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17)
2023(5903)
2022(4368)
2021(4473)
2020(3562)
2019(8712)
2018(8825)
2017(15709)
2016(9752)
2015(11360)
2014(11515)
2013(10156)
2012(8932)
2011(8300)
2010(8672)
2009(7305)
2008(6961)
2007(6261)
2006(5468)
2005(4977)
作者
(23074)
(18933)
(18799)
(18176)
(12021)
(9002)
(8749)
(7437)
(7339)
(6937)
(6616)
(6252)
(6090)
(6039)
(5955)
(5797)
(5754)
(5746)
(5601)
(5350)
(4885)
(4711)
(4618)
(4419)
(4388)
(4325)
(4261)
(4225)
(3775)
(3732)
学科
(29758)
经济(29740)
教育(19894)
管理(19689)
(17314)
方法(16559)
数学(15350)
数学方法(14830)
(14723)
企业(14723)
中国(14401)
理论(10705)
教学(9233)
(7299)
(7259)
业经(6503)
技术(6051)
(5567)
(5330)
学法(5083)
教学法(5083)
发展(4725)
(4603)
地方(4480)
农业(4472)
(4432)
贸易(4429)
学理(4422)
学理论(4422)
(4387)
机构
大学(121081)
学院(119701)
管理(41266)
研究(39993)
(38150)
经济(37020)
理学(35952)
理学院(35486)
管理学(34291)
管理学院(34056)
教育(30333)
(27389)
(26775)
师范(26662)
中国(23781)
科学(23528)
师范大学(21786)
技术(19782)
职业(19389)
(19149)
(19089)
北京(18244)
研究所(17478)
中心(17251)
(16910)
(15165)
业大(14961)
(14686)
(13622)
财经(13472)
基金
项目(77592)
研究(64751)
科学(63149)
基金(51901)
(43782)
国家(43266)
教育(40784)
科学基金(37458)
社会(37134)
社会科(34917)
社会科学(34906)
(32974)
编号(30273)
(29826)
成果(26160)
基金项目(25750)
课题(24844)
自然(23226)
自然科(22750)
自然科学(22748)
自然科学基金(22299)
资助(22254)
(21043)
重点(19172)
规划(18983)
(18754)
项目编号(17960)
(17554)
教育部(17109)
(16627)
期刊
教育(54146)
研究(42998)
(38508)
经济(38508)
中国(34245)
技术(19069)
职业(15972)
管理(15520)
学报(13875)
科学(13697)
(12597)
大学(12431)
(11687)
技术教育(10791)
职业技术(10791)
职业技术教育(10791)
学学(9871)
农业(8326)
(7776)
论坛(7776)
统计(7299)
(6988)
金融(6988)
(6713)
业经(6679)
经济研究(6554)
(6455)
财经(6377)
高等(6108)
决策(6014)
共检索到1822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马树超  
进入新世纪,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将呈现两大趋势:一是规模快速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数将从2004年的566万增加到2010年的820万以上,高等职业教育招生数也将进一步增加,以适应大规模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要求。二是职业教育模式转型,由传统的学院式教育模式向政府主导下的就业导向模式转变,以适应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社会转型的需要。这一模式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际出发,在宏观发展上强化政府宏观调控,在职业学校运行上强化市场导向,重视学校与企业合作,重视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优先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明星  孟庆国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模式是指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学校与企业双向介入,将学校的理论学习、基本训练和企业的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为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国外"工学结合"主要有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合作教育"、英国的"三明治"、俄罗斯的"教学生产联合体"和日本"产学结合"模式。我国主要有"订单模式"、"理论实践一体化"、"工学交替教学"和"两段预分配"模式。借鉴国外经验,我国应当从完善"工学结合"的法规体系,培育"双元制"的工学平台和培养"工学结合"的师资队伍三方面改进我国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模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秦现仓  
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职业教育模式是实现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突破。本文首先回顾了此种职业教育模式的发展历程,在阐述其含义及特点之后指出: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以河北武安市职教中心为个案分析,肯定了我国工学结合、半工半读职业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的成果。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盛子强  曹晔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工学结合已成为我国职业学校基本的教学制度。在充分认识教学模式和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内涵的基础上,把基于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分为学工前后衔接教学模式、学工并行衔接教学模式、学工交替衔接教学模式三种,列举了国内外利用这些教学模式的成功案例,分析了各种模式的优缺点。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杨延  
天津市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改革,首先是办学体制创新,政府与行业、企业共同举办职业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建立职教集团;其次是管理制度创新,建立多级工学结合管理制度以及进行师资队伍管理制度创新;再次是运行机制创新,工学结合的实施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同步,以产业链为依据发展职业院校的优势专业群。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管平  
通过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内涵与外延的特征分析指出,贯彻执行好国家职业标准是校企合作内涵指向的重要表现形式。结合国外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与中国职业教育特点,分析了在中国建立国家职业教育主导模式的意义,并在理论与实施层面,提出推行以"职业标准+工学交替"作为现阶段国家主导职业教育模式的建议。这一模式既保有了学校实践探索的特殊性,即实施不同形式的"工学交替",又从"职业标准"出发,形成国家职业教育质量的基础保障。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卫国  王京  王萍  
文章阐述了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内涵、现状及问题,从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理念、制定政策与制度、构建课程体系与课程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等几方面提出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应对措施,希望能够为相关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起到借鉴作用。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赵越、邓恩远在《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3期中撰文,指出了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体制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构建科学的体制环境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其自身的优越性,但在我国要想更好实行,必须建立起实施的体制环境。当前我国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外部体制环境方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蓝洁  
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既要适应和服务民族地区发展方式的转变,又要遵循职业教育的一般规律。在全国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背景下,对广西、新疆、西藏3个民族自治地区的15所中高职院校进行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发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努力跟进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整体步伐,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氛围良好。但是由于地域、对象、发展基础等客观差异,存在理念与实践的偏差、师生理解的差异、区域性与民族性特色缺乏等现象。有必要对模式构建与实践自觉、制度供给与学生需求、差距赶超与特色生成等问题进行研讨。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易际培  
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给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带来了挑战,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遇。高职院校要转变职业道德教育的观念,突出"能力本位",不断丰富职业道德教育的内涵,整合职业道德教育力量,优化职业道德教育的过程,创新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努力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梁乃锋  
本文结合惠州商业学校实施工学结合的背景、现状、影响、存在问题、对策等几个方面,对工学结合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政府、企业、学校、社会应当共同承担起发展职业教育的重任,一同推进工学结合的实施。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军  
近几年来,高职院校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做了许许多多有益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总结出了不少具体的结合方式。但工学结合得以顺利开展,要取决于诸多因素。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郑春雨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过程的四个因素发生了相应变化,职业道德教育呈现出新特点,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必须遵循职业道德培养的趋势和心理规律,从切实引导高职生树立全新的职业道德观念、增强职业道德情感、坚定和巩固职业道德意志、强化职业道德行为四个阶段入手,建立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内化和固化机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梁建林  郭毅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教学改革取得了丰硕成果。然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亟待突破传统模式,这也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目前所要研究的课题。探索工学结合模式,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是目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根本任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