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08)
- 2023(9105)
- 2022(7546)
- 2021(7297)
- 2020(6024)
- 2019(13974)
- 2018(14034)
- 2017(25478)
- 2016(14204)
- 2015(16435)
- 2014(16151)
- 2013(14928)
- 2012(13334)
- 2011(12057)
- 2010(12646)
- 2009(11429)
- 2008(11154)
- 2007(10432)
- 2006(9020)
- 2005(8099)
- 学科
- 济(48657)
- 经济(48616)
- 管理(44111)
- 业(41997)
- 企(37577)
- 企业(37577)
- 方法(23003)
- 数学(19488)
- 数学方法(18867)
- 技术(16955)
- 中国(15409)
- 理论(13736)
- 农(13056)
- 业经(12560)
- 技术管理(11963)
- 教育(11807)
- 财(11135)
- 教学(10796)
- 学(9884)
- 制(9619)
- 地方(9165)
- 贸(8541)
- 贸易(8526)
- 和(8483)
- 农业(8455)
- 易(8277)
- 银(8274)
- 银行(8256)
- 划(8072)
- 行(7864)
- 机构
- 学院(189724)
- 大学(186387)
- 管理(74118)
- 济(68492)
- 经济(66716)
- 理学(63428)
- 理学院(62677)
- 管理学(61075)
- 管理学院(60725)
- 研究(57392)
- 中国(43587)
- 京(40004)
- 科学(36229)
- 财(31880)
- 江(31186)
- 所(27977)
- 范(27846)
- 师范(27624)
- 中心(26989)
- 业大(25778)
- 北京(25539)
- 农(25487)
- 州(25462)
- 技术(25200)
- 研究所(25095)
- 财经(24661)
- 经(22209)
- 师范大学(21452)
- 院(21311)
- 职业(20768)
- 基金
- 项目(123113)
- 科学(97736)
- 研究(95393)
- 基金(84569)
- 家(72315)
- 国家(71616)
- 科学基金(62991)
- 社会(57315)
- 社会科(54204)
- 社会科学(54191)
- 省(52651)
- 教育(48209)
- 基金项目(44063)
- 划(42979)
- 编号(41541)
- 自然(40289)
- 自然科(39464)
- 自然科学(39458)
- 自然科学基金(38737)
- 资助(34777)
- 成果(34176)
- 创(31389)
- 课题(30422)
- 创新(28187)
- 重点(28124)
- 发(25974)
- 部(25831)
- 项目编号(25676)
- 年(25147)
- 大学(24687)
共检索到2930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文彬 申小蓉 刘惠 杨菁
电子科技大学围绕"新工科学生创新驱动型领导力培养"探索出了一整套新模式,有效支撑了三个层次的新工科学生领导力的分类培养,并取得了显著的实践成效,对该模式的探索和总结将为同类高校开展新工科学生的领导力培养提供有效的经验借鉴。
关键词:
新工科学生 创新驱动 领导力 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申小蓉
领导力培养应该成为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新工科人才的领导影响力应该主要源于其卓越的创新能力。"成电栋梁工程"实行动态调整、科学优化,通过分层供给,保障学生领导力整体提升。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丁志卫
高校要培养出优秀的工科实用创新人才,需要建立分类投入、分类指导、分类培养的教育模式,需要建立科学为先、科普为基、科研为主的文化模式,需要建立校企合作、基地孕育、统筹规划的实践模式等,以建立一个科学的人才培养系统工程。
关键词:
工科 实用创新人才 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谢承红
大学生领导力培养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更是学生未来完满生活的重要准备。高校青年社区是相对于专业学院的生活、成长共同体,在学生成长中发挥着除学术训练外的指导、帮助、互动功能,社区在"领导力五力模型"的基础上形成具象化的大学生领导力培养路径,对大学生领导力培养具有一般规律性启示和重要意义。
关键词:
青年社区 大学生 领导力培养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罗成名 黄国铭 张学武 戴卫力 徐晓龙
为了培养自动化学生的新工科思维,以学生实践及设计中运动载体转速快速无静差控制为专题,基于理论教学,推导反馈控制数学模型,继而采用教学实验设备和仿真软件引导学生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最后学生参与课外训练和科研活动,拓展和延伸教学内容。基于课程中电机转速调节控制专题,设计从理论—实验—训练递进型的教学内容,融合繁琐的理论教学与生动的实践教学为一体,以电力拖动控制为载体培养新工科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沙洪成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的目标,高等学校应当通过加快课程改革、强化课堂教学改革、加强和改进基础课教学、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改革教学管理制度等有效措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关键词:
创新能力 培养模式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成都)
[作者]
孙万麟 朱超
为培养工科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本研究构建了基本实验教学、校内实训、综合仿真设计及校外实践4年不断线的多样化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有助于改变传统实践教学必须依附于理论教学的从属地位,这是一个以理论验证性实验为基础、以自选设计性实践为主干、以技能应用综合性实践为重点的"三层次"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采取校企交叉的学习方式,并通过校企导师对接,让学生深入企业顶岗实习,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并进行完整的毕业设计。同时,本研究还构建了"一个目标、三个保障、三个系统"相统一的实践教学保障与监控体系,以保证实践教学质量。构建高校工科专业多样化实践教学模式,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高校工科 多样化 实践教学模式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钟敏 董静芳
领导能力的培养是当前高层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问题。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政府管理培训中心引进并创新了一种适应当代领导干部实际需要的公共管理培训体系——领导力实验室体系。其七大特色体现为综合通识的培训目标、多元个性的课程设置、学术专业的科研环境、专家型的师资队伍、科学灵活的培训方式、基于区域运作的教务模式以及学员为本的教学评估体系。这一体系是继续教育发展的增长点,也是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对领导力培养理念和学习型组织文化的形成都具启发意义。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赵建洋 胡荣林 丁卫红 黄明亮 于振洋 高尚兵
针对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存在差距的问题,以建设江苏省A类品牌专业、国家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为契机,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对计算机卓越人才的需求,通过不断改革与尝试,探索并实践拓展内涵融合创业的计算机卓越人才培养新模式。通过不断优化计算机卓越人才培养新模式,对满足IT产业卓越人才培养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郭锐
通过分析当前高校大学生导师制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开放性的、以创新项目引导的大学生导师制培养模式,构建创新项目驱动的师生双向互选运行机制。以南京理工大学军工特色专业为例,剖析了现行本科生导师制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创新项目引导的大学生导师制培养模式的内涵和实施路径。
关键词:
导师制 创新项目引导 定制化 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赵昊昱 陈小祥 蒋涛 张启蒙
采用"3T"模式,即以"TRIZ"为教学载体、"Triplelevels"(三层次)为教学策略、"ThreeMerges"(三融合)为教学途径来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技术创新能力,解决了高职院校学生是否需要培养创新能力、培养什么样的创新能力,以及如何培养创新能力等热点难题,破解了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载体、方法、途径和模式等系列瓶颈问题,走出了一条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新路。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技术创新能力 培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徐洪珍 李茂兰 曹俊武
对大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是适应国内外日趋激烈的竞争态势的需要。校企合作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就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模式。本文从实际出发,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主张从理论、实践教学方面进行改革,与企业联合组织学生进行技能竞赛,与企业合作建立产学研创新基地等多方面,实施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韩冰 李蘅 孟建宇
通过分析目前生物技术专业教学的实际情况,探讨生物技术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条件和途径。加强素质教育是培养科技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是培养科技创新能力的基础,参加科研工作是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
生物技术专业 科技创新能力 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志
设计是一种具有高度创造性的活动,而设计学则是研究人类这一创造性行为的专门学科。艺术设计专业作为设计学科的构成主体,其基本目标是培养具备自主创新能力的设计专业人才。目前我国地方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与国家重点大学相比,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尚存在一定的差距。为了尽快缩小这种差距,应根据实际探索来构建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的新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