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40)
2023(5799)
2022(4213)
2021(3811)
2020(3166)
2019(7067)
2018(7418)
2017(14064)
2016(7692)
2015(8665)
2014(8718)
2013(8292)
2012(7065)
2011(6086)
2010(6299)
2009(5613)
2008(5520)
2007(4962)
2006(4630)
2005(4311)
作者
(22474)
(18544)
(18428)
(17888)
(11842)
(8752)
(8295)
(7091)
(7091)
(6558)
(6418)
(6264)
(6170)
(6024)
(5918)
(5841)
(5591)
(5523)
(5484)
(5392)
(4791)
(4687)
(4680)
(4326)
(4313)
(4288)
(4247)
(4128)
(3766)
(3679)
学科
(25092)
经济(25055)
管理(19977)
(19951)
(15877)
企业(15877)
中国(10231)
(9571)
业经(8614)
(7850)
方法(6806)
(6778)
银行(6758)
(6513)
(6480)
农业(6311)
(6174)
(6159)
地方(6146)
(5946)
金融(5943)
理论(5611)
(5366)
数学(5281)
数学方法(5174)
产业(4952)
教学(4852)
体制(4837)
发展(4589)
(4581)
机构
学院(102662)
大学(101257)
研究(36412)
(36098)
管理(35580)
经济(35146)
理学(29780)
理学院(29459)
管理学(28791)
管理学院(28641)
中国(28449)
科学(24065)
(21592)
(20457)
(19459)
研究所(17857)
(17382)
(17173)
业大(16497)
农业(16292)
中心(16290)
(13947)
技术(13821)
(13688)
财经(13551)
北京(13447)
(13440)
师范(13387)
(12328)
(12087)
基金
项目(69323)
科学(52878)
研究(50065)
基金(47471)
(43094)
国家(42744)
科学基金(35275)
社会(29793)
(28626)
社会科(28092)
社会科学(28079)
基金项目(24921)
(24170)
教育(23297)
自然(23022)
自然科(22515)
自然科学(22504)
自然科学基金(22079)
编号(21127)
资助(19061)
成果(17443)
重点(16560)
(16005)
课题(15447)
(14730)
(14230)
创新(13773)
计划(13588)
科研(13287)
(13068)
期刊
(42973)
经济(42973)
研究(29307)
中国(23834)
学报(19699)
(19581)
科学(16663)
教育(15160)
大学(14514)
管理(14479)
(14035)
学学(13558)
农业(13238)
(11573)
金融(11573)
技术(9524)
业经(8316)
(7409)
经济研究(6941)
财经(6689)
(5777)
(5734)
问题(5643)
图书(5286)
业大(5163)
科技(5073)
现代(4955)
职业(4941)
商业(4880)
农业大学(4399)
共检索到1574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赵乐  张清靖  许静  韩录维  桂福坤  
工厂化养殖池内水体的流场分布特性直接决定了其对残饵、粪便等的排污性能。本实验研究了管式射流驱动模式下,射流角度与射流流速对养殖池内水体流场与污物聚集特性的影响。养殖池流场特性采用点式流速仪进行布点测量,利用MATLAB软件对流场特性进行分析。采用相机采集的养殖池集污效果图像,并利用Photoshop软件与自行开发的不规则图形面积分析软件对图像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流速从池心向外呈"V"型变化,在射流角度固定的情况下,射流速度越大,池心低流速区域越小,污物向池心的聚集效果越好;在流速固定的情况下,存在一个最佳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玉全  李健  王清印  张海艳  
本实验设置300尾/m3、600尾/m3、1200尾/m3和1800尾/m34个养殖密度,探讨了工厂化对虾养殖池中养殖密度对氮磷收支的影响。结果表明,饵料对系统氮、磷的贡献率分别为84.3%~98.3%和93.2%~97.3%,且随养殖密度的增加而提高;通过水层输出的氮、磷分别为总输出量的27.5%~36.3%和8.4%~23.9%,通过底泥沉积的氮、磷分别为总输出量的30.9%~43.9%和51.5%~62.3%。结果说明,在系统氮磷的总输出中,水层输出和沉积均占到了相当的比重,相比较而言,沉积作用更为重要。养殖密度增加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水层和提高底泥沉积的氮磷量;总氮磷的投入中有14.5%...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施永海  张根玉  刘建忠  朱雅珠  张海明  朱晓东  
根据室内工厂化养殖斑节对虾的体长和体重数据,对其生长特性及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体长和体重呈幂函数关系:W=1.475×10-5L2.9925,b接近于3,呈等速生长;其生长分快速生长期(42~70日龄)、稳定生长期(70~98日龄)、生长衰老期(98日龄以后)3个时期,各生长阶段的肥满度差异显著(P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李玉全  李健  王清印  刘德月  
从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水质因子4个方面对工厂化对虾养殖和池塘对虾养殖生态系统的差异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工厂化对虾养殖系统中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及底栖生物的丰度均低于池塘对虾养殖系统(分别为22815个/ml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刘海英  曲克明  张前前  李健  
对工厂化养殖凡纳滨对虾和土池养殖中国对虾过程中的各耗氧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对虾的土池养殖环境中,对虾耗氧量、水柱和底质耗氧量分别占总耗氧量的3.74%、17.35%和78.91%;在凡纳滨对虾的工厂化养殖环境中,对虾耗氧量占总耗氧的72.67%,水柱耗氧占27.33%。在对虾的工厂化养殖中,对虾耗氧是最大的耗氧因子;而土池养殖后期,底质耗氧是主要耗氧因子。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臧维玲  戴习林  徐嘉波  袁志国  彭自然  杨明  徐桂荣  丁福江  
利用臭氧仪、泡沫分离器和粗滤器等组成的循环水处理系统开展室内凡纳滨对虾工厂化养殖。养殖初始用水及在每次循环处理前的来自虾池的循环水,均置于消毒池以臭氧处理4h、曝气2h,初始水经处理细菌总数约杀灭99%,弧菌量小于1cell.mL-1。试验期间,按4~6d间隔,以水处理系统循环处理养殖水12h,以去除氨氮、亚硝基氮、有机物、悬浮物与细菌等。养殖约60d后,视水质监测结果增加粗滤和泡沫分离次数,并辅以生石灰水调节循环水pH。在128d全程养殖中,未用药和换水,水处理系统有效控制养殖水质指标在虾生长合适范围内,试验池各指标平均值为:浑浊度13.9NTU,pH8.08,氧化还原电位399mV,NH3...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刘娇  曲克明  刘海英  朱建新  李健  马德林  
采用现场试验方法研究了工厂化养殖水环境基本特征,并与室外土池对虾养殖环境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虾工厂化养殖水环境的基本特征为:水温、盐度和DO完全可以人为控制;pH和Chla在短时间内可以被人工调控,但无法在长时间尺度内控制其变化趋势和变化幅度;而氮、磷营养盐的浓度和变动则无法人工控制。与对虾室外土池养殖相比,工厂化养殖水体中水温、盐度和DO的变动较小,其平均值的差异非常显著;pH的变动较大,其平均值显著高于室外养殖池水体;Chla含量较高,与室外养殖相比无显著差异;水体中氮、磷营养盐含量均在较低的浓度范围内波动,而且其平均值在两种养殖模式下差异均不显著。其中,NO3-N是DIN的主...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张俊  高阳  陈聪聪  张宁  刘兴国  曹守启  胡庆松  张铮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有利于实现标准化养殖和智能化管理,符合资源节约、环境友善型绿色发展理念,是未来水产养殖的主要发展方向。循环水养殖池是养殖系统的关键基础设施,掌握其水动力特性既是提高空间利用率、注水能量利用率和集排污效能的关键,也是保持溶解氧均匀混合、促进水生物健康生长的前提。本文全面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循环水养殖系统水动力特性的研究成果,总结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分析了养殖池的池型结构、水循环驱动方式以及集排污装置对水动力特性的影响。研究成果可为构建“节能、减排、生态、高效”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提供创新思路和理论指导。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沈明明  李健  王清印  葛红星  刘萍  常志强  
2015年6–9月期间,对青岛市宝荣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工厂化养殖车间的6个实验池进行采样调查,分析了水体中微藻的种类组成、丰度、多样性和优势种演替特征,并结合养殖情况进行了讨论。共检出微藻5门28属49种(其中优势种14种),丰度范围为5.2×105–9.4×108 cell/L,生物量范围为1.23–208.00 mg/L,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42–2.44。多样性指数低于0.9时,生态系统稳定性差,对虾易发病。不同养殖阶段微藻优势种种类不同,前期主要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波  雷霁霖  张榭令  张春利  陈爱萍  张朝晖  
对工厂化养殖的大菱鲆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生长旺盛期在2龄,日生长最快达13.52g·d-1,平均为6.84g·d-1,养殖250d以上其平均体重可达500g左右,1周年达1000g,2周年达3000g。其体长和体重的关系为W=0.0314SL3.0972,全长和体长的关系为TL=1.1839SL+0.5012,体高与全长的关系为BD=0.8512TL-1.0358。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分别是Lt=49.2294(1-e-0.7106(t+0.2211)),Wt=6186.2350(1-e-0.7106(t+0.2211))3.1609,体重生长拐点年龄1.3984...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齐振雄  李德尚  张曼平  董双林  
用六个面积25m2,不同对虾放养水平:52000、60000、75200尾/hm2的池塘围隔进行了本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实验中投放的饵料、肥料分别占氮总输入的49.7%~54.5%和47.5%~50.1%;占磷总输入的30.0%~34.7%和65.1%~69.9%。在支出项目中,收获对虾占氮磷总输入百分比分别为9.06%~11.5%和3.02%~3.94%。沉积氮磷量为其主要支出项目,分别占总输入的19.4%~64.6%和21.7%~95.9%。底泥中氮磷的渗漏只占其支出的很小部分,分别占其输入的5.0%和0.5%左右。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卓佳  郭志勋  张汉华  杨小立  杨莺莺  陈康德  贾晓平  
本研究通过对斑节对虾养殖系统中的异养细菌、浮游微藻进行为期3个月的监测,发现浮游微藻和异养细菌的总量都表现为养殖后期高于养殖前期,其中浮游微藻增加了2个数量级,异养细菌增加了1个数量级,施放有益芽孢杆菌群对池塘菌群和藻群的变动有明显的影响。施放有益芽孢杆菌群的池塘,异养细菌总数略低,弧菌数量维持在10~3 CFU/mL以下,浮游微藻平稳增长,蓝藻占20%以下;对照池异养细菌的总数略高,弧菌数量达到 10~4CFU/mL,浮游微藻数量波动,养殖后期蓝藻占60%,为绝对优势种群。表明有益芽孢杆菌群有促进浮游微藻平稳繁殖的作用,但对浮游蓝藻和弧菌的繁殖起抑制作用,浮游蓝藻与弧菌之间具有一定的繁殖相关...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金明  陈东亮  许振松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乔玲  任成喆  李健  李铁军  孙秀梅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工厂化养殖池中,一株硅藻在养殖中期和后期长期占优势,因其个体较小且细胞外壳覆盖一层硅质膜,难以用光学显微镜直接准确鉴定其分类地位。通过对该藻株进行分离纯化,利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该分离藻株为微小辐环藻HY01 (Actinocyclus exiguous HY01)。藻细胞直径约为(11.4±1.0) μm,壳面上有很多小孔,光学显微镜下不可见,且壳中央的孔密度较壳边缘稀疏,壳边缘具有眼斑结构,有3~5个唇形突。以不同浓度氨氮和硝态氮为氮源培养微小辐环藻HY01,结果显示,微小辐环藻HY01均能利用氨氮和硝态氮进行生长,最适宜生长的氨氮和硝态氮浓度分别为600和882 μmol/L,但以氨氮为氮源时微小辐环藻HY01的最大细胞密度、最高比生长速率以及蛋白含量均低于以硝态氮为氮源,表明微小辐环藻HY01可能更喜欢利用硝态氮,但对较高浓度的氨氮有一定的耐受性。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葛红星  尼倩  陈钊  李健  常志强  赵法箴  
设置26、28和30℃3个水温处理组,研究温度对凡纳滨对虾工厂化养殖水体中浮游微藻优势种演替的影响.结果表明:(1)28℃处理组虾池水体中的无机氮含量与30℃处理组的差异不显著(P>0.05),3个水温处理组间的活性磷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2)养殖前期(5月15日—29日),3个水温处理组虾池水体中浮游微藻的密度呈增大的趋势;5月29日之后,26和28℃处理组的微藻密度相对稳定,而30℃处理组呈上下波动的趋势.26、28和30℃处理组分别检测出浮游微藻3门15种、3门16种和4门17种.(3)试验期间,各水温处理组虾池水体中均未检测出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等浮游动物.(4)26℃处理组虾池水体中浮游微藻的优势种为绿藻门的普通小球藻、卵形衣藻及硅藻门的牟氏角毛藻、新月菱形藻;普通小球藻始终处于主导地位.28℃处理组的浮游微藻总密度呈升高的趋势;优势种为绿藻门的普通小球藻、卵形衣藻及硅藻门的牟氏角毛藻;普通小球藻始终处于主导地位.30℃处理组的浮游微藻密度呈"M"型趋势;前期优势种较少,以普通小球藻和牟氏角毛藻为主,普通小球藻的优势度最高;中期之后,牟氏角毛藻取代普通小球藻,成为最主要的优势种;养殖中期,铜绿微囊藻也演替为优势种;随着养殖的进行,牟氏角毛藻逐渐成为优势种,优势度逐渐增大,在养殖的后期演替为唯一优势种.(5)26、28和30℃处理组虾池水体中浮游微藻的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20~1.64、1.07~1.69和1.26~1.83;随着养殖的进行,26和28℃处理组的多样性指数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30℃处理组呈先增大后降低再增大的趋势.(6)随着养殖的进行,各处理组水体中的Simpson优势集中性指数均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整个养殖期间,26、28和30℃处理组Simpson优势集中性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0.32、0.32和0.28.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凡纳滨对虾工厂化养殖水体中浮游微藻优势种演替的主要原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