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61)
2023(6337)
2022(5432)
2021(5220)
2020(4423)
2019(9504)
2018(9461)
2017(15797)
2016(9228)
2015(10720)
2014(10238)
2013(9203)
2012(8398)
2011(7607)
2010(8139)
2009(7354)
2008(7184)
2007(6769)
2006(6090)
2005(5561)
作者
(23412)
(19556)
(19381)
(18533)
(12531)
(9384)
(8848)
(7464)
(7443)
(7324)
(6684)
(6553)
(6416)
(6311)
(5926)
(5914)
(5832)
(5831)
(5715)
(5664)
(5180)
(4927)
(4806)
(4592)
(4504)
(4419)
(4413)
(4356)
(3991)
(3962)
学科
(31079)
管理(30754)
(27775)
企业(27775)
(24188)
经济(24155)
技术(16818)
中国(12240)
技术管理(11940)
教育(11413)
理论(9780)
教学(9003)
(8511)
业经(7973)
方法(7610)
(7300)
(7168)
(6551)
银行(6536)
(6277)
地方(6052)
农业(5836)
学法(5719)
教学法(5719)
数学(5520)
研究(5428)
(5326)
金融(5326)
数学方法(5319)
(5195)
机构
大学(117481)
学院(115029)
管理(43838)
(40364)
经济(39212)
研究(38329)
理学(36833)
理学院(36392)
管理学(35621)
管理学院(35391)
中国(27559)
(25479)
科学(22060)
(21473)
(20134)
(19621)
师范(19477)
中心(18319)
(17888)
教育(17587)
(16896)
技术(16849)
北京(16735)
研究所(15876)
(15429)
师范大学(15207)
财经(14892)
业大(14609)
(14320)
职业(14134)
基金
项目(73456)
研究(61771)
科学(59217)
基金(48400)
(40468)
国家(39951)
社会(36578)
科学基金(35277)
社会科(34479)
社会科学(34471)
(33047)
教育(32799)
(27139)
编号(26618)
基金项目(25190)
成果(23712)
(22677)
课题(21304)
自然(20696)
自然科(20340)
自然科学(20333)
自然科学基金(19994)
创新(19860)
资助(18193)
(18012)
重点(17030)
规划(16662)
项目编号(16640)
大学(16447)
(16027)
期刊
(48778)
经济(48778)
研究(42187)
中国(39453)
教育(39122)
管理(20789)
(16433)
学报(14899)
技术(14634)
(14373)
科学(14354)
大学(13180)
(11858)
金融(11858)
科技(10761)
职业(10618)
学学(10215)
农业(9568)
图书(9547)
(9411)
论坛(9411)
业经(8408)
财经(7538)
高等(7497)
书馆(7324)
图书馆(7324)
经济研究(6972)
技术经济(6760)
(6645)
高等教育(6222)
共检索到1976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奕川  
工科学院是培养科技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阵地,科技创新能力是衡量工科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文基于工科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实践,指出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是时代的要求,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然后总结了工科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内容和原则。最后,从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培养体系、重视科技创新理念的灌输和形成、提供科技创新实践的良好氛围、建立多层次创新服务团队等方面提出了工科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耿艾莉  王岩松  
文章从影响工科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因素入手,从树立创新教育观念、课程设置注重学科交叉结合、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等五个方面,阐述了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洪斌  杨晋  
本文就工科大学生数学能力培养问题,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做了阐述,提出了改革方法和应采取的措施。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赵敏  毕研俊  李晓玮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成为当前工科院校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对创新能力与实践教学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当前工科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实践教学现状,对实践教学在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重要性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工科院校加强实践教学的基本策略。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永利  史国栋  龚方红  
工科高校是培养实践创新人才的基地和摇篮,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如何提高工科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大时代课题。工科高校应正确分析现状,找出原因,从教育观念、教师素质、实践教学、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杨佳润   郭卉  
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和学科竞赛为代表的科技创新活动是工科大学生重要的专业实践学习活动,采用定量研究方法探究其对学生工程能力发展的影响发现:参与科技创新活动能显著促进学生工程能力发展,并表现出工程设计等“硬能力”和沟通交流、职业伦理等“软能力”的双重促进效应;任务挑战度、自主探究度、教师互动频率、学长互动频率与同伴互动频率是科技创新活动育人效能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以自主探究度与同伴互动频率最为重要,前者指向“硬能力”发展,后者是“软能力”发展的关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阎小民  
大学生创业能力不足是制约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发展的瓶颈。在国家实施人才培养卓越计划的背景下,卓越人才培养创业胜任力培养在目标与路径上具有一致性,基于卓越计划平台,融入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将有效地提升工科类大学生的创业胜任力。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振中  郝庆平  娄成武  
如何培养文科大学生创新能力是新时期大学教学深化改革的重大课题,以文科大学生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必修课程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大学生兴趣团队借助师生之间互动关系的转变,将课堂教学设计成一个过程,让大学生在过程中将接收科学理论、价值观念转化为外化行为方式。实践证明,兴趣团队是一种培养文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强调以大学生兴趣为本、以兴趣组建团队以及通过团队内外的互动学习,不断强化大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而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周振海  申世园  贾甚杰  
新形势下,大学生道德品质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进一步探讨。本文基于国外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发展状况,分析目前存在问题,提出应对措施,构建成功道德品质的培养模式。创新性在于提出成功道德品质的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尹金荣  罗锋  王东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教育的本质功能。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制约我国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因素,然后结合学生个人自主发展、教师素质和师资队伍建设、高校培养计划和服务功能完善以及国家教育制度体制改革五个层面的思考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途径作了初步探索。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胡鹤玖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者分析了我国高校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转变思想观念是先导、优化课程体系是根本、改革教学方法是切入点、营造创新环境是着力点。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赵五一  
为探究科技竞赛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积极作用,进一步优化高校人才培养和实践育人路径,针对在校及已毕业大学生、科技竞赛指导老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参考相关文献并结合实际情况,将研究指标分为学习能力、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创新实践4个目标层的14个指标,进一步针对科技竞赛对于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提升和影响方面研究不足的问题,深入探讨了有关具体影响和作用机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深入考察参与和未参与科技竞赛的两个对照组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差异。研究表明:科技竞赛经历对在校大学生创新能力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水平、思辨能力和创新实践均有显著正面影响。科技竞赛涉及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需要不同领域的知识相互结合,而跨学科的参赛团队合作正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有效方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吴明全  田懿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对于增强民族自主创新能力有着深远的社会意义。大力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举措,对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德才  
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要求,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营造科技创新环境,搭建良好的硬件平台;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习惯,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要借助学业导师制和项目驱动模式,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力加强校企合作,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还要活跃校园文化,夯实科技创新实践基础。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牟艳娟  
当前,素质教育已经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如何加强并实施素质教育更是成为社会各界特别是高校关注的热点和难点。大学生科技活动作为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受到高校的普遍重视,许多高校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积极开展科技活动,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和科学精神,塑造良好的思想和道德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