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74)
2023(3782)
2022(3254)
2021(3278)
2020(2757)
2019(6556)
2018(6219)
2017(10316)
2016(6388)
2015(7442)
2014(7007)
2013(6161)
2012(5519)
2011(5144)
2010(5255)
2009(4304)
2008(4086)
2007(3807)
2006(3340)
2005(3059)
作者
(14221)
(12027)
(11944)
(11467)
(7763)
(5763)
(5599)
(4703)
(4586)
(4522)
(4034)
(3972)
(3928)
(3885)
(3823)
(3666)
(3628)
(3529)
(3469)
(3408)
(3124)
(2960)
(2887)
(2816)
(2744)
(2683)
(2654)
(2539)
(2508)
(2448)
学科
(14955)
经济(14936)
(10750)
贸易(10749)
(10678)
(10450)
教育(10016)
管理(9702)
(9051)
(7761)
出口(7748)
出口贸易(7748)
教学(7519)
中国(7465)
(6670)
理论(6294)
方法(5987)
数学(5591)
数学方法(5456)
(5230)
企业(5230)
(4798)
学法(4788)
教学法(4788)
农业(4537)
学理(3860)
学理论(3860)
关系(3681)
研究(3633)
学校(3535)
机构
大学(75688)
学院(71175)
研究(25516)
(24701)
经济(24001)
管理(20131)
理学(17375)
理学院(17026)
(16397)
管理学(16302)
管理学院(16161)
教育(15827)
(15749)
师范(15658)
中国(15480)
科学(14654)
师范大学(12539)
(12146)
(12117)
(11662)
(11113)
中心(11054)
研究所(11049)
北京(10851)
技术(10799)
职业(10100)
业大(10057)
(9810)
(9506)
财经(9241)
基金
项目(47948)
研究(41502)
科学(37167)
基金(30824)
(25757)
国家(25411)
教育(24800)
社会(23708)
社会科(22278)
社会科学(22273)
科学基金(21068)
(20477)
编号(18877)
(17579)
成果(17316)
基金项目(15595)
课题(15523)
(13667)
资助(12900)
大学(12538)
重点(11649)
(11579)
自然(11495)
规划(11474)
自然科(11263)
自然科学(11260)
项目编号(11041)
自然科学基金(11036)
(11022)
教育部(10584)
期刊
教育(34399)
研究(28055)
(25282)
经济(25282)
中国(24218)
学报(11888)
大学(10938)
(10827)
职业(8915)
科学(8594)
技术(8550)
(8385)
学学(8240)
农业(7813)
管理(6815)
(6499)
高等(6277)
图书(5339)
高等教育(5223)
技术教育(5216)
职业技术(5216)
职业技术教育(5216)
国际(5191)
经济研究(4666)
财经(4524)
(4484)
(4453)
金融(4453)
(4257)
论坛(4257)
共检索到1193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付梦印  屈艺  高蓓蕾  
大学生学业成就与学校归属感之间密切相关、相互作用。本文从教学的视角解决教育理念的根本问题,重构教学文化;抓住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反向设计课程;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改善师生关系;解决工科大学生的学业问题,形成并增强学校归属感。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孙磊  徐法艳  
成人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的继续和补充。夜大学是成人高等教育的学习形式之一,针对夜大学教学管理难以及学生对母校的疏远感、陌生感,笔者结合多年的成教管理经验和夜大学教学现状,分析探讨了夜大学生的归属感及其培养,旨在提高夜大学的教学质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崔研  
大学生创客培养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客培养依然面临政策、实践、师资、个体的困境。为此,要从建立健全创业制度、搭建多元实践平台、加强创业队伍建设、增强个体发展意识四个方面推动大学生创客培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洪斌  杨晋  
本文就工科大学生数学能力培养问题,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做了阐述,提出了改革方法和应采取的措施。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耿艾莉  王岩松  
文章从影响工科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因素入手,从树立创新教育观念、课程设置注重学科交叉结合、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等五个方面,阐述了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奕川  
工科学院是培养科技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阵地,科技创新能力是衡量工科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文基于工科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实践,指出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是时代的要求,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然后总结了工科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内容和原则。最后,从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培养体系、重视科技创新理念的灌输和形成、提供科技创新实践的良好氛围、建立多层次创新服务团队等方面提出了工科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周娜  崔征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中处于劣势的工科女生一般学习踏实、成绩比较优秀、专业知识掌握比较牢固,但在抽象思维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等方面和男生相比显得相对较弱。文章通过分析工科女生的就业现状来深挖其原因,并提出如何引导她们树立健康的就业心态,如何通过社会、学校、家庭的鼓励与支持实现顺利就业。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周振海  申世园  贾甚杰  
新形势下,大学生道德品质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进一步探讨。本文基于国外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发展状况,分析目前存在问题,提出应对措施,构建成功道德品质的培养模式。创新性在于提出成功道德品质的培养模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阎小民  
大学生创业能力不足是制约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发展的瓶颈。在国家实施人才培养卓越计划的背景下,卓越人才培养创业胜任力培养在目标与路径上具有一致性,基于卓越计划平台,融入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将有效地提升工科类大学生的创业胜任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赵敏  毕研俊  李晓玮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成为当前工科院校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对创新能力与实践教学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当前工科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实践教学现状,对实践教学在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重要性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工科院校加强实践教学的基本策略。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赵必华  
基于35所本科院校5855名大三学生的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查生师互动影响大学生学习结果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生师互动可以正向预测大学生学习结果,学业挑战性和学校归属感在生师互动对学习结果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积极的生师互动以高水平的学业挑战性与学校归属感为主要特征。为此,高校可通过建构全方位生师互动系统,提升学生的学业挑战性,增强学生的学校归属感,因应"弱势群体"学生的互动需求等措施提升生师互动的水平,促进学生学业发展,提高教育质量。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李维  史秋衡  
探索学校归属感对师范专业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机制,有助于提升师范专业大学生专业准备的程度。采用学校归属感量表、学习投入量表以及专业承诺量表对310名师范专业大学生进行分析,发现:无论是否考虑专业承诺,学校归属感对师范专业大学生的学习投入均有较强的直接作用,并且这种作用是正向的;在学校归属感影响师范专业大学生学习投入的过程中,专业承诺能够充当部分中介作用。针对此,学校应重视帮助师范专业大学生了解本专业的特点以及未来工作的价值,在课程方面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机会和发挥空间,构建短期与长期实习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这些管理措施来提升师范专业大学生的学校归属感以及专业承诺水平,进而提升师范专业大学生的学习投入水平。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永利  史国栋  龚方红  
工科高校是培养实践创新人才的基地和摇篮,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如何提高工科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大时代课题。工科高校应正确分析现状,找出原因,从教育观念、教师素质、实践教学、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周琳  
理工科大学生与其他学科的学生相比,逻辑思维能力更强,但艺术感知力和创造力则相对较差。高速发展的现代经济社会,需要大量科技与艺术人才。良好的艺术素养对现代人才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和良好的人格均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应努力提高理工科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高素质人才,促进科技发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红梅  高娜  
文理兼容是当今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理念。据悉,在全国302所理工农医本科院校中,就有290所院校设有人文社会科学本科专业。全国有半数以上的文科生,是在以理工科为主的院校里接受教育。这是当前中国的理工科大学呈现的一种逐步重视文科建设、向综合性方向发展的趋向。但是,对于大多数理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