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82)
2023(15251)
2022(13165)
2021(12654)
2020(10665)
2019(24749)
2018(24863)
2017(46556)
2016(26192)
2015(30013)
2014(30281)
2013(28955)
2012(26157)
2011(23388)
2010(23764)
2009(21429)
2008(20732)
2007(18414)
2006(15964)
2005(13964)
作者
(73802)
(60752)
(60590)
(57703)
(38699)
(29126)
(27753)
(24028)
(23174)
(21993)
(20741)
(20408)
(19313)
(19288)
(18780)
(18734)
(18570)
(18205)
(17557)
(17254)
(15362)
(15188)
(14844)
(13953)
(13809)
(13702)
(13624)
(13315)
(12427)
(12097)
学科
(90704)
经济(90595)
管理(78282)
(68613)
(59595)
企业(59595)
方法(44186)
数学(37796)
数学方法(37006)
中国(25475)
(25185)
(24567)
理论(22015)
(21654)
业经(21037)
(18913)
地方(17564)
(16719)
财务(16620)
财务管理(16585)
教学(16288)
教育(16242)
(16160)
农业(15920)
技术(15664)
企业财务(15631)
(15302)
贸易(15294)
(15111)
银行(15056)
机构
学院(354494)
大学(349700)
管理(138196)
(124907)
经济(121564)
理学(118114)
理学院(116756)
管理学(114178)
管理学院(113535)
研究(112416)
中国(84014)
(75757)
科学(73396)
(59941)
(57083)
(56946)
(54420)
业大(53798)
研究所(52075)
中心(51877)
(49265)
师范(48725)
北京(47780)
财经(46935)
技术(46333)
农业(44651)
(44330)
(42495)
(41421)
师范大学(38577)
基金
项目(239588)
科学(186079)
研究(177834)
基金(167665)
(146033)
国家(144751)
科学基金(123773)
社会(105077)
社会科(99227)
社会科学(99197)
(97694)
基金项目(88506)
教育(86667)
自然(82266)
(81786)
自然科(80351)
自然科学(80330)
自然科学基金(78806)
编号(76301)
资助(70565)
成果(62413)
课题(54426)
重点(54049)
(51451)
(49896)
(49843)
项目编号(46658)
创新(46223)
科研(45757)
大学(45087)
期刊
(139876)
经济(139876)
研究(100791)
中国(76802)
教育(59507)
学报(57288)
管理(54301)
(51241)
科学(51206)
(47719)
大学(43232)
学学(40079)
技术(38017)
农业(35613)
(27619)
金融(27619)
业经(24302)
财经(22127)
经济研究(21585)
图书(20919)
(20100)
职业(19771)
(18898)
科技(17160)
(17042)
问题(16892)
技术经济(16352)
理论(16200)
(16030)
论坛(16030)
共检索到5245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林小星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的一种基本制度,它的实施与推广对高职教学管理改革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构建符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并能更好地促进这种模式实施的高职教学管理体系,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课题。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教学管理体系,主要包括课程管理体系、学籍管理体系、师资队伍管理体系、实践性教学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等内容。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方华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要求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零差异、专业技能与岗位规范零差距、学生毕业与就业零过渡。工学结合是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口,也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路径。笔者从教学管理的六个主要方面入手,结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提出了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的基本思路。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林小星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基础条件是加强课程管理的改革创新,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课程管理体系。课程管理体系是教学管理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课程管理内容,主要包括课程开发活动管理、课程实施活动管理和课程评价活动管理三部分。其课程管理体系是一个由"三大系统、四个层级、多重复合回路"构成的结构复杂的完整系统。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良  
本文从教学管理的角度出发,分别从树立基于工学结合的教学管理理念、建立教学组织体系、教学质量保障机制、柔性教学管理机制、教学监控评价体系等方面,对构建工学结合的高职教学管理体系进行了探讨。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玮  胡颖梅  周宇  阳川  
纺织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对纺织类高职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针对纺织类高职高专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工学结合培养人才为准则,提出了高职课程体系建构的机制、实施方案以及课程改革的具体步骤,并给出了纺织类专业课程体系实施方案。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余波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整个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与发展已经产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作为公共课程的思想政治课也应该构建适应这种模式的教学体系。其教学内容既要强调思想道德素质,又要突出职业素质;教学计划要适应企业的生产特点;教学方法要体现多样性,注重实践教学;考核方法要注重综合性,突出实效性。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立莹  
高职学生应该是具备职业性、实践性的技能型人才。但当前高职学生"就业难",企业单位"选人难",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高职学生缺乏社会人应有的职业发展能力。职业发展能力的基础就是职业性所要求必备的职业素质。高职院校培养的以就业为目的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突出的表现就应是具有较强的职业发展能力,能够迅速适应企业和社会的需要。值此《职业教育法》修改之际,建议在法律规定中明确将学生职业发展能力的教育和养成途径做具体要求,并通过教师日常教学加之校园职业环境的塑造等方面实现这一目的,进而更好地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黄玲青  
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关键环节,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文章分析了目前教学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对教学管理的新要求,并从"学产服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出发,在树立开放式的管理理念、建立柔性化的管理机制、提升教学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等方面提出了教学管理创新的对策。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志强  
工学结合已成为高职教育办学的基本模式,并对高职教学管理提出新挑战。基于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需要构建一个包括管理理念、组织体系和管理机制等基本要素,覆盖从培养目标、教学过程、质量监控和评价到毕业就业全过程的新的高职教学管理体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左晓琴  
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创新工学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可着眼于贯彻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设计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对接区域产业发展,构建特色专业体系;紧贴岗位需求,深化课程体系改革;突出技能培养,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校企共育共享,加强"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崔秀敏  黄子辉  李显宁  
工学结合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工学结合突出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强化实践教学的落实。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即"2+1"教育教学设计。"2+1"教育教学设计更加强调以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流程引领顶岗实习的真正落实。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杰  辛宝英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解决了高职教育发展方向的问题,在理念上不容置疑,但在实际实施中却存在很多问题,效果不尽人意,要想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落实到实处,就必须找到校企合作难题的根源问题,建立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高效实施的体制机制。课题组通过对全国50所高等职业院校及40家企业进行调研并借鉴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国际经验,对我国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实施的体制机制改革进行探讨和研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仇志海  李龙珠  
创造、创新、创业教育三者是有机统一的,在高等院校开展"三创"教育对于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创新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下构建"三创"教育体系要把握工学结合的原则,要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与能力为核心,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要通过明确定位、构建课程体系、建立保障机制、改革评价方式等来构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高校学生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三创"教育体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季跃东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的实施主体、教学模式、学习方式、考核方式等均体现出鲜明的特征。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其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体系构建也必须体现工学结合特色。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应遵循科学性、激励性、可操作性、多元化的原则,以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可持续发展能力考核为核心内容,以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突出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奚立民  
在充分进行行业产业调研和职业岗位分析的基础上,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课程内容载体,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和"三维学习站阵列"。深入探讨了在该课程体系下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创建的"三级训学循环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