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25)
- 2023(15007)
- 2022(12660)
- 2021(11702)
- 2020(9457)
- 2019(21550)
- 2018(21200)
- 2017(41199)
- 2016(22069)
- 2015(24667)
- 2014(24330)
- 2013(24066)
- 2012(22588)
- 2011(20729)
- 2010(21184)
- 2009(19775)
- 2008(19307)
- 2007(17133)
- 2006(15670)
- 2005(14405)
- 学科
- 济(91820)
- 经济(91728)
- 管理(61673)
- 业(60584)
- 企(45399)
- 企业(45399)
- 方法(33690)
- 中国(30893)
- 数学(28905)
- 农(28807)
- 数学方法(28554)
- 贸(26137)
- 贸易(26117)
- 易(25364)
- 地方(23911)
- 财(23162)
- 业经(21594)
- 制(20685)
- 农业(18819)
- 银(18788)
- 银行(18768)
- 行(18240)
- 融(17259)
- 金融(17258)
- 学(17170)
- 策(14512)
- 环境(14347)
- 发(14180)
- 技术(14152)
- 理论(13264)
- 机构
- 学院(315151)
- 大学(311032)
- 济(135786)
- 经济(132817)
- 管理(116784)
- 研究(111127)
- 理学(98706)
- 理学院(97615)
- 管理学(96074)
- 管理学院(95480)
- 中国(86900)
- 京(65836)
- 财(65403)
- 科学(64514)
- 所(56342)
- 农(51403)
- 中心(50712)
- 研究所(50291)
- 财经(50276)
- 江(49154)
- 经(45572)
- 范(42568)
- 业大(42488)
- 师范(42191)
- 北京(42017)
- 经济学(41767)
- 院(40076)
- 农业(40022)
- 州(39929)
- 经济学院(37643)
- 基金
- 项目(199082)
- 科学(156933)
- 研究(151291)
- 基金(142605)
- 家(123231)
- 国家(122162)
- 科学基金(103920)
- 社会(96599)
- 社会科(91636)
- 社会科学(91617)
- 省(78123)
- 基金项目(73505)
- 教育(68985)
- 划(65567)
- 自然(63707)
- 编号(62870)
- 自然科(62195)
- 自然科学(62179)
- 自然科学基金(61063)
- 资助(58706)
- 成果(52681)
- 发(48045)
- 重点(45085)
- 部(44330)
- 课题(43990)
- 创(41749)
- 国家社会(39876)
- 性(39771)
- 发展(39214)
- 创新(39013)
- 期刊
- 济(158761)
- 经济(158761)
- 研究(100363)
- 中国(66566)
- 农(48718)
- 财(48164)
- 管理(44697)
- 学报(44298)
- 科学(41365)
- 教育(37441)
- 融(37372)
- 金融(37372)
- 大学(34033)
- 农业(33325)
- 学学(31696)
- 业经(28106)
- 经济研究(26853)
- 技术(26603)
- 财经(24708)
- 贸(21913)
- 问题(21833)
- 经(21418)
- 国际(19252)
- 图书(17989)
- 业(17207)
- 商业(16060)
- 世界(15158)
- 理论(15140)
- 技术经济(15003)
- 坛(14680)
共检索到4977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黄庆波 李佳蔚
国际分工的深化对国际贸易模式产生了深远影响。国际分工主要经历了产业间分工、产业内分工、产品内分工和工序分工四个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随着发达国家作为主导力量的全球生产网络迅速发展,以及世界贸易一体化和生产非一体化的形成,工序分工深入发展。世界贸易内容开始由以前的最终产品变为了工序阶段的中间产品,而且中间产品贸易的增长速度开始超越最终产品贸易的增长速度,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内全球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爽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深入,生产性服务贸易作为全球价值链的重要纽带和粘合剂,对国际分工深化和世界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显著。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发展,主要通过专业化分工和知识人力资本导入与积累两种作用机制,带动本国或地区比较优势从低附加值环节向高附加值环节转移,实现本国或地区国际竞争力和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升。近年来,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发展成绩斐然,但是生产性服务贸易逆差持续扩大、国际竞争力低下、贸易开放度不足等问题仍日益突出,成为我国对外贸易比较劣势的集中体现,严重制约着我国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升。因此,全球价值链服务化背景下,我国急需合理调整对外开放模式,继续扩大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开放程度,推动生产性服...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汪素芹 胡玲玲
生产性服务作为服务业和加工业的粘合剂,以服务业为中心将产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串连起来,成为先进工业化国家后工业化的重要特征。因而,生产性服务贸易也就成为服务贸易的重要内容与发展趋势。本文对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发展速度较快,但贸易结构落后,贸易逆差逐年扩大,竞争力较弱,影响到作为世界加工厂的我国制造业。因此,扩大生产性服务贸易,改善生产性服务贸易结构,是提高我国生产服务贸易国际竞争能力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贸易 贸易结构 国际竞争力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顾国达 周蕾
本文利用投入产出法对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的产业基础、发展现状进行测算,并借助垂直专业化贸易份额这一指标评估我国服务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同时通过对美国、韩国生产性服务贸易进行横向比较,得出以下结论:我国生产性服务发展较快,但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和中间投入率还较低;我国住宿和餐饮业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提供的中间服务占比较高,而具备较高技术知识的其他服务业提供的中间服务比重较低;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有了长足发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其中服务贸易中的生产性服务投入还是偏低;我国绝大多数服务行业还未融入全球价值链中,服务行业参与垂直专业化国际分工的水平较低。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曹慧平 于津平
本文引入中间需求因素,对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进行了扩展,分析了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影响生产性服务业的作用机制,然后利用协整关系、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等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结论: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加工贸易不利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一般贸易有利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但短期内加工贸易能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一般贸易的促进作用具有滞后性,短期内效应不明显。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汪素芹 孙燕
生产性服务作为服务业和加工业的粘合剂,以服务业为中心将产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串连起来,成为发达国家后期工业化的重要特征。因而,生产性服务贸易也就成为服务贸易的重要内容与发展趋势。文章对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及其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发展迅速,结构不断优化,但仍以传统服务贸易为主,现代服务贸易份额偏低;贸易差额有扩大趋势。为此,需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贸易,改善贸易结构,提高生产性服务贸易竞争力。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 贸易结构 国际竞争力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庞博 张曙霄
生产性服务贸易作为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重视,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贸易符合当前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英国是生产性服务贸易强国,其保险服务贸易、金融服务贸易等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其发展经验对推动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增长有一定启示。我国应在扩大开放、经济结构调整、加强生产性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相互作用、健全管理与协调机制、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以及鼓励企业创新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带动生产性服务贸易发展。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琰 芮明杰 刘明宇
基于分工和交易费用的研究框架,本文研究了生产性服务外部化的内生动因及制约因素。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外部化与生产性服务的规模经济效果,以及制造企业的人力资本专业化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基于信任的长期合作关系以及生产性服务企业数量的增加有助于减少外部化交易费用,推动生产性服务外部化水平。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 外部化 分工 交易费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姚为群
现代国民经济的价值流量由商品和服务所构成,目前发达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中,服务的比重都在60%以上,一般发展中国家也普遍达到40%左右;在国际商业领域,服务贸易流量约占世界贸易总额的四分之一,且有迅速扩大的趋势。这说明,随着世界各国的国民经济结构和产业...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梁碧波
工序贸易的不断扩大和国际企业生产总部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在给发展中国家创造出更多劳动密集型就业机会的同时,也导致某些发展中国家被锁定在"比较优势陷阱"中。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战略应建立在动态比较优势的基础之上,以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为驱动力,以产业结构升级为目标,将现有的比较优势通过逐步积累和有序释放而转化为未来的竞争优势,确立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动态比较优势产业或领域。另外,在工序分工的背景下,将贸易政策在特定领域的调整对象由最终产品改为"生产工序",会更能体现贸易政策的调节功能,并有助于提高国家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位置。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牛蕊 郭凯頔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和深化,催生了基于增加值视角下对于新型国际分工体系的研究。本文首先利用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对中韩两国服务贸易及各服务部门的竞争力水平进行测算和比较;其次,通过对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指标和垂直专业化份额的测算,对中韩两国服务贸易各部门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及专业化份额进行分析和评价;最后,采用多部门引力面板模型对影响中韩中间品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服务贸易开放度、货物贸易出口、人均GDP等宏观因素而言,中间品生产性服务贸易专业化分工程度对于两国的服务贸易影响相对较弱,通过深化生产性服务贸易分工可以有效地促进两国的贸易发展并带动两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提升。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爱娟 任晓燕 潘敏娟
目前,我国教育服务贸易存在较大的贸易逆差,留学人员归国数量较小,在教育市场国际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我国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对策应包括:推进高等教育市场化改革,吸引留学人员回国,对国外在我国境内举办的教育机构实施分类管理;正确把握我国教育服务贸易的开放度,加强对我国职业培训服务贸易市场的开发,规范国外教育中介组织进入我国教育市场。
关键词:
开放环境 教育服务贸易 发展对策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陈明 冉斌
目前,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在发展过程中呈现与制造业的融合日益加深、服务方式日益网络化和外包化、产业价值链逐渐完整化等特点。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制造业发展瓶颈的制约、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小和水平低、发展机制不够完善、结构不合理等。为此,应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制度建设;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融合;发展新兴服务业,促进产业价值链优化与增值;支持产业集群发展,发挥特色优势和集聚效应。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姜长云
促进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需要将完善监管与推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和民营化结合起来,积极支持行业协会发挥其重要作用,加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规划布局工作,健全其财政支持机制,拓宽其融资渠道,因地制宜地提高地价,适度降低生产性服务业的单位土地投资强度标准和用水及能源的价格,并强化其人力资本支撑。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发展 机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煊
本文分析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制造业企业经营观念落后、工业布局分散和政策及体制因素的约束。并提出了推行外包战略、建立高层协调机制和消除体制障碍等对策思考。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需求不足 业务外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