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62)
- 2023(14530)
- 2022(12290)
- 2021(11276)
- 2020(9729)
- 2019(22418)
- 2018(22096)
- 2017(43287)
- 2016(23241)
- 2015(26463)
- 2014(26432)
- 2013(26170)
- 2012(24104)
- 2011(21631)
- 2010(21370)
- 2009(20134)
- 2008(19945)
- 2007(17722)
- 2006(15207)
- 2005(13612)
- 学科
- 济(102090)
- 经济(101956)
- 管理(72850)
- 业(70724)
- 企(58436)
- 企业(58436)
- 方法(51029)
- 数学(45995)
- 数学方法(45526)
- 财(32330)
- 农(29820)
- 中国(24294)
- 业经(22736)
- 制(22013)
- 农业(20066)
- 务(20033)
- 财务(19979)
- 财务管理(19930)
- 企业财务(18966)
- 地方(18332)
- 贸(17564)
- 贸易(17558)
- 学(17352)
- 易(17076)
- 银(15772)
- 银行(15741)
- 融(15674)
- 金融(15669)
- 税(15184)
- 行(14853)
- 机构
- 大学(337210)
- 学院(336452)
- 济(144452)
- 经济(141675)
- 管理(134065)
- 理学(116443)
- 理学院(115312)
- 管理学(113505)
- 管理学院(112875)
- 研究(105843)
- 中国(81767)
- 财(70825)
- 京(68353)
- 科学(61802)
- 财经(56120)
- 农(54172)
- 所(51647)
- 经(50959)
- 中心(50751)
- 江(49987)
- 业大(48585)
- 研究所(46474)
- 经济学(45861)
- 农业(42217)
- 北京(42022)
- 财经大学(41825)
- 经济学院(41722)
- 范(40166)
- 师范(39755)
- 州(38803)
- 基金
- 项目(226408)
- 科学(180229)
- 基金(168077)
- 研究(165010)
- 家(145210)
- 国家(144046)
- 科学基金(125319)
- 社会(108097)
- 社会科(102652)
- 社会科学(102627)
- 基金项目(88840)
- 省(87718)
- 自然(80470)
- 自然科(78635)
- 自然科学(78615)
- 自然科学基金(77269)
- 教育(76844)
- 划(73416)
- 资助(69104)
- 编号(66011)
- 成果(53251)
- 部(51763)
- 重点(50663)
- 发(47516)
- 创(47418)
- 国家社会(45657)
- 制(45363)
- 教育部(45240)
- 课题(44844)
- 创新(44392)
共检索到4858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穆娜娜 孔祥智
目前学术界对于工商资本务农的效益存在许多争议,尤其是在种粮领域。以安徽、山东和河北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从工商资本投资农业生产的技术、资本、管理、加工、销售以及效益等方面探讨了其下乡种粮的增收机制。结果表明:1)先进的技术与精细的规模化管理模式是保证种粮增收的重要前提。与一般的粮食规模经营主体相比,工商资本通过先进的粮食生产技术和精细的规模化管理获得了规模经济,保障了粮食的产量和品质,从而增加了收入。2)农业产业链的延伸以及品牌化营销是保证种粮增收的关键。工商资本主导的粮食规模经营主体通过开展粮食加工和创建品牌增加了农产品附加值,从而使其在种粮领域取得较高的收益。基于此,提出要通过考察涉农工商资本的农业背景、监督工商资本的生产行为和土地流转过程、完善农村金融和农产品市场,以及引进农业技术和管理人才等措施促进资本务农实现增收。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穆娜娜 孔祥智
目前学术界对于工商资本务农的效益存在许多争议,尤其是在种粮领域。以安徽、山东和河北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从工商资本投资农业生产的技术、资本、管理、加工、销售以及效益等方面探讨了其下乡种粮的增收机制。结果表明:1)先进的技术与精细的规模化管理模式是保证种粮增收的重要前提。与一般的粮食规模经营主体相比,工商资本通过先进的粮食生产技术和精细的规模化管理获得了规模经济,保障了粮食的产量和品质,从而增加了收入。2)农业产业链的延伸以及品牌化营销是保证种粮增收的关键。工商资本主导的粮食规模经营主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吕美晔 金高峰
本文以长三角沪、杭、苏、锡四市为例,从收入总量、结构、增长速度及城乡差距等方面入手,对发达地区农民收入的现状与特点进行了总结。对地区间农民收入特征、增收方式等个性差异,作者分析后认为,地方政府政策导向与激励的不同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最后,结合四市的农民增收经验,提出了发达地区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发达地区 农民增收 长效机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喜安 王慧聪
数字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对农民增收有着重要影响。文章基于2018—2020年1127个县域的面板数据,构建回归模型考察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民增收的影响。结果表明:现阶段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民的增收效应主要通过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经济数字化和生活数字化来实现,乡村治理数字化的增收效应尚不明显;对农业县、经济欠发达以及财政支持力度较弱县域的农民增收作用更为明显。此外,数字乡村建设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且溢出效应明显大于直接效应。中介效应的检验结果显示,数字乡村建设可以通过激发县域内生动力,提升县域创新水平实现农民增收;调节效应检验结果表明,人力资本水平高的县域可以更好地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民收入的提升。
关键词:
数字乡村 农民增收 县域创新 人力资本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艺潼 周应恒 张宇青
工商资本进入农业能够将其经营过程中积累的资金、人力、经营理念、营销渠道、品牌资源等运用到农业生产中,带动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文章按是否由工商资本独立进行种植生产将工商资本进入种植环节分为直接模式和间接模式,分析了两种模式的组织方式和促进参与农户增收的机理及潜在的风险,直接模式增加参与农户的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等非农收入,间接模式增加参与农户的农业经营收入。因此,得到结论,对于农业经营能力低、非农就业能力强的参与农户鼓励工商资本采用直接模式进入种植环节;对于农业经营能力强的参与农户鼓励工商资
关键词:
工商资本 农民增收 土地流转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汪延明 樊厚
[目的]探究乡村特色产业推动农民收入提升的路径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方法]考虑乡村特色产业新内源式发展中企业与农民的互动关系,构建“企业—农民”两方主体演化博弈动态模型,刻画企业与农民的行为决策机制。并基于贵州、云南、广西、湖北4地特色产业农民的566份调研数据,采用PSM等方法验证乡村特色产业新内源式发展对农民增收的净效应。[结果](1)乡村特色产业新内源式发展可以显著促进农民增收。(2)其中,对男性农民和低文化程度农民的增收效应更明显。(3)收入渠道多元化在乡村特色产业新内源式发展推动农民增收的过程中发挥了中介效应;而信贷可获得性则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结论](1)突出基层党组织对乡村发展的引领作用,构建企业与乡村相互融合、相向而行的发展格局。(2)村集体应给予女性农民、低文化程度农民更多的关注与照顾。(3)鼓励企业管理者接“二”连“三”,拓宽农民增收渠道。(4)巧用金融“活水”,提升支农效率。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贵先 胡宝娣
城乡差距不断扩大是我国现阶段不容忽视的一个事实,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中来自非农产业收入的比重不断提高,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民数量不断减少,则是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本文利用基于扩展的3变量VAR模型,考察了1985-2003年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及农民非农就业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因果关系,实证结果显示,在此期间,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虽然对农民收入增长具有短期的正效应,但不是农民收入增长的原因,而农民的非农就业对农民收入增长具有巨大促进作用,是农民收入增长的根本原因。进而指出,应该在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稳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增加农民非农就业。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黄少平 洪晓泉
本文从分析农村经济现状、农民收支状况、国家粮食定价政策和农民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出发,对如何建立农民劳动力定价机制,合理地评定农民的劳动价值,为农民增收提供一个稳定的来源。
关键词:
农村经济 粮食定价 劳动力价值 农民工资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潘文庆 吴梦迪
通过理论分析并运用协整方法进行实证研究,检验广东农民人力资本投资与其收入增长的关系。研究表明,农民的教育投资、健康投资、迁移投资和农民收入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从长期来看,三种农民人力资本投资都对农民的收入增长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从短期来看,农民的教育投资和健康投资能增加农民的收入,而迁移投资则负向影响着农民的收入。
关键词:
人力资本投资 农民收入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鸿 李跃建 郑林用 喻春莲
本文分析了四川省增粮增收的潜力和需求,提出了发展思路与发展目标,从挖掘现有品种和技术的潜力、加强中试基地建设和技术集成示范、加强技术持续创新与集成等方面阐述了技术对策。
关键词:
农业科技 粮食安全 潜力 技术对策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石玲玲 余秀江 杨威 梁伟森
基于2013~2019年中国284个市级地区的面板数据,构建模型探讨数字普惠金融的增收效应。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有助于提高居民收入,而且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均存在显著增收效应;农村地区的居民增收效应大于城镇地区,中低收入群体的增收效应大于高收入群体,推广数字普惠金融可缓解社会贫富差距。从作用机制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增收存在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中介效应。为此,建议夯实数字普惠金融的基础设施,推动银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引导信贷支持实体经济和产业升级,以提高低收入群体的金融覆盖,助力乡村振兴。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邵俊杰 张凡 胡凌啸 赵虎
【目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举措,本文旨在从理论和经验层面研究工商资本下乡与农户人居环境整治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基于2020年中国乡村振兴调查数据,利用Mv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工商资本下乡对于农户人居环境整治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1)工商资本下乡显著提升了农户科学处理生活污水及使用卫生厕所的概率,这一结论在进行工具变量回归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这意味着工商资本下乡能够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效果。(2)工商资本下乡带来了农村集体经济和农户收入水平的提升,满足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二部制付费”俱乐部物品属性,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提供了公共投资和私人投资。(3)在村干部领导力越强的村庄和抚养比越高的家庭,工商资本下乡促使农户改厕的可能性越大,但并未明显提升农户科学处理生活污水的概率;此外,只有工商资本进村,才有利于改善农户生活污水处理和改厕行为。【结论】应鼓励和有序引导工商资本下乡,完善工商资本下乡的对接平台和政策体系,推动其参与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蔡承智 张瑞德
在对现有相关文献的研究基础上,选取了平均教育年限、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指数、农民人均生产费用支出、非农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比重以及财政支农资金等较为主要的影响因素作为分析问题的切入点。通过建立双对数计量经济学回归模型对影响因素检验表明,以上五个因素对农民增收都有较大的影响,但影响程度不同,其中平均教育年限影响程度最大,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影响程度最小,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贵州 农民增收 影响因素 实证分析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朱丽娟 蔡根女
农民增收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本文从人力资本的城乡差异出发 ,通过实证分析表明 ,农民受教育水平是影响农民收入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 ,从增加对农民教育投资的角度 ,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
农民增收 人力资本 教育投资 战略选择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晓露
当前,我国正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中产业振兴是重中之重,而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本的支持,作为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商资本下乡有助于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促进农业的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但是,工商资本下乡又会造成农地的"非农化"和"非粮化",因而如何在兼顾各方利益的背景下充分发挥工商资本在现代农业中的引领示范作用,成为一个亟待研究的新课题。
关键词:
工商资本 下乡 动因 问题 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数字技术赋能农户增收的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基于CRRS 2022农户调查数据
种粮大户正规信贷供需规模影响因素及贡献率测度——基于辽宁省582户种粮大户调研数据的实证分析
异质性条件下农村电商对农户增收实现机制研究——来自山东东营市的实证分析
粮食价格机制对农户种粮激励作用的分析——基于河南省的调查
农地抵押贷款缓解种粮大户正规信贷约束了吗——基于辽宁省434户种粮大户的实证分析
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与粮食安全耦合分析——基于河南省18市农业生产效率的DEA实证分析
人力资本投资对贫困地区农民增收作用的实证分析——对湖南西部贫困县的实证分析
资本下乡中农民权益保障机制研究——基于一个典型案例的调查与思考
黑龙江省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实证分析
受教育程度与农民增收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