18246)
(18035)
图书(17754)
(17345)
理论(15777)
问题(15682)
科技(15496)
(15192)
实践(14624)
(14624)
(14518)
共检索到4957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安萍  陈若愚  胡秀英  
阐述了工程论理教育及其时代性,回顾了我国工程硕士研究生工程伦理教育的开展情况,认为将工程伦理教育融入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存在着三个方面的价值:为工程硕士研究生养成工程伦理道德提供平台、为其全面发展提供精神滋养、为其道德品质培养提供精神指引。指出具体的融入路径包括:制定工程伦理规范、优化工程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目标、充分依托专业课程教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四个方面。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春杰  赵会茹  王青霞  
结合"高层次、应用型"的目标定位,探讨了我国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专业基础和专业技术类课程的特点,主张加强这类课程体系建设和实践环节的设计,增加学生们实际操作过程的训练,并提出了几点改进建议。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吴小林  齐昌政  文永红  石卫林  
从工程实践所需要的知识和工程实践的逻辑出发,对工程硕士应具备的知识系统和实践能力培养的逻辑追本溯源。认为工程知识是工程实践活动的知识基础,它区别于科学知识、技术知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其中工程隐性知识必须通过工程实践才能获得。工程实践具有情境性、独特性(不可替代性)和层次性等内在逻辑。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要以工程知识为关键构建知识体系,要遵循工程实践的内在逻辑,科学合理地组织工程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习得工程知识,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于福莹  肖宏  王加春  漆汉宏  
简要介绍国内外工程硕士教育现状及CDIO工程教育模式,解析CDIO理念与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有机融合的有效途径,从而实现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设想。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姚纬明  卢发周  
借鉴和运用合作教育理念和方法,结合河海大学的自身实践,探索创新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坚持"重理论、强实践"的人才培养理念,依托水利及相关行业组织,大力建设研究生培养基地,合作培养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通过加强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基地联系、完善"奖助贷"体系等必要措施,确保培养工作顺利进行。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刘军伟  刘静  吕勇  胡霞敏  
针对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培养模式同质化、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脱节等问题,笔者以武汉科技大学为例,提出了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三双—三融"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通过"双基地""双导师""双评价"的"三双"培养方法和以"校、地、企、院、际、内"为协同体的多元"融合"、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有机"融合"、课题研究与工程应用的交叉"融合"的"三融"机制,为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提供参考。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林健武  周毅  田雅芳  
金融工程专业是一个跨多学科的综合应用性的专业,需要同时具备严谨的科学研究和切合实际的实践经验,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此,从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出发,提出了以立体式实践培养金融工程硕士研究生的教学体系,其中包括教学场景、教学内容、师资队伍、教学方法四个维度。在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的应用和探索中,这一体系初见成效,受到了广大研究生的欢迎,也获得了学界同行的认可和业界的好评。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罗文标  彭汉  杜娟  阮向前  
通过分析企业在知识经济社会中自主创新的需求和为适应企业需求需要解决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面向企业自主创新需求的基于知识创新的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郑世良  王景伟  徐玲  李丹  
认为工程实践能力是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核心能力,构建工程实践能力体系是工程硕士研究生质量保证的重要举措。从工程哲学和教育学的视角,梳理了工程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内在逻辑,形成工程知识—工程实践能力框架,为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提供理论依据。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紧紧围绕"工程实践能力"这一核心培养工程硕士研究生,制定了工程知识与实践能力融通的课程方案,构建了认知—应用—创新三阶段梯次递进的工程实践模式,逐步探索出"政府—学校—企业—社会"多元共治工程实践机制,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成效显著。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陈小平  罗文标  曹蔚  葛瑞明  
阐述了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的几种模式,介绍了华南理工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实践及取得的成效。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乐平  王应密  陈小平  
通过对一所研究型大学2009级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及相关导师的调查,从入学动机与专业认同度、课程体系与教学状况、实践基地建设与实践能力培养以及导师指导情况等四个方面来发现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改进意见与建议。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秦荣  姬红兵   张文修  
回顾了我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各个阶段,说明了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效果,如:初步建立起了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调节机制,增强了培养单位的自律意识、质量意识和竞争意识等,指出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刘惠琴  沈岩  张文修  
改革与创新是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中的两大主题,本文从对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历程的回顾中,分析了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深化内涵改革的重点与难点问题,阐述了转变观念与改革创新的辩证关系,指出树立新理念,探索新途径,采取新举措,办出新特色是解决重点与难点问题的关键所在。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周德才  卢晓勇  胡融冰  
随着金融业的改革开放、金融体系建设的日趋完善以及金融工程在企业的大量应用,我国对金融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人才的需求日益扩大。本文通过对高校金融工程硕士研究生人才需求理论、现状与趋势分析,说明我国需要让高校逐步加入金融工程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队伍,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石晶  修光利  
结合"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从生源结构、导师队伍建设及论文质量等方面对环境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完善培养机制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