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11)
- 2023(9895)
- 2022(8662)
- 2021(8391)
- 2020(7193)
- 2019(16616)
- 2018(16443)
- 2017(30022)
- 2016(18208)
- 2015(21026)
- 2014(21974)
- 2013(20767)
- 2012(19848)
- 2011(18104)
- 2010(18598)
- 2009(16614)
- 2008(16884)
- 2007(15713)
- 2006(13492)
- 2005(12457)
- 学科
- 济(63365)
- 经济(63293)
- 管理(42643)
- 业(40638)
- 企(32465)
- 企业(32465)
- 方法(31709)
- 数学(27929)
- 数学方法(27459)
- 中国(22320)
- 教育(22070)
- 学(18668)
- 农(17738)
- 财(17177)
- 理论(16077)
- 制(12805)
- 地方(12609)
- 教学(12247)
- 业经(11932)
- 贸(11857)
- 贸易(11852)
- 易(11492)
- 农业(11428)
- 技术(10941)
- 务(10630)
- 财务(10603)
- 财务管理(10565)
- 银(10212)
- 银行(10172)
- 企业财务(9989)
- 机构
- 大学(257066)
- 学院(256947)
- 研究(91847)
- 济(90376)
- 经济(87923)
- 管理(84552)
- 理学(72200)
- 理学院(71155)
- 管理学(69319)
- 管理学院(68821)
- 中国(62310)
- 科学(59365)
- 京(57150)
- 所(49165)
- 农(47788)
- 研究所(44876)
- 范(44165)
- 师范(43757)
- 财(43100)
- 江(42345)
- 中心(40942)
- 业大(40146)
- 教育(39045)
- 农业(37901)
- 技术(37826)
- 北京(36627)
- 师范大学(35505)
- 财经(34109)
- 州(33564)
- 院(32430)
- 基金
- 项目(163495)
- 科学(126692)
- 研究(122718)
- 基金(111703)
- 家(98481)
- 国家(97516)
- 科学基金(80524)
- 社会(70704)
- 省(67180)
- 教育(67144)
- 社会科(66522)
- 社会科学(66499)
- 划(58471)
- 基金项目(58235)
- 编号(53897)
- 自然(52499)
- 自然科(51290)
- 自然科学(51267)
- 自然科学基金(50345)
- 资助(47394)
- 成果(46693)
- 课题(41614)
- 重点(39427)
- 部(37569)
- 发(35481)
- 年(34345)
- 性(33554)
- 创(33252)
- 教育部(32108)
- 科研(31592)
- 期刊
- 济(98855)
- 经济(98855)
- 研究(80819)
- 教育(67029)
- 中国(62030)
- 学报(46256)
- 农(42452)
- 科学(38935)
- 财(35044)
- 大学(34927)
- 学学(31464)
- 技术(29341)
- 管理(29211)
- 农业(28422)
- 职业(20464)
- 融(20154)
- 金融(20154)
- 财经(17450)
- 业(15828)
- 经济研究(15375)
- 经(15081)
- 业经(14950)
- 版(13639)
- 技术教育(13592)
- 职业技术(13592)
- 职业技术教育(13592)
- 坛(13491)
- 论坛(13491)
- 问题(13236)
- 图书(12366)
共检索到3916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马必学 刘晓欢 向丽
当前高职院校正在开发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课程,其中项目课程、"双证"课程和德国学习领域课程等课程模式得到广泛应用。每一种课程模式都有其内在规定性和适用范围,并没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课程模式。高职院校在进行课程开发实践时,有必要对这三种课程模式的内涵及适应性进行分析,结合学校自身的教学条件和办学传统,探索适合自身实际的课程开发理论与方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勤
文章基于广东高职教育和区域经济发展特征,从教育规划与布局、人才培养、教育经济效益和产教融合四个方面对广东高职教育和区域经济发展适应性进行了分析,最后从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个方面提出了提升适应性的策略,从而促进广东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区域经济 适应性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理连 刘晓梅
工学结合教学制度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制度体系设计,是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基于工学结合教学制度特点及功能性分析,结合教学制度、组织体系的构建研究,提出"平台—制度—教学—师资—学生"的工学结合教学制度"五要素"以及与人才培养的关系,并就制度体系运行进行了途径分析与研究,从而为提升高职教育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工学结合 教学制度 内涵发展 体系建设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魏春雷
为了能够提高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教育课程建设的力度,以《冲模设计与案例分析》课程为例,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通过实践,验证了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教育的课程建设具有明显的效果,提高了高职生的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
工学结合 高职教育 课程建设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善江
随着产业结构由块状向集群演进,高职教育专业群建设愈来愈受到关注。着眼区域"产业、专业一体化",常州高职园区建设了18个重点专业群,专业设置覆盖七大新兴产业的85.71%,而与节能环保、生物技术、新医药、新能源对应的专业群建设尚显不足。基于提升专业群与区域产业群的适应性,未来常州高职教育园区专业群建设宜采取四大发展策略:宏观调控、协同发展、错位发展和特色发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段小莉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目前高职教育的课程改革与开发如火如荼,已成为当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焦点、难点和重点。从课程开发的必要性、相关概念及内涵以及开发中注意的问题几个方面探讨了工学结合、能力本位的课程开发问题。
关键词:
工学结合 能力本位 课程开发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嘉孟
工学结合模式下的课程建设需要对校内的学习和企业的实习做一体化设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按典型工作任务、典型生产任务进行课程开发,可以使学生在校内和校外的学习和实习过程中都与工作知识紧密结合,也使教师与学生成为实施工学结合课程的共同体。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音宇
随着江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江苏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速,江苏高职教育的"人才供给"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不相匹配。江苏高职教育需要协调政、行、企校四方关系,在教育投入、规划布局、体制机制、人才培养等方面探索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策略。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正良
通过独立学校、中外合作办学、课程合作、证书培训等多种形式,近年来,江苏高职教育国际化获得了较大发展。但与江苏经贸国际化、经济国际化和经济发展的行业分布相比,江苏高职教育在国际化过程中却表现出一定的不适应性。因此在未来发展中,江苏应强调以经济国际化引领教育国际化,协调教育国际化资源的区域配置,加强高职教育国际化的行业适应性。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刘正良
对开放型经济突出的地区来说,高职教育国际化要服务于地区经济的国际化。江苏的经验说明,保持教育资源的国内地区分布、国外区域分布以及人才培养的行业分布与地区经济发展结构方面的协调,有助于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戴伟芬
学术取向、专业取向、社会(公正)取向共同构成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教师教育课程思想的三大价值取向。专业取向教师教育课程思想以教育学科为中心,相信教育科学研究和教学知识基础的作用,在教育研究和专业评判的基础上,致力于建立专业教师队伍。学术取向教师教育课程思想以通识教育、任教科目为中心,通过教师掌握其知识结构,并把其注入教师教育课程中,完善教师的知识体系,促使教师形成良好的教育判断力。社会取向教师教育课程思想是在美国面对日益多元化的教学环境下,把教师当做转化型知识分子,赋权增能,以社会重建、改造为中心,实现教育和社会公平。三大价值取向的思想体现出了融合与多元模式的思想特征和发展趋势,构成了当代...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克勤 王碧秀
职业教育是一种应用型教育和技能型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在于为生产第一线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过硬专业技能,较强合作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各高职院校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形成了不同的教学模式。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张立昌
参照国外课程改革的经验,并结合我国新课程实施的现实,本文提出学校文化重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分别从学校文化的精神层面和制度层面提出了重建的目标:在精神层面上,首先要使全校教师具有对使命和抱负的共同承担,有明确的方向感、责任感,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和专业自主意识;其次,倡导和建设宽容、信任和坦诚与相互学习的氛围。在制度层面上,从传统的科层架构模式走向同事共享权力构架模式;建立校本教研制度等。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胡坚达 蔡文芳
长三角和珠三角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两大区域,也是高职教育国际化最深入的两大区域。比较和分析这两大区域高职教育国际化的结构适应性,能够更好地引导该地区的高职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加强区域内高职院校教育国际化的行业匹配度,为区域经济发展储备国际化人才,从而提升区域产业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启富
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就业导向是其具体体现。对此,要解决就业导向中的适应性问题,即针对性与适应性关系,即就业竞争力与人力发展后劲关系问题,必须着力于两大关键性问题:实行“订单培养”是有效途径;全面准确把握就业能力是根本基础。同时要倾力构建“技术应用学科”课程体系,切实保障就业导向中的适应性问题的落实。
关键词:
高职 就业 适应性 针对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