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77)
- 2023(9074)
- 2022(7807)
- 2021(7203)
- 2020(6312)
- 2019(14666)
- 2018(14398)
- 2017(29221)
- 2016(15992)
- 2015(17992)
- 2014(18085)
- 2013(18313)
- 2012(17395)
- 2011(15686)
- 2010(15978)
- 2009(15061)
- 2008(15145)
- 2007(14255)
- 2006(12524)
- 2005(11199)
- 学科
- 济(73738)
- 经济(73675)
- 业(51539)
- 农(46542)
- 管理(39227)
- 方法(31316)
- 农业(30725)
- 企(30161)
- 企业(30161)
- 数学(28438)
- 数学方法(28253)
- 业经(18488)
- 财(18380)
- 中国(18074)
- 地方(15576)
- 制(14576)
- 学(14427)
- 贸(13040)
- 贸易(13036)
- 易(12711)
- 税(12179)
- 税收(11536)
- 收(11486)
- 银(11181)
- 银行(11150)
- 发(10830)
- 行(10624)
- 融(10424)
- 金融(10421)
- 农业经济(10256)
- 机构
- 学院(235571)
- 大学(231861)
- 济(103144)
- 经济(101179)
- 管理(89567)
- 研究(80654)
- 理学(77265)
- 理学院(76502)
- 管理学(75343)
- 管理学院(74940)
- 中国(63287)
- 农(63080)
- 科学(50031)
- 农业(48722)
- 京(48129)
- 财(46661)
- 业大(43039)
- 所(42590)
- 研究所(38498)
- 中心(38434)
- 江(36733)
- 财经(36508)
- 经(33165)
- 经济学(31753)
- 农业大学(30118)
- 北京(29897)
- 经济学院(29073)
- 范(28746)
- 师范(28468)
- 州(28395)
- 基金
- 项目(154050)
- 科学(120133)
- 研究(112288)
- 基金(111660)
- 家(97726)
- 国家(96867)
- 科学基金(81659)
- 社会(71930)
- 社会科(67691)
- 社会科学(67669)
- 省(61210)
- 基金项目(59751)
- 自然(51572)
- 自然科(50306)
- 自然科学(50292)
- 划(50253)
- 教育(49495)
- 自然科学基金(49419)
- 编号(47064)
- 资助(45013)
- 成果(38092)
- 农(34843)
- 发(34762)
- 部(34696)
- 重点(34405)
- 创(31809)
- 课题(30722)
- 国家社会(30074)
- 创新(29729)
- 科研(29523)
- 期刊
- 济(117647)
- 经济(117647)
- 研究(67848)
- 农(65972)
- 中国(45281)
- 农业(44355)
- 学报(40836)
- 科学(36023)
- 财(35311)
- 大学(30819)
- 学学(29608)
- 管理(26349)
- 融(25145)
- 金融(25145)
- 业经(24691)
- 业(21751)
- 技术(18729)
- 教育(18058)
- 财经(17878)
- 经济研究(17340)
- 问题(17225)
- 经(15299)
- 农村(14405)
- 村(14405)
- 农业经济(14018)
- 版(13898)
- 世界(13413)
- 技术经济(12655)
- 经济问题(12229)
- 业大(11416)
共检索到3518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艺潼 周应恒 张宇青
工商资本进入农业能够将其经营过程中积累的资金、人力、经营理念、营销渠道、品牌资源等运用到农业生产中,带动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文章按是否由工商资本独立进行种植生产将工商资本进入种植环节分为直接模式和间接模式,分析了两种模式的组织方式和促进参与农户增收的机理及潜在的风险,直接模式增加参与农户的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等非农收入,间接模式增加参与农户的农业经营收入。因此,得到结论,对于农业经营能力低、非农就业能力强的参与农户鼓励工商资本采用直接模式进入种植环节;对于农业经营能力强的参与农户鼓励工商资
关键词:
工商资本 农民增收 土地流转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宋全云 吴雨 何青
本文利用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使用线性模型和PSM方法实证检验了大学生村官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大学生村官显著提高了农户收入,并增加了非农业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机制分析发现,大学生村官可通过下述途径促进农户收入和非农业收入:(1)大学生村官显著促进了农户的非农就业和创业参与,从而有利于非农业收入的增加;(2)大学生村官改善了农户的金融知识水平,促进农户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拓宽了农户的信息获取渠道。本文研究揭示了大学生村官对农户增收的重要作用,为我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实施效果提供了实证参考。
关键词:
大学生村官 农户收入 非农就业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伟新 郭洵婷 许蒋鸿 祁春节
为研究"互联网+"条件下果蔬特色产业发展对农户增收效应的相关问题,本文基于门槛回归模型,采用2007—2017年我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互联网普及对果蔬特色产业发展促进农户增收的效果及其区域差异。研究表明:(1)在全国层面上,果蔬特色产业发展对农户增收存在移动互联网普及率的双重门槛效应和宽带互联网普及率的单一门槛效应;(2)果蔬特色产业发展对农户增收的互联网门槛效应具有显著的区域异质性;(3)以宽带互联网为门槛时果蔬特色产业发展对农户增收所产生的门槛效应比以移动互联网普及率为门槛时更为显著;(4)2007—2017年我国农村人均果蔬特色产业产值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帕尔玛比值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本研究旨在探索"互联网+"条件下的产业融合与发展,以期为推动农业经济持续发展与农户增收致富提供微观实证依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何世祯 马紫媛 戴永务
对传统林业产业实施数字化转型是林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是未来林业产业实施数字化转型的主力军,也是实现林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载体。在数字经济时代下盘活林业资源,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农民增收,可将交易成本分为信息搜寻成本、谈判成本和监督执行成本,将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户增收的发展模式分为市场反哺型、结构调整型和协同发展型3种类型。克服新型经营主体的数字化转型制约,提升数字化赋能林业生产经营水平,加快对林业的数字化扶持,充分利用数字化转型促进林业转型升级。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新型林业经营主体 林业现代化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徐静文 何文剑 张红霄
农村土地产权抵押融资能否促进农户增收,是评价农村土地产权抵押贷款制度绩效的重要指标之一,而厘清土地产权抵押贷款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机理在政策实施层面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以林权抵押贷款为例,在理论剖析林权抵押贷款可得性通过资本投入、土地和劳动力要素配置影响农户收入的基础上,采用课题组在江西、福建、安徽、湖北和浙江五省跟踪调研获得的9期非平衡面板2202个样本农户数据,运用面板工具变量法等实证检验了林权抵押贷款可得性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林权抵押贷款可得性对农户林业收入、非农收入和家庭总收入均具有正向显著作用。内在机制检验结果进一步发现,林权抵押贷款可得性会为从事非农就业的农户提供资金,来增加农户的各项收入,即劳动力要素配置的中介效应被证实。然而,林地资本投入的中介效应未被证实,可能因为林业投入产出的滞后性导致近几年的资本投入尚未对林地产出和收益产生影响;同时林地流转的中介效应也未被证实,原因可能是调研地区农户流出林地较少,导致林地流转市场供需不平衡。因此,地方政府应该放松对林权抵押贷款用途的限制,为从事非农就业的农户提供资金并促进增收;同时,应该进一步完善包括林权在内的农村土地产权流转服务系统,促进林地流转市场供需平衡。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朱秋博 朱晨 彭超 白军飞
本文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及信息化追踪调研数据,采用工具变量、匹配倍差等方法,在微观层面实证分析了信息化对我国农户增收及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信息化总体上促进了农户总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增长,对农业收入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这一抑制作用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逐渐消失;信息化的总增收效应具有较大持续性。异质性分析进一步表明,信息化的增收效应对较高收入和较高受教育水平农户更加明显,加剧了农村内部收入差距。
关键词:
信息化 农户收入 收入差距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芝玲 邹帆
文章主要分析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在其推广过程中所产生的绩效,阐明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促进农民增收的一种有效方式,充分肯定农村金融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能动作用。
关键词:
农民增收 小额信用贷款 绩效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军 宋岭 梁晓玲 李季刚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高谋洲
乡村旅游被普遍看作乡村就业增加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源泉,然而通过乡村旅游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只是一种潜在的可能,它同样面临许多限制条件。要使乡村旅游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就必须加强乡村旅游规划、促进乡村旅游的本地化、加强乡村旅游的组织化、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强化乡村旅游的监管机制。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农民 增收 机理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汪来喜
土地、资金和技术要素不足、经营规模偏小、生产效率低下等制约着我国粮食生产。提出以粮食期货市场为手段,以促进农户粮食增产增收为目标,较为全面和系统地探索在促进粮食生产环节中如何利用粮食期货市场,这对于突破传统的研究粮食问题的思路,用新的角度来研究促进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关键词:
期货市场 粮食生产 农民收入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秦芳 王剑程 胥芹
电子商务发展不仅可能提升电商经营户的收入,也可能对非电商经营户产生溢出效应,进而提升总体收入水平。基于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本文发现农村电商发展能够显著提升农户收入。对相关机制的分析表明,电商发展能够提升创业水平、增加非农就业以及提高土地流转的概率。此外,对于不同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社会关系的农户,电商发展的作用并不存在显著差异,这意味着电商发展具有较好的包容性。
关键词:
电子商务 农户 收入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蒋伯亨 温涛
本文构建了订单融资促进规模农户增收的理论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利用CRERFS2021微观数据,采用基于零膨胀模型的广义结构方程模型方法(ZIP-GSEM)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农业订单融资会促使订单收购方对规模农户提供帮扶,从而促进农户增收;当市场价格较低时,农业订单融资提升规模农户盈利水平的程度大于传统农贷,反之则相反;农业订单融资会使得订单收购方偏好于效益更高的农作物,传统农贷则会驱使规模农户选择风险更低的农作物并扩大经营规模;农业订单融资容易导致规模农户在利益分配上处于不利地位。本文对农业订单融资模式的强化及风险防范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证经验。
关键词:
农业订单融资 规模农户 农户增收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阳阳 淮建军 海凡
[目的]“保险+期货”作为我国金融支农的重要创新,对农户实现增收起着关键作用。在农产品价格风险成为农户主要风险的背景下,分析“保险+期货”对农户增收的影响路径和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方法]基于准自然实验的思路,将“保险+期货”试点视作外部冲击,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使用全国124个县2011年—2020年的面板数据,估计“保险+期货”试点对农户增收的影响路径和效果。[结果]发现:第一,“保险+期货”试点对农户具有显著的增收效应,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提高了2.75%。第二,“保险+期货”试点对农户的增收效应存在异质性,对贫困县农户更为明显。第三,“保险+期货”试点对农户的增收效应是逐年递增的,试点第5年增收效应达到上限。[结论]建议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优先在脱贫地区开展“保险+期货”试点,并且积极探索建立收入保险。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安晓宁 程广燕 魏虹 胡跃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