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29)
2023(6022)
2022(4890)
2021(4864)
2020(3861)
2019(9397)
2018(9652)
2017(17463)
2016(10092)
2015(11651)
2014(12008)
2013(11102)
2012(9852)
2011(8837)
2010(9368)
2009(8180)
2008(8146)
2007(7406)
2006(6370)
2005(5753)
作者
(27234)
(22281)
(22175)
(21344)
(14307)
(10780)
(10321)
(8726)
(8506)
(8379)
(7772)
(7500)
(7339)
(7131)
(6952)
(6951)
(6833)
(6672)
(6615)
(6444)
(5719)
(5584)
(5492)
(5296)
(5257)
(5073)
(5071)
(5017)
(4643)
(4471)
学科
(33815)
经济(33779)
管理(25438)
(22726)
(19376)
企业(19376)
方法(17696)
数学(15632)
数学方法(15077)
理论(11036)
教学(9945)
(9924)
中国(9880)
教育(8834)
业经(7730)
(7446)
(6792)
学法(6587)
教学法(6587)
(6436)
农业(6243)
地方(5737)
(5553)
学理(5546)
学理论(5546)
(5542)
贸易(5533)
技术(5502)
(5371)
(5293)
机构
学院(132460)
大学(128926)
管理(47884)
(43326)
经济(41938)
理学(40310)
理学院(39859)
研究(39005)
管理学(38574)
管理学院(38347)
中国(30252)
(28057)
科学(24984)
(22635)
(21227)
技术(20024)
(19923)
师范(19716)
(19664)
(19262)
中心(18860)
业大(18729)
(18684)
北京(18018)
职业(17579)
研究所(17478)
财经(16215)
师范大学(15190)
农业(14773)
(14535)
基金
项目(83032)
研究(64766)
科学(63399)
基金(54730)
(46681)
国家(46230)
科学基金(39730)
社会(35886)
(35749)
教育(34549)
社会科(33756)
社会科学(33746)
编号(30282)
(29244)
基金项目(27711)
自然(25705)
成果(25236)
自然科(25129)
自然科学(25126)
自然科学基金(24616)
资助(24314)
课题(22237)
重点(19157)
(19114)
项目编号(18100)
(17642)
(17344)
(17015)
大学(16608)
规划(16466)
期刊
(51150)
经济(51150)
研究(38352)
中国(33810)
教育(31449)
管理(19395)
学报(19173)
(18036)
(17943)
技术(17931)
科学(16626)
大学(15106)
学学(13380)
农业(12271)
职业(11095)
(10639)
金融(10639)
图书(10367)
业经(9586)
统计(7932)
经济研究(7709)
财经(7481)
书馆(7412)
图书馆(7412)
技术教育(7348)
职业技术(7348)
职业技术教育(7348)
(7124)
论坛(7124)
(7105)
共检索到2059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树林  
本文分析了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德育优势,并结合河南机电学校德育工作的实际,提出了充分发挥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德育优势的一些举措。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夏晓峰  刘世军  
本文主要介绍学校几年来在工学结合方面,经过努力探索出的具有自己特色的“2+1”办学模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孙文平  
实施"工学结合、教学做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最显著的特色就是"做中学,做中教"和能力培养职业化。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把学习的过程与生产和产品加工的过程有机融合,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秦益霖  高志宏  
本文介绍了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创新"企-校-企"三轴联动的人才培养体系,采取"找准需求定人才、校企合作建课程、工学结合育人才"等措施,构建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教学模式情况。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维彬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专业性、多样性和综合性等特征,知行观、实用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础;英国三明治教育、美国合作教育和德国双元制教育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国际借鉴;工学结合的双重性、交替性和市场性决定高职教育应从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培养条件、培养途径及机制等方面创新与实践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志伟  
"校企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需要校企共同全程与全面参与。本文认为师资队伍的"双师"要求和企业兼职教师的实践教学指导是"校企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关键,制度、文化和机制建设则是校企长效运行机制建设的保证。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钱和生  任谦  何晨阳  
中等职业学校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企业的学习与学校的学习交叉交替进行,实现校内学习与企业实践结合、工作与学习结合、学习与就业结合。本文在简述"四化"特征的工学结合模式、"1223"结构的工学结合模式内涵与特点的基础上,指出了建立学校与企业对接的办学平台、教育教学平台、资源平台"三平台"的实施模式途径,并根据实践经验引发的启示与思考。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祁红志  张金标  
模具行业的发展需求高技能人才,模具专业群将专业培养要求与相关职业标准结合,构建"双证融通、学做合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项目课程开发,构建"岗位进阶、能力递升"的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体系,工学结合工作站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别同玉  韩永红  张艳军  
针对江苏医药经济发展趋势,围绕医药市场对药学人才知识、能力及素质要求,结合药学专业特点,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为核心,进行高职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构建了"3对接、4一体、5结合"的"345"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并对该模式的实施方略进行实践探索。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敏  李宏伟  杨长春  牛陆风  于葵  
由于冶金技术专业的特殊性,要求其必须依托于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借助企业的力量,共同培养人才,实现互利共赢。本文介绍了鹤壁职业技术学院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冶金技术专业人才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总结了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并指出了此种模式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许士群  张荣华  
高职教育具有实践性、职业性、开放性的特点,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校企间的密切合作,精心构建工学结合三级平台,着力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取得了互惠多赢的效果。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胡邦曜  
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思想的重要发展,工学结合将是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突出特征。改革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是当前高职院校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余克泉  彭泽立  李洁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围绕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类型特征,构建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工学结合项目导向模块化课程体系、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工作室教学模式,并建立了相应的运行机制,取得了明显成效。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何向荣  
目前,高职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人才培养的质量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在国家有关政策和文件精神的指导下,浙江工贸职院发挥校企联合改制的独特优势,以项目课程开发和生产性实训结合为核心,探索和实施了"三三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以生产性实训为抓手,推行了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改革,学做合一的学习模式改革及产教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并通过开展项目课程和生产性实训,实现了人才培养过程的三证贯通。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唐小芬  
本文介绍了永州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专业"农场+公司"双轮驱动人才培养模式,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构建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课程体系,与企业共同实施"任务到班、责任到人,学生管理、教师(专家)指导,阶段考核、联产计分(酬)"的24字以项目为驱动的企业化培养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