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42)
- 2023(11151)
- 2022(9986)
- 2021(9623)
- 2020(8122)
- 2019(18802)
- 2018(18546)
- 2017(35065)
- 2016(19901)
- 2015(22850)
- 2014(22805)
- 2013(22055)
- 2012(20136)
- 2011(18258)
- 2010(18039)
- 2009(16132)
- 2008(15487)
- 2007(13679)
- 2006(12022)
- 2005(10189)
- 学科
- 济(70432)
- 经济(70258)
- 管理(53263)
- 业(48206)
- 企(41281)
- 企业(41281)
- 方法(34495)
- 数学(28481)
- 数学方法(28108)
- 中国(20627)
- 农(19165)
- 学(18064)
- 财(17048)
- 业经(16681)
- 理论(16450)
- 教育(15261)
- 地方(14191)
- 和(13843)
- 农业(12557)
- 制(11817)
- 技术(11800)
- 贸(11633)
- 贸易(11628)
- 易(11265)
- 环境(11055)
- 务(10716)
- 财务(10655)
- 财务管理(10636)
- 企业财务(10100)
- 划(9903)
- 机构
- 大学(274959)
- 学院(270788)
- 管理(105183)
- 济(97144)
- 经济(94738)
- 理学(91734)
- 研究(91528)
- 理学院(90640)
- 管理学(88764)
- 管理学院(88308)
- 中国(63445)
- 科学(59923)
- 京(59846)
- 所(46369)
- 农(46048)
- 财(43528)
- 业大(43453)
- 研究所(42621)
- 中心(40401)
- 江(39463)
- 范(39453)
- 师范(39036)
- 北京(38028)
- 农业(36343)
- 财经(35370)
- 院(33431)
- 技术(32470)
- 州(32251)
- 经(32176)
- 师范大学(31502)
- 基金
- 项目(190309)
- 科学(148396)
- 研究(140355)
- 基金(134906)
- 家(117929)
- 国家(116860)
- 科学基金(99382)
- 社会(85165)
- 社会科(79563)
- 社会科学(79533)
- 省(76132)
- 基金项目(72097)
- 教育(67537)
- 自然(66085)
- 划(64806)
- 自然科(64518)
- 自然科学(64500)
- 自然科学基金(63333)
- 编号(59094)
- 资助(55776)
- 成果(49088)
- 重点(43023)
- 课题(42037)
- 部(41721)
- 发(39793)
- 创(39669)
- 大学(37157)
- 科研(36695)
- 创新(36647)
- 项目编号(36504)
共检索到3924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苑学芹 张东华 刘慧玲
大学生公民意识是大学生因其公民身份而产生的,对自己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主体作用的自我认知。其培养途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充分发挥被培养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优化工科院校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校园环境。工科院校大学生社会参与是指工科院校大学生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认知、情感态度和参与行为的总和。它主要受到个体、家庭、学校和社会四个因素的影响。工科院校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参与相互作用,其中,公民意识是推动工科院校大学生社会参与的内在动力,社会参与是培养工科院校大学生公民意识的重要途径,二者统一于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
工科院校 大学生 公民意识 社会参与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马红
大学阶段是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时期,学校教育在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肩负着重要的作用,公民意识的培养是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内容。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存在公民意识缺失、责任权利义务错位的现象。高等院校要不断加强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创新高等院校公民教育的模式,强调四个"突出"培养,把大学生培育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公民。
关键词:
大学生 公民意识 公民教育 社会化
[期刊] 求索
[作者]
宋劲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我国公民明确了基本的价值追求和道德准则,是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新指向。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与实践要求,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涵养、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融入教育教学、社会实践、文化育人和制度建设之中。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公民意识教育 大学生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朱清
大学生公民意识缺失的根源在于公民意识教育长期以来被定位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补充,其主体地位的缺失、课程内容的单一、理论成果与实践的脱节等现实困境与发展公民意识教育的迫切需要之间形成较大的反差。加强和提升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完成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转型,必须在教育政策层面加以反思和调整,在开展教育的场域延伸和模式创新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
关键词:
公民意识 政策反思 场域延伸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吴海平
对大学生公民意识现状的问卷调查表明,当前我国部分大学生公民意识中存在特权意识严重、自主自立精神缺乏、公共参与热情不高及公德意识淡薄等突出问题,在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了树立迫在眉睫的公民教育理念、构建合理的教育体系和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三个初步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 公民意识 现状分析 教育对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杨涛
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应科学全面地把握其六个方面的内涵,还应科学处理好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道德教育等几项相近德育内容的关系。
关键词:
大学生 公民意识 教育 内涵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孟君
公民意识是一种现代社会意识,增强公民意识是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话题。一个国家公民的公民意识如何,直接影响着这个国家的国民素质的提高。大学生作为知识和素养较高的群体,培养公民意识是非常关键的。笔者对高校部分大学生做了关于其时事政治关注度的调查问卷,从调查结果中折射出大学生中存在公民意识缺失现象,明确了加强时事教育对培养大学生公民意识的重要意义,论证了高校时事教育平台建设是培养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高校时事教育平台 大学生 公民意识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白琼英
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教育,可以带动和促进国民合格公民素养的形成。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主要有主体意识教育、权利意识教育、法治意识教育。高校开展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渗透公民意识教育,在课余以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锻炼大学生的公民意识行为和政治参与技能。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冲羚 杨艳
文章开展主题调查问卷发现,新疆高职少数民族大学生中的国家认同度、法律意识、主体意识等现代公民基本意识还不成熟,需要通过强化课堂教学、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方式予以提升,使高职少数民族学生能够更好地成为新疆未来社会生活的参与者与主导者。
关键词:
高职 少数民族 学生 公民意识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周光礼 吕催芳
公民教育的实质是政治社会化,社会转型期我国政治社会化的当务之急是进行公民意识的培育。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公民意识总体较强,大学是实施公民教育的重要场所,大学公民教育对社会性别、家庭背景等的负面影响具有补偿效应。但我国大学公民教育还存在如下突出问题:大学生民主参与程度普遍较低;大学生政治效能感不高;政治理论课在大学公民教育中未发挥应有的关键作用。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俞冰 杨帆 许庆豫
在探讨与梳理高校学生公民意识、高校社会参与的内涵与关系的基础之上,借鉴理查德·涅米的曝光与选择模型,分析高校学生公民意识的特点、探索社会参与对高校学生公民意识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高校社会参与的程度越高,高校学生的公民意识越好。此外,高校学生对政府的信赖程度以及对学校生活的卷入程度在这一过程中起着中介作用,高校社会参与通过高校学生良好的政府信赖及学校卷入程度对高校学生公民意识产生了影响。因此,促进高校社会参与,把握其对高校学生公民意识的影响机制是高校进行公民意识教育、提升学生公民意识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
高校社会参与 公民意识 高校学生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杨一平
社会的飞速发展使现代女性面临一种从依赖到独立的人生困境转换,作为最具现代意识的女性群体,女大学生是否对此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本文通过对理工科女大学生主体意识发展状况及发展机制的分析,指出理工科女大学生现有的主体意识发展水平与大学教育目标相距甚远,明确提出理工科大学应将促进女大学生主体意识发展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
理工科女大学生,主体意识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程军栋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关系到社会的发展。本文从社会责任意识的概念出发,提出了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要意义。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现状进行了解,并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缺失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针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缺失的现状,提出了培养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
社会责任意识 大学生 高职院校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魏锡坤
在当今多元文化时代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迫切需要加强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面对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主流和非主流同时并存、社会思潮纷纭激荡的新形势,如何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对当前意识形态现状起到制约和规范作用,反映了整个社会主义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春艳
大学生作为社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制度公平和物质分配的公平有着自己群体独立的态度。大学生作为学校和社会的过渡群体,对社会物质分配和社会制度的公平都有很高的关注意向,基本认同收入差距是引发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对我国当前的社会不公表示担忧和不满。大学生对社会公平的高度关注既是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客观现实引发的,也是我国大政方针所引导的,并且与大学生的自身权益相关联。对此,需要多方采取措施对其进行调节与引导,以促进其健康全面发展。
关键词:
社会公平观 高职大学生 社会矛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