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63)
- 2023(10727)
- 2022(9375)
- 2021(8978)
- 2020(7187)
- 2019(16876)
- 2018(16785)
- 2017(32383)
- 2016(17396)
- 2015(19672)
- 2014(19655)
- 2013(19302)
- 2012(17385)
- 2011(15679)
- 2010(15424)
- 2009(13830)
- 2008(13309)
- 2007(11308)
- 2006(9794)
- 2005(8273)
- 学科
- 济(67260)
- 经济(67193)
- 管理(47668)
- 业(44482)
- 企(37200)
- 企业(37200)
- 方法(32938)
- 数学(27949)
- 数学方法(27621)
- 贸(21848)
- 贸易(21837)
- 易(21190)
- 农(18288)
- 中国(16749)
- 业经(15522)
- 财(15002)
- 学(14835)
- 地方(14660)
- 理论(12268)
- 农业(12012)
- 和(11200)
- 环境(10891)
- 技术(10664)
- 制(10494)
- 务(9777)
- 教育(9755)
- 财务(9718)
- 财务管理(9703)
- 划(9295)
- 企业财务(9063)
- 机构
- 学院(242960)
- 大学(242923)
- 管理(98668)
- 济(95017)
- 经济(92949)
- 理学(86547)
- 理学院(85633)
- 管理学(84160)
- 管理学院(83747)
- 研究(78719)
- 中国(55599)
- 京(51015)
- 科学(49805)
- 财(40254)
- 所(38617)
- 业大(36745)
- 农(36536)
- 研究所(35538)
- 中心(34800)
- 财经(33308)
- 江(33245)
- 范(32287)
- 师范(32032)
- 北京(31971)
- 经(30271)
- 院(29469)
- 农业(28743)
- 州(27687)
- 经济学(27381)
- 师范大学(25921)
- 基金
- 项目(173209)
- 科学(135258)
- 研究(129059)
- 基金(124168)
- 家(107355)
- 国家(106451)
- 科学基金(91229)
- 社会(79105)
- 社会科(74888)
- 社会科学(74868)
- 省(68162)
- 基金项目(66650)
- 自然(59339)
- 教育(58849)
- 自然科(57891)
- 自然科学(57881)
- 划(57052)
- 自然科学基金(56807)
- 编号(54125)
- 资助(50785)
- 成果(43324)
- 重点(38346)
- 部(37726)
- 发(37119)
- 课题(36666)
- 创(36241)
- 创新(33659)
- 项目编号(33569)
- 科研(33146)
- 大学(32444)
共检索到3398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朱廷珺  胡安亚  
                                    
                                
                            
                            由于国际分工基础细化到了工序层面,贸易的对象从产品层面深入到了工序层面,产生了工序贸易的概念和理论。在回答工序贸易的基础、模式以及利益分配等理论问题时,国际上有代表性文献的分析主线有两条:一条是建立在规模经济基础上的分工论,认为无论两个国家的禀赋差异如何,决定两个国家分工的根本原因在于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别化,其利益来源主要是规模经济在各个任务环节的充分实现和产品消费市场的扩大;另一条建立在生产组织理论基础上,从产权安排、不完全合约等制度性因素入手,探讨了跨国公司全球生产组织与工序贸易模式的关系,认为工序贸易对外包接受国的就业水平和工资收入能产生积极影响。
                            关键词:
                                
                                    
                                    
                                        工序贸易  外包  规模经济  不完全合约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梁碧波  
                                    
                                
                            
                            工序贸易的不断扩大和国际企业生产总部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在给发展中国家创造出更多劳动密集型就业机会的同时,也导致某些发展中国家被锁定在"比较优势陷阱"中。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战略应建立在动态比较优势的基础之上,以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为驱动力,以产业结构升级为目标,将现有的比较优势通过逐步积累和有序释放而转化为未来的竞争优势,确立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动态比较优势产业或领域。另外,在工序分工的背景下,将贸易政策在特定领域的调整对象由最终产品改为"生产工序",会更能体现贸易政策的调节功能,并有助于提高国家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位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郭秀慧  
                                    
                                
                            
                            当前国际分工与贸易呈现出两个新的特点:一是国际分工方式逐渐从产业内分工和产品内分工转变成为工序分工;二是贸易对象逐渐从最终产品转变成为中间产品。这种转变正在逐步影响着国际贸易理论体系及实际贸易形式。鉴于此,本文回顾了国际分工与贸易的各个发展阶段,通过各阶段发展特点的对比总结出全球工序分工与贸易的基本范畴,并对当前国际分工与贸易特点进行准确界定。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银飞  茅宁  田人伊  
                                    
                                
                            
                            文章依据281份制造业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PLS-SEM方法,探讨了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工序贸易公平感知(分配公平、程序公平、互动公平)与企业社会责任(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自发责任)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对工序贸易公平感知各维度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工序贸易公平感知显著正向影响企业社会责任,其中分配公平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最大,自发责任受工序贸易公平的影响最大,而法律责任基本不受影响。文章为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制定企业社会责任相关政策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政策建议,也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提供了决策依据。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黄庆波  李佳蔚  
                                    
                                
                            
                            国际分工的深化对国际贸易模式产生了深远影响。国际分工主要经历了产业间分工、产业内分工、产品内分工和工序分工四个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随着发达国家作为主导力量的全球生产网络迅速发展,以及世界贸易一体化和生产非一体化的形成,工序分工深入发展。世界贸易内容开始由以前的最终产品变为了工序阶段的中间产品,而且中间产品贸易的增长速度开始超越最终产品贸易的增长速度,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内全球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曾铮  
                                    
                                
                            
                            "外包革命"是21世纪世界产业革新的主要经济形式,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三次产业革命,它具有与第一次和第二次产业革命相同的演进路径和具体变革形式。生产片断化、离岸外包和工序贸易刻画了"外包革命"的核心本质,所以成为"外包革命"的基本范式。而"外包革命"的产生对世界总体经济、发展中国家经济以及发达国家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因此,中国必须利用"外包革命"的变革机遇,发展国内产业,实现"经济强国"的目标。
                            关键词:
                                
                                    
                                    
                                        生产片断化  离岸外包  工序贸易  外包革命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孙林  李讯  
                                    
                                
                            
                            复杂的外汇业务流程和较高的入市门槛严重影响了市场主体外汇避险业务主观意愿,一旦市场相对均衡被打破,将引发群体性跨境投资配置失衡,增加政策管理难度。本文将研究机构、银行和非银机构对汇率走势的判断纳入汇率预期分析,并通过熵权综合指数法构建异质性汇率预期指数。在理论分析跨境投资存在信息不对称影响路径的基础上,利用中介效应模型,基于分行业中介效应面板数据分析汇率预期对FDI的直接影响和通过影响贸易开放对FDI的间接影响。理论研究表明:汇率预期除了能够直接影响FDI,还会通过影响贸易开放水平间接影响跨境投资者的心理预期和FDI规模。实证研究显示:本币升值预期能够直接增强FDI投资者的投资信心,贸易开放在汇率预期影响FDI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汇率预期通过出口贸易依存度对FDI的中介效应显著高于通过进口依存度对FDI的遮掩效应。最后就探讨完善跨境投资预期管理机制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程  
                                    
                                
                            
                            19世纪政治经济学家搜集、整理史料的工作填补了传统贸易史研究的空白,但其在理论分析上的缺陷又招致经济学家批判。古典经济学派继而提出"自然禀赋理论"来解释交易行为的分工基础,新古典经济学派则将贸易模式的持续变革引向"要素积累与成本理论"。晚兴的制度经济学派发现贸易参与者制度建设方面的特殊效用后,试图通过"产权论"、"声誉机制"等理论重新阐释贸易行为。随着新史学兴起,史学家对经济学的建构范式也提出质疑,并提出比较文明及整体史观的研究路径。但是,在当前区域贸易研究中实现各学科路径的有效整合并非易事。或许只有坚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盛志鹏  
                                    
                                
                            
                            国际贸易开展由来已久,其在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尤为迅猛。但是在理论方面,就国际贸易问题如何进行最优化发展,相对不足。针对上述问题,文章通过结合国际贸易理论、最优化分析理论、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等理论与方法,通过模型构建、模型分析,从理论上具体确定了国际贸易最优演进路径。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郑伟  钊阳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前沿数字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数字贸易的延伸与扩展,数字贸易逐渐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形式。为继续保持我国国际贸易的引领地位,促进经济快速转型发展,探究我国数字贸易发展路径具有重要意义。鉴于当前国内外对数字贸易的概念还未形成权威、统一的界定,本文从数字贸易概念的界定着手,明确数字贸易的概念、特征及内容,进而通过梳理数字贸易发展成效、国际趋势、发展经验以及我国数字贸易发展面临的挑战,从而对我国数字贸易快速健康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数字贸易  数字技术  数字产品  发展路径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高旭  刘丽伟  
                                    
                                
                            
                            数字贸易已成为全球贸易发展的重要引擎,近些年来,中国数字贸易发展迅速,已经成为经济保稳转增的重要支点。为促进中国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并填补与美欧日等发达国家间的数字贸易鸿沟,上海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首要任务是打造数字贸易国际枢纽港。基于数字经济的发展背景,在阐述数字贸易概念及分类的基础上,剖析了上海打造数字贸易国际枢纽港的现实基础、优势条件及严峻挑战,并针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统计问题、法律法规问题、安全与开放问题、巨额逆差问题提出了路径选择。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全盼  
                                    
                                
                            
                            数字贸易与中国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联系,数字贸易是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同时也为中国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结构支撑。数字贸易能够拓宽中国产业市场范围,以此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市场支撑。数字贸易对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机理包括成本集约机理、创新驱动机理及供需适配机理这三方面内容,在不同维度影响机理的作用下,数字贸易对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路径也有所不同。针对数字贸易对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路径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以此明确数字贸易和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关联性。
                            关键词:
                                
                                    
                                    
                                        数字贸易  产业转型升级  创新驱动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汤碧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分工经历了由产业间分工、产业内分工向产品内分工不断深化的过程。作为发展中贸易大国,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方式也由传统的水平分工向垂直专业化分工演变,并以加工贸易为主要方式切入了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本文从产品内分工的视角,测度中国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的水平,针对中国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的各个环节,采用贸易余额贡献率(CTB)指数衡量我国各个生产环节的贸易份额和贸易余额贡献率,并以电器设备、机械器具和纺织品为例,分析这三个部门产品内贸易各环节的情况和近年来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产品内分工体系下我国贸易转型升级的路径。
                            关键词:
                                
                                    
                                    
                                        产品内分工  贸易余额贡献率  转型升级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陈恩  刘璟  
                                    
                                
                            
                            随着内地与港澳更紧密贸易关系安排(CEPA)政策的出台,粤港澳经济合作特别是服务业合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针对这一现实,本文从服务贸易自由化等概念出发,基于完全竞争市场和规模报酬不变假设下的生产者服务贸易自由化模型,根据香港与内地生产者服务贸易特点的相关变量,对CEPA政策实施的生产者服务贸易自由化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了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的现状、问题及现实路径。研究表明,大力引进港澳服务业,特别是香港的金融服务业,切实促进前海、横琴等试验区发展,全面落实相关政策的衔接以及相应纳税政策是促进三区域服务贸易自由化的主要路径。
                            关键词:
                                
                                    
                                    
                                        CEPA  服务贸易自由化  路径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张楠  崔日明  
                                    
                                
                            
                            服务贸易作为一种新型的贸易形式正迅速发展,为加快世界经济转型,促进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文章在对中日两国的服务贸易发展路径的比较过后发现,中国的服务贸易发展有与日本存在诸多相似之处,中国的服务贸易处于日本服务贸易发展的初级阶段。政府应从政策、技术创新、产业结构等方面进行改善和调整,以促进中国服务贸易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
                                
                                    
                                    
                                        中日  服务贸易  发展路径  比较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