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82)
- 2023(8748)
- 2022(7094)
- 2021(6345)
- 2020(5549)
- 2019(12374)
- 2018(12142)
- 2017(23300)
- 2016(12472)
- 2015(13795)
- 2014(13620)
- 2013(13533)
- 2012(12190)
- 2011(10611)
- 2010(10780)
- 2009(10371)
- 2008(10690)
- 2007(9643)
- 2006(8520)
- 2005(7989)
- 学科
- 业(74832)
- 企(69911)
- 企业(69911)
- 济(57299)
- 经济(57226)
- 管理(54385)
- 方法(26136)
- 业经(24976)
- 财(22249)
- 农(19569)
- 务(18793)
- 财务(18782)
- 财务管理(18765)
- 数学(18691)
- 数学方法(18519)
- 企业财务(17774)
- 技术(15215)
- 农业(14761)
- 制(13653)
- 中国(13168)
- 策(12914)
- 划(12625)
- 和(12015)
- 企业经济(11959)
- 经营(11537)
- 理论(11401)
- 险(10969)
- 保险(10877)
- 体(10386)
- 技术管理(10167)
- 机构
- 学院(184385)
- 大学(177678)
- 管理(79098)
- 济(78571)
- 经济(77143)
- 理学(66970)
- 理学院(66403)
- 管理学(65571)
- 管理学院(65254)
- 研究(54733)
- 中国(49573)
- 财(39906)
- 京(36801)
- 科学(33052)
- 农(31855)
- 财经(31293)
- 江(29335)
- 经(28405)
- 所(27467)
- 业大(26257)
- 中心(26142)
- 农业(25045)
- 研究所(24660)
- 财经大学(23022)
- 北京(22950)
- 商学(22950)
- 经济学(22863)
- 商学院(22755)
- 州(22517)
- 经济管理(21299)
- 基金
- 项目(119214)
- 科学(96292)
- 基金(88739)
- 研究(86239)
- 家(76470)
- 国家(75759)
- 科学基金(67630)
- 社会(56643)
- 社会科(53714)
- 社会科学(53696)
- 省(48027)
- 基金项目(47205)
- 自然(44748)
- 自然科(43786)
- 自然科学(43777)
- 自然科学基金(43039)
- 划(38761)
- 教育(37573)
- 资助(36089)
- 编号(33473)
- 业(31451)
- 创(28074)
- 重点(26674)
- 部(26060)
- 发(25372)
- 创新(25332)
- 成果(24560)
- 制(23732)
- 国家社会(23398)
- 科研(23123)
共检索到2776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谢可军 王建伟 方建林 朱捍华 黄道友
工矿企业为重金属排放重点行业,系统研究其周边沟渠底泥重金属污染特征与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典型涉重金属排放化工企业周边区域为对象,系统调查监测了沟渠底泥、水体以及周边耕地土壤重金属含量,分析了沟渠底泥重金属污染特征与生态风险,评估其对水体、周边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影响及范围。结果表明,沟渠底泥、水体和耕地土壤中主要重金属污染元素为Cd,其平均含量分别为16.61 mg/kg、5.20μg/L和1.22 mg/kg,其中底泥和耕地土壤Cd平均含量约为湖南省土壤背景值的195和14倍。沟渠底泥和水体中Cd含量相关性系数达到0.84,均随水流方向总体呈递减趋势;以漫灌方式灌溉的沟渠下游耕地土壤Cd含量整体更高,推测沟渠受污染底泥为水体和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源”。风险评价显示,沟渠底泥中Cd呈极高累积风险和重度潜在风险;受底泥重金属影响,水体中Cd和Hg呈重度污染风险,耕地土壤Cd呈中度累积风险,Hg和Pb为轻度累积风险。沟渠底泥重金属污染主要影响沟渠两侧及下游海拔低于46 m的耕地,面积约569 hm2。本研究为工矿企业周边受重金属污染耕地的源头防控和精准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彭自然 张饮江 杨杰 张剑雯
分析上海世博园区水体底泥中Hg、Cu、Zn、Cd、Pb、Cr、As、Se等重金属(类金属)含量,结果表明,Hg为(0.35±0.17)mg/kg,Cu为(65.86±11.33)mg/kg,Zn为(190.9±28.9)mg/kg,Cd为(0.3585±0.0611)mg/kg,Pb为(32.50±11.04)mg/kg,Cr为(180.7±68.5)mg/kg,As为(10.8±5.5)mg/kg,Se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邵学新 吴明 蒋科毅 贾兴焕
对杭州西溪湿地不同水体干扰和沉积过程干扰类型的底泥重金属进行研究,分析了底泥表层和剖面重金属Cu、Zn、Cr、Pb、Cd、Hg和As的含量及分布特征,探讨不同湿地保护措施和水体干扰类型等因素对底泥重金属含量的影响及重金属的可能来源,在此基础上,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H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和基于沉积物质量基准的方法对底泥污染的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底泥7种重金属含量平均值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的二级标准。除Hg和As外,其他元素含量平均值高于当地土壤元素背景值。重金属元素间的不同相关性指示底泥污染物的多种来源。Zn和Cd在底泥中的含量要明显高于土壤...
关键词:
西溪湿地 重金属 影响因素 评价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常青山 马祥庆 王志勇
采用全面踏查和典型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福建主要重金属矿区的尤溪铅锌矿、连城铅锌矿和连城锰矿不同片区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福建重金属矿区重金属污染极其严重,矿区中Mn、Zn、Pb、Cd最高含量分别达92 546、27 454、23 792和248 mg/kg,是对照区的几倍至上百倍。根据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三级标准,按照重金属单项污染指数标准进行的污染评价表明:南方重金属矿区Zn、Pb、Cd均达到重度污染标准,污染程度表现为尤溪铅锌矿区>连城铅锌矿区>连城锰矿区。按照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标准,福建连城铅锌矿、连城锰矿和尤溪铅锌矿的综合污染指数也达到重度污染标准,分别是重度污染临界标准的16....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汤莉莉 牛生杰 徐建强 谢学俭 杨雪贞 晏培
简要介绍了Hakanson的生态风险指数法,用该法对疏浚后外秦淮河南京市区段丰水期和枯水期采集的13处底泥样品进行分析,评价重金属对水域的污染程度及其对水域造成的潜在生态风险影响。结果表明,除清凉门大桥污染程度和潜在风险略高外,外秦淮河其他市区段底泥重金属污染程度及其对水域造成的潜在生态风险较低;疏浚后外秦淮河底泥中的重金属在短期内得到控制,一段时间后重金属污染仍然存在。对有效磷与重金属污染物之间的关系作相关分析,其中有效磷和全量铅之间的线性相关系数0.963 5,说明磷与铅具有同源性。
关键词:
秦淮河 底泥 重金属污染 疏浚 生态风险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张伟 陈蜀蓉 侯平
为全面了解浙江省浦阳江流域浦江县城区段疏浚前后底泥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及其潜在生态危害程度,在浦阳江干流及5条支流共采集24个底泥样品,以及生态清淤站的64个样本,测试了砷(As),铬(Cr),镍(Ni),铜(Cu),锌(ZN),铅(Pb)等6种重金属元素,并结合数据与地理信息系统(Gis)制图,比较各河段的污染情况,采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浦阳江流域疏浚前后重金属污染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浦阳江流域底泥在疏浚后,重金属质量分数与疏浚前有了明显下降,普遍下降了1~2倍,但各样点重金属质量分数还是普遍高于当地的土壤重金属背景值;各种重金属污染对浦阳江流域构成的潜在生态危害由强至弱...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鑫 宁平 唐晓龙 易红宏 周连碧 李凯
【目的】对河南陕县赤泥库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特性和现状进行调查和评价。【方法】在陕县红旗沟、大坪赤泥库周边设置11个采样点,采集0~20cm土层土样,测定土壤中重金属Hg、Cd、As、Cu、Pb、Cr、Ni、Zn含量,并用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评价。【结果】与河南省土壤背景值相比,河南陕县赤泥库周边土壤重金属Zn、Cu、Cr、Hg、Ni的含量均较高,但低于我国土壤环境质量3级标准;Pb、Cd、As含量均明显低于河南土壤背景值和我国土壤环境质量3级标准。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污染最小的为Pb,污染最严重的为Cr,污染程度由高到低依...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范俊楠 张钰 贺小敏 郭丽 施敏芳 陈浩
对湖北省重点区域行业企业周边土壤理化指标和重金属含量进行监测;利用监测数据建立含有13输入、1个隐含层和6输出的3层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监测区域Mn、Co、V、Ag、Tl、Sb含量,综合重金属监测结果和预测结果,采用内梅罗指数对研究区域进行污染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重金属存在不同程度超标情况,最大超标倍数范围为1.8~156.1倍;Mn、Co、V、Ag、Tl、Sb等6项重金属预测结果与实际测试结果相对误差范围在0.3%~19.9%,Mn、V、Ag、Tl、Sb在置信度为99%时均呈显著性相关(P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朝云 王铁宇 徐笠 庞博 谭冰 李奇锋 吕永龙
为了解典型农药化工厂区及周边土壤的重金属含量分布及其环境风险,本研究选择京津渤地区某农药企业,对其厂区和周边表层土壤中Cu、Ni、Cd、Zn、Cr、Pb、Hg和As等重金属进行了监测,并采用内梅罗综合指数法、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美国环保署(USEPA)的人体暴露风险评价方法进行了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企业内部存在明显的As污染,尤其是生产区土壤中As的浓度达到土壤三级标准的2.59倍,企业周边土壤也存在普遍的Cd、Pb和Hg累积现象,历史生产过程含砷辅料的使用是造成厂区As污染的关键原因。从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来看,企业内部生活区及周边土壤重金属平均总潜在生态风险水平为...
关键词:
农药企业 土壤 重金属污染 生态风险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杨俊 王祖辉 李昂 胡泊
目的】武汉经济开发区 (汉南区)26 个重点湖泊中水质劣于Ⅳ类标准的湖泊有 16 个。研究武汉乌金港底泥中重金属和磷的污染特性,分析确定合适的清淤深度,对该区域类似的小微水体污染防治及环保清淤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乌金港为例,通过 2 组实验分析乌金港底泥重金属和磷的污染特性:(1)对乌金港 3 个点位 0~60 cm 深度的底泥进行分层采样,分析 6 种重金属 (铜、汞、砷、铅、镉、镍) 的分布规律,采用地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底泥重金属污染特征及风险进行分析评价。(2)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 3 个点位污染层 (0~15 cm)、过渡层 (15~30 cm) 和正常层(30~50 cm) 底泥中磷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评价,并通过解析实验分析底泥中可溶性活性磷与总磷的释放规律。【结果】乌金港底泥重金属污染特性:重金属质量分数随着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40~50 cm 重金属质量分数趋于稳定,50 cm 深度以下重金属质量分数接近土壤背景值或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地累积指数 (I_(geo)) 分析可知:重金属污染程度大多处于轻度-中度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值均小于 40,风险较低。乌金港底泥中磷的污染特性:污染层、过渡层、正常层总磷质量分数呈现显著的递减规律;污染层和过渡层释放的可溶性活性磷质量浓度与总磷质量分数高于原上覆水,正常层不论是短期还是长期释放的可溶性活性磷与总磷均最低。【结论】乌金港底泥中的污染主要集中在污染层和过渡层,铜和铅是主要的生态风险因子,但处于低生态风险。为了更好地清除内源污染,综合分析底泥重金属和磷的污染特性,确定小微水体乌金港最优清淤深度为 40 cm。图 3 表 6 参 14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余鸿燕 唐子茜 王娜 张伟 付婷婷 曾婷婷 黄永川 阎应红
【目的】探明重庆稻田土壤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特征并对其进行风险评价,为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控及耕地土壤保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重庆市7个典型水稻主产区的稻田土壤样品230个,分析测定土壤样品的pH值及Cd、Hg、As、Pb、Cr等5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利用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法与地累积指数评价法进行污染程度分析,并与重庆土壤重金属背景值和农用地土壤风险筛选值进行比对,分析评估重庆稻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再通过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探究土壤重金属污染可能来源。【结果】研究区土壤中Pb、Cd、Cr、As、Hg等5种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5.4、0.312、66.8、4.71、0.082 7 mg/kg。通过单因子污染指数与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法分析,研究区稻田土壤有19.57%的点位处于Cd元素轻污染状态,0.43%的点位处于Hg元素中污染状态,其余点位处于无污染状态。地累积指数分析发现,稻田土壤中Cd处于轻污染水平,其余重金属元素属于无污染水平,但存在极少部分土壤的Hg元素地累积指数极高(4.03,属于强-极强污染等级)。与重庆市土壤背景值比对发现,Cd、Hg元素含量均超过了重庆土壤背景值,分别是背景值的2.84倍、1.38倍,有累积效应;Pb、Cr、As元素含量略低于重庆土壤背景值,基本无富集。通过与农用地土壤风险筛选值比对,所调查的稻田土壤重金属含量均值均小于对应的农用地土壤风险筛选值。相关性及聚类分析发现,重金属污染主要源于成土过程及人为因素。【结论】重庆稻田土壤总体处于清洁状态,但存在Cd、Hg元素的污染风险。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灿萍 周罕 陈安 徐继刘 付俊
【目的】了解铜选冶场地重金属污染特征,为场地污染评价及土壤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测定场地土壤重金属(Cd、As、Hg、Cu、Cr、Ni、Pb)含量,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及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结合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对重金属来源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相对较高,Cu、Pb、Cd、As、Hg 5种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均高于云南省土壤背景值。重金属单因子污染结果表明Cr元素属于重度污染,As元素属于轻度污染,其余Cu、Ni、Pb、Cd、Hg元素均为清洁状态。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分析表明研究区属于重度污染。地累积指数结果显示Hg元素为中度累积,Cd、As元素为偏中度累积,Cu元素为轻度累积,Pb、Cr、Ni元素为无累积。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单项指数Hg>Cd>As>Cu>Pb>Ni>Cr,除Hg、Cd元素外的其余5种重金属均为轻微生态风险,Hg、Cd元素为很强生态风险,整体上研究区生态风险属于强生态风险。研究区属于复合污染,土壤重金属污染受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共同影响。【结论】研究区土壤中Hg、Cd、As元素风险较高,应重点关注,并采取相关污染治理措施,以改善土壤质量及周围环境。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谢国樑 王德汉 林丹妮
以柠檬酸预处理、竹炭吸附、电极周期性切换作为强化手段,采用电动修复技术,设计了非竹炭吸附区、竹炭吸附区、竹炭吸附区联合电极切换等3个处理,分析了试验过程中电流及电渗流的变化,以及试验完成后土壤pH和电导率的迁移分布,并对每组试验中重金属的去除效率和各截面重金属的迁移分布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柠檬酸预处理能降低底泥初始pH,提高底泥电导率,有利于重金属的去除;添加竹炭,有利于重金属从底泥中迁出,显著提高重金属的去除率,本试验条件下,重金属Zn、Ni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可达80.95%、68.26%;周期性切换电极可以维持底泥中的pH和电导率,防止重金属在两极的富集,提高重金属的迁移效率。
关键词:
电动力学修复 竹炭 重金属 修复效率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唐梦迎 夏楠 陈丽
【目的】以卡拉麦里山南部露天煤矿区为例,分析了荒漠优势植物琵琶柴和周边土壤重金属的含量、富集特征和空间分布规律,评价了6种重金属Zn、Cu、Cr、Pb、Hg、As的污染状况并探究其来源。【方法】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和GIS方法分析琵琶柴重金属富集特征及空间分布关系,分析污染源评价潜在生态危险性。【结果】土壤样本Cr、Pb、As超标率大于70%,且均值都超过了昌吉州背景值,琵琶柴整株样本Hg超标率为23.08%,超标率均低于土壤,说明研究区琵琶柴受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小于土壤;琵琶柴中Hg的富集系数(3.658)远大于其他元素,表明琵琶柴对Hg有极强的吸附能力,可以将琵琶柴作为矿区生态修复的优势植物进行重金属Hg的修复;除Pb外,其他元素滞留率均为正,说明在琵琶柴根部其都存在一定的耐受性;Zn、Cu主要来自地壳源,其他元素由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共同影响,尤其Hg受矿区扰动影响较大且污染严重。潜在生态危险评价结果显示土壤和植物Zn、Cu、Cr、Pb、As 5种元素污染相对较轻,Hg污染较为严重,琵琶柴中Cu、Cr、As分布规律相似,可能具有同源性,琵琶柴As与土壤As空间分布相似,矿区内部和下风向是重金属污染严重的主要区域。【结论】研究区土壤中超标的元素在琵琶柴中含量较低,同时琵琶柴具有一定的耐受力,可作为优势种进行生态修复。
关键词:
矿区 土壤 琵琶柴 重金属 富集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