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55)
- 2023(9589)
- 2022(8047)
- 2021(7776)
- 2020(6449)
- 2019(14617)
- 2018(14833)
- 2017(26902)
- 2016(15171)
- 2015(17567)
- 2014(17497)
- 2013(15786)
- 2012(14050)
- 2011(12663)
- 2010(13157)
- 2009(11694)
- 2008(10959)
- 2007(9944)
- 2006(8475)
- 2005(7382)
- 学科
- 济(47007)
- 经济(46946)
- 管理(37480)
- 业(31388)
- 企(26527)
- 企业(26527)
- 方法(21645)
- 数学(18996)
- 数学方法(18348)
- 理论(15491)
- 中国(15260)
- 教学(14869)
- 农(14109)
- 教育(12419)
- 学(11886)
- 财(10854)
- 业经(10690)
- 制(10507)
- 学法(9418)
- 教学法(9418)
- 农业(8643)
- 技术(8542)
- 地方(8436)
- 体(8339)
- 银(8073)
- 银行(8044)
- 贸(7974)
- 贸易(7967)
- 和(7889)
- 行(7745)
- 机构
- 学院(198973)
- 大学(189774)
- 管理(68225)
- 济(65260)
- 经济(63401)
- 研究(62789)
- 理学(58277)
- 理学院(57612)
- 管理学(55809)
- 管理学院(55480)
- 中国(45158)
- 科学(41015)
- 京(40624)
- 农(32380)
- 技术(32220)
- 江(31903)
- 所(31801)
- 财(31243)
- 业大(29581)
- 范(29440)
- 师范(29060)
- 研究所(29023)
- 中心(28920)
- 职业(27944)
- 州(25746)
- 农业(25405)
- 北京(25334)
- 财经(24288)
- 院(23436)
- 师范大学(22422)
- 基金
- 项目(131635)
- 研究(101273)
- 科学(101125)
- 基金(87680)
- 家(76486)
- 国家(75777)
- 科学基金(64078)
- 社会(57524)
- 省(57109)
- 社会科(54093)
- 社会科学(54077)
- 教育(52982)
- 划(47239)
- 编号(45877)
- 基金项目(44999)
- 自然(41268)
- 自然科(40382)
- 自然科学(40367)
- 自然科学基金(39562)
- 成果(37828)
- 资助(37175)
- 课题(34543)
- 重点(30748)
- 年(29944)
- 创(28013)
- 发(27952)
- 项目编号(27481)
- 部(27434)
- 创新(25887)
- 规划(25542)
- 期刊
- 济(74197)
- 经济(74197)
- 研究(55332)
- 中国(49136)
- 教育(47202)
- 学报(32328)
- 农(30507)
- 科学(27439)
- 管理(27232)
- 技术(25225)
- 财(24946)
- 大学(24710)
- 学学(22708)
- 农业(21073)
- 职业(18026)
- 业经(14275)
- 融(14024)
- 金融(14024)
- 经济研究(12406)
- 财经(11653)
- 技术教育(11384)
- 职业技术(11384)
- 职业技术教育(11384)
- 业(11313)
- 坛(11036)
- 论坛(11036)
- 图书(10764)
- 统计(10271)
- 版(10196)
- 经(10143)
共检索到2967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余波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整个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与发展已经产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作为公共课程的思想政治课也应该构建适应这种模式的教学体系。其教学内容既要强调思想道德素质,又要突出职业素质;教学计划要适应企业的生产特点;教学方法要体现多样性,注重实践教学;考核方法要注重综合性,突出实效性。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宋丽平
高职院校学生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不理解和不适应,其原因主要在于学生对工学结合模式的认识不足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欠缺,以及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对工学结合模式的不适应。为此,应该改革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和对学生干部的引导,强化校园文化建设,并发挥企业的育人作用。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贾涛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一种重要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既给当前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有利条件,同时也带来了不少挑战。本文对如何结合职业教育特点,突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具有职教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工学结合 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玮 胡颖梅 周宇 阳川
纺织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对纺织类高职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针对纺织类高职高专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工学结合培养人才为准则,提出了高职课程体系建构的机制、实施方案以及课程改革的具体步骤,并给出了纺织类专业课程体系实施方案。
关键词:
工学结合 高职教育 课程体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林小星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基础条件是加强课程管理的改革创新,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课程管理体系。课程管理体系是教学管理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课程管理内容,主要包括课程开发活动管理、课程实施活动管理和课程评价活动管理三部分。其课程管理体系是一个由"三大系统、四个层级、多重复合回路"构成的结构复杂的完整系统。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林小星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的一种基本制度,它的实施与推广对高职教学管理改革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构建符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并能更好地促进这种模式实施的高职教学管理体系,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课题。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教学管理体系,主要包括课程管理体系、学籍管理体系、师资队伍管理体系、实践性教学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等内容。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教学管理体系 工学结合 应用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陈博旺 龚雪
伴随着"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有效地开展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当前具有鲜明时代意义的课题。文章就"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给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与机遇给予了介绍,并对推进该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探讨,以期探索出新的道路,使之适应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仇志海 李龙珠
创造、创新、创业教育三者是有机统一的,在高等院校开展"三创"教育对于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创新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下构建"三创"教育体系要把握工学结合的原则,要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与能力为核心,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要通过明确定位、构建课程体系、建立保障机制、改革评价方式等来构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高校学生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三创"教育体系。
关键词:
“三创”教育 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季跃东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的实施主体、教学模式、学习方式、考核方式等均体现出鲜明的特征。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其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体系构建也必须体现工学结合特色。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应遵循科学性、激励性、可操作性、多元化的原则,以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可持续发展能力考核为核心内容,以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突出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立莹
高职学生应该是具备职业性、实践性的技能型人才。但当前高职学生"就业难",企业单位"选人难",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高职学生缺乏社会人应有的职业发展能力。职业发展能力的基础就是职业性所要求必备的职业素质。高职院校培养的以就业为目的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突出的表现就应是具有较强的职业发展能力,能够迅速适应企业和社会的需要。值此《职业教育法》修改之际,建议在法律规定中明确将学生职业发展能力的教育和养成途径做具体要求,并通过教师日常教学加之校园职业环境的塑造等方面实现这一目的,进而更好地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职业性 职业发展能力 职业素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唐永泽 卢兵 霍雄飞
创建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制度,是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谈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人们往往觉得那是老大学、大大学、名大学的事,似乎与新生长的我国高职院校没多大关系。其实不然。时至今日,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一支充满朝气的生力军和名副其实的"半壁江山",如果没有比较成熟定型的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制度的创立,那么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是不完整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廖建华 刘慧娟
我国高职院校推行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存在两大误区,一是实施主体上的误区;二是培养过程上的误区。为此,必须加强校企合作,构建和实施双主体、全过程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才能真正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质性改革,从而实现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方华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要求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零差异、专业技能与岗位规范零差距、学生毕业与就业零过渡。工学结合是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口,也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路径。笔者从教学管理的六个主要方面入手,结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提出了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管理研究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奚立民
在充分进行行业产业调研和职业岗位分析的基础上,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课程内容载体,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和"三维学习站阵列"。深入探讨了在该课程体系下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创建的"三级训学循环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关键词:
高职 课程体系 培养模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俊 田丽洁 劳文薇
移动通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基于移动终端岗位能力需求,建立系统化的岗位课程体系,并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要求,以及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将职业资格考证内容融入课程,使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的同时获得岗位职业资格证书。同时,以校企深度融合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为基础,探索"2+1"、"2+0.5+0.5"等人才培养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