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225)
2023(17739)
2022(15649)
2021(14853)
2020(12573)
2019(29573)
2018(29172)
2017(55650)
2016(30386)
2015(34809)
2014(35102)
2013(34682)
2012(32037)
2011(28828)
2010(28745)
2009(26851)
2008(26830)
2007(23589)
2006(20478)
2005(18339)
作者
(88555)
(73931)
(73475)
(70243)
(46965)
(35448)
(33629)
(28935)
(28053)
(26448)
(25166)
(24837)
(23351)
(23340)
(22945)
(22935)
(22516)
(21857)
(21188)
(21162)
(18182)
(18092)
(18021)
(16767)
(16554)
(16553)
(16476)
(16423)
(14978)
(14569)
学科
(120376)
经济(120218)
管理(91135)
(85238)
(72025)
企业(72025)
方法(58122)
数学(50839)
数学方法(50186)
(35132)
(31884)
中国(31150)
(30642)
业经(26372)
(26015)
(25961)
银行(25868)
(24344)
地方(22906)
(22558)
财务(22468)
财务管理(22413)
(22282)
贸易(22269)
(21628)
企业财务(21275)
(21070)
金融(21064)
农业(20830)
理论(19787)
机构
大学(434103)
学院(431448)
(172041)
管理(170526)
经济(168181)
理学(147137)
理学院(145501)
管理学(142816)
研究(142623)
管理学院(142034)
中国(112351)
(92326)
科学(88673)
(82506)
(72738)
(72023)
中心(66714)
业大(65531)
研究所(65423)
财经(65328)
(64043)
(59168)
北京(58230)
农业(57291)
(55592)
师范(55015)
(51984)
经济学(51771)
(51562)
财经大学(48619)
基金
项目(292127)
科学(228745)
基金(211837)
研究(211414)
(184422)
国家(182920)
科学基金(156960)
社会(131606)
社会科(124647)
社会科学(124613)
(114297)
基金项目(112653)
自然(103648)
自然科(101195)
自然科学(101168)
自然科学基金(99328)
教育(97976)
(96247)
资助(88054)
编号(86758)
成果(70456)
重点(65331)
(64597)
(60975)
(60184)
课题(59401)
科研(56469)
创新(56274)
教育部(55294)
大学(54923)
期刊
(185668)
经济(185668)
研究(127815)
中国(83772)
学报(69808)
(66103)
(65260)
科学(63036)
管理(61374)
大学(52775)
学学(49680)
(47054)
金融(47054)
教育(45600)
农业(43494)
技术(38232)
财经(32208)
业经(29885)
经济研究(29286)
(27345)
问题(24133)
(22727)
理论(22166)
图书(21582)
技术经济(20963)
(20778)
实践(20291)
(20291)
科技(19806)
统计(19281)
共检索到6404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之友(中旬刊)  [作者] 刘逢春  池国华  占军华  
上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是检验其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是否有效的常见手段,尤其是内部控制中重大缺陷的披露,更值得外界相关利益者关注。文章首先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尤其是结合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界定了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类型,并利用工商银行2007—2009年年报所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对其披露的重大缺陷的数量和类型进行了统计与分析,最后针对上市银行存在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信息披露存在的缺陷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栾甫贵  田丽媛  
内部控制是银行的"免疫系统",本文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结合2006年和2008年的两次重要法规的颁布,运用前后对比分析工商银行2007―2013年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以及对相关法规的执行效果加以验证,从中发掘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的实质性漏洞等突出问题,并从银行自身和外部监管两个方面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案。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唐红娟  
近年来,我国上市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工作有了一定成效,但存在法律规范不完善、披露的信息不系统、披露的内容不完全等缺陷,本文建议从完善有关法律规范、固定披露位置、规定披露的详细内容与加强信息披露监管四个方面加以改进。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刘焱  姚海鑫  
本文以2011年披露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或重要缺陷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统计了样本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整体状况、财务状况以及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市场反应。研究发现,样本公司财务指标并没有低于行业均值,样本公司中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比例较总体水平也偏高,但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会引致市场的负面反应,我国上市公司存在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不足的明显特征。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董卉娜  陈峥嵘  朱志雄  
本文以2009~2010年深市主板A股上市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为依据,分析了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整体状况、具体类型及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2010年披露缺陷的公司数量显著低于2009年,内部控制整体水平逐年提高,存在缺陷较多的要素是内部环境、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在披露过程中,上市公司主动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意识不强,缺乏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和披露标准,且部分公司对内部控制缺陷界定不清楚。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许宁宁  
以2012—2015年沪深两市存在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在重大缺陷存在的前提下,采用局部可观察双变量Probit模型,从已存在缺陷的识别和披露两个方面,考察管理层过度自信和短视等认知偏差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行为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管理层过度自信程度越高,公司越可能降低对缺陷严重程度的认定,从而导致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中的行为选择问题;管理层短视程度越高,公司越可能隐瞒所识别的重大缺陷,从而导致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中的行为选择问题。进一步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行为选择的方式正在发生变化,即从隐瞒重大缺陷逐渐转变为降低重大缺陷的严重程度进行披露。在该情形下,管理层过度自信和短视等认知偏差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行为选择的影响仍然显著。研究结论对于有效治理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行为选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袁敏  
上海家化于2001年3月15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是我国化妆品行业首家上市公司。在2014年3月13日发布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及审计报告中,公司因关联交易、销售返利及运输费用的计提等问题被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简称普华永道中天)出具了否定意见,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更让市场跌破眼镜的是,公告当日,公司股价大涨6.58%,高于市场1.10%的涨幅,成为内部控制否定意见公告的市场异象。那么,应如何正确认识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董丽丽  
作为上市公司对外信息披露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为外部投资者提供了增量的价值信息,促使其做出符合企业实际状况的投资决策。本文依据有效市场假说理论和信号传递理论,分析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对投资者投资决策的影响,并观察资本市场的反应。研究表明,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会引起投资者的关注,且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会向投资者传递负面消息,在资本市场上主要表现为股票价格的下降。该结论阐明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与投资者决策之间的关系,为今后从投资者决策角度研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提供参考。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董丽丽  
作为上市公司对外信息披露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为外部投资者提供了增量的价值信息,促使其做出符合企业实际状况的投资决策。本文依据有效市场假说理论和信号传递理论,分析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对投资者投资决策的影响,并观察资本市场的反应。研究表明,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会引起投资者的关注,且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会向投资者传递负面消息,在资本市场上主要表现为股票价格的下降。该结论阐明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与投资者决策之间的关系,为今后从投资者决策角度研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提供参考。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俊  
文章以上市银行业2012年年度报告作为主要调查对象,针对我国上市银行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情况展开研究,发现上市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在披露形式、内容以及监管制度上存在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有效的制度和法律约束,银行业作为信息披露的主体在信息披露方面动力缺失,内外监管不到位。最后提出了完善我国上市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基本对策。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田高良  齐保垒  李留闯  
本文以2008年深市494家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公司为研究样本,构建了一个关于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概念模型,使用Logit回归分析验证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一般经营更加复杂,存在的会计风险更高,内部控制建设相对更不完善;经历审计师变更和财务报告重述的公司更可能披露内部控制缺陷。另外,聘请的审计师质量越高,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越小。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刘亚莉  马晓燕  胡志颖  
一般而言,公司治理和注册会计师审计被视为上市公司内外部治理的两个方面,二者对企业完善内部控制具有促进作用。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及主要表现的调查显示,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具有显著的公司治理特征。通过将样本组与对照组进行配比,在控制了经营复杂性、盈利能力和成长性等公司特征后发现,当年才成立审计委员会的公司以及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的公司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更大;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变更更频繁,重述报告的比例更高。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赵息  许宁宁  
笔者基于"动机选择"的视角,对影响管理层内部控制缺陷披露行为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建立在经济动因和政治动因基础上的激励机制以及源于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昂贵显性和隐性成本是管理层隐瞒内部控制缺陷的驱动力;薄弱的外部治理环境和不尽完善的公司内部治理基础则为管理层"动机选择"的机会主义行为提供了滋生的机会;而管理层所拥有的超出其特定控制权范畴的管理层权力又为其在信息披露中的机会主义行为提供了保障。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柴丽君  杨璐  唐勇军  
以2012-2014年制造业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突破了基于"有内部控制缺陷的企业已被完全披露,而没有披露的企业则不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假设,对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进行具体认定的基础上,从终极控股股东的视角,实证分析其对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的影响,发现:终极控股股东的两权分离程度越大,控制层级越多,企业越不倾向于披露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信息;产权性质不同的终极控股股东,其对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的影响会存在差异。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柴丽君  杨璐  唐勇军  
以2012-2014年制造业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突破了基于"有内部控制缺陷的企业已被完全披露,而没有披露的企业则不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假设,对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进行具体认定的基础上,从终极控股股东的视角,实证分析其对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的影响,发现:终极控股股东的两权分离程度越大,控制层级越多,企业越不倾向于披露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信息;产权性质不同的终极控股股东,其对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的影响会存在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