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54)
- 2023(11485)
- 2022(9767)
- 2021(9051)
- 2020(7313)
- 2019(16949)
- 2018(16386)
- 2017(31513)
- 2016(17011)
- 2015(19248)
- 2014(19372)
- 2013(18381)
- 2012(16945)
- 2011(15143)
- 2010(14859)
- 2009(12720)
- 2008(11816)
- 2007(10063)
- 2006(8563)
- 2005(7545)
- 学科
- 济(72295)
- 经济(72233)
- 管理(44697)
- 业(43829)
- 企(34503)
- 企业(34503)
- 方法(29328)
- 数学(26110)
- 数学方法(25721)
- 中国(22243)
- 地方(20543)
- 农(19862)
- 业经(16720)
- 财(15887)
- 农业(13766)
- 技术(12735)
- 贸(12331)
- 贸易(12320)
- 理论(11894)
- 易(11884)
- 环境(11447)
- 地方经济(11412)
- 融(11322)
- 金融(11321)
- 发(11279)
- 银(11259)
- 银行(11246)
- 制(11131)
- 学(10913)
- 行(10862)
- 机构
- 学院(228252)
- 大学(217645)
- 济(92737)
- 经济(90922)
- 管理(87184)
- 理学(75024)
- 理学院(74229)
- 研究(73743)
- 管理学(72937)
- 管理学院(72522)
- 中国(55002)
- 京(45814)
- 科学(43356)
- 财(41407)
- 所(35128)
- 中心(34999)
- 江(34322)
- 农(33257)
- 财经(33028)
- 研究所(31806)
- 范(31479)
- 师范(31171)
- 技术(30900)
- 业大(30825)
- 经(30174)
- 北京(28355)
- 经济学(28294)
- 州(27806)
- 院(27200)
- 职业(26869)
- 基金
- 项目(155795)
- 科学(124433)
- 研究(120412)
- 基金(110586)
- 家(94724)
- 国家(93861)
- 科学基金(82264)
- 社会(75263)
- 社会科(71441)
- 社会科学(71428)
- 省(64211)
- 基金项目(58700)
- 教育(58646)
- 划(53061)
- 自然(51566)
- 编号(51365)
- 自然科(50403)
- 自然科学(50392)
- 自然科学基金(49442)
- 资助(44440)
- 成果(39452)
- 发(38903)
- 课题(36495)
- 重点(35863)
- 部(34549)
- 创(33774)
- 创新(31334)
- 发展(31238)
- 国家社会(30776)
- 展(30671)
- 期刊
- 济(101332)
- 经济(101332)
- 研究(64657)
- 中国(48177)
- 教育(36309)
- 管理(33325)
- 财(31825)
- 农(30516)
- 学报(28688)
- 科学(28676)
- 技术(26974)
- 大学(23366)
- 学学(21885)
- 农业(21471)
- 融(21027)
- 金融(21027)
- 业经(18479)
- 经济研究(16118)
- 财经(15821)
- 职业(15019)
- 经(13682)
- 问题(13410)
- 坛(11635)
- 论坛(11635)
- 业(11503)
- 技术经济(10715)
- 商业(10307)
- 技术教育(10291)
- 职业技术(10291)
- 职业技术教育(10291)
共检索到3365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卢绍娟 崔永华
由于企业参与度低或缺乏积极性,高职课程开发很难反映企业的需求。在职教集团框架下进行高职课程开发,有助于实现课程开发系统化,加强实践知识与理论知识结合,有助于实现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关系由"一对一"转变为"多对多"。基于职教集团框架的工学结合课程开发,其运行的关键是使企业获得利益补偿,要从法规、政策上鼓励企业、行业协会深度参与课程开发,从制度上激励中小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段小莉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目前高职教育的课程改革与开发如火如荼,已成为当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焦点、难点和重点。从课程开发的必要性、相关概念及内涵以及开发中注意的问题几个方面探讨了工学结合、能力本位的课程开发问题。
关键词:
工学结合 能力本位 课程开发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理连
在国家高职示范校内涵建设过程中,基于工学结合的工作过程导向式高职课程开发已成为高职课程改革的主要模式之一,其中,以"双元(学校与企业)"合作的"三方(学校-企业-学校)"为特征是工作过程导向式课程开发的重要内涵;同时,加强深层次工学结合、推进生产性与顶岗性实训和打造"双师"结构则是其实施的重要保障。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潘安霞
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以《机械产品的数字化设计》课程为例,探索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如何组织和开展高职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讨论了工学结合课程的总体设计和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
关键词:
工学结合 课程建设 探索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马莹
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基于工学结合的课程开发成为高职教学改革的重点。在分析工学结合课程的特征和高职英语专业职业岗位能力的基础上,从课程目标、学习情境、教学方法、评价体系几个方面探讨了《商务英语会话》课程开发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
工学结合 商务英语会话 课程开发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马丽霞 孙志平 郭华东
项目导向下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充分展示了现代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的价值取向,本文对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精品课程基于工学结合建设与开发的过程进行了总结和探讨,阐述了体现工学结合课程教学的条件、工学结合项目教学内容的建立与实施。
关键词:
工学结合 教学项目 教学方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孙清娟 李永川
"工学结合"的课程开发模式,符合职业教育规律,"五化教学法"是"工学结合"课程开发模式的具体运用。文章以具体课程开发为例,论述了"五化教学法"课程开发的内涵和具体开发步骤。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郭琴
本文将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提出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针对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并将工作任务对应的行动领域进一步转化为学习领域,探讨了项目化课程的施教方案。
关键词: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工学结合 课程开发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韩利伟
高职课程标准是课程建设的基础。制订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课程标准,需在问题分析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工学结合和高职教育的内涵和特征,遵循高职课程标准的基本制订原则和科学制订流程、实施策略以及课程标准基本内容和框架结构,这对于高职教学质量提高和人才培养目标实现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邹茜茜 王建明
工学结合课程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课程的有效实施能达到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共同发展的目标。本文从分析工学结合过程中高职课程质量评价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相关课程质量评价的"双主体,三环节"实践原则,并以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课程评价的实践为例,具体阐述了在此原则指导下的工学结合课程质量评价过程。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贺华 武春岭 龚小勇 唐继勇
基于高职信息安全专业特点,校企合作开发适合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核心教材,其主要环节是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确定、校企合作机制建立、根据"W-H-D"法选择和组织教材内容、建设配套的数字化教材资源库等。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向丽
高职院校的学习领域课程、项目课程等工学结合课程教材的开发,重点在于对包含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学习性工作任务的选择、设计以及编排,从教材内容和结构上规范开发方法。高职项目课程教材、学习领域课程教材和"理论—实践"一体化专业基础课程教材已形成一些较有特色的编写体例。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马必学 刘晓欢 向丽
当前高职院校正在开发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课程,其中项目课程、"双证"课程和德国学习领域课程等课程模式得到广泛应用。每一种课程模式都有其内在规定性和适用范围,并没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课程模式。高职院校在进行课程开发实践时,有必要对这三种课程模式的内涵及适应性进行分析,结合学校自身的教学条件和办学传统,探索适合自身实际的课程开发理论与方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嘉孟
工学结合模式下的课程建设需要对校内的学习和企业的实习做一体化设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按典型工作任务、典型生产任务进行课程开发,可以使学生在校内和校外的学习和实习过程中都与工作知识紧密结合,也使教师与学生成为实施工学结合课程的共同体。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志宏
基于种植类专业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的行业特性,形成单元课程"逆向分析"开发方法,即从课程顶层设计入手,逆向追溯单元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所面向的教学目标与职业岗位工作任务,明确课程定位,并以此为切入点,通过岗位工作调研,对课程进行系统分析、设计与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